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云 高 熹
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泰州,225300
自評健康是被評價者對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作為評價人口健康的常用指標之一,不僅能夠反映個體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感知,而且具備較好的可測量性和可操作性[1]。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老年群體尤其是農村中老年人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對其自評健康狀況進行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其健康現(xiàn)狀,提升其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F(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年群體的自評健康狀況,針對農村中老年群體的研究相對匱乏。本研究調查了江蘇省泰州市農村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為促進農村中老年人口的健康提供參考。
2018年2-4月,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泰州市隨機抽取4個行政村,每個村隨機抽取60名4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出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3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25%。
參考相關文獻自編農村中老年人健康調查表,主要包括自評健康狀況和農村中老年人基本資料2個部分。自評健康狀況分為“差、一般、好、很好”4個選項。相關文獻表明,自評健康作為評價健康狀況的綜合指標,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3]。農村中老年人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人口學特征,經濟收入水平,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和睦程度,吸煙、體育鍛煉、參加社會活動等生活方式。
應用Epidata3.1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數(shù)據(jù)進行雙錄入和糾錯,運用SPSS 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分析,并對農村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的影響因素進行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
在被調查的231名農村中老年人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平均年齡59.65歲;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學以下為主(89.4%)。見表1。
231名農村中老年人中,自評健康為“很好”的占10.11%,“好”的占43.09%,“一般”的占34.04%,“差”的占12.76%。其中,女性自評健康為“很好”和“好”的比例達60.7%,高于男性(47.70%);45-54歲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為“很好”和“好”的比例最高(70.00%),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評健康為“差”的比例不斷增加;高中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為“很好”和“好”的占比高達75.00%;4500元以上的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為“很好”和“好”的占比(72.70%)最高;未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為“很好”和“好”的占73.90%,顯著高于患慢性病者(13.80%)。
表1 農村中老年人基本情況(n=231)
將自評健康狀況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水平、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和睦程度、吸煙、體育鍛煉、參加社會活動等作為自變量,運用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P<0.001,說明至少有1個變量系數(shù)不為0,且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模型整體有意義;平行線假設檢驗顯示P>0.05,說明可以使用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貧w結果表明,年齡、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和睦程度對農村中老年人自評健康有影響(P<0.05)。見表2。
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結果逐漸變差,這與劉祥、王秀紅等的研究結果一致[4-5]。主要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機能不斷下降,同時不同年齡段社會角色的轉變致使其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負向變化,中老年人自覺健康水平越來越差。提示在健康政策制定上,要以年齡段為政策分割點,結合不同年齡組的特征,系統(tǒng)考慮各階段健康影響因素,制定綜合健康管理策略;重點關注高齡老人,使高齡老人在正確認識自身身體機能下降的同時能夠主動采取健康行為維護和改善健康。
表2 自評健康影響因素的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文化程度對農村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越好,與白思敏、郭靜等的研究結果一致[6-7]。文化程度越高,對健康的認識和對健康知識的理解能力越強,其自我保健意識較強,更愿意采取健康行為以維護和改善自身健康。因此,要加強對農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通過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組織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提高農村中老年人對健康的認識,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使其建立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未患慢性病的農村中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好于患慢性病者,與覃朝暉、王玲等的研究結果一致[8-9]。慢性病呈現(xiàn)病程長、治愈率低、危害重等特征,慢性病患者長期處于自覺身體不適狀態(tài),不僅承受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而且承擔一定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導致其自評健康較差[10]。要求衛(wèi)生部門積極做好農村慢性病防治工作,通過引導農村中老年人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來預防慢性病。對慢性病患者,通過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統(tǒng)提供個性化指導等手段緩解慢性病帶來的身體和心理壓力。
家庭關系越和睦,農村中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越好,與李甲森、馮星淋的研究結果相似[11]。良好的家庭關系對自評健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既能使家庭成員的日常生活照料得到保障,又能為其提供情感支持。家庭支持作為社會支持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夠減輕心理應激,緩解緊張情緒,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家庭關系和睦的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得到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保持心情愉悅,幸福感強,更易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對自身健康狀況作出積極的評價。
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影響人的健康因素的60%歸結為生活方式,且大量文獻研究表明,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對健康有重要影響,不良生活方式危害人的健康。但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吸煙、鍛煉和社會活動參與等行為和生活方式對農村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的顯著影響,與劉祥等的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4];社會參與對自評健康無顯著影響,與李甲森、馮星淋的研究一致[11]??赡茉蚴切袨楹蜕罘绞綄】档挠绊懖⒎且货矶?,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另外,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誘因,這類因素的影響效果可能通過慢性病患病情況得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