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麗 朱曉穎
薛亞麗:“沐浴陽光,浸潤書香,幸福成長”不僅是我校師生讀書的口號,更是我們的實際行動。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將這種讀書熱情持續(xù)下去,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知識、收獲快樂,并將讀書收獲轉(zhuǎn)化為綜合能力,我們選擇了編演課本劇?!墩Z文課程標準》這樣寫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我們更堅定了開展課本劇編演活動的決心與信心。
如今走過了9年的歷程,我們欣喜地看到開展課本劇編演活動“寓教于樂”,將語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表演中,不僅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象、組織、合作等各種能力。它使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落到了實處。課本劇展現(xiàn)了它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魅力。
現(xiàn)在,我們班班都有陽光小劇團,全校學生都有參演課本劇的經(jīng)歷,學校網(wǎng)站上每個班的課本劇都有不錯的點擊率。學生的課本劇不僅僅是在自己的班級演,還可以到學校的陽光劇場去演出,在學校的七彩陽光電視臺中播放,還有一些班級的課本劇在學校各種活動中進行了展示。截止到現(xiàn)在,在全校展演的課本劇已經(jīng)超過250部,這對學生來說真的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經(jīng)歷。幾年來陪伴學生走過編演課本劇的過程,各位教師也是體驗了一種特殊的經(jīng)歷,下面,就請聽我校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代表講述她們與課本劇的故事——
故事一:快樂的雪孩子——激發(fā)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方式
劉 麗
排演課本劇,不只是成品的演出吸引學生的眼球,排練過程中的有趣經(jīng)歷更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妙點良方。記得我班在排練課本劇《雪孩子》的時候,小演員中小迪是調(diào)皮的,拍攝的時候她時而吃一口胡蘿卜,時而跳到紅房子前面坐一會兒,一會兒又干脆躺在地上賴著不動了,調(diào)皮搗蛋的樣子引起全場一陣陣歡笑,師生一直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文本,領悟深情。雪孩子的扮演者是小露。他的出場著實讓我們花費了一番心血。因為生活中堆雪人的時候是一點一點把雪人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胖。為了體現(xiàn)這一過程,學生想了許多辦法,其中的一個辦法是搜集了一大包白衣服,兔媽媽和小白兔圍著他轉(zhuǎn)圈,轉(zhuǎn)一圈披一件,轉(zhuǎn)了十多圈,披了十多件,當小白兔家長的最后一件白色大衣給雪孩子披上的時候,雪孩子已經(jīng)被包得嚴嚴實實,連動都動不了,更別提表演了,胖胖的樣子不像是個雪孩子,倒像是個“熊”孩子,惹得全場哄堂大笑。笑聲過后師生一起研究對策,最后大家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表演方式:讓雪孩子穿上雪白的衣服蹲在地上一點一點地站起來體現(xiàn)長高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對演繹的感悟,更是對課文文本的深刻領悟。課本劇排演不僅給師生帶來了快樂,更重要的是把教師講授為主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yōu)閷W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讓枯燥、抽象的內(nèi)容形象生動起來,使學生增強了語文學習的興趣。
故事二:“走”字背后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受能力,深化感悟文本內(nèi)容
杜艷秋
剛才劉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她讓學生把對表演的興趣轉(zhuǎn)化為對語文學習的極大熱情,師生樂在其中的故事。接下來,我來談談我們班是如何通過編演課本劇,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受能力,深化感悟文本內(nèi)容的。上學期,我和學生一起編演了課本劇《狼牙山五壯士》。其中的一個小插曲,讓我至今歷歷在目。在排練時,扮演班長馬寶玉的小晨同學把臺詞“走”改成了“我們走”。這時旁邊的同學馬上說:“老師,小晨把臺詞說錯了?!毙〕繀s一本正經(jīng)地說:“沒錯,你看五壯士共有五個人,可以說成我們呀!而且,我們更能體現(xiàn)他們的團結(jié)?!庇钟幸粋€同學不同意小晨的說法,認為課本原文中作者只用一個“走”而沒用“我們走”一定有他的道理,不能篡改臺詞。一時間學生因為一個“走”字爭論不休。見此情景,我說:“孩子們,不如咱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看看作者為什么只用一個‘走字?!庇谑?,我們拿出課本開始尋找理由。學生有的說,從“斬釘截鐵”這個詞中感受到當時形勢危急,班長的決定“走”就代表他們五個人的決定,不用說“我們”了。有的說,是從句末的感嘆號中感受到五壯士態(tài)度的堅決,所以一個“走”字更能體現(xiàn)他們當時的決心。通過大家的反復探討,最后達成共識,用“走”比“我們走”更能充分體現(xiàn)五壯士舍生取義的堅定決心。就這樣,在我和學生反復推敲臺詞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記憶與理解,又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語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我們的課本中,還有一些課文,篇幅比較長,故事發(fā)生時間比較久遠,比如《金色的魚鉤》《將相和》等,我也采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我們班編排的課本劇《將相和》,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既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體驗了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對學生的影響特別深。
在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有效引領,又有學生動腦、動手、動嘴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能力得到了提高,印象必然是深刻的。
故事三:兔子說話了——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
汪宏影
正像杜老師說的那樣,排演課本劇的確能深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我們班編演的是《守株待兔》這個課本劇。原本文中的兔子一出現(xiàn)就撞死了,可是經(jīng)過幾個學生的改編,這只兔子竟然開口說話了,它一邊跑一邊喊:“快快跑,快快跑,后邊灰狼追來了,沒處躲,沒處藏,我還得快快跑,快快跑!”結(jié)果慌不擇路,撞樹上了。受到兔子說話的啟發(fā),幾個學生給文中的農(nóng)夫也加了一段話,“有了第一只,就會有那第二只,有了第二只,就會有那第三只。3、4、5、6、7、8、9,以后我天天都吃兔子肉 ?!痹驹诰幣耪n本劇時我很喜歡挑那些語言描寫相對較多的課文,但是當我看到這段臺詞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語言描寫的課文反倒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因為它能充分地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靈感的火花不斷閃現(xiàn)。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痹诰幣拧缎∝堘烎~》這個課本劇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了4個劇組,每個劇組都可以根據(jù)自己小組的想法對這個故事進行改編。整整一個星期,我們班課間和午休時間看不到一個玩的學生,全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劇本,對臺詞。課本劇表演時,小演員在臺上表演,其他學生在下面觀看??赐旰螅扔尚⊙輪T介紹自己的角色,再由小觀眾談自己的觀后感受,并對小演員的表演作評價。像這樣全員參與地排演劇本,能夠讓每個學生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課本的研讀中,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推敲語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新課標”提倡的就是在語文實踐中去學語文、用語文。這一特點在課本劇的編演實踐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故事四:在孝行中成長——角色效應,浸心潤德
闞會穎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小學生剛剛跨進校園,可塑性很強,正是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因此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利用課本劇角色的塑造,發(fā)揮課本劇直觀形象的角色效應,對學生進行孝的教育可以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是傳承孝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懷念母親》等反映父母之愛的課文時,學生通過表演課本劇的方式在情境中體驗到父母對兒女的愛。又如《鞋匠的兒子》《借生日》《可貴的沉默》等課文,都提及晚輩應尊重長輩,體貼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通過課本劇的角色演繹,具體情境中產(chǎn)生思維碰撞,誘發(fā)學生應該以同樣深的愛來孝敬父母的情感,并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我們學年的九個班進行了以“孝”為專題的課本劇編演,我們以大家喜歡的《民間故事》《神話故事》《名人孝順小故事》中的部分故事為藍本編演課本劇,比如《子路借米孝敬父母》《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等。學生通過角色再現(xiàn)的方式來扮演劇中角色,賦予文本以生命。學生自己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口去講、動情去演,動作、表情、對話都達到高度的個性化,文本所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得以復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達到巔峰,并能在活動中直接走進故事。文本中隱含的孝的教育,也因與學生的經(jīng)歷和感悟接通,而產(chǎn)生巨大的說服力。
此外,我們學年由“孝敬父母”的教育拓展到“關愛老人”的教育。在實踐活動中,走上街頭,走進敬老院,把我們排演的課本劇多次演繹出來。這既宣揚了傳統(tǒng)美德,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孝和敬的理解和執(zhí)行,同時自然地延伸到自己生活中,引導學生對待父母長輩的態(tài)度和行為。
課本小天地,角色大效應。利用課本劇的角色效應加強孝道教育,不僅把教材中的“思想教育”融入到了自由、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同時也增加了語文教學的內(nèi)涵和厚度,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得到品德的濡養(yǎng),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故事五:走近《紅樓夢》——課內(nèi)引課外,文化與傳承
陳秋霞
我想說,課本劇,承載的是文化,是傳承——文化與傳承應該是一個有“大語文觀”的語文教師牢記的。
關于“文化”與“傳承”的視角也應該屬于我們的學生。
五年級下冊《“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篇課文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截選于四大名著《紅樓夢》第三回。本片段重點寫的是林黛玉初進大觀園,眾人相見的過程中,與“鳳辣子”王熙鳳見面的經(jīng)過。通過對見面過程的描寫,把王熙鳳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我清楚地記得,在學這篇課文時,我們班的陽光小劇團正在招募新演員。小劇團的團長小燁同學就提議,能否把這篇課文作為一個素材,讓同學們來演一演,同時根據(jù)同學們的表現(xiàn)來招募演員。我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次表演讓學生愛上了曹雪芹,愛上了《紅樓夢》。
我們編演的課本劇完全由學生自編自導。服裝自行設計,改編劇本及一次又一次推翻、修整、提升都是由他們親自完成。如果沒有對原著內(nèi)容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是做不到的。
課本劇讓學生走上親近中華文化的文化之路。
從那以后,學生對《紅樓夢》的若干章節(jié)進行了深刻解讀與揣摩,在學生身上有一個又一個關于《紅樓夢》“課本劇”的傳奇。與《紅樓夢》結(jié)緣只是一個開始。慢慢地,學生愛上了不同的作者及他們的文學作品,更愛上了用課本劇這種表演方式來詮釋文學作品的真、善、美……“課本劇”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課本劇為載體,實驗小學的舞臺成為學生穿越歷史,頌揚古今,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的主陣地。他們研讀眾多作家并在舞臺上呈現(xiàn)他們的作品。由一篇課文,引出一本書,由一本書走進一位作家,走進他一系列的作品。學會浸潤在課本劇的世界里。有眾多作家陪伴學生在語文的世界里快速成長、成熟。有位作家楊紅櫻值得一提,有人說楊紅櫻的作品純粹是為了兒童所說,稱她為“破解童心”的專家?!镀晾蠋熀蛪男∽印贰赌猩沼洝贰杜沼洝贰短詺獍R小跳》等都是她比較暢銷的作品,其中《淘氣包馬小跳》還被學生編排成課本劇,在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上演出。一個頑皮、熱心又敢做敢當?shù)鸟R小跳被搬上舞臺,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楊紅櫻作品中的主人公原來離自己那么近,仿佛就生活在自己身邊,他們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找到了自信。直到現(xiàn)在學生仍然非常關注楊紅櫻的作品。
難忘的記憶,難以言盡的是課本劇。在此過程中,作為一個引領者、觀賞者的我,眼前是繽紛的,內(nèi)心是喜悅的。而這一切都是這群學生給我的:他們研討作品的瞬間,他們揣摩人物的點滴,他們在排練中的配合,以及他們在舞臺上對于中華文化的熱愛與傳承,不能不照亮我們跳出語文課本走向色彩繽紛的文化世界的希望之路。這條路是那樣的厚重與堅實。這是語文教師的希望之路,這是語文的希望之路。
故事六:每個角色都精彩——每個角色都有價值,每個學生都在成長
王俏輝
的確是這樣,課本劇的排演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符合學生活潑好動、愛表演的天性,也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正是戲里戲外都精彩。
記得我們班在排演課本劇《王小二》時,就發(fā)生了這樣的故事。開始排演的時候,我接到一個家長的電話說,孩子不喜歡分到演鬼子的角色,他覺得演王二小多光榮,演鬼子同學們都不會喜歡他。放下電話,我想這可能不是一個學生的想法。應該讓學生認識到一部課本劇每個角色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天,我來到班級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幾乎全班學生都想演王二小,而想演鬼子的學生寥寥無幾,于是我即興組織了一場辯論會。在辯論的過程中,有個學生就提到了,在一部電視劇里只有人物多樣,性格突出,這部戲才好看。于是我順勢引導,讓學生逐漸認識到了反面角色的襯托作用。只有反面角色演得到位,正面角色的英雄形象才能更高大、更鮮明。這時,我發(fā)現(xiàn)昨天不愿意演鬼子的那位學生,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排演過程中,班級學生紛紛獻計獻策,沒想到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成功,還因這個角色被學校評為“表演小明星”。
通過這件事全班學生認識到無論是正面角色還是反面角色,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只要用心去演,每個角色都精彩。排演課本劇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表演的技巧,提升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植根在學生內(nèi)心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沁@一部部課本劇,正是這一個個角色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慢慢地發(fā)生著變化,我們欣喜地看到所有的學生都在成長。作為教師,我們自己在活動中也收獲著、成長著。
劉麗:從懷疑到認可,再到喜歡,觀念認識轉(zhuǎn)變了,我們的教學行為也在變;學生更喜歡語文課堂了,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了,教學效果得到了優(yōu)化。
杜艷秋:創(chuàng)編課本劇自然也提高了教師把握、駕馭教材的能力。
汪宏影:學生在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最好的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挖掘素材、深化表演,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文化素養(yǎng)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薛亞麗:“有聲畫譜描人物,無字文章寫古今?!?課本劇這種集教學和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踐性校園活動,越來越受到師生的歡迎,現(xiàn)在我們正在努力使之系列化、常態(tài)化。
我們知道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是人類最基本的精神活動,戲劇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文化現(xiàn)象。課本劇編演雖然尚顯稚嫩,但是我們堅信:學生的文化因子、藝術素養(yǎng)、審美情趣都在這小小的課本劇編演活動中生成著、成長著……
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小課本劇,大語文觀!
(作者單位:五常市實驗小學)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