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著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名著能滋養(yǎng)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審美意 識。但當今的中學生學習任務較多,很難抽出充裕的時間對名著進行深入有效的閱讀和學習。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先于學生對名著進行潛心研究,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整合閱讀是對名著內容間存在聯(lián)系的地方進行整合歸納,以達到高效學習名著的效果。
【關鍵詞】名著閱讀;《朝花夕拾》;整合閱讀;理解感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初中生的閱讀數(shù)量、能力等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七至九年級的學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到了2016年部教版中學語文教材更是要求學生每學期閱讀6本課外名著。名著閱讀在蘇州市語文中考中的比重是5分,可以說是一個較大的分值,但在整個中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也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課外名著的過程中存有相當大的畏難情緒,無序化的閱讀更是降低了名著閱讀的效率和質量。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在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做好引導,而引導的基礎是我們教師自己首先進行深入閱讀,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的思路整理。在本文中,筆者以《朝花夕拾》為例,通過安排學生活動,指導學生在陌生化的情況下對本書內容進行整合,從而進行快速有效的閱讀和學習。
一、根據(jù)作者寫作的時間整合閱讀
魯迅先生在創(chuàng)作《朝花夕拾》之時,有著內在時間安排。比如《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這7篇散文都是作者在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而《瑣記》《藤野先生》 ? 《范愛農(nóng)》3篇則是作者長大后四處求學的見聞感受。《朝花夕拾》以雋永的文字,真實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jīng)歷,在對往事的追憶和懷念中也同樣包含對當時中國社會現(xiàn)狀的諷刺與思考。一提到魯迅,大部分學生都怕學他的文章,覺得太深刻、太難學,而這部《朝花夕拾》恰恰可以讓學生認識一個真實的魯迅,一個心中滿含溫暖的周樹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按照10篇文章所展現(xiàn)的不同時間段對本書進行歸類整合。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有7篇散文為我們展現(xiàn)了幼兒魯迅到少兒魯迅,初初讀來,親切自然,讓人感受到魯迅先生對美好的追思與懷念,流露著一種溫情之美。 ? ? ? ? 《狗·貓·鼠》中對那只小隱鼠的戀戀不舍,表現(xiàn)出他對弱小者的同情。在大家最耳熟能詳?shù)摹栋㈤L與〈山海經(jīng)〉》里,長媽媽是作者孩提時的保姆,雖然“我”討厭她的迷信與嘮叨,但也愛她的樸實與善良,對她贈送給自己心心念念的《山海經(jīng)》,作者充滿了感恩。長媽媽也是真誠地愛著“我”,當“我”失去這份愛的時候,作者發(fā)出感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靈魂”,將心中對長媽媽的感激與失去她的痛苦一起表達,許多學生讀到此句忍不住潸然淚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是作者對百草園自由美好生活的回憶,對封建教育束縛兒童思維的批判。這7篇散文都是魯迅對兒時的回憶,整合閱讀可以讓學生對魯迅的整個童年有深入的了解,讓魯迅的形象更加貼近學生,消除其一直以來對魯迅的“畏懼”。
《瑣記》,是魯迅長大后從家鄉(xiāng)紹興到南京求學的故事,這里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以及自己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再大一些的魯迅來到了日本學醫(yī),因而就有了名篇《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也被選入了初三語文教科書,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人格是沒有國界的。他給予了作者鼓勵、教育、希望,文字中流露出作者對藤野先生深深的思念。《范愛農(nóng)》是魯迅從日本留學歸國后與其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他追求革命,最后被迫害的命運,表現(xiàn)出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以及對愛國者的同情。學生在歸類整合之時發(fā)現(xiàn):這3篇散文都是魯迅成年后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見聞和感悟。將其整合閱讀,讓他們感悟到魯迅較之以前更加成熟,對人性、社會、民族都有了更多理性和深層次的思考。整本書,雖只有短短10篇散文,但文章所體現(xiàn)出的思考越來越深刻,越來越耐人尋味。所以,閱讀《朝花夕拾》按作者童年到長成的順序歸類整合閱讀會更加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握魯迅生命中的關鍵點慢慢地接近他,如若隨著性子自由閱讀,學生就無法順理成章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二、依據(jù)結局處的相似性整合閱讀
《朝花夕拾》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經(jīng)典之作,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施蟄存先生甚至認為是魯迅的最好作品,它的文學價值不言而喻。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更應引領學生抓住文中的特點加深理解和記憶。在反復的閱讀和咀嚼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朝花夕拾》中有3篇文章的結局中存在相似之處,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因為在其結尾處都存在一個“失去”。
安排學生找出結局中存在相似性的散文,將它們放在一起閱讀分析,可以更高效地理解和感悟作者的寫作情感。長媽媽的真誠與善良深深感染了“我”,并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傳承,她是作者心中永遠抹不去的回憶,所以說到《朝花夕拾》,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長媽媽。人生的長河,一切美好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走進自己的記憶里。長媽媽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她知道“我”對《山海經(jīng)》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心中渴望得到一本屬于自己的《山海經(jīng)》后,竟然為“我”買了一本“三哼經(jīng)”(紹興方言)。她沒有文化,有時講話粗俗,嘮叨個沒完,可是在為“我”買書后讓“我”明白了她對“我”的愛,明白了她的心思細膩,明白了她這樣一個舊社會的農(nóng)村婦女的質樸和真誠??上У氖?,這本刻印粗拙卻是我心愛的《山海經(jīng)》最后卻“記不清是什么時候失掉了”。
因為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很多人對紹興的魯迅故居都心馳神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想去探尋一下魯迅童年時期玩樂和游戲的百草園,還有他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在百草園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有“美女蛇”的故事,可以雪地捕鳥,這里留下了作者多少有趣的回憶。三味書屋中充滿了陳舊與束縛,但“我”也會到后園玩耍,也會暗自笑話老先生的呆板。這些都是我們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最清晰的印象,但它的結尾處:“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后來,因為要用錢,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兒時,躲在老先生眼皮底下畫畫是多有意思的回憶,可惜的是最后還是失去了。那么《藤野先生》的結局里失去的是什么呢?是講義?!八恼闹v義,我曾經(jīng)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边@也讓讀者感到深深的可惜。
所以,在閱讀《朝花夕拾》時,引導學生去尋找發(fā)現(xiàn)10篇散文中結局里相似的“失去”,整合閱讀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快地品味魯迅在回憶里對“失去”的惋惜、遺憾、無奈和淡淡的憂傷……
三、對封建教育制度批判的整合閱讀
眾所周知,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制度進行了強有力的抨擊。寫作《朝花夕拾》時的魯迅已不是慷慨激昂的戰(zhàn)斗少年,他有了對整個人生和生命的哲學又理性的思考。魯迅對中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有著深刻的認識,對封建教育的腐朽文化本質也有著清醒的認識,這種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的束縛,對人才的摧殘,對人性造成的扭曲都在他的《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瑣記》的文字中有所 流露。
安排學生拿著筆,去書中尋找作者對封建教育制度批判的痕跡。有的學生找到“去拿你的書來”,這是父親在“我”興致勃勃要去看五猖會時說的話。五猖會是“我”兒時罕逢的一件盛事,“我”是多么期盼能夠觀看一次這樣的廟會??墒?,父親的話就像一盆冷水向“我”撲來。所謂“書”便是《鑒略》,“然而我一個字也不懂”,就算是不懂也要硬著頭皮背出來,因為這關乎“我”能否去看五猖會??梢婔斞赶壬鷮Ψ饨ń逃贫葒乐孛撾x兒童實際的批判。在《五猖會》的最后,作者寫“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何以即以何,也就是為什么。魯迅在中年時期回憶起五猖會,依然沒有搞懂父親為什么要把背誦《鑒略》作為一個“通行證”,而這恰恰表明作者對封建教育制度的否定。
有的學生找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頭“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呵~~~……”“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說明作者當時作為一個兒童,根本不理解這些文字是什么意思。魯迅對封建教育內容的尊孔崇儒、專經(jīng)復古非常反感。而書屋的先生對“怪哉”一事的不屑一顧又反映出封建教育制度輕視自然科學的一面。所以《五猖會》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整合閱讀特別容易理解作者對封建教育制度的鞭撻。更有學生還發(fā)現(xiàn)《瑣記》中,雖已是洋務派辦學,但“三班生”“頭二班學生”“低一班的”……作者揭露了學校內的封建等級制度。“我”對新知識如饑似渴,嚴復先生翻譯的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讓“我”有了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我”不顧老輩的反對閱讀《天演論》,側面攻擊了守舊愚昧的封建教育制度,它的毒害是深遠的?!冬嵱洝肥抢^《五猖會》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更憤慨地撲撻封建教育制度所帶來的弊端和傷害。3篇文章整合閱讀,層層深入,便于理解,便于記憶。
名著閱讀教學如何真正高效、保質、保量地進行,一直是擺在我們中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學生要完成的閱讀量非常大,在紛繁的學業(yè)面前,學生很難對名著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把握,而我們語文教師就要在此時給予他們有效的引導和幫助。經(jīng)過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整合閱讀是一種高效的導讀方式,關于《朝花夕拾》的整合閱讀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整合方式,引導其更快速有效地閱讀和學習。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自己成長歷程的真實記錄,各種各樣的人物都曾走在他的生活里,有善良淳樸的長媽媽,有真誠高尚的藤野先生,有自私陰險的衍太太,還有虛偽貪婪的庸醫(yī)……文章中所體現(xiàn)的是善與惡、美與丑?;驅θ宋镞M行整合,或對表達思想進行整合,都是一種閱讀的方式,老師起到的是引導解惑的作用,重要是我們通過這種有效的整合閱讀方式,高效地學習和感悟到:不要迷失自己,要珍惜美好,要用內心的陽光驅散生活中的陰霾!
作者簡介:郭靚燕,女,1981年生,江蘇太倉人,本科,江蘇省太倉市實驗中學語文組,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