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要】在幼兒園STEM教育中,工程教育存在將動手操作等同于工程教育;重作品呈現(xiàn),輕探索過程;教師指導失當?shù)葐栴}。教師應當審視并重新定位工程教育,系統(tǒng)規(guī)劃幼兒工程學習經驗,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發(fā)展支架。
【關鍵詞】幼兒園;STEM教育;工程教育;工程思維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9)1/2-0012-03
STEM教育是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shù)學(Mathematics)于一體的綜合理科教育,強調跨學科內容的整合與運用,重視提高學習者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具體的幼兒園教育實踐中,STEM教育更多是指代科學(S)和數(shù)學(M)教育,“‘E(工程)基本是沉默無聲的”?!?〕美國國家教育進步評估機構(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發(fā)布的《技術與工程素養(yǎng)框架》(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Literacy Framework)將工程定義為“為滿足人類需求和愿望而系統(tǒng)、反復地設計對象、過程和系統(tǒng)的一種途徑”。〔2〕通過這一途徑,學習者可以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融會科學、技術、數(shù)學等學科內容去解決問題??梢哉f,在STEM教育中,工程教育不僅有效聯(lián)接了理論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更是通過手、腦的協(xié)調實現(xiàn)了跨學科內容的理解與應用。因此,本文著眼于分析幼兒園STEM教育中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據(jù)此提出相應對策,以推進幼兒園STEM教育實踐。
一、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將動手操作等同于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不等同于動手操作,它是將動手操作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其目的在于驗證假設、猜想或通過設計與建構直接解決問題。然而,在幼兒園STEM教育實踐中,部分教師將動手操作等同于工程教育,表現(xiàn)為將建構區(qū)作為實施工程教育的主要場域,重視建構區(qū)內材料投放種類、難度層級等問題,卻忽視了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等工程教育所應關注的重點。常見的結果是幼兒在建構區(qū)忙忙碌碌,卻缺乏問題意識及對材料的思考和質疑。這類活動充其量是建構游戲,而非工程學習。
2.重作品呈現(xiàn),輕探索過程
在開展工程教育時,部分教師的問題意識較弱,因此會忽視工程教育的精髓,即不重視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是更重視作品呈現(xiàn),認為這樣才是“學有所成”。基于這一理念,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經歷的嘗試、檢驗、調整等重要的工程學習行為被忽略甚至是被無視了,那些無法呈現(xiàn)實物作品的工程教育資源也被丟棄了。例如,在“環(huán)保小創(chuàng)客”活動中,幼兒嘗試用紙箱搭建“房屋”。其中一組幼兒使用了大小不一的紙箱搭建“房屋”,導致墻面凹凸不平。于是,有幼兒提議改用尺寸統(tǒng)一的紙箱。改造后的“房屋”雖墻壁平整,但面積較小。于是,幼兒決定改用大紙箱,但嘗試后發(fā)現(xiàn)大紙箱蓋出的“房屋”面積更小。幼兒又換回小紙箱……由于紙箱材質較軟,“房屋”經常塌陷,幼兒便在紙箱里塞了紙團、毛絨玩具、娃娃衣服等材料。幼兒千方百計地探索解決各種問題。然而,在一周后的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是讓幼兒介紹、展示自己的“房屋”,并讓幼兒投票選出“最漂亮”“最牢固”的“房屋”,卻很少提及“為什么”“怎么做”等問題。在為期一周的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的豐富的探究行為及貫穿其中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均未得到教師充分關注。
3.教師指導失當
在工程教育中,幼兒的有效學習有賴于教師積極有效的引導。然而,在幼兒園STEM教育實踐中,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及對STEM教育本身的不自信等原因,部分教師在實施工程教育時會出現(xiàn)指導失當?shù)膯栴},表現(xiàn)為教師無法準確把握指導的時機和方法,強勢介入幼兒的自主探究過程。例如,教師習慣走馬觀花地在活動室內掃視一圈,隨意向幼兒提問工作進程、搭建物名稱、搭建動機等,而非仔細觀察幼兒整體的探究過程,并有針對性地給予支持,如適時提醒幼兒關注過程中“是什么”“如何做”等問題,以致幼兒的工程學習最終成了“手工活動”或“科學活動”。
二、改進工程教育的對策
1.審視并重新定位工程教育
美國K-12工程教育委員會在《K-12教育中的工程》報告中強調要重視工程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包括系統(tǒng)思維、創(chuàng)造力、樂觀主義、合作、溝通交流、倫理考慮。〔3〕教師應當認識到,在幼兒園STEM教育中,工程教育不等同于動手操作,也不只體現(xiàn)為某一具體的作品,而是一種跨學科的項目活動,旨在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科學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機會。
2.系統(tǒng)規(guī)劃幼兒工程學習經驗
工程原意是指設計或發(fā)明,其流程一般包括識別需求、定義問題、頭腦風暴、進行調查、理解限制條件、提出多種解決方案、評估并選擇最優(yōu)方案、制作模型、交流想法、測試改進、制作成品。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設計出幼兒工程學習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問題辨識、想象、計劃、探究、改進,還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附加若干參考問題(見下表),有助于教師引導幼兒系統(tǒng)規(guī)劃工程學習經驗。
當然,在工程教育中,根據(jù)特定項目需要,各環(huán)節(jié)可以靈活組合。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工程學習時,不必刻板遵循上述工作路徑?!?〕教師應當準確區(qū)分工程思維和科學思維,引導幼兒將歸納、演繹、類比、推理等科學思維應用于解決工程教育項目活動中的實際問題。
3.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發(fā)展支架
工程教育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工程思維,〔5〕而幼兒工程思維的形成有賴于教師為其提供適宜的發(fā)展支架。首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敏感性,幫助幼兒提煉生活中的問題,為幼兒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并非所有問題都適用于開展工程教育。教師引導幼兒選擇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征:一是開放性,即該問題包含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二是可操作性,即上述解決方案契合幼兒的能力水平,有被付諸實踐的可能;三是生長性,即該問題能夠持續(xù)引發(fā)新問題,促進幼兒不斷更新已有經驗。其次,教師要基于問題情境和幼兒實際的操作水平提供適宜的材料。材料的種類應盡可能豐富,包括主要材料和輔助材料等。材料的性質與功能應當豐富多樣,能在組合使用時發(fā)揮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從而最大限度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最后,幼兒的工程學習是不斷試誤的過程,教師要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因人、因勢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引發(fā)幼兒的認知沖突,進而促進幼兒提升工程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3〕〔5〕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Standards? ?for K-12? engineering education〔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0.
〔2〕趙中建.美國中小學工程教育及技術與工程素養(yǎng)評估〔J〕.全球教育展望,2016,(12):3-24.
〔4〕MICHAEL? A,CATHY? P? L,CAROLYN? D,et al.Catching? ?the? ?wind:Designing? windmills〔M〕.Boston,MA:Museum of Science,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