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霞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離不開具體、可視的形象,而信息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美術形象視覺化,將美術教學內(nèi)容以可感的形象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從而刺激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在體驗中學習。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能給小學美術課堂帶來的蛻變,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度融合信息技術,靈活利用其內(nèi)容豐富、交互靈活及形式多樣的特點,活躍美術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融合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歸根結(jié)底只是教學工具,如果在課堂上應用不當反倒會喧賓奪主,使得教師失去對課堂局面的控制,這一點在小學美術課堂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機是興趣,學生學習興趣的成功激發(fā)能夠為一堂優(yōu)質(zhì)的美術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信息技術可以成為學習興趣與美術課堂相融合的關鍵紐帶。傳統(tǒng)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往往依靠的是教師的口頭語言與肢體動作的引導,有了信息技術的幫助,我們能夠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好——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為學生提供形象、形式豐富的美的情境,幫助教師較為輕易地扣動學生興趣的“按鈕”。
例如在教學《小樹快快長》一課時,筆者先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小樹快快長》這首兒歌,然后請一些學生發(fā)表聽完歌曲的感受或者是講講自己通過這首歌聯(lián)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接著,筆者再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了一些風格多樣、色彩鮮明的樹木圖片,其中不乏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一些樹木。學生就這樣一邊聽著歌一邊欣賞樹木,課堂的審美氛圍十分濃厚,學生獲得聽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最后筆者揭開本節(jié)課的主題,讓學生與筆者一起剪貼制作這些美麗的“樹木”。有了之前的鋪墊,學生非常順利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達到了“課伊始,趣即生”的教學效果。
二、融合信息技術,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
美術學科是小學階段對學生實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然而許多教師與家長在潛意識里還是把美術歸為無關緊要的副科,認為沒必要花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加強教學。好在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家長改變了自己對美術的看法。而為了提高審美能力,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計算機繪畫軟件對圖畫進行隨心所欲的更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大把的時間進行觀察、思考,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美術原理與結(jié)構。
例如在教學《你的家我的家》一課時,筆者先是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房子構成的動畫:只見若干個三角形、圓形、四邊形等經(jīng)過緩慢移動,最終構成了房子的形象,接著又跳出了幾個形狀不同的圖形構成了另外幾座形狀不同、色彩也不相同的房子,然后街邊出現(xiàn)了蒼翠的樹木、鮮艷的花朵以及商店等各種由不同圖形構成的公共設施。接著,筆者讓學生花一點時間回憶自己的家,并將自己的家描繪出來。結(jié)果表明,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動畫的啟發(fā),在繪畫中加入了自己大膽的想象,作品富有新意、充滿童趣,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部分學生已經(jīng)開始學會將美與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跳出傳統(tǒng)的教師占據(jù)支配地位的教學模式,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被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讓他們有勇氣去大膽地表達自己眼中的美術世界,創(chuàng)新的種子得以被一點一滴地澆灌。
三、融合信息技術,開展探究學習
與其他重點學科的學習一樣,美術學習同樣講求方式方法。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一種體現(xiàn)當下新教育理念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以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自己的見解,對知識產(chǎn)生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這些都有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而信息技術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了先進的平臺,學生可以上網(wǎng)查閱浩如煙海的資料,可以通過畫圖軟件直接設計、繪制圖案,還能夠上機操作課件,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很好的鍛煉。
例如在教學《變化無窮的線條》一課時,筆者先是讓學生根據(jù)他們提前設計好的方案幾人為一組,用美術中的基本線條拼擺他們自己喜愛的圖形或圖案。幾乎所有學生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遇到問題就與同學交流或是尋求筆者的幫助。由于課本上可供學生欣賞的圖片較少,讓學生欣賞實景更是困難,所以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將各處收集來的線條特性明顯的圖片掃描進電腦,上課時讓學生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欣賞,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接著,筆者在屏幕上呈現(xiàn)學生的拼擺圖片,并不時地給出一些“特寫鏡頭”,與筆者上傳的照片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多媒體上,探究意識得到激發(fā),很多學生都舉手向筆者請教應當如何修改自己的作品,于是接下來的時間筆者就從美術的角度出發(fā)與學生們一起探究他們的作品。信息技術對于探究性學習能夠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探究精神的養(yǎng)成。
四、融合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可以通過教學評價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也能夠通過評價得知自己真實的學習情況,教師激勵性的言語更是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當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優(yōu)化課堂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信息技術的開放性與互動性決定了它可以讓教學評價的范圍變得更廣泛、更有力,能夠讓信息的傳遞變得更快捷,教師也因此可以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
例如,筆者在教學《各種各樣的魚》一課時,將學生的作品放在投影上呈現(xiàn)出來,然后讓小作者們一一上臺來介紹自己的作品,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同學之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知道彼此的評判標準,改進自身的不足;而筆者的點評,則能夠讓學生對于自己的長處與短板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及時的教學評價能夠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指引出一個正確的方向,教師可以融合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評價過程,以更便捷的形式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全面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洞江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