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教師的師德素養(yǎng)高低直接關乎教育過程公平的實現(xiàn)。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教育主管部門要通過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建立教師師德失范懲戒機制等方式,樹立高尚師德,促進教育過程公平。
關鍵詞:師德 過程公平
教育公平問題是近年來人們的熱議話題,它的熱度伴隨其引發(fā)的或大或小的糾紛時不時挑動著社會敏感的神經(jīng)。教育公平是個廣泛性概念,教育過程公平意味著在由教師主導且?guī)熒餐M行與開展的各項學習活動中,每一名學生都享有平等參與活動的機會和享有平等、公正待遇。師德在維護教育過程公平中的作用是非顯性的,不同于起點公平與結果公平,教育過程不公更不易被人察覺,因為一定程度上學生個體發(fā)展上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是極容易掩蓋教師具體對待學生方式上的差異性的。因此教師自身內(nèi)在的道德品質(zhì)和職業(yè)操守的表現(xiàn),也即師德素養(yǎng)高低直接關乎教育過程公平的實現(xiàn)。有人疾呼,“教育公平,不可推卸的師德之重”!它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中人時刻警醒,處處維護。
一、教育過程中教師師德失范的表現(xiàn)
教育過程中,教師師德失范集中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的雙邊關系中,教育過程的不公集中表現(xiàn)于教師對于不同學生的“區(qū)別對待”。
在學生的成長中,家長和老師是兩個影響重大且最直接的群體,如果兩者有效形成合力將會對學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有些家長深諳此道,但出于自己獨立的立場會向老師提出對自家孩子諸如“重點照顧”、“特別關照”的要求,有些甚至通過“找關系”,請客送禮的方式以達到此目的,其結果就是個別教師師德失守,在教學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優(yōu)待”個別學生,怠慢另一部分學生。如在學生座位、班級的編排上。
上述現(xiàn)象是因為家長和老師之間因為某種“共識”所造成的教育不公平,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因為家長和教師因某種沖突和教育觀念對立引發(fā)的教師對學生的情緒化對待。如今,一些家長所具備的各種教育理論已經(jīng)可以和老師達到勢均力敵的程度。這些家長期待學校和老師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學,甚至會有一些“干預性活動”。如有的家長因過于強調(diào)孩子獨立性,學習的事放任不管,如果老師就此事與家長溝通,家長可能會以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老師之間發(fā)生爭辯,有時爭辯的火候把握不好容易直接把爭辯演變成雙方的沖突。這時候,有教師會把與家長的沖突轉嫁到學生身上。
在課堂教學中,公平的教育應是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論是知識的輸送還是互動機會的提供都要盡可能地“關照”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獲得與其水平相當?shù)陌l(fā)展乃至于全面發(fā)展。但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中,有些教師則會有意識地“操控”互動。他們往往將那些學習成績好或與自己有特殊關系的學生設置成活動的“主角”,而那些既無背景,學習基礎又薄弱的學生則只能充當活動的“配角”;在互動方式及學生評價上,教師通常將熱情和耐心傾注于成績好的學生,并且更傾向于采取民主的、鼓勵的、充分考慮學生個性的方式;而在偶爾的與“后進生”的互動交流中,教師則只不過是蜻蜓點水式地一帶而過,抑或在評價上予以否定、打壓的評價,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講這既是不公平的,也是極易打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的。
二、教師師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及樹立高尚師德的策略建議
作為教師這一行業(yè)的特殊道德要求,師德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道德品質(zhì),它是對教師在處理問題,為社會盡職盡責做好工作中所具有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和作風所做的道義上的規(guī)定。教師忽略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對中小學教師評估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力度不夠等因素共同造成了教師師德失范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好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好的人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與教師的全面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可是,一些教師在自身職業(yè)發(fā)展中,輕師德培養(yǎng),重職業(yè)技能與個人專業(yè)知識,忽略了師德在有效維護教育過程公平中的關鍵作用;一些學校在對教師的衡量和評估中唯教學成績是論,這難免會導致一些教師只顧成績,不顧一切,以致師德失守、失范?!瓣P愛學生”、“為人師表”,“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對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明確的職業(yè)行為要求。《教師法》第三十七條也規(guī)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若出現(xiàn)“體罰學生、品行不良、侮辱學生”等行為的,將受到行政處分或者解聘的處罰;對于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刑責。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線,一些地方執(zhí)法不嚴加之一部分教師法律意識不強,極易沖破道德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公平的教育乃是對高品質(zhì)教育的追求。要樹立起高尚師德:首先,教師要注重自身道德修養(yǎng)。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師要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廣大教師不僅要守得住底線,更要樹立高尚的師德。其次,師德師風建設要常抓不懈,既要高度重視更要以德育德,要讓那些盡職盡責,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的優(yōu)秀教師起到榜樣、典范的作用。再次,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要將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評價擺在教師評估指標第一的位置,建立師德激勵機制,完善師德評價和懲戒機制。
參考文獻
[1]常海超.中小學教師師德對教育過程公平的不良影響.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50-51.
[2]楊正英.教師職業(yè)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3]張非凡.從底線倫理到終極關懷——關于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性思考.學理論.2012,1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