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婕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各個學校對于學生自身素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視程度也變得越來越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在積極迎合時代發(fā)展,主動改變自身觀念,力求可以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即對音樂教育在當前高中教育中的作用及導向性意義進行了研究,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音樂教育;高中教育;作用;導向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由于其要面臨高考,因此在學業(yè)方面,相比小學和初中,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在教學期間,學生沒有一個愉快且放松的心態(tài),那么學生的心理也會朝著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因此,為了可以更好地擺脫應試教育的制約,在實際的高中教育期間,教師應該在明確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適當融入音樂教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水平的提高。
一、音樂教育在當前高中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是幫助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
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已經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和普及,學校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因此,為了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各個高中學校在發(fā)展中也給予了音樂教育一定的重視。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強化音樂教育,是幫助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可以讓音樂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需要明確的是,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并不僅僅是教學生唱歌,簡單的聽聽音樂就結束了,而是要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可以擁有一顆高尚的心靈,能夠讓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進步[1]。
(二)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素素養(yǎng)的主要方式
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強化對學生的音樂訓練,有利于學會左半腦和右半腦均衡發(fā)展。一直以來,專家們就一直致力于對人類大腦的研究,指出右半腦更加傾向于形象思維,因此,要想對其更好的開發(fā),音樂教育是最為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在進行音樂學習過程中,最佳方式就是要自己演奏,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自身水平,還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參與以及動手能力。學生在表演期間,會盡力將作品的意境表達出來,那么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想象力、觀察力,還是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2]。
(三)是幫助學生治療心理障礙的重要手段
通過對學生開展音樂教育,可以從多個方面和角度提升學生的能力,包括學生的自控能力、注意力以及自信心等,其具備智力因素所無法替代的功能和優(yōu)點,對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通過音樂教育,還可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探索能力,有利于學生技能的提升。通過相關科學研究得知,對于一些心理存在一定障礙的青少年,對其進行音樂治療,能夠對其進行緩解。尤其是近年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擾,使得高中生患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越來越多,音樂教師應該對這一群體多多關注,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導一些患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保證學生可以在一個友愛且健康的氛圍中成長[3]。
二、音樂教育在當前高中教育中的導向性意義
(一)明確音樂教育的方向和目標
為了能夠確保音樂教育作用和價值全部發(fā)揮出來,就一定要對其方向和目標進行明確,全面提升國民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在對音樂教育目標進行制定的過程中,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定向性,在教育方針下國家規(guī)定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對各項教育活動應該實現(xiàn)方向性的目標。因此,音樂教育在施行教育目標以及方針過程中,更加應該將教育人員的主體性合理凸顯出來。在具體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站在受教育著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角度考慮,對教育的方針以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進行再三思量和檢驗。對于音樂教育而言,主要目標不是最終教授了學生哪些知識,而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是否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素質和水平,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未來進步[4]。
(二)強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對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年齡普遍不高,因此,對新鮮事物的探索興趣也非常高,求知欲也非常強。所以,學生在成長以及學習過程中,如果對一些知識產生了興趣,那么其就會有求知的動力,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升。故此,為了可以讓音樂教育更深入學生的心理,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期間,應該通過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包括: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讓學生可以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長應該與教師共同努力,主動與教師制定音樂教育目標,能夠明確進行音樂教育,不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音樂家,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感知這個世界的美,能夠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用心的熱愛生活,進而成長為一個高素質人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盡可能的為蓋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包括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聽一些經典的音樂曲目,對于曲目的范圍,不需要有太多的要求,應該多涉獵一些領域,拓寬孩子的視野以及知識面[5]。
(三)側重于音樂教育中的“減負”
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制約,使得很多教師在教學期間,經常習慣于應用填鴨式以及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過于注重自身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感受以及內心需求,使得學生無法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再加上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最終導致教學活動教學規(guī)律偏離越來越嚴重,不僅扭曲了音樂教育的本質,也剝奪了學生的樂趣,制約了學生主動以及快樂的發(fā)展,也影響了音樂教育質量以及效果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側重于對學生減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讓學生可以通過音樂學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樹立良好自信心以及進取心。教師以及家長也要積極更新自身的理念,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擺脫以往重復且無效的練習,提升學生的水平和學習效率。
(四)全面提升音樂教育人員水平以及素養(yǎng)的提高
在實際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水平以及素養(yǎng)的高低不僅可以影響整體的教育質量,還可以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水平,教師應更新自身理念,強化對專業(yè)知識學習以及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意識。在具體的音樂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認識到教育并不是單純的教授學生音樂,而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健全學生人格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期間,還應該嚴格落實育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化對學生的完善人格的塑造,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保證學生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具備較高的素養(yǎng),成為一個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新時代人才。
三、結束語
眾所周知,應試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沿用的時間是非常長的,并且這一模式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不利于學生整體成績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師應該合理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讓課堂響起音樂,在潛移默化中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壓力,健全學生的心理,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樂于學習并熱愛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而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佚名.音樂教育在當前高中教育中的作用及導向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
[2]周易琴.淺談音樂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民族音樂,2017(2):109-110.
[3]王勇.音樂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才智,2018(11).
[4]劉潔.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J].新西部,2013(8):143-143.
[5]劉娟.探討音樂欣賞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及實踐[J].小學生(下旬刊), 2017(12):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