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二周還是三周
——現(xiàn)代中國文化史上的周建人

2019-05-22 18:39:54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性道德周作人大哥

內(nèi)容提要:本文以“百草園的過客”“兄長的提攜”“大哥的影子”三節(jié),對周氏兄弟中往往被忽視的一人——周建人的既往,尤其是其與兄長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重新梳理,以顯現(xiàn)和衡定周建人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存在。

不久前,北大中文系召開“周氏兄弟與文學革命”研討會,看到印制精美的會議海報那一瞬間,我樂了。設計者明顯是從初版《彷徨》封面獲得靈感,不過原本三人,如今變成了兩位。當初陶元慶設計封面時,那些人影并無特指;將其刪剩兩位,則是因會議討論主題是魯迅和周作人。這自然只是逸事一樁,可對應當下中國人(尤其是文學史家)心目中的“周氏兄弟”,卻很有意味。

因魯迅文章進入中小學課本,在中國大陸受過基礎教育的,應該都知道這“周氏兄弟”包含周樹人(1881—1936)、周作人(1885—1967)和周建人的(1888—1984)??稍诰唧w論述時,往往變成了二周——或魯迅與周作人,或魯迅與周建人,取決于政治形勢與文化立場。學界出版過若干專業(yè)著作,如黃喬生《度盡劫波:周氏三兄弟》(北京:群眾出版社,1998)及其修訂版《周氏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合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朱正也有《周氏三兄弟:三兄弟的三種價值取向》(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及其修訂版《魯迅三兄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再加上謝德銑的《周建人評傳》(重慶出版社,1991),以及眾多魯迅及周作人的年譜傳記等,應該說基本資料都有了。可大家說起來,照樣還是“二周”,而不是“三周”。

近期集中閱讀周建人的《性與人生》(上海:開明書店,1927)、《性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略講關于魯迅的事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回憶魯迅》(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周建人文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花鳥蟲魚及其他》(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012;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回憶大哥魯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以及周建人口述、周曄整理的《魯迅故家的敗落》(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等,還有周建人參與撰稿的《新性道德討論集》(章錫琛編,上海:梁溪圖書館,1925年;增訂版,上海:開明書店,1926),感覺我們對周家老三,以及與兩位兄長錯綜復雜的關系,有重新梳理的必要。

一 百草園的過客

走在浙江紹興的大街小巷,你明顯感覺到,魯迅是這座城市最大的名片。那天參觀紹興的“鎮(zhèn)城之寶”、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魯迅故里景區(qū)”,不斷聽到游客“魯迅的家這么大”之類的感嘆,還有講解員悄悄地糾正。此景區(qū)包含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魯迅紀念館、長慶寺、土谷祠等。三十多年前,我讀碩士二年級時,專程前來拜訪過魯迅故居。記得那時地方很小,百草園也略顯荒蕪,不像今天這么熙熙攘攘。如今門面大為擴充,真假混雜,必須內(nèi)行人才知曉門道。好在魯迅故居的展覽室增加了周建人的圖片與著作,出口處則是放大的周作人的《兒童雜事詩圖箋解》。魯迅為主,適當兼及周作人與周建人,這一布展思路我以為是可取的。畢竟,百草園里,蘊藏著三兄弟的美好童年及共同記憶。

周建人早就提醒,所謂魯迅故居以及百草園,其實都是重建的。1919年魯迅把母親等接到了北京,此處房產(chǎn)賣給了朱閬仙。朱家在重建前,“把周家的地基深翻三尺,稱之謂挖掉窮氣”;“現(xiàn)紹興魯迅紀念館展出的稱魯迅故居的‘小堂前’只是原房子的基礎大致在這里,后經(jīng)翻建,房子的式樣和規(guī)格大致與原房子相似,實并非原屋”。這篇《關于在紹興的魯迅故居》,初見于1976年版《回憶魯迅》,可惜收入2001年版《回憶大哥魯迅》時,刪去了以下這段很要緊的話:

解放后,紹興建立魯迅紀念館的時候,周揚一伙,明明知道現(xiàn)在的“新臺門”是經(jīng)過大戶朱閬仙買進后徹底改建過的,根本不是魯迅原來的故居。卻硬要把“新臺門”里的全部住宅都定為魯迅的故居,他們不顧歷史的真相,更無視熟悉當年情況的人們多次建議,別有用心地說什么這間是魯迅的臥室,那間是魯迅的會客室,又是魯迅的辦公室,又是魯迅的什么人住的等等,其實魯迅的家里既沒有那么多房子,更沒有這些排場。①

文章寫于“文革”后期,自然有那個時代的印記,包括批評“周揚一伙”。可仔細品味,你會對周建人的認真與倔強表示欽佩。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日后也被刪去:“現(xiàn)根據(jù)歷史的真實加以說明,以還其本來面目?!?/p>

凡研究魯迅的,都會關注周作人的《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以及《魯迅的青年時代》,因其提供了大量極為難得的第一手資料。關于百草園,周作人居然能“從園說起”,一直說到“園的最后”,連同小引,總共寫了95則短文。照周作人的說法,百草園的歷史其實很短,此前此后,不是荒園,就是菜園,“如《朝花夕拾》中所說的,大概至多不過七八年”②。這短暫存在的百草園,不僅少年魯迅稱其為“我的樂園”,少年周作人、少年周建人也不例外??芍苁先值苣切┩暧洃浿阅馨俅鱾?,得益于魯迅的生花妙筆?!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很早就進入小學語文課本,以至一代代中國人都將自己美好的童年嫁接到百草園上。說實話,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走進百草園,感覺很失望——就這么個小園,能有多少嬉戲游玩的空間?比我小時候撒野的地方可差多了。

這就是文字的魅力?!皢问侵車亩潭痰哪鄩Ω粠В陀袩o限趣味?!雹壅娴膯幔吭缇妥叱鐾甑奈?,又見到了那碩果僅存的泥墻根,可無論如何進入不了魯迅所構擬的情境。今天參觀魯迅故里的,很容易過于坐實——連小說、雜感帶散文詩,全都讀成了旅游指南,那是有問題的。初中語文課本收入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風箏》,很多人從喜歡玩風箏的“我的小兄弟”身上,讀出周建人的影子:

他那時大概十歲內(nèi)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④

作者稱,當他發(fā)現(xiàn)不爭氣的弟弟躲在堆積雜物的小屋里糊風箏時,將風輪擲在地上并踏扁。當初很得意,多年后曉得“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⑤,于是懊悔不已?/p>

可周建人告訴我們,這是一篇小說,小說是允許虛構的,魯迅的本意“不過是為了告誡那些不懂得兒童心理、壓制兒童興趣的成年人”。當然,“小學老師讀讀這篇小說是很有教育意義的”⑥。周作人在1956年所撰《魯迅與弟兄》中,同樣認定魯迅此文主旨是強調兒童游戲的正當性,“而這些折毀風箏等事乃屬于詩的部分,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⑦。此說完全可以接受,可接下來描述周建人如何善于糊制風箏,其機巧“幾乎超過專家”,可就屬于畫蛇添足了⑧。一般來說,周建人講述故鄉(xiāng)風物的文章,遠不及二哥,且寫作時多有借鑒。唯獨辨析風箏傳說,因是當事人,自然更有發(fā)言權。就在周作人撰寫《魯迅與弟兄》前兩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行了周建人的《略講關于魯迅的事情》(署名“喬峰”),此小書日后收入《周建人文選》和《回憶大哥魯迅》時,或整體收錄,或分拆開去,但下面這段話都保留下來了:

還有,魯迅有時候,會把一件事特別強調起來,或者故意說著玩,例如他所寫的關于反對他的兄弟糊風箏和放風箏的文章就是這樣。實際上,他沒有那么反對得厲害。他自己的確不放風箏,可是并不嚴厲地反對別人放風箏。這是寫關于魯迅的事情的作者應當知道的。⑨

周建人的提醒很重要,魯迅是在寫文章——“說著玩”不是不認真,而是別有幽懷。任何有寫作經(jīng)驗的人,都能體會這一點。只是因為魯迅太偉大了,研究者往往過分相信其序跋及自述,如此膠柱鼓瑟,效果并不好。

不僅周氏三兄弟,每個人都有自己記憶中的百草園。只是因氣質不同,興趣迥異,以及才華高低,日后的追懷也就千差萬別?!鞍俨輬@”中有歡愉,有委屈,有幻想,有誤會,但最有興味的還屬親情。這種親情,往往影響當事人一輩子——哪怕是以扭曲的形式。

二 兄長的提攜

從兄弟怡怡到兄弟失和,魯迅與周作人這一故事及其解讀,在學界廣為人知。但這兩位兄長如何提攜學歷很低的小弟,則沒有得到很好的關注。這里不說魯迅去世后老二老三間的矛盾加劇,也不說解放后二人地位嚴重逆轉,就說說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兩位文壇領袖是如何幫助小弟一步步走上歷史舞臺的。

老大老二有機會外出求學,先南京,后日本,回國后,因留學經(jīng)歷及自身才華,逐漸走到舞臺中心。一直忙碌到1919年冬天將母親、名義上的妻子以及小弟接到北京,大哥魯迅這才略為安心。接下來的任務是,如何幫助老三找到合適的工作,以便其獨立發(fā)展。老三周建人其實只比老二周作人小三歲,可因早年多病,加上在家侍奉母親,錯過了外出求學的機會,內(nèi)心的苦悶難以言說。這點,作為兄長,魯迅、周作人應該多有體貼,且會有某種補償乃至負疚的心理。也正因此,在外時寄送書籍,鼓勵老三自學,且多有指點;一旦進京,兩位兄長便殫精竭慮,為其鋪路與謀職。周建人先是到北大旁聽哲學課程,兩年后請得力人士幫忙,赴上海商務印書館任職,月薪60大洋,算是基本上能夠自立了。

一般喜歡說是魯迅推薦周建人到北大進修及到上海謀職的,可實際上出面的是周作人。那時魯迅在教育部工作,作為北大教授,周作人做這些更為順理成章。胡適1921年8月18日給周作人的復信,現(xiàn)收錄在《胡適來往書信選》,上面明白無誤地寫著“你的兄弟建人的事,商務已答應請他來幫忙,但月薪只有六十元”⑩。雖然事是周作人做的,但背后的操盤手肯定是魯迅。這兩位弟弟早期的人生規(guī)劃,包括事先以他們的名義寫文章、出書[11],為其進京做鋪墊等,都足見大哥的良苦用心。畢竟,長兄如父,更何況魯迅有這個能力與資源。

此前還有一次不成功的推薦,1920年8月16日和21日,魯迅兩次寫信給主持留法勤工儉學的蔡元培,希望為周建人謀得法國里昂華法大學(中法大學)工作的機會。這兩封推薦信,存臺灣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的吳稚暉檔,坂元弘子、方淳《關于臺灣陽明書屋所藏魯迅致蔡元培的兩封信》(《魯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9期)最早予以披露。信中關于三弟才學的介紹,很值得注意,“舍弟建人從去年來京,在大學聽講(本系研究生物學,現(xiàn)在哲學系)”“舍弟建人未入學校,初治小學,后習英文,現(xiàn)在可看頗深之專門書籍,其所研究者為生物學。曾在紹興為師范學校及女子師范學校博物學教員三年”[12]。沒有專門學歷,這當然是很大的遺憾,但在北大聽過課,在師范教過書,尤其是自學英文,研究生物,能力上還是說得過去的。對照此前周建人在大哥指導下的自學經(jīng)歷,你得承認魯迅所言大都有所本,只是“初治小學”一句有點玄。此信存吳稚暉檔,可見蔡元培是當回事的,轉給了具體操辦者。至于為什么沒辦成,依我揣測,還是學歷問題。

因為三弟的就業(yè)之事,魯迅多次出手相助。1932年商務印書館被炸,經(jīng)營上出現(xiàn)嚴重危機,只好大規(guī)模裁人,很不幸,周建人也在被裁之列。那時魯迅在上海,于是動用所有資源,包括通過許壽裳轉托蔡元培來向商務老板王云五說情,方才得到了續(xù)約。這個曲折隱晦的過程,朱正《周氏三兄弟:三兄弟的三種價值取向》有詳細描述[13],可參閱。

生活之外,兩位兄長對小弟最大的支持,還是學術及翻譯。一個自學成才的北大旁聽生,能在《新青年》第七卷五號發(fā)表社會調查《紹興底結婚風俗》、第八卷二號發(fā)表論文《生存競爭與互助》、第八卷五號發(fā)表論文《達爾文主義》(開卷首篇),沒有兩位兄長的幫助,是絕難辦到的。兩篇論文都有九或十個外文注釋,目的是顯示作者的學養(yǎng)。不僅發(fā)表論文,還參與譯書,剛出來打天下的周建人,可真是出手不凡。商務印書館1922年5月出版的《現(xiàn)代小說譯叢》第一集,周作人在序言中專門提示:“其中三篇(《微笑》《白母親》與《猶太人》)是我的兄弟建人譯的?!盵14]此書魯迅譯了九篇,周作人譯了十八篇,加上周建人譯的三篇,總共三十篇。出版時譯者署的是周作人,這在大哥是出讓,在小弟則是提攜。此事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域外小說集》的佳話——兄弟仨若能繼續(xù)合作,將是前途無量?!昂苊黠@地,魯迅和周作人有意要把建人拉進他們共同的工作中,這當然含有提攜的意思”;可惜的是,“這是周氏三兄弟在文學上的唯一一次合作”[15]。因大哥二哥反目,薔薇色的夢破滅,加上老三遠走上海,這個兄弟合譯小說的事業(yè)就此中斷。正因此舉有頭無尾,文學史家談論“兄弟合譯”,一般只說《域外小說集》,很少顧及《現(xiàn)代小說譯叢》第一集。

接下來的日子,大哥還會繼續(xù)支持小弟的翻譯事業(yè)。比如1930年周建人輯譯八篇生物科學的文章而成《進化和退化》,交給上海光華書局刊行,魯迅為其撰寫《小引》。這篇收入《二心集》的短文,充分肯定此書的政治意義和學術價值[16],對周建人無疑是很大的鼓舞。但真正讓周建人在上海灘站住腳、或者說在中國文壇嶄露頭角的,是此前新性道德論戰(zhàn)中的拔刀相助。

簡單點說,1925年1月,主持《婦女雜志》的章錫琛推出“新性道德專號”(第十一卷第一號),引起社會關注。北大心理學教授陳百年(大齊)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一卷十四期發(fā)表《一夫多妻的新護符》,批評章錫琛的《新性道德是什么》與周建人的《性道德之科學的標準》。章、周作文答辯,《現(xiàn)代評論》不予發(fā)表;后經(jīng)追問,才以讀者來信的方式摘登。路見不平的魯迅,于是決定在自己主編的《莽原》周刊第四期(1925年5月15日)上,發(fā)表章錫琛的《戀愛自由與一夫多妻》和周建人的《新性道德與多妻》這兩篇答辯文章?!睹г返诹诳顷惏倌晷?,說明稿件處理情況,并提出休戰(zhàn);第七期上又有魯迅的《編者附白》,以及章錫琛《與陳百年教授談說夢》和周建人《再答陳百年先主論一夫多妻》。事情到此告一段落,風波不大也不小。

這里牽涉編者魯迅本人的立場,看《莽原》第四期上的《編完寫起》,不難明白其基本上是站在章、周這一邊的:

我于他們?nèi)欢际鞘熳R之至,又毫沒有研究過什么性倫理性心理之類,所以不敢來說外行話??墒俏铱傄詾檎轮軆上壬谥袊鴮⑦@些議論發(fā)得太早,——雖然外國已經(jīng)說舊了,但外國是外國??墒俏铱傆X得陳先生滿口“流弊流弊”,是論利害,不像論是非,莫名其妙。[17]

魯迅的《編完寫起》收入《集外集》,《編者附白》收入《集外集拾遺補編》,對于研究者來說,不算偏僻的材料。學界之所以沒有就此大做文章,是覺得這場論戰(zhàn)不太嚴重,更多的是誤解與意氣之爭,談不上政治迫害。周建人呼應《新青年》的立場,反對傳統(tǒng)的節(jié)烈貞操,提倡新的性道德:

我們所需要的新道德無他,第一,認人的自然的欲望本是正當,但這要求的結果,須不損害自己和他人。第二,性的行為的結果,是關系于未來民族的,故一方面更須顧到民族的利益。這是今日的科學的性道德的基礎。[18]

此等論說,其實已經(jīng)夠平和了,只是國人一時不太適應而已。相對來說,北大哲學教授張競生發(fā)起“愛情定則的討論”,以及出版驚世駭俗的《性史》第一集,對中國社會更具沖擊力,本人受到的非議與打擊也更明顯。[19]章、周二位,只是調離《婦女雜志》,還在商務印書館工作。至于1925年年底章錫琛徹底脫離商務,另創(chuàng)《新女性》與開明書店,不能算到論戰(zhàn)頭上,更多的是同業(yè)回避規(guī)則以及個人的職業(yè)選擇。[20]

我關注的是,商業(yè)嗅覺十分靈敏的章錫琛,如何抓住這個轉瞬即逝的機會。1925年6月《莽原》文章剛發(fā),7月他已編好《新性道德討論集》:“把這幾篇文字編輯成書的用意:第一,這問題至今少有人注意,雖然經(jīng)過這樣劇烈的辯論,終于沒人理會,所以想使他流播得廣遠一點。第二,因為我自己的生活——周先生也是這樣——曾因了這幾篇文字而起一番變化,借此想留一個小小的紀念。”[21]10月,新書推出,收錄初刊《婦女雜志》《現(xiàn)代評論》《莽原》周刊的文章,再加幾則報道,其中章錫琛5篇、周建人4篇、陳百年3篇、魯迅2篇、顧均正、許言午、君萍各一篇。因有新聞事件加持,書出版后很受歡迎,1926年11月再版,增加了六篇附錄,連藹里(理)斯《嫉妒論》和俞正燮《妒非女人惡德論》都派上了用場,篇幅由190頁擴展到217頁。真像章錫琛《再版后記》所說的:“出續(xù)集的希望未免太奢了;但居然能夠再版,也大可慰情了?!盵22]但不知是征求版權還是其他什么緣故,該書沒有收錄《婦女雜志》那期“新性道德專號”上沈雁冰、沈澤民等人的文章??梢舱蛉绱?,更凸顯了魯迅站臺的意義。

至于周建人,其在《新性道德討論集》初版跋語中的這段話,非常得體:

不過有一點的提出總算是重要的,便是把性道德當作一件科學上的討論事件而加以討論,顯明道德批判是須參考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關系,性的分配問題來說話的,不能只以直覺的以為對就對,不對就不對。并且,將來對于一切道德觀念也都應該用這態(tài)度去對付。[23]

強調“道德批判是須參考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關系,性的分配問題來說話”,很有見地。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放在兩位兄長的集子中,也都說得過去。

基于生物學知識而不是簡單的道德教誨來從事科學的性教育,一下子讓中小學教科書編輯周建人找到了自己獨特的位置。1927年1月,章錫琛主持的剛開張不久的開明書店推出周建人的譯著《性與人生》,收入《性的進化》《愛的起源》等八篇文章,《序言》說得很清楚:此書雜湊而成,“有幾篇是譯文,有幾篇是寫的”[24]。至于收入王云五主編“萬有文庫”的《性教育》,商務印書館1929年10月初版,雖說只是69頁的小冊子,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竟包含以下八章:性教育的重要性、性教育的歷史、性教育的問題、性教育中應說明的幾項重要事實、性的由來、性的生理、性的倫理、性教育的實施。全書以此等祈使句結束,也算是余音繞梁:

這等科目最好是在高中及大學中去教,而且應當是必修的科目。只是這些縱使重要,在目前還只是一個理論,或一個希望。但希望這個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便能實現(xiàn)。[25]

我相信,“把兩性間的自然關系毫不隱瞞地告訴他們,使他們能夠照著自然而健康的法則去做”[26],這個提議,兩位兄長也會舉雙手贊成的。據(jù)說此書日后曾作為“師范小叢書”之一而大量印刷[27],我沒有詳加稽考,不好妄自推論。

可惜的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宣傳部編《周建人文選》時,不收生澀但凌厲的新性道德論戰(zhàn)文章,以及普及性質的《性教育》。不說此等文字當年虎虎有生氣,即便放在今天,其視野之開闊與思想之通達,也仍然值得贊許。

這個小弟很有志氣,雖得兄長提攜,也能奮發(fā)進取。不是科班出身,很難成為專門家;可經(jīng)由不懈努力,居然達到了“國文粗通,常識略具”(借用周作人的說法)的境界。不像大哥那樣思想深刻、文字犀利;也不如二哥讀書廣博、趣味雅正,但周建人在本職工作(編輯《動物》《植物》《自然》等教科書)之余,翻譯諸多學術著作(如《生物進化論》《性與遺傳》《物種的起源》等),且出版《花鳥蟲魚》(上海:開明書店,1936)、《田野的雜草》(上海:士林書店,1949)、《花鳥蟲魚及其他》等科學小品集,還是很令人敬佩的。

三 大哥的影子

周建人早年的科學小品成績不俗,主要發(fā)表在魯迅鼎力支持的《太白》雜志上,談論其得失成敗,須牽涉1930年代的小品文論戰(zhàn),以及魯迅、周作人各自的站位。周建人此類文章兼及兩位兄長的趣味,但因自身才情的限制,在“經(jīng)以科學,緯以人情”[28]方面尚有欠缺。此事說來話長,只能留待日后。

周建人之談植物學,說性道德,還有草木蟲魚等,明顯受二位兄長的影響,也得到某種程度的福蔭。在很多人看來,大哥去世,周氏兄弟這個話題基本上就結束了。如黃喬生《周氏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合傳》全書二十章,“魯迅逝世”乃第十九章;朱正《周氏三兄弟:三兄弟的三種價值取向》第二十章“魯迅之死”,接下來用三章草草收場。理由很簡單,緊接著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周作人落水,周建人堅守,以后的路自己走,也各自承受其榮辱。

大樹已然倒下,但影子長久存在,就其對兩位弟弟的影響而言,實際一直延續(xù)到各自生命的結束。具體到周建人,大哥去世后,才是真正考驗自己的時刻——作為斗士、社會活動家以及魯迅事業(yè)繼承人,周建人這才真正站立起來。早年因大哥引路,周建人逐漸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如1932年12月宋慶齡、蔡元培等發(fā)起成立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抗戰(zhàn)勝利后,周建人積極投入愛國民主運動,除發(fā)表眾多政論文章,還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民主促進會。新中國成立后,周建人得到了歷屆政府的信任與重用??蚂`在《喬峰老人——為〈周建人文選〉作》中,有一段精彩的概括:

喬峰老人在荊榛遍地的長途中,恬淡自甘,施施然一路走來,到了楓林日晚,忽然因為積年的革命勞績,平步青云,被送上權位的高層,“霜葉紅于二月花”,先后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他無意追求權位,而權位送上了門。境況的變化有若天壤,只有一樣絲毫未變,那就是他的書生本色。[29]

這話說得很妙,是送上門來的“權位”,與其說得益于周建人本人“積年的革命勞績”,恐怕更重要的還是大哥的光環(huán)。從1958年周建人七十高齡而被任命為浙江省省長,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在這位從政的書生,沒有政治野心,故“恬淡自甘”。

作為社會活動家,如何處理個人立場與現(xiàn)實政治的關系——說白點就是怎么當官,周建人其實比兩位兄長更有經(jīng)驗。自知能力有限,也明白自己的角色,所謂“書生本色”,更多體現(xiàn)為“說實話,辦實事,做老實人”。三兄弟中真正介入現(xiàn)實政治運作,且能全身而退的,反而是這位表面上木訥的小弟??蚂`文章中舉了個例子,稱周建人當浙江省省長時,居然會因女兒周曄調動工作事,向無權無勢的文人柯靈求助,“只此一事,就可以想見喬峰老人的風格了”。好多回憶文章都提及周建人良好的個人品格,可除此之外,在錯綜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中,如何安身立命,更考驗周建人的智慧。因只是配合演出,關鍵不在“業(yè)績”,而在于沒有大的“失誤”,這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照周建人的回憶,解放后和二哥只有一次公務會面,且近乎相對無言。[30]這里有政治立場的分歧,也與早年深刻的家庭矛盾有關。出于各自的自尊以及政治上的忌諱,兄弟倆不再往來,但“大哥的影子”同樣投射到他們身上。二人都曾應邀撰寫關于大哥的回憶文章,相對來說,周作人《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等更受學界的關注與贊賞。至于周建人的《略講關于魯迅的事情》(1954)、《回憶魯迅》(1976)、《回憶大哥魯迅》(2001)以及《魯迅故家的敗落》(2001),學界并不怎么看好。主要不是文采,而在于史實——魯迅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與思想變化,周作人明顯比周建人更了解。

對于學界的這一偏好,周建人家屬很不以為然,女婿顧明遠為《回憶大哥魯迅》撰寫《編后記》,在“補記”中稱:

正在校閱本書清樣時,看到河北教育出版社由孫郁、黃喬生主編的《年少滄?!值軕涺斞浮芬粫?,在“編選后記”中,黃喬生先生寫了這樣一段話:“讀者讀了本卷所收建人的文字,再對比另一卷中許廣平憶魯迅的文字,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周建人對魯迅的了解遠遠不如周作人和許廣平?!备械讲荒懿徽f幾句話。我不太清楚黃先生說這樣的話的標準是什么?魯迅、周作人、周建人是三兄弟,但三人所走的道路卻不同,魯迅和周建人走的可以說是同一個方向、同一條道路,而周作人卻走的是相反的道路,雖然前一段曾經(jīng)同過路,但畢竟后來分開了。我想讀者一定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不存偏見的話,周建人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而他們對周作人都覺得難以理解。[31]

學界之所以重老二而輕老三,不是因為政治立場,而是所提供史料的可信度。除了老大老二早年關系更為密切,更因周作人日后成為政治上的賤民,沒有資格也沒有必要隨風起舞。周建人(也包括許廣平)不一樣,當魯迅成為政治家們隨意揮舞的旗幟時,必須不斷地因應時代需要說話、撰文以及出書。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作為魯迅的弟弟,而且是一直政治正確的老三,得到政府如此優(yōu)待,也就有義務鞍前馬后配合演出。晚年恰逢“文革”亂世,而那個時代又特別推崇魯迅,可想而知周建人的榮譽與尷尬。1976年出版的《回憶魯迅》,收錄了《學習魯迅徹底批孔》《學習魯迅,把無產(chǎn)階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等文章[32],社會影響很不好。除了年邁,還有就是身不由己——即使身體好也不見得抵擋得住。但必須說明,在某些重要的關節(jié)點上,周建人沒有亂說,有時還能正本清源。

周建人最常被學界詬病的,是編造魯迅秘密讀書室的故事。記得我當年在山村學校教書,課本里提及在那個白色恐怖的年代,每天晚上,窗外不時有警車呼嘯而過,魯迅在秘密讀書室里拉緊窗簾,苦讀馬列著作。這則編造的故事,很多人溯源到周建人??晌易屑毑閷Γ芙ㄈ酥徽f藏書室,沒說讀書室。

初刊《中國建設》1973年第5期的《回憶魯迅在上海的幾件事》,提及魯迅向內(nèi)山書店租了一間他們職員住過的房間,設了個秘密藏書處?!棒斞冈谶@里珍藏著大量的馬、恩、列、斯的著作和其他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魯迅是經(jīng)常到這里來取書和看書的”[33]。根據(jù)周建人1975年9月19日在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座談記錄稿整理,1976年7月經(jīng)本人修改定稿的《略談魯迅》,將此事的來龍去脈交代得更為清晰:

魯迅那時研究馬列主義,但他家里不放這些書,有一次魯迅到我家,看到我桌上放著一本英國人寫的《共產(chǎn)主義》,他說這書家里不好放,我說我是從商務印書館西書部買來的,他說書在書店和在個人手里是不一樣的。

魯迅為存放他這些書籍,曾托內(nèi)山給租一個房子,內(nèi)山就把他的職員鐮田誠一住過的一間房子租給了魯迅。魯迅就用這間屋子存放馬列主義書籍和其他書籍。魯迅在里邊看書是很少的,因為這里書放得比較多,光線就比較暗,很長時間在這里看書是不可能的。魯迅經(jīng)常是到這里拿要看的書,和存放自己看過的書,有時也在這里短時間的翻看一些書,這里稱為藏書室,比較合適些。[34]

在初刊《天津師院學報》1977年第5期的《關于魯迅的若干史實》中,周建人稱:“有人把這個秘密藏書處說成是秘密讀書室,是不對的。上海出版的我的《回憶魯迅》一書中也寫成‘秘密讀書室’,這是別人修改的,沒有經(jīng)我核閱過?!盵35]大概是流傳太廣,且“文革”后廣受批評,周建人本人也糊涂了,實際上《回憶魯迅》沒有一處提及“秘密讀書室”,卷首兩張圖片,一是“魯迅秘密藏書室——上海溧陽路1359號”,另一張注明“藏書室內(nèi)景”。

如何談論兩位兄長,尤其是魯迅,很考驗作為小弟的周建人。讀《魯迅和周作人》,你能感覺到作者講話很有分寸,尤其談及與周作人的會面,感嘆多而批評少;說到社會上以及自己極為尊崇的大哥,周建人不時稱這事情我不清楚;涉及兄弟失和的緣由、魯迅病危狀態(tài)、藏書室、日本短刀、毛澤東著作等,周建人并沒順著時人提供的竹竿往上爬,而是謹守自己的記憶。[36]對于撰寫回憶錄的人來說,性情樸實,文采不足,缺少想象力,這個時候反而是優(yōu)點。換句話說,周建人的好處不在增加多少新史料,而在于抗拒誘惑,沒有主動制作偽材料——必須放在“文革”的特殊語境中,你才明白這一堅持很不容易。[37]

周建人不僅是兩位兄長的影子,更是其鏡子,折射出文人與政治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還有政治史上文人形象及功能的演變。局限在中國文學史,“三周”的說法并不成立——起碼無法與三曹、三蘇或公安三袁相提并論;但若擴展到現(xiàn)代中國政治史或文化史,則“三周”的論述視野,或許值得認真嘗試。拉長視線,周建人并非只是兩位兄長的尾巴,自有其獨立地位及價值。身處特定年代,肩負那么大的壓力,周建人一生的步伐沒有大的變形,這其實很難得。

關注政治與文學、科學與人情、著述與命運、鄉(xiāng)土與憶舊,尤其是大時代中個人道路的選擇與才情的發(fā)揮——現(xiàn)代文學界日后談“周氏兄弟”,不再局限于老大老二,還能添上老三周建人,我相信會更精彩,更曲折,也更有歷史感。

2018年10月8日于京西圓明園花園

注釋:

①周建人:《回憶魯迅》,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76頁。

②周作人:《魯迅的故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頁。

③《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78頁。下引《魯迅全集》除非注明,均出自此版本。

④⑤《野草·風箏》,《魯迅全集》第2卷,第182、183頁。

⑥周建人:《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事業(yè)心、責任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宣傳部編《周建人文選》,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364頁。

⑦⑧周作人:《魯迅與弟兄》,《魯迅的青年時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6~87、87頁。

⑨周建人:《略講關于魯迅的事情》,《周建人文選》,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292頁。

⑩《胡適致周作人》,《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30頁。

[11]除了廣為人知的以周作人名字刊行《會稽郡故書雜集》,魯迅還用周建人名字發(fā)表植物學方面的短文,參見周建人《回憶大哥魯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頁。

[12]參見《新發(fā)現(xiàn)的魯迅書信二封》,《魯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9期。

[13]參見朱正《周氏三兄弟:三兄弟的三種價值取向》,東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204頁。

[14]周作人:《〈現(xiàn)代小說譯叢〉序言》,《現(xiàn)代小說譯叢》第一集,商務印書館1922年版;另見鐘叔河編《知堂序跋》,岳麓書社1987年版,第224頁。

[15]參見黃喬生《度盡劫波:周氏三兄弟》,群眾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314頁。

[16]《二心集·〈進化和退化〉小引》,《魯迅全集》,第4卷,第250~251頁。

[17]《集外集·編完寫起》,《魯迅全集》第7卷,第77頁。

[18]周建人:《性道德之科學的標準》,章錫琛編《新性道德討論集》,梁溪圖書館1925年版,第20~21頁。

[19]參見陳平原《孤獨的尋夢人——〈文妖與先知〉序》,《中國作家》2008年第17期;張培忠著《文妖與先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版。

[20]參見吳覺農(nóng)《懷念老友章錫琛》,《出版史料》1988年第1期;王湜華《開明書店章老板——追懷章錫琛先生》,《人物》1995年第1期;章雪峰《中國出版家·章錫琛》第二章“商務十五秋”第四、第五節(jié),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1]章錫?。骸丁葱滦缘赖掠懻摷敌颉?,《新性道德討論集》,梁溪圖書館1925年版。

[22]章錫?。骸丁葱滦缘赖掠懻摷翟侔婧笥洝罚叮ㄔ鲅a)新性道德討論集》,開明書店1926年版。

[23]周建人:《新性道德討論集》,梁溪圖書館1925年版,第190頁。

[24]參見周建人《〈性與人生〉序言》,《性與人生》,開明書店1927年版。

[25][26]周建人:《性教育》,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第69頁。

[27]參見謝德銑《周建人評傳》,重慶出版社1991年版,第97~98頁。

[28]魯迅:《〈月界旅行〉弁言》,《魯迅全集》第10卷,第151~152頁。

[29]柯靈:《喬峰老人——為〈周建人文選〉作》,《周建人文選》,第383頁。

[30]參閱《魯迅和周作人》,此文初刊《新文學史料》1983年第4期,又見《回憶大哥魯迅》,第144頁。朱正《魯迅三兄弟》(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借助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和《葉圣陶日記》,考證1950年1月23日葉圣陶、周建人和金燦然三位奉命到周作人家談翻譯事,當初周建人很不情愿,而周作人則在寫回憶錄時抹去周建人名字(第288~289頁)。

[31]顧明遠:《〈回憶大哥魯迅〉編后記》,《回憶大哥魯迅》,第239頁。

[32]周建人:《學習魯迅徹底批孔》,《文物》1973年第2期;《學習魯迅,把無產(chǎn)階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人民日報》 1976年3月18日。

[32]周建人:《回憶魯迅在上海的幾件事》,《回憶大哥魯迅》,第103頁。

[34]周建人:《略談魯迅》,《回憶大哥魯迅》,第102~103頁。

[35]周建人:《關于魯迅的若干史實》,《回憶大哥魯迅》,第118頁。

[36]參見周建人《魯迅和周作人》,《回憶大哥魯迅》,第133~144頁。

[37]文化大革命中,大家希望魯迅和毛澤東這兩位巨人曾見過面,于是有人刻意造假,冒出了若干偽史料。相反,1975年魯迅博物館的座談會上,周建人斷然否定魯迅讀過毛澤東的書:“魯迅到上海后,學習了不少馬列主義的書。毛主席的書他看不到,當時毛主席在延安,毛主席的書在上海是不易得到的。我是在魯迅逝世以后,才得到《論持久戰(zhàn)》的?!薄堵哉勽斞浮?,《回憶大哥魯迅》,第102頁。

猜你喜歡
性道德周作人大哥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影響考察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38
新時代高職生性道德教育現(xiàn)狀調查及路徑
周作人之死
北廣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濟公傳
中國漫畫(2017年3期)2017-06-29 08:30:59
高校本科生性道德教育之需與踐行之策
高職生性道德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研究
愁眉苦臉的狗大哥
學生天地(2016年14期)2016-05-17 05:45:43
大哥我想你
大哥
小說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0
當代青少年性道德態(tài)度觀影響因素的研究
措勤县| 紫阳县| 彭水| 理塘县| 涡阳县| 乌鲁木齐市| 琼结县| 调兵山市| 曲阳县| 张家界市| 交口县| 卢湾区| 衡阳市| 浏阳市| 淮滨县| 宜昌市| 嘉祥县| 利津县| 东明县| 宜丰县| 尚义县| 眉山市| 吉安市| 讷河市| 承德县| 纳雍县| 抚顺县| 通江县| 右玉县| 新津县| 明星| 长兴县| 班戈县| 五常市| 蒲江县| 革吉县| 阿坝| 井陉县| 曲麻莱县| 临夏市|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