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充分利用自身空間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建信息共享空間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熱點,本文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要素和服務現(xiàn)狀,提出了一些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共享空間;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信息環(huán)境的改變,讀者的信息需求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高校圖書館原有的空間布局及其服務模式已難以滿足師生的學習需求。為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數(shù)字科技發(fā)展背景下讀者信息獲取方式的轉變及全新的學習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開始建設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簡稱IC),利用現(xiàn)代技術將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相結合,為讀者提供一站式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
一信息共享空間發(fā)展概況
信息共享空間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服務模式,出現(xiàn)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高校。1992年,美國愛荷華大學提出“信息拱廊”的概念,通過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達到輔助學習和研究的目的,這是信息共享空間最初的思想雛形;1999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全球第一個信息共享空間。2005年,上海圖書館吳建中館長首次將IC概念引進到國內。
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在IC建設中圖書館界逐步形成了一種共識,IC是為讀者提供自由獲取信息的環(huán)境,是一種相對開放的空間。以讀者為中心的IC服務應包含圖書館的空間、資源和服務三個基本要素,既是一個提供設備、技術以及智力資源(包括學科館員和專家學者)的學習交流空間,又是一個提供各類信息資源的學術空間。IC融合了傳統(tǒng)圖書館和電子時代數(shù)字圖書館的優(yōu)勢,借助數(shù)字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支持,將圖書館所有的資源和服務都整合在一種全新的服務模式下,為讀者提供檢索、學習、交流、創(chuàng)作、休閑等一站式服務,促進讀者的協(xié)作式學習和交流,成為大多數(shù)讀者獲取信息資源、尋求專家學者建議、推動科研創(chuàng)新的服務平臺,重新詮釋了圖書館作為信息中心的社會核心價值。目前,IC已經(jīng)成為各國高校圖書館建設的主流方向,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圖書館也都開始更改空間布局和設計,構建共享空間。
二、信息共享空間的組成及資源結構
IC的建設模式從讀者的信息需求和行為模式入手,通過對現(xiàn)有空間、資源的有效整合,顛覆了傳統(tǒng)圖書館“以書為本”的服務模式,從根本上實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轉變,使資源的利用更加高效,信息服務更加智能、泛在和便捷。
1.空間建設
空間是IC的實體,是IC建設的物質基礎,不同高校圖書館的IC建設有自己的規(guī)劃與設計,一般由參考咨詢區(qū)、個人學習區(qū)、協(xié)作學習區(qū)、多媒體服務區(qū)、休閑區(qū)和自助文印區(qū)等組成:①參考咨詢區(qū)是IC的門戶,是讀者最先接觸到的部門,建立開放的參考咨詢區(qū)是為了在第一時間滿足讀者產生的信息需求,消除信息障礙,保障讀者最基本的信息獲取權利,參考咨詢區(qū)應該配備專業(yè)的參考咨詢人員,為讀者個人或學習研究團隊的學習探討和學術交流等活動提供輔助支持,并能培養(yǎng)讀者的信息資源素質,促進其科研探討和多角度的合作型學習;②個人學習區(qū)為讀者提供獨自學習研究的空間,可配置電腦設備或留有網(wǎng)絡接入端口供讀者自帶設備在此查找、使用所有數(shù)字資源和網(wǎng)絡資源。③協(xié)作學習區(qū)是為團隊協(xié)作設置的,為讀者的合作研究提供相對封閉的空間,適應不同團隊的需要,并且配備相關的設施,如工作站、白板、投影儀等以及網(wǎng)絡接口,既適用于讀者進行集體研討、集體學習,也適用于導師帶領研究生進行學術研究。④多媒體服務區(qū)提供高質量的音視頻編輯軟、硬件,滿足讀者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編輯、圖像制作處理等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電子報刊閱讀機、3D打印、朗讀亭、VR眼鏡等設備的出現(xiàn),不斷豐富著多媒體服務的內容。⑤休閑區(qū)配備舒適的家具,并適度允許飲食、談話,供讀者在學習、研究中做短暫的放松休息,有助于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和服務延伸。⑥自助文印區(qū)配備掃描儀和自助打印、復印機等設備,讀者可憑借校園一卡通輕松自如地進行自助打印、復印和掃描。
2.資源
IC不僅是給讀者提供有網(wǎng)絡設備的學習空間,資源是IC建設成功的保障。IC的資源主要包括信息資源和硬件資源。信息資源是IC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讀者使用IC的最終目標,包括圖書館的各種紙質文獻資源、數(shù)字資源以及網(wǎng)絡信息資源組成,尤其是數(shù)字資源,是實現(xiàn)IC資源便捷、共享的一個重要保障,為讀者保存、挖掘和利用信息資源是IC服務的重要內容。硬件資源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硬件包括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掃描儀等設備,以及沙發(fā)、桌椅等配套設施,軟件不僅要配置通用軟件、電子圖書閱讀器、多媒體制作軟件等,還要根據(jù)高校專業(yè)需求配置相應的學科應用軟件,以滿足不同讀者的日常學習需求,更好地利用數(shù)字資源。IC應配有無線網(wǎng)絡覆蓋,能夠保證讀者在IC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夠訪問校園網(wǎng)絡資源。
3.IC服務
IC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基于資源和空間的面向讀者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配置完善的服務人員、服務內容以及服務評價體系,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①服務人員包括:參考咨詢員,負責提供正確使用相關資源的咨詢服務,還要具備一定的學科知識,能夠給予學生團隊科研指導;技術支持員,負責日常維護各類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網(wǎng)絡設施等,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以及更新?lián)Q代,有效快速地解決功能服務區(qū)所出現(xiàn)的緊急技術請求;學生兼職人員,負責用戶的一般使用指導,可以和正式工作人員輪換,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的時間提供服務。②服務內容包括信息檢索服務、小組學習預約服務、參考咨詢服務、開展各類培訓講座及文化活動等,盡可能的滿足讀者的一般閱讀需求。③服務評價體系是保證IC有效運行的保障,通過制定一套完整的服務評價體系,及時的了解掌握讀者的使用模式和滿意度,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從而適應讀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三、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建議
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和教師,作為校園活動的重要樞紐,有責任通過改造自身的物理空間,為師生創(chuàng)造提高信息素養(yǎng)的場所,增強圖書館資源的吸引力,IC建設勢在必行。高校圖書館開展IC建設時應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精心規(guī)劃,合理設計功能模塊內容
每所高校的辦學基礎、學生數(shù)量、專業(yè)特色等情況千差萬別,圖書館建設IC的宗旨應該立足于全校師生需求,在服務項目、設施配套、資源支持等方面結合學?,F(xiàn)實來確定,側重于扶持學校重點學科專業(yè),突出本校特色,建設差異化的信息共享空間。此外,還要以生為本,充分了解本校學生的內在需求,針對不同性別、年級、專業(yè)、興趣愛好的學生,提供多樣而精準的服務,滿足學生對信息資源的高效需求。
2.加強學院與部門之間的合作建設
IC與傳統(tǒng)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有著本質區(qū)別,不能局限于整合圖書館自身的資源與服務,還應當加強與院系、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向校領導、各部門、各院系大力推廣IC服務模式的優(yōu)勢,將全校各院系、部門一切能促進師生學習研究的資源與服務也整合到其中,將信息資源和教學內容也融入讀者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站式”的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圖書館資源與讀者學習和科研的有機融合,提高IC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3.組建高素質的服務團隊
在IC服務中館員要向讀者提供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信息服務,圍繞讀者的需求開展創(chuàng)造性服務工作,利用他們的知識和經(jīng)驗盤活各種資源,主動為讀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服務,這對IC服務館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一方面,圖書館要加強館員的培養(yǎng),提升館員的信息素養(yǎng)、科研素養(yǎng)和服務積極性,引導館員主動接受新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從校內外聘請各學科的專家擔任兼職學科館員,提供專業(yè)指導服務,共同打造一支多部門、多學科、服務熱情高、工作能力強的IC服務團隊,提升服務能力。
4.多途徑宣傳培訓IC服務項目
高校圖書館建設IC花費不菲,但是被閑置或變?yōu)槠胀ㄗ粤暿业默F(xiàn)象也屢見不鮮。要提高IC的使用效率,除了科學設置、合理管理外,離不開廣泛的宣傳和讀者培訓。高校圖書館應當采用多種方式宣傳引導讀者使用多媒體設施、檢索和利用數(shù)字信息,如利用信息檢索課介紹展示IC服務內容,利用網(wǎng)站、微博、微信、移動圖書館進行宣傳等,以確保讀者能更好、更便捷地使用IC里的資源。
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經(jīng)歷了十多年的發(fā)展,但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外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中許多成功的經(jīng)驗,對我國高校圖書館進一步探索信息共享空間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如何借鑒這些實踐經(jīng)驗和理論基礎,構建本土化信息共享空間,助力高校師生更好地研究學習,還需各高校圖書館在實踐中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李偉超.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圖書館IC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9):76-79.
[2]謝瑤.我國“211”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現(xiàn)狀與特色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3(8):54-57.
[3]杜瑾.楊志萍. 國外圖書館IC空間建設研究新進展[J].圖書館學研究,2013(2):11-15,10.
[4]袁代蓉.信息共享空間下的圖書館員角色變革[J].圖書館,2011(3):98-110.
[5]王鑫潔.中國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進展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3):150-152.
[6]王利敏.圖書館空間服務構建策略[J].創(chuàng)新科技,2017(3):94-96.
作者簡介:鄭昱琳(1979-),男,福建福州人,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