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玲
摘 ? ?要: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們的素質。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研究,提出粗淺教學建議。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 ? ?學生素質培養(yǎng)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我們更要注重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引導學生構建法律意識,樹立正確道德觀念,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此,本文就如何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探討。
一、科學使用教材資源,滿足教學實際需要。
教材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依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不是讓學生熟記教材上的概念知識,最主要的目的是宣傳道德與法治精神,讓學生明白法治精神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提高學生道德修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科學使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出現(xiàn)的概念知識,不要死記硬背,結合實踐理解理論,強化認知,真正明白道德是什么,法治是什么。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要善于將靜止的書面語言轉化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形象直觀的口語,對教材中枯燥難懂的知識點進行闡述和解釋,讓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我們可以將教材中的概念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相結合,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結合實際案例講解法律知識,從法律層面和道德層次對案例進行深度講解,分析案例的意義和定性,讓學生正確處理法律層面和道德層面的認知區(qū)別,明白什么是法律,什么是道德,明白在法律層面和道德層面客觀事物的認知區(qū)別,加深學生對法律和道德意義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體驗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
學生是教學的直接對象,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展開,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深入調研學生的基礎能力和教材內容,挖掘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我們不僅要參考教材中提供的固定案例,還要積極引入符合實情的校本內容,結合實際豐富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機會。我們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掌握學生心理動向,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動力,比如多媒體課件、實物投放、故事展示、生動講述等方式,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例如,學習“享受學習”時,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耳熟能詳的歌曲《童年》,喚醒學生童年的記憶,隨著跟唱學生們腦海中回憶起童年的一幕幕場景,然后教師適時引導:《童年》這首歌曲描述了童年快樂的生活,在歌曲中提到了學習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學習也是我們童年美好的回憶,那么今天就讓我們探討學習,說一說學習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這樣的話題很容易激起學生討論的興趣,短暫的思考過后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通過學習我們收獲了豐富的知識技能,給予了學生成就感和滿足感,所以,學習是一件幸??鞓返氖虑?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每天學習不同的內容,還有大量的抄寫和背誦,晚上還有很多作業(yè)需要完成,學習過程沒有快樂只有痛苦和勞累??吹綄W生們談論自己對學習的體驗,教師也要找準時機融入學生之間,參與話題討論:學習是快樂還是苦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體驗,大家說的都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要學會辯證看待問題,首先學習肯定是有益的,我們獲得了成長和提高,收獲了許多知識技能,這都是我們畢生的財富;其次,學習是辛苦的,正是辛苦的付出才有了喜悅的收獲,苦盡甘來才是真諦。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帶來豐富的體驗,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還能收獲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溝通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讓學生聯(lián)合起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合作學習離不開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生會發(fā)現(xiàn)集體的力量遠遠大于一個人的力量,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正確認識自我。教師要發(fā)揮領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信任伙伴,相信其他同學,互相幫助,互相借鑒,從而打開思路,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高效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合作學習教師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墒且恍┙處熢趯嶋H教學中并沒有真正做到放手,給學生留出一小部分時間,還會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時不時加以干涉,導致合作學習失去意義,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和足夠的信任,引導學生完成合作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公民的權利”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思考誰才是國家主人,擁有什么權利,闡述觀點。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彼此熟悉,很快就能進入學習狀態(tài),積極參與討論,在大家智慧的集合下最終討論出了答案,知道人民才是國家真正的主人,國家公民享有基本權利。合作學習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抵觸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默契,教學事半功倍。再如:組織學生座談,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最終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起單純的知識講解更有意義。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討論,才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表達真實的想法。
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搜集有深意、新鮮的問題融入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一方面激發(fā)形而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動力,還能借助氛圍熏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首先,我們要把全方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素養(yǎng)放在教學的首位,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和思考意識,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及探究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分享切身案例,由此激勵學生分享案例。這樣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會更加積極,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加高漲。因此,教師應深入探究文本內容,提前設計有效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也可以在具體教學中穿插提問,讓問題成為引領學生探究的導火索。同時,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分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實際安排具體的教學進度,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五、重視實踐活動開展,強化實際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如果教師沒有加強課程與實際的聯(lián)系,就會讓學生感覺道德與法治課程猶如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一般。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熱情投入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達到這一效果,因此,我們要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走出課堂,走進社會,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比如,我們可以開展手抄報、演講比賽、才藝展示等各類實踐活動,宣傳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各類活動形式表達自己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是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只有正確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正確處理這些關系,才能更加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主動表達個人意愿,從而提升參與公眾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引導學生保護環(huán)境,擔任校園小記者,拍攝和記錄校園中發(fā)生的好人好事或有趣事件,還可以揭露校園中的不良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校園或社區(qū)中發(fā)生的事情提出觀點,通過寫信、網絡平臺等方式提出建議,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建立健全評價機制,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和其他學科相比,道德與法治教學更注重理解認識,記憶知識教學的基本要求,最主要的是讓學生理解法律意義和精神,明白道德原則和作用。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學習狀況時不能以學生的成績?yōu)榭己藰藴?,而要注重學生道德理解力和法治認知能力的考察,建立健全評價機制,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強化法治意識。比如,我們要考查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案例分析能力和綜合表現(xiàn)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因為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低下,那么道德水平和法律常識必然得不到提升。因此,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找出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往教學模式,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查小偉.論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的途徑[J].考試與評價,2017(05):11-13.
[2]劉德東.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74.
[3]姜明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6(12):81-82.
[4]戴永紅.互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0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