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洪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教學理念守舊,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仍對學生采用枯燥、單一的灌輸教學,使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重要性 解決策略
引言
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學體系中的不斷深入,推動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更新,同時為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得個性化、自然化以及人性化成為當前小學教學的主流趨勢,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如此。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實際因素的調研,制定出高效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方案;營造出輕松有趣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學生額得專注力;構建良好的師生教學關系,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生閱讀感受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對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對文章的解讀和感受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導者,占據(jù)著主體地位,以自己對本章的理解和感受來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活動,從而忽略了學生自身對文章的感知,導致學生缺乏自己的想法,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
2.依賴閱讀教學參考
教學參考對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有著很大的幫助,能更好的突出教學重點,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過度的依賴教學參考,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限制了學生閱讀的靈活性,導致學生缺乏對閱讀的深入體驗,從而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1]。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階段各門功課的學習都是在為將來的學業(yè)奠定基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乎到他們是否能準確運用詞匯、語法、句式以及作文的能力。閱讀教學的訓練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多用口頭表達對文章中的新詞語或句子重新進行闡釋和表達,對整段文字或文章中心思想進行口頭概括和總結。課堂上盡量多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對于閱讀材料的不同見地,這樣不僅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加強對課本知識的鞏固和理解。世界上每種語言都是相通的, 但是又具有其獨特性。詞語的構成,短語的組成,句式的表達方式以及習慣用法都有其固定規(guī)則。而一篇閱讀材料正是由這些基礎所構成,通過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加深了課文中字、詞、 句、段、篇的印象和理解,再通過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歸納概括、 分析比較、總結判斷等一系列主觀能動性,最終達到理解全篇的目的,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課堂所學知識也得到了有效的鞏固。
3.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更好地感知與領悟閱讀內(nèi)涵。筆者認為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僅依靠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開拓思路,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找到新樂趣,獲得新發(fā)現(xiàn),開拓新思維,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內(nèi)涵,對文章含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哪怕不是百分百準確,教師也應該用開放包容的眼光去對待,鼓勵為主,從而正確引導學生。 限定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他們的思維和理解力都相對較低,而精準把握閱讀材料內(nèi)涵又是一種過于抽象的能力。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考和感悟,慢慢摸索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感知力和理解力自然也會提高。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營造良好氛圍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出相對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促使學生自主的進行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學習《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的奠基儀式,讓學生感受當時壯觀的場面,并且配上《義勇軍進行曲》的背景音樂,豪邁雄渾的旋律更能給學生以情感上的渲染。這樣不僅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讓學生對開國盛況產(chǎn)生直觀的理解,增強愛國情感,進而推動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2.運用合作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閱讀教學的方法,將課堂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課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合作閱讀任務,明確每個小組的學習方向,要求小組內(nèi)的學生分工明確,共同完成閱讀任務[3]。必要時,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闹笇В瑤椭鷮W生解決合作閱讀中的問題,保證任務順利完成,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比如,在進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時,教教師可以設置全面的閱讀任務,包括總結課文大意,劃分要點,總結段落意義,分析文章結構,體驗寫作技巧,在小組中,學生負責完成一項任務,然后整個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和分享,通過合作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這種閱讀模式可以有效的節(jié)省課堂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口語交流和對話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閱讀課文,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文中的生詞和生詞,容易完成閱讀任務,為后續(xù)學習做好準備。
結語
一句話,只有以閱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才能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更好地進入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漢語的信心,激發(fā)他們真正對學習漢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熊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95-96.
[2]王士英.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82-83.
[3]吉木小紅.論閱讀對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83.
[4]曾萬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6(2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