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美娟
摘 要:語文課堂是高效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場所,提升核心素養(yǎng),首先要明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nèi)容。從小學語文的教學角度來說,需要重點培養(yǎng):語感、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文方法以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若是再深入拓展,還應該包括語文學習的情感,如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和道德修養(yǎng)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學習語文的質(zhì)量高低,更決定了他們的溝通和交流能力,更從一定意義上反映禮賢下士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關(guān)系著學生學習基礎(chǔ)的打造,更影響學生的全面和終身發(fā)展,必須在實踐教學中加以重視,體現(xiàn)在課程設(shè)計和實踐過程中。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課堂實踐
語文是傳統(tǒng)“三大主科”中的一門,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語文教師應重視課程教授方法,胃藥語文教材進行,從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完善學生語文知識框架體系的基礎(chǔ)上,大力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因此,我從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踐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在課堂實踐中豐富理解
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應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積累、理解、梳理和整合,以讀懂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文本表達上的特點,使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言語經(jīng)驗,形成初步的語感。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片段1”為例進行說明:
(課件出示)
讀書提示:快速通讀全文,畫出帶有“桂林山水”這一詞語的句子。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自主閱讀,勾畫批注。教師巡視,了解學情。學生匯報畫出的句子后,課件出示)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學生品讀句子,交流發(fā)現(xiàn))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了第一句寫出桂林的山真奇的特點,把山比作老人、巨象、駱駝寫出了山的形狀千奇百怪。
教師:你有一雙慧眼,能找出桂林山奇的特點。
學生2(按捺不住,接著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第二句話寫的是桂林的山真秀的特點,把山比作屏障寫出山的顏色秀麗多姿。
生3第三句話寫出了桂林的山真險,通過危峰,寫出險、通過自己的感覺寫出險。這篇課文就是通過描寫桂林的山的奇、秀、險的特點,表達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教師(相機板書:真奇、真秀、真險):你善于歸納課文內(nèi)容,不僅概括全面,語言還簡潔。真了不起!
上述案例以“海濱小城”一詞為線索,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將語言文字置于具體情境中理解,發(fā)現(xiàn)語言秘妙。一個詞,三句話,從內(nèi)容到情感,從結(jié)構(gòu)到寫法,多角度理解與品悟語言文字,實現(xiàn)了“一箭多雕”的功效。在教學中,我們往往能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些詞句看似淺顯、平常,細品卻精妙傳神、耐人尋味。對于這樣的詞句的品析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點。要把語言的品析與情感體味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理解隱藏的含義、感受作者內(nèi)在的情感,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挖掘,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獨特魅力。
二、在課堂實踐中巧妙運用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觀察能力,無論哪一篇文章,都是仔細觀察的結(jié)果?;蚴怯^察生活,或是觀察自然,又或是觀察其他文章,都是用眼睛看,耳朵聽用心感受到的,在打造實踐課堂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區(qū)動手,去獲得。下面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片段2”為例進行說明:
(學生通過美讀美誦,感悟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特點,領(lǐng)會文本對比襯托的表達方法和雙重否定句的表達效果后,教學如下)
教師:多么美麗的小興安嶺呀,同學們拿出筆,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借助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內(nèi)容,來學習小興安嶺的四季的景色。梳理思緒,盡情表達。
課件出示:
春天,小興安嶺的景色_______________。
夏天,小興安嶺的景色_______________。
秋天,小興安嶺的景色_______________。
冬天, 小興安嶺的景色_______________。
(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教師:已經(jīng)寫好的同學可以輕聲讀一讀。(部分學生輕聲讀起來)
教師:都寫好了,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創(chuàng)作。
學生1:春天,小興安嶺一片生機勃勃。寫樹木抽出新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還寫小鹿欣賞自己的影子。
教師:由衷贊美。
學生2:夏天,小興安嶺一片花木繁茂。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
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得了藍藍的天空。寫出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草地的美麗。)
學生3:我會仿寫比喻句: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教師:真心欽佩。誰愿意走上講臺展示你的作品?
學生4::公園里的花真多啊,多得像是走進花的海洋;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像媽媽的頭發(fā);公園里的花真艷啊,艷得像我們綻開的笑臉。
教師:書寫工整,得一顆星;行款整齊,得一顆星;表達富有詩意,再得一顆星!(學生自發(fā)鼓掌)
學生4:大海的水真藍啊,藍得像天一樣;大海的水真洶啊,洶得像獅子發(fā)威;大海的水真寬啊,寬得像無邊無際的草原。
教師:詩情畫意。他巧妙借用了第二自然段的語句,符合要求,得三顆星,書寫整齊,再加一顆星,你敢于展示自己,這份自信又為你贏得了一顆星!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上述案例是以文本內(nèi)容與形式高度融合的表達訓練。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具體的語言情境和任務(wù)要求,在練筆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jīng)驗。學生在展示練筆成果時,交流順暢,文從字順,教師即時了解并評價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學生在已經(jīng)積累的語言材料間建立起有機的聯(lián)系,將自己獲得的語言材料整合成為有結(jié)構(gòu)的系統(tǒng),在課堂實踐中建構(gòu)與運用語言。
三、在課堂實踐中點亮思維
教學而言,課堂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對寄語核心素養(yǎng)的愿望課堂來說,愿望課堂應凸顯一個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應立足于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的全面發(fā)展與語文學習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通過語文具教育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讓多元文化、個性化解讀、獨特的體驗、廣新思維,為語文教育插上了神飛揚翅膀,這是必然要求語文課程要適應時代要求,特別是在今天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要大膽地為學生量體裁衣地開發(fā)一些個性化的特色語文課程。下面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小真的長頭發(fā)》”為例進行說明:
板書內(nèi)容:小真的長頭發(fā),長的__________。小真的長頭發(fā),長的_____________。小真的長頭發(fā),長的_____________。
教師:現(xiàn)在,誰有本事將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段話??春诎澹豢磿?。
(學生試說)
教師:特別好。但是每一句里面都帶了“小真的長頭發(fā),長的”,其實第一句說完了,后面兩句可以不說,因為知道小真的長頭發(fā),長的__________ 。自己練習,把這三句連起來說一說,后面兩句不要出現(xiàn)“小真的長頭發(fā),長的”。
(學生練說)
教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呢?就寫了三句話的內(nèi)容,這叫概括(教師板書:概括)。一起念。
教師:概括時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一定的順序,這樣說話就有條理;第二,要抓住關(guān)鍵詞,這樣就能把握重點。明白了嗎?一要按順序,二要抓關(guān)鍵詞。這樣才能準確地概括。讀完一篇文章要學用幾句話概括一下講了什么。
上述案例教學片斷既是培養(yǎng)概括能力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十分重要,又是只有通過長期訓練,才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基于學生的經(jīng)驗指導學生概括課文,是夠得著的思維活動,從而,教師指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循序漸進,自然滲透。由一個短語帶出長句子,再將三個詞語說成三句話,最后按順序連起來說一段話。由此提煉出三年級的基本閱讀要求:“讀完一篇文章,要用幾句話概括其講了什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聚焦思維”。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導向心智的敞開和活躍,開放學生心靈,打開學生視界,解放學生思想,點亮學生思維。
四、在課堂實踐中提升審美
語文教科書蘊含著各種美好的因子,內(nèi)容集社會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于一身。在課堂實踐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科書資源,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品味語言文字之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其具有初步的審美能力。下面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教學片段”為例進行說明:
教師:請找出描寫“秋天的雨 ”的句子,用心體會。
學生1(讀):這下我樂了,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教師師:做著動作,聽著朗讀,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又感受到什么?
生2:我仿佛看到秋天是一個碩果累累的季節(jié),我聽到動物們都在忙著準備過冬的食物。
學生3:我覺得有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我陶醉了。
學生4:我好像聽到有小朋友在喊,“好香啊,快來快來聞一聞!”
教師:此時此刻,惟有喊才能表達大家的心情。來,讓我們一起帶著理解再來讀讀這段話。
案例中的學生通過想象入情入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鮮活的景物、豐富的情感,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轉(zhuǎn)為積極地營造情景,從而準確、全面地感悟作者所表達的復雜的情感信息,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審美體驗,提升了自身的審美能力。
五、結(jié)語
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讓語文學習富有彈性、智慧和靈性,有效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教學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學生在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認識,發(fā)展了思維,學會了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思想,促進了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品位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謝招娣.聚焦課堂,關(guān)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J].教師,2017(13):50.
[2] 陳佑清.“核心素養(yǎng)”研究:新意及意義何在[J].課程·教材·教法,2016(12):3-8
[3] 王芹娟.關(guān)注核心素養(yǎng),構(gòu)建語文文學習金字塔[J].江蘇教育研究,2017(Z5):60-63
作者簡介:鄺美娟(1970.08- ),女,廣東從化人,小學語文高級老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