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波
【摘要】教學工作也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在教學改革當中,要不斷地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讓學生充分掌握自學的本領,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時候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樂學中不斷進取。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行為;綜合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授知識是主要的教學任務,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也是教學的重點任務之一,學習行為習慣好了,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能夠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孜孜以求,追求知識的最高限度。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和日常教學結合起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開拓前進。
一、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的原因,他們的很多習慣還不是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在很多情況下需要一定的約束才能夠形成。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以問題為導向,以合作學習為主線。數學作為三大基礎科目之一,此學科的教學旨在推動學生思維邏輯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計算與問題分析能力,促使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具備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依據學生的提問和反問等,耐心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為學生解答問題,抽絲剝繭逐步細化問題,便于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同時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潛力。另外,要將課堂教學內容延伸到實踐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構建平等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促使學生敢于發(fā)言、敢于質疑、敢于互動,將自己的學習見解和學習想法,大膽地提出來,教師負責維持課堂秩序,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融入一些新元素,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依據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展現(xiàn)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例如,在高年級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游戲或是任務環(huán)節(jié),講解相應數學歷史和數學重大事件等,便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及發(fā)展,并用一些數學典型問題展開綜合性的探索,既能讓學生用七巧板進行圖形的組合與轉變,又能讓學生通過計算面積和分析條件等,掌握各種圖形的面積求算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有時候需要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給他們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活動能力。小組長可以安排一定的工作讓隊員自己來做,以提高小組內成員獨立活動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讓小組內的每個學生出一道加減法算式,然后輪流展示,其他的同學進行評價。對于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可以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因為游戲是促進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活動形式。兒童對世界的認識往往是把想象和現(xiàn)實混在一起的。而游戲正是這種想象和現(xiàn)實的獨特的結合形式,因此,游戲這種形式最為低年級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游戲中包含的思想因素,具有了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較之教師的講授效果更明顯。
三、抓住課堂教學的關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常抓不懈,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中抓住課堂是關鍵,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組織教學是一個重點,組織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組織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來,組織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思考習慣,組織學生很好地完成課堂作業(yè)等,都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才能完成上述的教學任務。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抓住這一關鍵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專心聽講的行為習慣,這是課堂教學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思神游在童話世界里,這時候學生的神情是癡呆的,老師需要及時提醒學生集中精力聽講。在講到學習重點內容的時候,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來,這樣就能很好地突破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
四、帶著學習任務強化落實目標
有了一定的學習任務,學生學習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方向,就有了驅動力,也有了學習的壓力,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之一,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究學習,如此一來就能夠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由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任務不同,學生承擔的學習任務也有所不同,還有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有所不同,在分配教學任務時也應當區(qū)別對待,在這個問題上不能一視同仁相同對待。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這一課時,就可以采取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自覺地探求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學生在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識點以后,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更多的特性。首先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生活當中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然后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樣式。生活當中的高壓線鐵塔信號塔,都是由許許多多的三角形組成的,高達幾十米的鐵塔,任憑風吹雨打紋絲不動毅然挺立。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之后,就有了研究的方向,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三角形還具有穩(wěn)定性這一特性,這樣就明白了高達幾十米的鐵塔,為什么由許許多多的三角形組成的原因。既然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那么兩個三角形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四邊形,是不是還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呢?實際生活當中學生坐的板凳的兩條腿所組成的圖形基本上就是一個四邊形,這個四邊形并不穩(wěn)定,因為板凳時間長了就會搖晃。生活當中很多的長條板凳,一旦搖晃起來以后,有經驗的人就會把它加固成三角形。經過這樣的學習探究以后,學生就明白了所學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參考文獻:
[1]吳中波.提高小學數學課四態(tài)效率[J].新課程教學.2017(9).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