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華
摘 ? ?要: 針對當前學生語言蒼白匱乏、思維品質不高、審美鑒賞能力低下、人文素養(yǎng)缺失等現象導致課堂教學難以形成有效的師生對話,使課堂低效的問題,本文從以閱讀引領學生進行任務群學習這個角度入手,探討如何打造富有審美情趣、有創(chuàng)造力且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 閱讀 ? ?任務群 ? ?審美鑒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四個方面。要讓學生具備這樣的素養(yǎng),語文課程就要引領學生在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經驗,語文課堂必須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只有在教學中師生進行思想碰撞,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新問題離開課堂,這樣的課堂,才能稱之為高效的課堂。實際上,即使改變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諸多卓有成效的課堂改革,比如采用分組教學、學生參與討論、先練后講這樣的“洋思模式”,其實語文課堂或多或少存在無思辨、少理性、情感缺位等教學收益低的現象。最典型的一個低效表現是學生因語言蒼白匱乏、思維品質不高、審美鑒賞能力低下、人文素養(yǎng)缺失等因素導致課堂難以形成有效的師生對話,老師自言自演,課堂設計最終淪為“劇本”。
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必須以閱讀引領學生進行任務群學習,這樣各學習項目組成的學習任務群才是有源之水。課堂外的閱讀與課堂交織,互為映襯,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形成語言豐富而又精練、思想深邃而廣泛、思維嚴謹而富有創(chuàng)新力、情感真摯而熱烈、人文底蘊深厚而包容寬廣的師生對話,最終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否則,各學習項目就是無根飄萍,學習任務群流于形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無從提高。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認識和做法。
一、拋卻功利,在自我陶醉中讓學生享受閱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崩蠋煹呢熑尉褪桥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在現實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卻習慣性地不斷告誡學生:要想考試好,便要多讀書。曾有一些學生問筆者,我的確讀了很多書,可考試的時候用不上。一些老師大談特談讀時評類文章和心靈雞湯式文章的重要性,并將之與高考作文掛鉤。讀這類文章無可厚非,但如果首要目的是考試而不是趣味,那么閱讀教學效果便會大打折扣。誠然,這種讀法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舍本逐末,終究不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出路。
閱讀動機的偏離,直接導致閱讀趣味的丟失;閱讀趣味的丟失,直接導致閱讀教學寸步難行。譬如,近年來,在授課中,我都會進行專題教學,如粵教版必修一中的“認識自我”,會讓學生適當補充其他教學文本,如汪國真的《熱愛生命》、食指的《相信未來》、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活在珍貴的人間》、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篇目,抑或是在講《項羽本紀》時探討“《史記》悲劇人物群像”,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較少看教師要求閱讀的文本原文,而是通過網上或圖書館直接援引他人的閱讀心得或論文,表面看起來效果不錯,實際上只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部分學生甚至有的家長和老師都認為,大量閱讀原文會耗費學生的很多時間,這是因小失大,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漸漸地,便只想著為考試突擊,而忘了閱讀的初衷。筆者認為,語文老師如果要在閱讀教學中有所開創(chuàng),就要擺脫這種束縛,無論大環(huán)境如何,都要更大膽地站出來,拋卻功利、抵制功利,爭取閱讀的真正自由。唯其如此,學生才會真正愛上閱讀,才能真正在這種閱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二、給予學生科學的閱讀指導,讓學生成為專業(yè)的閱讀者
針對學生不喜歡讀書。針對閱讀質量不高、閱讀效率低下等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使他們由閱讀的蒙昧狀態(tài)進入自覺的閱讀狀態(tài),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專業(yè)的閱讀者。只有這樣的閱讀指導,才能提高學生的學識素養(yǎng),真正讓學生有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在課堂上形成平等的師生對話,實現教學相長。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學生由感性閱讀到理性閱讀的升華。所謂感性閱讀是指帶著消遣性質的快餐式閱讀,讀者僅憑感覺的感受書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復咀嚼。所謂理性閱讀,是指帶有鉆研性質的理解性閱讀,閱讀者憑借邏輯和已有的經驗理解書中的觀點,與書籍對話,并以書中的思想對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和改進。
沒有經歷過訓練的學生,會更傾向于按照已經形成的觀念好惡接受和過濾信息,會不自覺地接受淺層次愉悅感的控制,選擇那些更容易讀懂的書,面對那些構成閱讀障礙的書籍,會產生畏難心理。在學生案頭的閱讀書籍調查中,不難發(fā)現更多的動漫書籍、青春文學和穿越小說。他們較少精讀一本書,這樣的閱讀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他們拒絕思考而迷信終南捷徑,導致對大量粗制濫造的流行書籍的信任和依賴。一些針對學生閱讀開發(fā)的圖書產品,不是基于學問傳播的需要,而是為了迎合學生閱讀快感,成為學生的“精神鴉片”。不可否認,在學生閱讀層面上會遇到比如經典名著,但這些名著由于思想包裹深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力、洞察力和反應能力,這些能力,不經過深入的思考和艱苦的訓練很難獲得。
比如在閱讀《小徑分岔的花園》時,傾向于感性閱讀的學生更多的是讀到一個戰(zhàn)爭中間諜傳遞信息的精彩故事,只有具備相當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深入的思考,才會明白這是一部關于時間的小說?!盎孟笠慌裕瑫r間是唯一的嘲笑者”。所謂的花園不過是心靈的迷宮,蠢蠢欲動的叛逃者,也逃不出時間的牢籠。要引導學生主動采用知性閱讀的探究方法,克服閱讀困難,深入文章深處,撥云見日,看透真相??墒窃谡n堂上更多的是積極給予學生答案,這些領悟和感受的過程一直被漠視。
通過教會學生使用一個簡單的句子,或者幾句話敘述整本書的內容;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出來,說明他們如何按照順序組合成一個整體構架;批注式閱讀,與文本對話;辯論式寫作,讓不同作者對話等形式閱讀,從而理性有效閱讀,為專題教學做好鋪墊。這些工作可以通過平時課堂中課文精講和專題閱讀教學展開、融入。
三、整合教材,形成專題,構建任務群
高中學生經過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有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辨能力,高中課堂,如果所有課文文本都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從頭講到底,無論課堂如何變化,學生都會厭煩,也會存在知識單一的缺陷,不利于展開有效的學習,課堂也就談不上高效。正如于漪老師所說:“長期以來教師都從教出發(fā),現在要轉到從學生的學出發(fā)。我們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會學生會學語文,課堂不是教師演講的地方,而是學生學的地方?!?/p>
針對文體,選取代表性的文章進行精講,可以對教材進行整合,形成專題,構建任務群。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師生對話,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思維品質、審美能力,深厚文化底蘊。專題教學形成的任務群,讓老師放手,學生自主學習。下面是筆者這幾年來的一些做法。
高一上學期筆者曾開展“熱愛生命,感悟自然”的專題。在這一專題中,筆者將必修一中第一單元“認識自我”和必修三第一單元“感悟自然”兩個單元進行合并,適當調整教學活動設計,適當補充其他教學文本,如汪國真的《熱愛生命》、食指的《相信未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活在珍貴的人間》、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篇目,可謂一桌“熱愛生命”的精神大餐。具體策劃分三步走:第一步,請學生抄錄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加以點評;第二步,班內分組交流后在全班展示;第三步,自己嘗試寫有關“熱愛生命,感悟自然”的現代詩。雖然這對一些學生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嘗試,學生在寫作時感嘆道:“原來我也可以寫詩的。”“我也是一個詩人了?!弊髌返馁|量姑且不論,單就這一活動帶給學生的快樂和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來說,其意義不容小覷。
在筆者開展的“人物描寫面面觀”專題中,必修三的《祝福》《項鏈》和《荷花淀》中都有許多精彩的人物描寫。幾篇課文在教學目標方面都有相似之處,都包含人物形象的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小說主題的關系這兩個方面。在教學中,筆者試圖突破小說三要素和主題分析的框架,根據上下文的具體情境對人物描寫做個性化解讀,還原人物的真實面貌。筆者認為,唯有通過多樣化的人物描寫方法的學習,學生才能真正充分體會人物描寫在小說中的重要意義。
筆者開展的以課內文本為主的專題教學,多采用泛讀概述和對比學習的方法,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信息量,在比較中獲得更深刻的認識。筆者和學生一起學習的此類專題還有,如以必修一《荷塘月色》和《我與地壇》、必修二中《我的母親》為教學文本的“體驗情感”專題;以《勸學》《師說》和《論語》十則為選材內容的“古代教育”專題;針對必修三《宋詞四首》和選修一《宋詞四首》而開展的“婉約詞和豪放詞對比學習”專題等。
在學完“唐詩五首”和“宋詞四首”,筆者發(fā)現這些作品出現了許多典型意象,就萌生了將詩歌意象與小說意象鑒賞融于一體的想法,這一專題筆者和學生一起選擇的是沈從文的《邊城》,本次教學目標說明如下:一是邊城的故事如何敘述;二是人物形象與描寫;三是意象與主題之間的關系。目標三選取了碾坊與渡船、商船與渡船、白塔、虎耳草等意象,將詩詞鑒賞中的意象賞析的方法手段引入小說的分析解讀之中,這有利于突破意象鑒賞是詩詞鑒賞標簽的禁錮,而且避免單純的景物描寫分析,將其與小說主題緊密相連,進一步加深對小說的理解。
筆者選取的以課內為基點向課外拓展延伸的專題教學多以精讀為主。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對作品深層思考,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以研討交流的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除以上的專題教學嘗試外,筆者還和學生開展了以下專題,如必修一中以《詩經》兩首、《孔雀東南飛》和《迢迢牽牛星》為主要內容的“古典愛情詩”專題;必修四中以《紅樓夢的情節(jié)波瀾》為中心而選材開展的《紅樓夢》選讀專題,以選修二中唐宋八大家代表性作品為主要學習內容而開設的“唐宋八大家”專題等。
筆者還將“聽、說、讀”列為專題,拓寬專題的范圍。韓軍老師一堂經典的公開課《大堰河——我的保姆》,聲情并茂地展現了文章的思想情感,無須贅言,學生自能體會。筆者開展“時事大討論”,如“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放于課堂中討論,讓學生說;舉辦“詩歌吟詠會”,讓學生去吟詠,于吟詠中感受美;舉行聽“百家講壇”專題,讓學生去聆聽。
通過以上的思考摸索,只有以閱讀為基礎,任務群學習為載體,形成師生對話,才能打造富有審美情趣、有創(chuàng)造力且高效的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貼近時代的脈搏,才能讓課堂教學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
[2]魏智淵.教師閱讀地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1.
[3]李希貴.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4]王開東.教育非常痛非常愛[M].麗江:麗江出版社,2015.5.
[5]葉開.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小說)[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3.
[6]克里斯蒂安·葛朗寧.快速閱讀[M].北京: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2015.7.
[7]沈峰.試論中學語文專題教學模式[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4.
[8]劉川江.吳泓語文專題式教學評述[D].重慶:西南大學,2012.4.
[9]馬恩來.多元語文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高中語文教與學,2015(5).
[10]鄒賢敏.整體化:語文課改的必然選擇——吳泓“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實驗的價值和意義[J].中學語文,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