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琛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特殊而重要的一個群體,而大學時期又是個體的獨立人格、個人品質、行為模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日益紛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國際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為促進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高社會適應力,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分別從個體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和社會層面,研究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提出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途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3-004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2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在傳統(tǒng)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產生的,傳統(tǒng)心理學是為了治療心理疾病而存在,它從消極的方面研究人的心理問題,目的是治療人類的心理問題,減少人類的痛苦,而忽視了生命的快樂和意義。積極心理學則彌補了傳統(tǒng)心理學的不足,不再僅僅研究如何治療心理問題,而是將關注點放在如何挖掘人類正面積極的心理力量,提高人類生活的幸福感,如何讓人類生活得更有意義。
(一)積極心理品質
2001年1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與MihalyCsikszentmihaly發(fā)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標志著積極心理學的誕生。Sehgman曾在一場演講會上說過:“以前坐飛機時向鄰座介紹自己職業(yè)時,別人都會遠離,覺得心理學者就是找出誰是瘋子。而現在再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職業(yè)時,他們則會靠近我?!倍@,就是心理學的變化與發(fā)展。Seligman提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疇主要有三個: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社會組織。隨著社會時代的變化,心理健康工作也在發(fā)生著轉變,已從關注個體的心理問題轉向關注個體的積極品質,從“治療”轉向“預防”,進而挖掘人類的正面力量與優(yōu)秀品質。而積極心理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建構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
(二)我國積極心理品質研究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立足大學生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點,要重視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yǎng)大學生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秀品質,由此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挫折的能力”。2003年,南昌大學的苗元江教授在發(fā)表的《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一文中提到,“心理學不僅應著眼于心理疾病的矯正,而且更應該研究與培養(yǎng)積極的品質,越來越多的心理研究發(fā)現:幸福、發(fā)展、快樂、滿意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核心要素”,這是我國第一次提出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關于積極心理品質的論述。隨著國外積極心理學思想的涌入,我國心理學者開始紛紛探討積極心理品質的定義、因素與構成。2010年,我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積極心理品質一詞做了概念解釋,即“是個體在先天潛能和環(huán)境教育交互作用和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正向心理特質”,這是國內較為權威的說法,我國多數心理學者對此頗為贊同。2009年,中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始人孟萬金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官群教授在吸收中西文化的基礎上,與國外學者John Keller合作編制了《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在此基礎之上,孟萬金和官群利用心理統(tǒng)計學的方法,通過對中國1300名大學生測量,編制了《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自此為各級學生建構起積極心理品質的多維結構,也為我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與實操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測量工具。
二、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198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日臻完滿的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面對21世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突飛猛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作為特殊而又重要的一個群體,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正處于獨立人格、個人品質與處事模式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從學校走向社會,從感性走向理性,從任性走向成熟,升學、戀愛、就業(yè)、人際,諸多因素的加載使得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容易受到各方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著個體的全面發(fā)展,更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孟萬金教授編制的《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中總結出智慧和知識、勇氣、人性、公正、節(jié)制、超越六大維度的20個積極心理品質。天津大學的劉媛媛在其碩士論文中對7000多名參與者的調查中確認了96項積極品質,結合已有的人格理論,建立了有13項潛變量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方程模型,包括自信、社交能力、嚴謹性、樂觀性、軀體特征、智慧品質、意志力、可靠性、思維品質、自主性、體貼性、進取性、理性。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即大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在家庭背景、生長環(huán)境以及教育培養(yǎng)的影響下,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擁有較強的自我認同感與幸福感。根據心理學的認知、情感、意志、個性、人際等各因素,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包括積極的認知理念、積極的情緒情感、積極的個性品質、積極的人際關系等方面。
(二)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研究意義
1.促進個體身心發(fā)展。大學生是個敏感的群體,大學期間正是個體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升學、就業(yè)、戀愛、人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較易波動,往往會出現情緒不穩(wěn)、易爆易怒、灰心失望、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而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則能夠發(fā)掘個體的優(yōu)秀潛質與正面力量,預防大學生陷入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健康向上的理念,促進個體身心積極穩(wěn)定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