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中,我國文化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理念不斷地涌現(xiàn),在新課改中要求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教育中。人文精神是一種尊重精神文化和精神現(xiàn)象,以人為本的理念,所以它不能獨立成為一門學科,必須要滲透到語文的教學中。本文主要論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缺失,分析人文精神的意義以引起人們的重視,并提出滲透策略,以提高人文精神對人的教育作用。
關鍵詞:人文精神;高中語文;教育;策略
一、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的缺失
(一)
教師人文素養(yǎng)不足
教師人文素養(yǎng)不足針對的是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雖然有一定等級的文憑,但是他們所擁有的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等方面的人文精神是不足的。其實,很多人身上都有人文精神的缺失,但是語文是人最重要的學會溝通交流的學習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學習部分,作為人文精神傳遞的重要擔當人應該具備更高層次,更有內涵的人文精神,因此,高中部分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還是有待提高的。由這些對教材其他教學內容的理解不足或不夠深刻細致,缺失人文精神的高中語文教師教授語文課,課堂上所能滲透的人文精神自然是不足的。
(二) 應試教育體制影響
人才的選拔是我國歷代以來就特別重視的問題,我國高等教育的選拔方式主要是通過高考,常言道“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見高考的難度系數(shù)有多高,但是就是這種無情的“過濾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這種說法確實有些欠妥,過度夸大高考的作用,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分數(shù)至上的價值觀念,很多家庭、學校、學生個人已經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習的首要任務,也就是這種功利性的觀念促使人們一味地通過題海戰(zhàn)術、典題戰(zhàn)術等手段讓學生苦苦奮斗在考試成績的泥潭里,就連最頗有文化涵養(yǎng)的中國語文知識都通過閱讀理解、詩歌賞析、作文的做題技巧來學習,這導致很多學生都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學習,削弱了語文課堂對人文教學的屬性。
二、 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 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人文精神表現(xiàn)的是一種對自我的關懷,對人的尊重和對人的價值的維護,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精神文化和精神現(xiàn)象,是人類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是塑造人和促進人全面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它的核心是人。很多高中生都還未成年,還沒有獨立于父母營造的溫床,對外界的事務全然不知,這樣的孩子即使擁有高深的文化知識,在做人方面有欠缺,又如何在社會上立足生存呢?高中時期的語文教學正是學生慢慢懂事,接觸社會、了解他人的重要過渡,是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人文精神的重要傳播手段,是人文精神融入教學工作的精神載體。高中語文教學要充分注重對人文精神的傳遞,讓高中生在接觸語文的過程中接受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加強他們的精神文化學習,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二) 繼承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高中語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依托,人文教育是高中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兩者共同致力于傳承、傳播、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和傳承載體,三者的關系互聯(lián)互通,互相包含,相互作用。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就是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泥潭中掙脫出來,實現(xiàn)對蘊含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精神的高中語文的真正學習。
三、 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語文中的教學策略
(一) 營造良好人文精神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人文精神課堂氛圍有助于領略高中語文知識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營造這種良好氛圍的人文主要在于語文教師,首先,語文教師要有高深的人文素養(yǎng)。雖然很多語文教師缺乏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但是從他們對語文理解的造詣來說,讓他們加深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接受會比其他教師容易得多,所以,要求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部以及學校在這方面提出硬性要求必然會極大地提高高中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其次,僅僅擁有高深的人文素養(yǎng)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有一顆敬業(yè)的心和前瞻性的眼光,教育部和校方以及學生家長要降低對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要求,從而降低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壓力,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幫助學生深入探討人文精神。從教育部、校方、家長、教師、學生這樣一層一層地從思想觀念上降低分數(shù)至上的觀念,才能讓教師有精力去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精神的課堂氛圍。
(二) 采用形式多樣的滲透方式
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觀念在不斷地涌現(xiàn),人們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批判,開始接受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這恰好是高中語文教師能在總結語文學習特點的時候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式,讓人文精神以形式多樣地滲透方式體現(xiàn)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絕佳機會,不僅可以維持良好的語文學習狀態(tài),還可以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讓學生在人文精神的涵養(yǎng)下輕松學習語文知識。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比較高,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充分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基于現(xiàn)有理解能力增加語文知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通過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去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并通過形式多樣的手段方法,將人文精神的傳遞融入教學設計中,既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又增長了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進而真切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滿足人文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綜合要求。
參考文獻:
[1]唐炳宏.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及應對策略[J].亞太教育,2016(6):57,46.
[2]黎龍.再談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才智,2018(17):136.
[3]宋莉敏.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49,151.
[4]單國成.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7(26):85-86.
[5]楊樂.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紀榮花,福建省龍海市,福建省龍海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