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君文
《鳳阿山房圖》是吳歷受侯大年囑托為其繪制的畫作。關(guān)于《鳳阿山房圖》的繪制,侯大年在《鳳阿山房圖詠記》中說:“往者嘗屬吳漁山歷作《鳳阿山房圖》,中草堂一楹,傍梧竹數(shù)十本,命工裝池,懸之室中,意得如此圖者以居之,實未暇筑也。既而復制小冊,屬諸同志為詩以詠之。而梅子耦長、吳子道賢復為圖于其首,因請張子漢瞻為之記?!薄?〕侯大年的好友張云章,即《鳳阿山房圖詠記》中所說的“張子漢瞻”為侯大年寫有傳記,傳記中說:“先生入太學,試京闈,又試吏部,當?shù)猛ㄅ兄菔?,非其好也,久之,不自得,慨然有歸隱志,思筑室于家園之葉池……將列樹梧竹以數(shù)椽居其間,名以鳳阿山房,請友繪為圖。”〔2〕根據(jù)這兩段文字的記載可以得到以下幾點信息:1.《鳳阿山房圖》是吳歷受侯大年囑托為其繪制的畫作,如果將這兩則文字記載與上海博物館藏《鳳阿山房圖》(圖1)相對照,可知畫作中的物象草堂、梧竹及位置的經(jīng)營是按照侯大年的要求繪制的,而草堂中“居其間”的文士為侯大年,因此可以判斷吳歷所繪的這幅《鳳阿山房圖》是一幅“定制”之作;2.侯大年是在“慨然有歸隱志,思筑室于家園之葉池”的情況下“請友繪為圖”的,其中有其情感動因;3.侯大年后來制作了冊頁,請諸好友為其題詠。
據(jù)章文欽先生的研究,吳歷所繪《鳳阿山房圖》有數(shù)本:兩幅立軸、一件圖冊、一件圖卷。兩幅立軸其中之一(圖1)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該立軸橫47.8cm,縱108.4cm,見張漁珊等譯《墨井書畫集》第36幅及《中國繪畫全集》第24冊;另一立軸見張漁珊等譯《墨井書畫集》第26幅,其流傳與藏處不明。從款題來看,藏于上海博物館者題有“《鳳阿山房圖》,康熙十六年丁巳七月,予從梁溪歸,憶此寫寄。墨井道人吳子歷”的內(nèi)容,左側(cè)有王翚的題跋;《墨井書畫集》第26幅款題“《鳳阿山房圖》,康熙十六年丁巳七月。墨井道人寫”。這兩幅立軸構(gòu)圖相同,是吳歷在同一時間段繪制的畫作。至于《鳳阿山房圖冊》,《穰梨館過眼錄》〔3〕卷三十八中有關(guān)于此圖冊的詳細信息。據(jù)文字記載,該圖冊為紙本,兩冊共計三十七頁,朱彝尊在圖冊上用隸書寫有“鳳阿山房”幾字。第一頁是吳歷的《鳳阿山房圖》,圖縱八寸長一尺三寸,落款“《鳳阿山房圖》,墨井道人擬古”,鈐“漁山”和“墨井”兩枚朱文印章。第二頁是吳歷的五首題詠詩,繼其后有朱彝尊、姜宸英、宋駿業(yè)、許山、顧嗣立、錢良擇、蔣拱辰、王撰、馮武、錢澄之、王抃、梅庚、方中德、孫致彌等數(shù)十位名流的題詠。目前只有關(guān)于此圖冊的文字記載,其流傳及收藏情況不明。章文欽先生認為此冊中吳歷的《鳳阿山房圖》是據(jù)其所繪立軸復制的〔4〕,筆者從之。首先,由上文中所提到的侯大年在《鳳阿山房圖詠記》中所述可知圖軸之作在前,圖冊之作及題詠在后。其次,孫致彌在《鳳阿山房圖冊》的題詠中說:“大年表弟自號鳳阿,嘗欲買地數(shù)百弓,環(huán)植梧竹讀書其中,虞山吳漁山先為畫《鳳阿山房圖》,余系以二絕句,求同志諸君子,屬和以贈之?!薄?〕其中所說的“環(huán)植梧竹讀書其中”與立軸中所繪圖像一致,而其所言“虞山吳漁山先為畫《鳳阿山房圖》”指的即是立軸和圖冊中的《鳳阿山房圖》,可以推測圖冊中吳歷所繪《鳳阿山房圖》是以先前的立軸為依據(jù)繪制的。筆者以為,在有立軸的情況下“復制小冊”是為了題詠的方便,即侯大年所說“既而復制小冊,屬諸同志為詩以詠之”。除以上三本外還有一幅是圖卷,款題“《鳳阿山房圖》,墨井道人擬古”,在2004年的“畫舫藏珍—紀念黃兆鎮(zhèn)、黃秉章先生捐贈展”中展出過,現(xiàn)藏于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根據(jù)以上所述,吳歷所繪《鳳阿山房圖》共有四本,其中兩幅立軸都是繪制于“康熙十六年丁巳七月”且構(gòu)圖相同,而圖冊中吳歷的《鳳阿山房圖》是根據(jù)立軸繪制的,所以這三本可看成是一幅畫。至于《鳳阿山房圖》圖卷,筆者因無緣得見,無法將其納入探究范圍?;谝陨蠈菤v所繪《鳳阿山房圖》各本情況的分析,筆者將以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后文簡稱“上博”)的《鳳阿山房圖》為例進行探究。
如前所述,上博藏《鳳阿山房圖》是一幅“定制”之作。關(guān)于這幅“定制”之作,侯大年在《鳳阿山房圖詠記》中說:“每思西第之后有葉池者,兩先公少時讀書處也,倘得復而新之,一如圖中位置,于以述祖德,守先業(yè),吾愿足矣?!薄?〕這段話說明侯大年委托吳歷繪制《鳳阿山房圖》,表現(xiàn)的是他在葉池筑室居住的畫面,而且他想復新葉池,“一如圖中位置”,以實現(xiàn)其“述祖德,守先業(yè)”的愿望。但文中又說:“余不敏,不能詠歌先烈,誦揚清芬,欲謀一椽之棲息而僅僅托之圖畫間,其為愧也多矣?!薄?〕侯大年因“實未暇筑也”而山房最終未能建成,只能“托之圖畫間”。
圖1 [清]吳歷 鳳阿山房圖軸 108.4cm×47.8cm 1677年 上海博物館藏
侯大年(約1641—約1710),名開國,初名榮,字大年,號鳳阿,江蘇嘉定人?!而P阿山房圖》中描繪的地點是侯大年故宅—葉池的所在地,侯大年想復新葉池居住其間,“于以述祖德,守先業(yè)”,這說明葉池于侯大年而言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地方。葉池是“兩先公少時讀書處也”,同時也是“通政公與其二子自沉以死”〔8〕的地方。侯大年所說的“兩先公”是指其祖父侯岐曾和伯祖侯峒曾。侯峒曾(1591—1645),字豫瞻,“天啟乙丑進士,仕至通政使司左通政”〔9〕(圖2),因此稱其為通政公,乙酉(1645)之變中守嘉定城失敗后投后園葉池自沉死,他的兒子侯玄演、侯玄潔也隨其投葉池死。侯岐曾(1595—1647),字雍瞻,號廣維,副貢生,為侯大年祖父,因庇匿抗清領(lǐng)袖陳子龍牽累被殺,其子侯玄淓、侯玄涵入清后皆不仕,其中侯玄涵即侯大年的父親。
對于侯大年來說,葉池在他的家族故宅中無疑是一個極具悲壯性的地方?!豆饩w嘉定縣志》人物志二中將侯峒曾列為“忠節(jié)”,行文中對侯峒曾守城及失敗后投池殉國的過程有詳細的記載:
乙酉閏六月十四日,大兵徇地至嘉定,峒曾與黃淳耀等率鄉(xiāng)兵守城。七月初四日,大雨如注,守陴者不成列,城遂破。峒曾驅(qū)歸,辭先祠,步至后園葉池,其子演、潔泣拜曰:“大人非守土臣,可忍以圖再舉乎?!贬荚唬骸拔嵋饩脹Q,汝輩速行,毋同殉?!彼鞆娜葑猿了?,年五十五?!?0〕
順治乙酉年是1645年,即順治二年。這一年“清軍南下攻克揚州、南京、蘇州后,直逼嘉定。時侯峒曾由江西北上,欲赴京救國,因途中遇盜而病倒在家。聞知清軍來攻嘉定,即表示雖非本地官員,仍決意守城。閏六月十五,侯峒曾命二子玄演、玄潔進城,二十三日自己也進城,與黃淳耀等率鄉(xiāng)兵民眾守城,并數(shù)次擊退清軍的進攻。七月初三,天降傾盆大雨,久而不息。至初四凌晨五更時,原本就陳舊破陋的城墻終于經(jīng)受不住炮火和暴雨的夾擊,東城墻崩塌了一角,清兵乘機蜂擁而入,頃刻間城被攻破”〔11〕。嘉定城被攻破后,侯峒曾回到城中寓所,先拜祠堂,然后走到后園葉池自沉死,時年55歲。侯玄演、候玄潔兩兄弟并未聽從侯峒曾的囑咐逃走,也都投進葉池中自沉殉國。
當了解了葉池背后所發(fā)生的故事后,就能理解侯大年“慨然有歸隱志,思筑室于家園之葉池”、委托吳歷為其繪制《鳳阿山房圖》并不是偶然的。葉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不僅僅是侯大年家族的故宅,它更是其家族精神的象征,這就是忠君愛國的精神和氣節(jié)。葉池于侯大年而言既是其祖上之“先業(yè)”,更集中體現(xiàn)了侯氏先祖的“祖德”。
《鳳阿山房圖》是侯大年在“慨然有歸隱志,思筑室于家園之葉池”的情況下委托吳歷繪制的,這幅畫不僅有其“述祖德,守先業(yè)”的情感寄托,也是其“歸隱志”的體現(xiàn)。侯大年的這種情感和歸隱志向與其不同尋常的家世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這不僅是因為明清易代之際其祖父侯岐曾、伯祖侯峒曾及伯父侯玄演、侯玄潔皆殉國難的忠義氣節(jié),而且因為家族的這種忠義氣節(jié)可追溯至其五世祖侯堯封。侯氏家族自明代時即為嘉定望族,詩禮傳家,世代忠義。侯氏子孫在明朝為官者可從侯堯封算起。侯堯封(1515—1598),字士隆,號欽之,更號復吾,侯大年五世祖,“隆慶辛未進士”“仕至福建布政司右參政”〔12〕,稱參政公或大參公。侯堯封為官剛正不阿,不為權(quán)貴左右,嘉定縣志記載他“以建寧守受賕失出,特劾之,守故少宰私人,少宰又江陵相私人也。堯封卒以是左遷為僉事”〔13〕。建寧縣令與首輔張居正關(guān)系不一般,但侯堯封不避權(quán)貴,彈劾建寧縣令貪贓枉法,因此被降職為僉事。侯堯封秉公執(zhí)法,同時也重視教化,“修鵝湖鹿洞諸書院,建靖難諸臣大節(jié)祠”〔14〕,他重修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立祠紀念江西靖難諸大臣,以此來倡導節(jié)義,教化民眾。侯震旸(1569—1627),侯堯封孫,侯大年曾祖,字得一,號起東,晚號吳觀,“萬歷庚戌進士,吏科給事中,以疏攻客、魏,左遷歸”〔15〕,“崇禎中恤贈大常寺少卿,祀鄉(xiāng)賢祠及永折報功祠”〔16〕。侯震旸繼承了祖父侯堯封剛直的秉性,任吏科給事中時因上疏攻擊朱由校乳母客氏和大太監(jiān)魏忠賢被削職,不久憂憤去世。當時敢于參奏此二人的大臣很少,侯震旸是其中之一,崇禎皇帝即位后追封他為太常寺少卿。侯震旸有三子,分別為峒曾、岐曾、珉曾,其中侯峒曾、侯岐曾在明清易代之際皆殉國難,前文已有論述,此不贅言。侯大年成長于這樣一個世代忠義的家族中,作為遺民,先祖的功德與忠義氣節(jié)無疑會對他產(chǎn)生影響,這也就不難理解侯大年的歸隱志向與“述祖德,守先業(yè)”的情感了。
圖2 [清]侯大年家族世系圖譜
鳳阿山房雖然沒有建成,但虛幻的鳳阿山房—《鳳阿山房圖》成了折射侯大年“述祖德,守先業(yè)”情感與歸隱志向的一面鏡子。對于侯大年的歸隱志向,可以很明顯地從畫作中看出:從《鳳阿山房圖》所繪物象及營造出的環(huán)境氛圍來看,《鳳阿山房圖》前景繪有一條河,流水潺潺,左右兩邊各有峻峭的坡石,竹叢傍著坡石生長。往后有草堂數(shù)椽,前后梧桐夾聳,左右竹枝傍生,一文士端坐草堂中,身后放置有素屏,旁側(cè)一童仆侍立,堂外一鶴單腳獨立,草堂被四周的梧竹環(huán)繞,幽迥絕塵,整幅畫面呈現(xiàn)出來的是侯大年隱居于鳳阿山房中的情景。至于侯大年在《鳳阿山房圖》中“述祖德,守先業(yè)”的情感寄托,筆者試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從畫面描繪的地點來看,如前所述,《鳳阿山房圖》描繪的是他祖上故宅—葉池的所在地,表現(xiàn)的是他筑造山房居住于葉池的畫面,而葉池既是其祖上之“先業(yè)”,更是集中體現(xiàn)其先祖“祖德”的地方,所以圖中所繪侯大年隱居于葉池的畫面正是表現(xiàn)了其“述祖德,守先業(yè)”的這一情感。其二,從《鳳阿山房圖》中所描繪的梧竹來看,畫中所繪梧竹有其特定的意涵。張云章在《鳳阿先生傳》的行文中說道:“雖然,先生既無愧于先世矣。不見莊子之言鵷鶵者乎,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何也?以其鳳之屬也。先生之始名榮,《爾雅》曰:‘榮,桐木也?!湎染用麜r固以此期之。今曰鳳阿,非以仰承先志乎。噫,先生之所以性愛梧竹,惓惓不忘于其居處也。”〔17〕侯大年性喜梧竹,是因為他念念不忘一直想復而新之的葉池。一方面,鵷鶵乃鳳之屬,圖中草堂周圍列樹梧竹,寓意其先祖是食竹棲梧的鳳之屬;另一方面,“榮,桐木也”,侯大年始名榮,他的父親是期望他能承繼先祖的德行,成為鳳之屬,所以草堂周圍列樹梧竹也反映了侯大年仰承先祖之德的心理,以之自勉。其三,從《鳳阿山房圖》的命名來看,“鳳阿”被用于命名山房和這幅畫,同時也是侯大年的號。王原在《鳳阿山房圖冊》的題詠中說:“大年侯先生少游四方,嘗欲結(jié)廬歸休,名曰鳳阿山房,因以自號?!薄?8〕據(jù)此可知侯大年是在命名山房后以此為號的。他以“鳳阿”命名山房及這幅畫,這其中也有其“述祖德,守先業(yè)”的情感寄托?!而P阿山房圖詠記》中記載:
嘗讀《大雅·卷阿》之首章曰:“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薄豆{》曰:“大陵曰阿,有大陵卷然而曲,回風從長養(yǎng)之方入之,喻王者當屈體以待賢者,賢者猥來就之,以長養(yǎng)民,如飄風之入曲阿也?!逼淞略唬骸傍P凰鳴矣,于彼高岡?!毖曾P凰鳴于高岡之上,居高視下,喻賢者待禮而行,翔而后集也。竊惟大參公以來數(shù)世立朝,且能以文章黼黻之,以政事長養(yǎng)之,以諫諍匡弼之,不啻飄風之入卷阿,鳳凰之鳴高岡也?!?9〕
張云章在《鳳阿先生傳》中所說“先生又自為文以道其名鳳阿之意”,指的就是侯大年在《鳳阿山房圖詠記》中所寫的這段內(nèi)容。侯大年以“鳳阿”命名山房和這幅畫,并且以此為號,是將《大雅·卷阿》中的內(nèi)容與侯氏先祖的“祖德”聯(lián)系在了一起?!洞笱拧ぞ戆ⅰ返膬?nèi)容出自《詩經(jīng)》,相傳作者為召康公。《毛詩原解》中說:“南風卷阿,比人主溫恭好賢,檐下曰阿?!薄?0〕又說:“卷,曲也。曲阿,猶言曲榭回廊也。飄風,回風也,自南和氣也?!薄?1〕根據(jù)《毛詩原解》的解釋可知,《大雅·卷阿》中將溫恭好賢的人主比作“卷阿”(曲榭回廊),將賢者比作“飄風”,意思就是說人主只有像“卷阿”一樣“屈體以待賢者”,賢者才會“如飄風之入曲阿”一樣“猥來就之”。至于《大雅·卷阿》中“鳳凰鳴矣,于彼高岡”一句,侯大年解釋為“言鳳凰鳴于高岡之上,居高視下,喻賢者待禮而行,翔而后集也”,這句話將“鳳凰”比作“賢才”,而將“高岡”比作禮待賢者的人主。侯大年在敘述完《大雅·卷阿》的內(nèi)容后,最后的落腳點是“竊惟大參公以來數(shù)世立朝,且能以文章黼黻之,以政事長養(yǎng)之,以諫諍匡弼之,不啻飄風之入卷阿,鳳凰之鳴高岡也”,這是侯大年真正要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其中所言的大參公即其五世祖侯堯封?!帮h風”和“鳳凰”在《大雅·卷阿》中所指代的都是“賢才之人”,“阿”指代的是人主,在這里即引申為“竊惟大參公以來數(shù)世立朝”的“朝堂”。分析到這里,“鳳阿”二字的意涵也就很明顯了,侯大年以“鳳”喻大參公以來的數(shù)世先祖,謂其先祖乃“賢才之人”也,而以“阿”喻其先祖“猥來就之”的明王朝(帝王),其意在贊揚先祖在明朝的功德,而他以“鳳阿”命名山房及這幅畫并以此為號,即是“寓其思先業(yè),述祖德之意焉”〔22〕。
圖3 [清]吳歷 聽泉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鳳阿山房圖》是侯大年卻官歸里后委托吳漁山繪制的,說明在這之前侯大年曾經(jīng)想通過科舉仕宦尋求出路。侯大年的父輩侯玄涵、侯玄淓作為遺民,入清后皆不仕,但是按照遺民無世襲之例,侯大年作為新一代遺民,此時清朝統(tǒng)治已經(jīng)完全穩(wěn)固,他想從科舉業(yè)也屬正常。但筆者認為侯大年在其內(nèi)心深處并非真正想入仕清朝,因其卻官歸里的行為耐人尋味。關(guān)于侯大年卻官歸里的記載,各文獻資料中語焉不詳。《練川名人畫像》中說他“以國子監(jiān)生試吏部,當?shù)弥菖?,不就”?3〕,《光緒嘉定縣志》中記載他“考授州判不就”〔24〕。筆者認為侯大年從科舉業(yè)是迫于生計而尋求出路的一種無奈之舉。侯大年出生后,正是其家族急劇衰落之時,他在《文學金戒庵府君行狀》中說:“余家固貧,六禮不能備,府君命之入贅?!薄?5〕侯大年成年以后為了衣食奔走四方,在給汪琬的信中,他講述了自己在京時的情景:“某自來京師,羈棲館谷,寂寞尤甚。而朱門謝客,觴詠不聞。......某賦性迂拙,內(nèi)懷耿介,不能屈曲隨人效晝夜乞憐之態(tài)。故京師往來者不過先君之故交三四公,馀則未敢輕懷一刺以相干也。只以故園荒蕪,拾橡不充,局蹐依人,進退狼狽,殊失二十年素志?!薄?6〕從中可以知道侯大年遺民生活的艱難。侯大年通過科舉考試得授州判一職,州判屬于佐貳官〔27〕,從七品。“清代州縣佐貳官主要包括州同、州判、縣丞和主簿”〔28〕,屬于“佐雜”或“僚屬官員”。他們不僅數(shù)量少,而且在地方政府中身份低微。除了被委以特定職責(如河務(wù)、郵驛、治安、典獄)的僚屬官員外,他們大多承當一些瑣碎和職責不明確的事情。張云章在《鳳阿先生傳》中說“非其好也,久之,不自得”,說明侯大年對這一官職并不滿意,內(nèi)心也不自在。州判一職官小俸微,也許并不能改善侯大年的生活狀況,再加上他本為明朝英烈之后,從科舉業(yè)尋求出路與其遺民身份并不相符,在經(jīng)歷了進退出處的思想斗爭之后,最終選擇了卻官歸隱。
吳歷(1632—1718),本名啟歷,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蘇常熟人,清初著名畫家,為“清六家”之一。吳歷與侯大年同游于陳確庵〔29〕之門,兩人既是朋友,又是同學。實際上,吳歷與侯氏子孫的交往不止于侯大年,在他為侯大年所繪的畫中有一幅《聽泉圖軸》(圖3),該圖現(xiàn)藏于上博,其上有吳歷的兩則跋文及吳湖帆題跋。吳歷的其中一則題跋云:“乙卯(康熙十四年,1675)清和八日在明月堂寫一峰老人晚年筆法。延陵漁山子吳歷贈鳳阿同學大兄?!痹擃}跋中所說的明月堂是侯氏的住宅,而堂主就是侯大年的伯父侯玄淓(1614—1677),明月堂常常會有文人之間的雅集,是侯氏子孫與四方名士談詩論藝之所。除此之外,吳歷的《山中苦雨詩圖》(上博藏)中有侯玄淓1674年題寫的跋文〔30〕,吳歷還畫有一幅《竹石圖》軸,畫的右上方吳歷題跋的內(nèi)容為“風來聲簌簌,雨過色娟娟。南蔭先生屬作。墨井道人”,其中的“南蔭”指的是侯棠〔31〕。凡此種種,說明除侯大年外,吳歷與侯氏其他子孫也相識并互有往來,而他與侯大年既為朋友,又是同學,情誼更是深厚。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吳歷在繪制《鳳阿山房圖》之前對侯大年及其家世應(yīng)是熟悉和了解的?!而P阿山房圖》繪成后,又根據(jù)立軸制作了圖冊,圖冊上有數(shù)十位名流的題詠,其中有吳歷《題鳳阿山房圖贈侯大年》詩五首,第一首詩的內(nèi)容為:“鳳阿山房梧與竹,憶昔曾圖宣紙幅。下筆有聲如鳳鳴,秋風秋雨常簌簌?!薄?2〕吳歷在這首詩中回憶了當時繪制《鳳阿山房圖》軸時的情景,“下筆有聲如鳳鳴”說明吳歷在繪制此幅畫時是滿懷激情的,這種激情的產(chǎn)生是因為吳歷與侯大年有著情感上的共鳴,這就是遺民情感。吳歷和侯大年都是由明入清的新一代遺民。“這些新一代遺民,雖然大多出生于明末,在明代未有功名官職,明清易代之際尚屬年少,但由于父輩的影響,或受師長熏陶,而立志為遺民,并以遺民終其身?!薄?3〕侯大年祖父和伯祖在明清易代之際皆殉國難,而父輩入清后皆不仕,以遺民終其身,他雖曾為生計所迫擬從科舉仕宦尋求出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卻官歸隱,并打算復新其伯祖侯峒曾自沉殉國的葉池,“于以述祖德,守先業(yè)”。侯大年寫有詩集《春帆草》,囑歸莊為其作序,歸莊在序言中說:“是集清辭杰句,稱名山水,而憑吊古墓,傷悼骨肉,讀之動人忠孝之心,豈尋常詞人之詩,可同日論哉?!薄?4〕于此可見侯大年受其父輩和先祖影響很大,他的遺民意識是比較強烈的。至于吳歷,他終其一生都以遺民自居,未曾入仕清朝,其先祖吳訥、吳淳、吳堂都是明朝官員,為官有德政,吳歷可稱為名賢之后。除此之外,吳歷的四位師長陳瑚、王時敏、王鑒、陳珉皆明遺民,吳歷的遺民志節(jié)與這些老一輩遺民的熏陶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吳歷的遺民意識與侯大年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從吳歷對侯大年卻官歸隱的態(tài)度也可窺一斑。吳歷在《題鳳阿山房圖贈侯大年》之四中云:“回首當年鸞鳳游,卷殘孔語獨幽憂。商歌激烈寡相和,簪纓拋卻棲山丘?!薄?5〕“鸞鳳”即鸞鳥和鳳凰,此處喻兩人都為陳確庵的弟子,悵懷兩人的同學友誼;“商歌”是指悲涼低音的歌,后以喻自薦求官;“簪纓”則是古代官吏的冠冕,因以喻顯貴;“簪纓拋卻”即是針對侯大年的卻官歸隱而言的。“商歌激烈寡相和,簪纓拋卻棲山丘”一句表現(xiàn)了吳歷對侯大年高潔品質(zhì)的贊美,對其卻官歸隱感到由衷的高興。
“述祖德,守先業(yè)”和明其歸隱之志是侯大年“定制”《鳳阿山房圖》的情感動因,而以吳歷與侯氏子孫的交往及其與侯大年的深厚友誼來論,他在繪制《鳳阿山房圖》時是深知侯大年的家世、情感及其歸隱志向的。吳歷遺民意識強烈,對侯大年所述之祖德自然是感同身受,對其先祖懷著崇敬之情,也對他的卻官歸隱深感高興,所以當其繪畫時才會“下筆有聲如鳳鳴”?!而P阿山房圖》像是一根紐帶,連接著畫家吳漁山與“定制”者侯大年,吳歷與侯大年因之而在情感上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