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傳 陳春妍
【摘要】 目的:對比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與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治療效果。方法:將2010年6月-2017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6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66例患者的基本資料,根據手術治療方案,采用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33為對照組,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33例為治療組,對比治療良好率、顱內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治療組治療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術后1、3、7 d顱內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與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前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不僅可以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還可以降低顱內壓,提高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重型顱腦損傷;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 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7.0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7-0-02
重型顱腦損傷在神經外科最為常見,多發(fā)生于高處墜落、交通事故、失足跌倒傷等,以嘔吐、意識障礙、頭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且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還會出現代謝性紊亂現象,增加腦性肺水腫發(fā)病率,或是出現腦死亡癥狀,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損傷[1]。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其并不能完全暴露病灶,故降顱壓效果不佳,預后效果較差[2]。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的出現,有效彌補了常規(guī)手術的不足,對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積極作用[3]。本次研究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與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治療效果對比,取6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展研究,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診斷標準:經腦CT、MRI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4]。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者;有明確的外傷史者,且受傷到入院時間不超過12 h,入院時昏迷指數低于8分;患者有開顱減壓手術指征者。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心肝腎等功能衰竭者;手術禁忌證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腦出血癥狀者;腦腫瘤及合并呼吸疾病者。根據手術治療方案,采用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33為對照組,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33例為治療組。對照組:男22例,女11例,年齡22~65歲,平均(43.23±10.51)歲,GCS評分3~8分,平均(5.14±2.00)分,交通事故傷、重物擊打傷、墜落傷分別11、6、16例;治療組:男23例,女10例,年齡21~66歲,平均(43.45±10.58)歲,GCS評分3~9分,平均GCS(5.57±2.01)分,交通事故傷、重物擊打傷、墜落傷分別10、6、17例。治療組、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用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治療:術前先實施CT檢查,明確病灶的具體位置,患者取常規(guī)仰臥位,實施全麻,根據顱骨血腫位置,將馬蹄形切口作于顳頂部或是額部,切開硬腦膜,清除顱內血腫,實施去骨瓣減壓治療,對硬腦膜、頭皮、顳肌進行常規(guī)縫合[5]。
治療組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治療:術前進行CT檢查定位,對病灶的具體位置進行明確,并做1 cm的切口于耳屏前、顴弓上1 cm處,并于額部發(fā)際線處,對顱骨進行鉆孔,游離骨瓣后將骨瓣翻向顳側,充分暴露顳窩與蝶骨等組織。將蝶骨外1/3處的骨質去除,清除硬腦膜外的血腫,將顳前外的硬腦膜打開,暴露顳葉與頂葉,之后將硬腦膜內的血腫清除。如有患者術中出現急性腦膨出現象時,需及時將顳、額極同時切除,并實施顱內減壓,留置好引流管。固定好游離的骨瓣,之后對硬腦膜、頭皮、顳肌實施常規(guī)縫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治療良好率、顱內壓(術后1、3、7 d)、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術后1、3、7 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治療良好率應用GOS量表實施評價,即:GOS評分為5分時,即為良好;GOS評分為4分時,即為輕殘;GOS評分為3分時為重殘;GOS評分為2分時,為植物生存;GOS為1分時為死亡[5]。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NIHSS量表實施評價,根據術后NIHSS評分的減少程度進行評價,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顱內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治療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用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良好率比較
治療組治療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顱內壓比較
治療組術后1、3、7 d顱內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屬于臨床常見病,是一種起病急、病情兇險、進展快、預后效果差的一種損傷性疾病[7]。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直線上升,增加了因交通事件、高空墜落等原因引起的重型顱腦損傷發(fā)病率,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表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為顱內壓控制較差,繼而引發(fā)繼發(fā)性的腦損傷[8-10]。因此,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應以控制顱內壓、改善預后效果為主要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