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春 陸敏 吳琍敏 王樂 王勐 王珂 吳亦斐 謝立
耐多藥結核病(MDR-TB)具有治愈率低、療程長、治療費用高和藥物不良反應常見等特點。2017年全球耐多藥和利福平耐藥結核病(MDR/RR-TB)患者平均治療成功率為55%,而我國MDR/RR-TB患者治療成功率為41%[1]。因此,提高MDR-TB患者的治愈率,對控制結核病疫情起著關鍵的作用。研究顯示,耐多藥肺結核(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情況是其治療轉歸的早期預后指標[2]。為此,筆者選取杭州地區(qū)資料完整的MDR-PTB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情況及其影響因素,以期有助于早期發(fā)現可能治療不成功的患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治愈率。
1.研究對象:2011—2015年在杭州市結核病定點醫(yī)院共確診527例MDR-PTB患者,其中394例(74.76%)開始了抗結核藥物治療,截止到本研究開始時,有5例患者仍在治療中,另有5例患者個人信息缺失,有19例患者缺失治療前6個月的痰培養(yǎng)信息,最終納入36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2.納入和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MDR-PTB的診斷參照《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指南(2009)》[3],患者確診時痰培養(yǎng)結果為陽性;②病案信息完整且無邏輯錯誤者;③有明確的治療轉歸結果者。(2)排除標準:①廣泛耐藥結核病患者;②資料及信息不全或有邏輯錯誤者。
3.研究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的方法。在本底調查中,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對象,通過國家《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tǒng)》,收集其人口學信息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根據《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指南(2009)》[3],在治療的前6個月每月對患者隨訪1次,收集其痰標本,進行痰涂片和痰培養(yǎng)檢查。本研究的觀察終點為研究對象治療6個月末的痰培養(yǎng)陰轉情況,若研究對象在治療6個月末隨訪前出現失訪、丟失、死亡或中斷治療等情況,則為刪失值。研究對象的觀察時間為治療6個月末痰標本的采樣時間與開始治療時間之差,其中刪失值的觀察時間為末次隨訪到的時間與開始治療時間之差。
4.MDR-TB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本研究期間,MDR-PTB的篩查對象包括慢性排菌患者和復治失敗患者、與MDR-PTB患者密切接觸的涂陽肺結核患者、初治失敗患者、復發(fā)與返回的患者,以及治療2或3個月末痰涂片仍陽性的初治涂陽患者。采集篩查對象的痰標本,通過痰培養(yǎng)、菌種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簡稱“藥敏試驗”),檢測其耐藥性。本研究的實驗室操作方法見文獻[4]。
由結核病定點醫(yī)院的MDR-PTB診治專家組對每一例經實驗室確診的MDR-PTB患者進行治療方案的討論。根據《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指南(2009)》[5]的要求,專家組根據患者的藥敏試驗結果及既往治療和用藥情況,討論患者是否采用標準化治療、經驗治療或個體化治療。其治療方案中使用的藥物應達到5種或以上,以二線注射劑和氟喹諾酮類藥物各1種為核心,配以2~3種口服二線藥物和尚敏感的一線藥物組成。治療總療程需要24個月或以上,其中強化期6~12個月,繼續(xù)期18~24個月。治療過程中,會根據患者的依從性、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或臟器功能損害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相關定義:根據《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指南(2009)》[5],痰培養(yǎng)陰轉定義為:連續(xù)2次痰培養(yǎng)結核分枝桿菌陰性,且每次間隔至少30 d。陰轉時間為第1次痰培養(yǎng)陰性的標本收集時間。MDR-PTB患者的治療轉歸分為治愈、完成療程、失敗、死亡、丟失、遷出和拒絕治療。在本研究中,治療成功包括治愈和完成療程,其他轉歸則定義為治療未成功。
6.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為偏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四分位數)[M(Q1,Q3)]表示,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不同組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率差異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log-rank 檢驗比較不同組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差異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研究對象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基本情況:365例研究對象中,男性占70.14%;25~44歲者占43.01%,其次為45~64歲者(33.97%);漢族占98.36%;工人/農民/民工占73.15%;非杭州戶籍者占56.44%;現住址非杭州者占50.14%;來自農村地區(qū)者占41.37%;復治患者占82.74%,具體見表1。
表1 365例MDR-PTB患者的臨床特征
續(xù)表1
注a:包括學生、教師、商業(yè)服務、干部職工、離退休人員、醫(yī)務人員、家政家務及待業(yè)等。 “耐藥數”為對抗結核藥物耐藥的藥品數量,其中包含了異煙肼和利福平
2.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及治療轉歸情況:365例研究對象中,332例在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性,陰轉率為90.96%。332例痰培養(yǎng)陰轉的研究對象,陰轉時間為85.0(42.0,106.5) d。
365例研究對象中,287例(78.63%)研究對象治療成功,78例(21.37%)治療未成功。332例痰培養(yǎng)陰轉的研究對象中,治療成功者占84.94%(282例);33例痰培養(yǎng)未陰轉患者中,治療成功者占15.15%(5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00,P=0.000)。332例痰培養(yǎng)陰轉的研究對象中,282例治療成功者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為85.0(48.0,101.0) d,50例治療未成功者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為81.0(31.0,133.0) 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67,P<0.01)。
3.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影響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職業(yè)、杭州戶籍、現住址為杭州等因素影響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情況,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將單因素分析中對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有影響(P<0.1)的變量納入,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杭州戶籍的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易陰轉;而耐藥數≥4個和年齡≥25歲的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不易陰轉,見表3。
表2 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的Cox比例風險回歸單因素分析
續(xù)表2
注a:包括學生、教師、商業(yè)服務、干部職工、離退休人員、醫(yī)務人員、家政家務及待業(yè)等。HR:風險比;“耐藥數”為對抗結核藥物耐藥的藥品數量,其中包含了異煙肼和利福平
表3 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的Cox比例風險回歸多因素分析
注aHR:調整風險比;“耐藥數”為對抗結核藥物耐藥的藥品數量,其中包含了異煙肼和利福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MDR-PTB患者的治療成功率為78.63%,高于國內報道結果[4-6],且在全球范圍內也處于較高水平[7-8];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率為90.96%,也高于國內外開展的相關研究的結果[9-10]。江蘇省徐州市等4個城市開展的隊列研究結果顯示,139例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的陰轉率為71.9%[11];另一項在埃塞俄比亞開展的針對235例MDR-PTB患者的研究中,研究對象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的陰轉率為88.6%[12];Kurbatova等[2]研究顯示,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率在80%~89%之間,均低于本研究結果。本研究中,MDR-PTB患者較高的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率和治療成功率說明杭州市在MDR-PTB患者的診療和管理方面處于較高的水平。
目前,國內外對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的報道較少。既往研究主要報道了患者全療程的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國內研究結果顯示,MDR-PTB患者全療程的痰培養(yǎng)的陰轉時間在91.5~159 d之間[6,11];國外研究顯示,MDR-PTB患者全療程的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在58~81 d之間[9,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MDR-PTB患者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率較高,但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卻處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和不同地區(qū)MTB耐藥菌株的分型或者耐藥模式不同有關,尚需要進一步研究。較長的痰培養(yǎng)陰轉時間,也意味著患者具有傳染性的時間更長,該結果提示在MDR-PTB患者的早期治療過程中,應采取一定的感染控制措施。
既往研究顯示,痰培養(yǎng)陰轉是MDR-TB患者治療成功的預測指標,痰培養(yǎng)陰轉的患者更容易治療成功[9]。本研究也發(fā)現,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的MDR-PTB患者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未陰轉者。Cox比例風險回歸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杭州戶籍的MDR-PTB患者更容易在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可能因為杭州戶籍的患者總體收入水平更高,同時患者基本都居住在本地,治療依從性更好,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14-15]。Kim 等[16]研究顯示,不同的耐藥模式影響肺結核患者的痰培養(yǎng)陰轉率及陰轉時間,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似。本研究中,相對于耐藥數少的MDR-PTB患者,耐藥數多者在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更加不易陰轉。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隨著研究對象年齡的增長,其治療6個月末痰培養(yǎng)陰轉的概率逐漸降低。雖然目前還未見年齡與MDR-PTB患者痰培養(yǎng)陰轉相關的報道,但既往的多項研究顯示,MDR-TB患者的年齡與治療成功率有關,年齡大的患者治療成功率低,這可能與年齡大者各種臟器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及并發(fā)癥增多有關[17-18]。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既往研究顯示,HIV感染、吸煙、飲酒和體質量指數(BMI)與MDR-PTB患者痰培養(yǎng)陰轉有關[11,13,19],而本研究中未能收集到研究對象的相關信息,因此,可能會對結果造成一定的偏倚。第二,MDR-TB患者的治療涉及治療方案的設計、患者的依從性及藥物不良反應等,這與當地結核病定點醫(yī)院的診治水平、醫(yī)務人員的管理水平及當地結核病耐藥模式有關[16]。因此,將本研究結果外推到更大范圍時應謹慎。第三,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收集到的研究對象的信息和實際情況可能會有偏差,亦會對研究結果造成信息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