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杏庵
網(wǎng)上有句話說得相當好,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有人問詩人威廉·斯塔福斯,“您是什么時候決定做詩人的?” 斯塔福斯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人人生來都是詩人,”他說,“我只不過是把大家都開始做的事情一直做下去而已。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為什么別人沒有繼續(xù)做下去?”
——題記
1.愛情:一半是迷戀,一半是欣賞。
大約因為有點青春已逝的小傷感,所以在思考“變老的哲學”時,時不時地陪孩子看一些青春甜寵劇,看看男女主角“抱抱親親舉高高”,外加各種花式“高甜撒糖”,只談戀愛不鬧心多好啊。人生太多悲苦,需要看點甜寵劇來治愈。比如,《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我只喜歡你》《夜空中最閃亮的星》《雙世寵妃》《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等,這些甜寵劇下飯又助眠。
因為不了解所以喜歡,因了解了所以不喜歡。
打架、酗酒、意外懷孕等所謂“疼痛青春”的強情節(jié)沖突,逐漸被校園里的小情小愛所替代,《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忽而今夏》《獨家記憶》以及正在播出的《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走的都是小清新路線。早在幾年前,出版業(yè)就發(fā)生了變化,在出版業(yè)浸淫多年的路金波諳熟市場運作之道:“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下普通讀者很難有整塊的閱讀時間,除了在交通工具和封閉空間內(nèi),適合閱讀的書應該在10萬字以內(nèi),在一次飛機航行或一次高鐵的途中就可以讀完?!?/p>
把眼淚留給最疼你的人,把微笑留給傷你最深的人。最好的東西,往往是意料之外,偶然得來的。
曾經(jīng)就是曾經(jīng),再回憶也是曾經(jīng)。人在做,天在看。愛欲之人,猶如執(zhí)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有些事情,總是要嘗到教訓才清醒;有些傷痛明明可以避免,卻一次次飛蛾撲火。
在“不相信愛情”的娛樂化時代,總得信點什么,比如愛情。無論是大明星和小助理在追尋音樂夢想,亦或是物理天才與元氣少女在合租后的戀愛,又或者是平凡女孩與學霸同桌從初戀到結(jié)婚的愛情歷程,能戳中觀眾的“爽點”就好。電視劇嘛,就是圖個樂,管它“蜜糖”還是“鴉片”,別太當真就好。大家看過之后,該干嘛干嘛,沉迷的和當真的觀眾,畢竟是極少數(shù)。將愛情故事童話化,也沒什么不好,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白日夢”,每天做點“白日夢”,對于自身情緒狀態(tài)是有好處的。你看《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中講的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男人在那里做夢娶媳婦,把夢做得神魂顛倒,真是服了這位2500年前的君子——暗戀者的教父。男人就見了人家(她)一面,被一對恩愛的“關(guān)雎”給刺激了,她成了這個男人的夢中情人了,男人就跟患了精神病似的,整天在那兒想她,思念她,輾轉(zhuǎn)反側(cè),哎呀,我什么時候能夠熱熱鬧鬧地娶她回家。
這男人很自戀,把自己說成是“君子”。“君子”和“淑女”原本就該是一對。
有的人一生奔波奮斗,不是為了自己過得好,而是為了比別人過得好。記得有一本書叫《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書中的安東尼說:城市里的人都在找東西,找工作,找住處,找戀人,找一段回憶,找一個夢。有一些人在找另外一個人,有一些人在找自己,還有一些人在找東西,但是他們也說不清自己在找什么……
現(xiàn)代人荷爾蒙多。
住在浮華喧鬧的都市,常有一種夢里不知身是客的幻覺,非常想離開都市回歸謐靜的鄉(xiāng)村,哪怕呆上一個月。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如何才能睡個安穩(wěn)覺》(作者 王碧君)[1],文中說:如今失眠的人越來越多,身邊就有很多。比如朋友L,老公上班,業(yè)余開了飯店,全交給別人不放心,她幫忙照看著。而她自己愛畫畫,約稿不斷,畫吧,沒時間;不畫吧,怕一放手,再難提起筆。她整天在生意與愛好的兩難間患得患失,夜夜噩夢纏身,不是會計卷款走人,就是下筆不成畫。
比如朋友Y,女兒的吃穿用度全是名牌。給了女兒最好的,她又擔憂,在她百年之后,女兒消費水平會不會隨之降低,若女兒沒有能力滿足自己,就會痛苦,就算嫁個有錢人都不行,婚姻也不是金飯碗。因此,必須從現(xiàn)在起培養(yǎng)女兒的綜合能力。于是,給女兒報了鋼琴班、英語班、舞蹈班、作文班……女兒的各項成績稍有回落,她便吃不下、睡不著。
再比如我自己,最近突然發(fā)現(xiàn)老了很多,拼命地用穿衣打扮來拽住青春的尾巴,在買了一件心儀的大衣后,晚上躺在床上就開始琢磨配條什么褲子好看,在找到符合的褲子后,又想著,腳上的鞋是否不搭?要不要再買個新包包、換個新發(fā)型……如此循環(huán)下去,很久沒睡過一個好覺。
那天,剛下班,我又照例沖出單位上街買衣服,當時正值下班高峰,又是出租車白夜班交接車的時候,車非常難打,20分鐘后,才等到一輛空車。因為堵車,路上就跟司機拉著家常。他說自己正要回家,因為是順路,所以捎上我。我問他,這時候生意這么好,就收工了,為啥不請個司機開夜班?他笑了,錢是永遠掙不完的,以前請過,但車在外面跑,總睡不安穩(wěn),現(xiàn)在好了,少掙點,可以睡個安穩(wěn)覺。我忽然找到了我們失眠的原因。
良辰美景奈何天。現(xiàn)在年輕人的困擾,主要來自生活壓力比較大,在“喪文化”中浸淫,容易焦慮。既然焦慮在我們這個時代構(gòu)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與之抗爭。面對焦慮,除了直面的勇氣,也可以嘗試看甜寵劇。追看不用動腦子的甜寵劇,不用思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沉重,也是一種挺好的解壓方式。如今,微博上流行的是“宅系生活”“低欲望”“個人邊界”,稍微談點深一點的話題,就被嘲諷成“好為人師”,甚至愛管閑事。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沒有粉絲,那是不可想象的失敗。在他們看來,所謂成功,某種程度上就是能上熱搜。
在最簡單的世界里,還是談最純粹的戀愛,讓人感受歲月靜好。你看青春愛情劇《我只喜歡你》,簡單、干凈、積極、陽光,劇中的男女主角趙喬一和言默從高中到大學、從校園到職場、從校服到婚紗,蹉跎9年終于把校服換成了婚紗,原來對方愛的并不比你少,是他們對愛情最美好的詮釋。有的女性觀眾在公交地鐵或深夜的床頭,邊看邊露出一臉“姨母笑”。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自云宕子妻。夫行逾十載,賤妾常獨棲。念君過于渴,思君劇于饑。君作高山柏,妾為濁水泥。北風行蕭蕭,烈烈入吾耳。心中念故人,淚墮不能止。浮沈各異路,會合當何諧。愿作東北風,吹我入君懷。每個女人都喜歡被呵護被牽掛,被人惦記的感覺。哪怕是她并不一定喜歡或中意的異性,所以說女人怕纏,習慣了某人每天噓寒問暖,習慣了某人電話短信不斷,習慣了某人每天圍著你轉(zhuǎn)……突然有一天,這一切沒了,女人就會想念,想念某人的種種好與可愛,這就是傻傻的女人,也是最容易被傷害的女人。有人總結(jié)了8則愛情公式:①氣你+逗你=喜歡你;②學你+跟你=暗戀你;③疼你+順你=想追你;④想你+念你=愛上你;⑤追你+順你=想娶你;⑥疼你+罵你=在乎你;⑦煩你+不理你=想甩你;⑧尊重你+關(guān)心你=已分手。
很喜歡一句英文:“If you love something, set it free, if it comes back to you, it is yours, if it doesnt it never was.”這句英文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愛一樣東西,應該放手予之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你的;如果沒有回來,則永遠不屬于你。
兩千年前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闭撧q雙方都陷入邏輯怪圈。
康德有句名言:“永不拿別的個人當手段?!比耸悄康?,永遠不要把人當成手段。有些人最喜歡找借口,并且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騙老婆,一般都是“在開會呢”;小學生遲到,一般都是“鬧鐘壞了”;上班族遲到,大抵是因為“堵車”。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爭;豁達的人,想得開,故不斗;得道的人,曉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謙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癡;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誤;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濃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獨;寧靜的人,行深遠,故不折;知足的人,??鞓?,故不老。明白這些,也是悟道。
一個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著,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人生試題一共有四道題目:學業(yè)、事業(yè)、婚姻、家庭。平均分高才能及格,切莫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任一題目上。
發(fā)光并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fā)光。一切愛情中夢想與現(xiàn)實的錯位,終將在長大之后變得云淡風輕。愛情是死不了人的,曾經(jīng)再怎么焚心蝕骨的感情,也會在歲月的磨礪下被打磨得光滑。
印度經(jīng)典電影《三個白癡》里有句臺詞:“在(印度)這個國家,披薩可以在15分鐘內(nèi)送到,可救護車恐怕就得幾小時?!薄妒ソ?jīng)》里說,90%的人都是羊群,羊群需要領(lǐng)頭羊。
對愛你的女人,你可以讓她哭,讓她受委屈,但不要讓她沉默,因為無言是一種最深的傷痛,是一個女人最悲的哭聲。你要知道,女人最愛傾訴,不管生活有多苦多難,無論她有沒有心事,她都想和你講述關(guān)于她的一切,這是她愛你的最好方式。如果有一天,她突然安靜了,你也走到了后悔邊緣。
學習的最高境界——悟;做人的最高境界——舍;生活的最高境界——樂;修煉的最高境界——空;交友的最高境界——誠;人生的最高境界——靜;愛情的最高境界——容。
人生在世,應該這樣,在芬芳別人的同時美麗自己。很多人喜歡名牌,什么是名牌?氣質(zhì)就是最好的名牌。一個人若臉上有氣質(zhì),遠比穿上一身名牌更美,更帥,更受人肯定。想擁有它你甚至不必花一毛錢,只需注意自己的脾氣、端正自己的品格、凈化自己的思想、充實自己的內(nèi)在;無形之中,你的談吐、態(tài)度、舉止都會烙印上一股清新而脫俗的標簽;花些精力去修身養(yǎng)心吧。
多讀點書,你也可以擁有那種來自咱們中國古典哲學中的自信與氣質(zhì)。我們知道,“亞圣”孟子比孔子晚一百多年,他生活的時代已經(jīng)是戰(zhàn)國中期了,這比孔子的時代更為糟糕。孟子了解孔子的思想。他看到社會的亂象后,也效仿孔子當年,周游列國,推行仁政。
那個時候說“仁者無敵”,沒有國王接受,因為仁成了軟弱的代名詞。但孟子的運氣比孔子好一點,齊宣王給了他前所未有的禮遇,決定向孟子學仁政。齊宣王授與孟子客卿的高位,事事請教。這是孟子的智慧之一。
孟子的另一個智慧是他的不抱怨,非常自信。孟子懷著使命感,呼吁推行仁政,卻沒人聽;一生混官場,總沒有得到重用;一生主張人心向善,但人心卻越來越惡;一生弘揚孔子的道,卻沒有一個得意的學生來傳承他的思想;一生想服務社會,卻一直沒有機會;游說諸侯,推銷自己的學說,卻總不受天子喜歡——因為他說了“君為輕”之類的得罪人的話;一生坦蕩,卻總遭人誤解,這樣的人,簡直倒霉透了,但他卻從不抱怨,身體好、心態(tài)好,活了84歲,從未患上抑郁癥。本該最委屈的人,卻活得最男人、最有氣節(jié)、最樂觀,為什么呢?
仁政,勸君王少殺人、不要殺人,孟子的設(shè)想很不錯,但是,在那樣的一個亂世,誰聽他的?沒人聽。沒有一個諸侯國君愿意采納他的德政思想,仕途上不得志。孟子空有“兼善天下”的才華和熱血,根本無法施展,結(jié)果呢?“長干未展”“赍志以歿”,這就是我們“亞圣”孟子的人生結(jié)局,是不是太“悲劇”了?
但孟子有抱怨嗎?沒有。相反,他主張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求諸己”),不要抱怨環(huán)境。難能可貴的是,孟子仍然自信而達觀,不怨天尤人,依然大丈夫氣概,堅信“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孟子·公孫丑下》),還教我們“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養(yǎng)“氣”干什么呢?是為了自信,為了不生氣。
我們看《論語》,孔子還時不時地有點小抱怨、小牢騷,比如“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道不行,乘桴浮于?!敝?,孟子有么?沒有。孟子雖然有時候看上去很替那個時代著急,有點緊張,有點憂患,但他很清醒,很自信,很快樂,聽聽他多想得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得意也高興,不得意也高興,如此想得開,怎么能得抑郁癥呢?不可能得嘛??吹瞄_,不等于看破紅塵,不等于無所作為,不等于沒有底線,自己不被重用,多次碰壁,他仍然這么安慰自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官就為天下百姓做事,不當官也堅信道義,矢志不渝。
你看我們周圍,一些談吐文雅的人,一旦被惹急,也會口不擇言,罵出最難聽的話來??鬃拥摹墩撜Z》中有件孔子與孺悲的故事,“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之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孔子的目的是避免不愉快,孺悲不是孔子想見的那種人。
聯(lián)絡感情,還得靠“吃”。饕餮一頓,感情就沒得說?!俺浴蔽幕催h流長,孔子曰:食、色,性也。孟子說得更直接,民以食為天。見面的問候語仍然是“吃了沒有”。感情是吃出來的。談生意要在酒桌上;工作是“飯碗”;寫作叫字里“刨食”;發(fā)工資是“出糧”;不幸惹上麻煩事,那叫“吃官司”……臺灣電視劇《思念的味道》,女主角叫青柚。她叔叔家開著一家餐廳,墻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好事一點就GOOD。不貪心,好事不要太多,一點點就好。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一個女人判斷一個男人是否可以托付終身,不要看那些平日里溫柔體貼的“小好”,而要看涉及你切身利益時他的那些抉擇,才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大好”。甜寵劇,雖然人設(shè)、故事各有不同,但這些青春甜寵劇有個共同點,就是單純美好的愛情以及快要“溢出屏幕”的“高甜”。有網(wǎng)友評價,甜寵劇是最好的下飯劇和睡前劇,沒有車禍、癌癥、離奇身世的俗套戲碼,也沒有強勢家長、腹黑情敵以及永遠解釋不清的誤會,一口氣看下來輕松歡快無淚點,特別幫助消化,或者伴著好心情入睡。
男人等不了,卻時常說“等你一輩子”;女人等不起,卻等了一輩子。愛情嘛,一半是迷戀,一半是欣賞;家庭,一半是牽掛,一半是責任;工作,一半是馬屁,一半是能力;人生,一半是理想,一半是現(xiàn)實;幸福,一半是金錢,一半是滿足。
你再看《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帥哥云集。故事情節(jié)主要圍繞男女主角的同居生活而展開。“二十四孝男友”人設(shè)卻吸引了不少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一不小心,就被男女主角圈粉了。
我有時想,一個人路走得太順了,也不是好事。惹得人嫉妒,好事全讓自己占了,其他人能平衡嗎?有時候,平淡、平凡、普通,甚至苦難、挫折所有這些,都未必是壞事。
悲觀情緒固然值得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但是,這種情緒并不是毫無建設(shè)性的牢騷,它折射出一種試圖尋求更大突破的積極態(tài)度,我們可將此種悲觀情緒稱作積極的悲觀。
做人一定要經(jīng)得起謊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諾言,放得下一切。竇文濤在某期《圓桌派》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某“渣”男,為了一個女老板的錢,就用甜言蜜語哄她開心,披著愛情的外衣,給她買花,陪她看電影。就在她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時候,那男人帶她周游世界,當然花的都是女人的錢。幾年后,女老板的企業(yè)垮了,她也不是什么有錢人了。那個“渣”男也徹底消失了。幾年之后,女老板東山再起,回憶起這段所謂的愛情,她說,她很感謝那個男人——雖然他是個感情騙子,最起碼沒有恨。原因是,那個男人哄她、給她最殷勤的服務,給她送花,還帶著她到世界各地去游山玩水,把她當寶貝一樣地寵愛,讓她的賺錢人生當中多了一些這樣的經(jīng)歷和回憶。如果不是他,女老板一輩子都在忙賺錢,根本沒有時間去看世界,那她的人生就沒有這些游玩的記憶了。再說了,即使企業(yè)不被他騙,也可以遭遇合同之類的欺騙,做到現(xiàn)在,即使很努力也可能垮掉呀。
《嫁給納蘭容若的女子》里說一個喜歡納蘭的女生,是骨灰級“粉絲”,還是個老師,愛他愛到癡迷。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起納蘭,也不過寥寥數(shù)語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之詞,清麗近后主。詞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李煜之詞至后期,真謂為血書者。而較之納蘭之詞,后者更清。不說那句被后人用濫了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便于深秋蕭索時讀“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只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便不禁掩卷,雖是字字似不加雕琢,卻倍覺清寒,蕭索之感撲面而來。不免覺得連納蘭容若其名也如一曲琴,一闋歌。失卻弦音的琴,遺落曲調(diào)的歌。然后恍然大悟地在心里驚了一驚。驚了才,絕了艷。
有人說,沒有金錢的誘惑和肉體的欲望,愛情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有人說,越是看起來干凈的女人,越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欲望。無論社會怎么變遷,愛情始終都是奢侈品,不會輕易貶值,更不會被輕易拋棄。唯其如此,才有那么多人不顧一切地追求愛情。《花間集》有句詩:拼卻一生休,盡君今日歡。說的就是這種追求愛情的大無畏精神吧。
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
我們看《詩經(jīng)》展現(xiàn)的場景,那是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那是一個刀耕火種、男耕女織的年代,那是一簡單與單純的年代,那是我們祖先的童年時代。時間跨越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2500年前的月亮已經(jīng)不同于今天的月亮,2500年的愛情卻和今天的愛情沒什么兩樣。都是飲食男女,古人的那點事兒和今人的那點事能有多大不同?都是食色性也嘛?!对娊?jīng)》中的幾乎每一首詩都是性情的表達。每人愛過的人都是性情中人。不乏真誠,心性流露,隨心所欲。
需求分兩種:一種是原始化需求,比如渴了就喝水,很原始、很本能的需求,不用教,天生就有的需求。另一種是后天造出來的需求。工業(yè)化的需求都是人為制造出來的需求,比如健身、減肥等等。男女關(guān)系就是一種最原始的需求。
按照錢穆先生的說法,中國的國民性,大體屬于向后型,中國文化是一種向后型的文化,“很少向未來的熱戀,卻多對過去之深情”。對古文化的深情,對古人的推崇,往壞了說,是泥古不化;往好了說,這種復古主義傾向是對天人合一的向往,對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看天吃飯的生活方式的懷念。說得再直白一點,我們就喜歡追死人。
很喜歡這樣的詩:“你知不知道思念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再用很長很長的時間/一顆一顆化成熱淚”。音樂人張廣天發(fā)表在《天涯》上的一篇文章《行走與歌唱》中說到這么一件事:在1993年的北京,我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出自貧困和災難的深淵,卻不愿與苦難血脈相聯(lián)。他們熱衷于攀龍附鳳,熱衷于拜倒在出賣靈魂的懸賞之下。一開始,他們的詩歌還帶著些泥土的氣息、生活的氣息,而一旦極為廉價的利誘出現(xiàn),他們便輕易地被收買,心甘情愿地做走狗。這些人自私自利,一心只夢想自己飛黃騰達,不顧廉恥、不顧血親至愛、不顧他人死活。
有一個流浪詩人游居到某校園,校園的一位天真女生向他表露了真心??墒?,就在他們廝守相親的熱戀階段,詩人為了自己得以混入京城詩歌圈,卻完全把這位女生的愛情給“出賣”了,辜負了女生對他的信任。
“傾頹的小門,古老的宅子,翠竹把陽光剪碎,又停滯了光陰。然后花香襲人,浣女回歸,幾聲輕吟劃破小村的靜謐。喧鬧與靜謐間,只有慵懶天荒地老地流淌?!边@樣的詩詞和書畫,喜歡的人,有其理由;不喜歡的人,也有其道理。
愛因斯坦說,在找到參照物之前,你無法說自己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有三樣東西不該揮霍:身體、金錢和愛,你越揮霍,卻越得不償失 ;有三樣東西沒法挽留:生命、時間和愛,你越挽留,卻越漸行漸遠 ;有三樣東西不必回憶 :災難、死亡和愛,你越回憶,卻越不堪回首。有這樣一個故事 :和尚跟屠夫是好友。和尚早上要起來念經(jīng),而屠夫要起來殺豬。為了不耽誤各自工作,便約定早上互相叫對方起床。多年后和尚與屠夫去世了。屠夫去了天堂,和尚卻下了地獄。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和尚起來念經(jīng);相反,和尚天天叫屠夫起來殺生。你做的事往往都是你認為對的,卻不一定是對的。
話不投機半句多,什么也不為,只為不是一路人。詩人里爾克說“堅持意味著一切”。成功來自于性格還是來自于人格?歷史學家范文瀾說:“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p>
守愚容易,守貧難。有時候,明明很累了,還要習慣性地假裝堅強,習慣性地一個人面對所有,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么樣。
有時候你可以很開心地和每個人說話,可以很放肆,可是卻沒有人知道,那不過是偽裝,很刻意地偽裝;我可以讓自己很快樂,可是卻找不到快樂的源頭,只是傻笑。要替別人著想,但為自己而活。
2.“柯達”的衰敗,講的其實是變老的哲學。
前幾年,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影《桃姐》,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主演,許鞍華導演。劉德華說:這是他10多年來第一次主動求導演要求演的電影。
電影把我看哭了。很不錯的電影。
影片中的葉春桃,從13歲開始在一個大戶人家當傭人,服侍了這家5代人,一直到這家人全部移民美國,她還在服侍小少爺羅杰(劉德華飾)。最后她年紀大了,第二次中風住院搶救。然后,接下來,就是羅杰把她當成自己的干媽,羅杰的媽媽、姐姐等家人專程從美國趕來,照顧她,服侍她,為她治病、做飯、洗衣、泡茶。羅杰的媽媽還專門讓兒子把另外一套在香港的房子收回來(趕走租房客),說是要把這套房子送給桃姐,讓她在屬于自己的房子里住,全家人為她養(yǎng)老送終。
該片的鏡頭運用非常令人震撼,影片一開頭,就是桃姐在服侍小少爺羅杰吃飯,高清晰的特寫鏡頭,桃姐去菜市場買菜、討價還價、精挑細選,回家給少爺羅杰做飯。羅杰吃飯的鏡頭用的是特寫:很款、很派的少爺,吃菜,吃米飯,喝湯。桃姐則站在廚房里吃飯,不敢上桌吃的。少爺羅杰吃得津津有味。然后,是桃姐為少爺羅杰切了一盤水果,再泡上一杯不熱不冷的茶,最后一道程序是遞給少爺毛巾,少爺頭也不抬,可見平常一直是被服侍習慣了。一切都不用他動手。少爺羅杰說,好久沒吃牛舌了。桃姐說:還想做搭橋手術(shù)???不吃不吃了,那東西不能多吃。對身體不好。
另一個特寫的鏡頭是:桃姐服侍完少爺之后,服侍那只可憐的小貓——卡卡。從人到家里的動物,桃姐都服侍得無微不至。
還有一個特寫鏡頭是:桃姐忙完所有家務后,忽然覺得右邊的眼睛不舒服,用力揉幾下……
少爺羅杰的工作是影視公司的監(jiān)制,出差北京幾天,回來后,沒帶鑰匙,用力敲門,無人答應,小貓自己會開門了,這才發(fā)現(xiàn)桃姐中風昏倒了。
送醫(yī)院急救。醒過來之后,桃姐主動要求住老人院。羅杰為桃姐聯(lián)系老人院、交費,然后經(jīng)常過來看她,每次都帶她到外面小飯館吃飯。羅杰是衣來順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桃姐病倒后,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連洗衣機都不會開,但是,他卻在以后的日子,完全擔負起了照顧桃姐的任務……很像一對母子。桃姐死前說:人的命,天注定。
羅杰叫來牧師,為桃姐祈禱。桃姐安詳、無痛苦地離開塵世。
《桃姐》表面上寫的是少爺一家對仆人的照顧和照管,但實際上講的是老齡化社會的問題。大量的鏡頭都是在老人院拍的,我們老了之后該怎么辦?如何面對老人化的社會?
還有,如何面對變老的哲學?數(shù)年前,由兩位農(nóng)民工組成的“旭日陽剛”組合因翻唱汪峰的《春天里》而一舉成名,其中一句:“也許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委婉表達養(yǎng)老及變老之憂,引起社會廣泛共鳴。
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翻出過去用柯達膠卷拍攝的那些照片,同時也想起那個輝煌的“柯達”時代。
用過傻瓜相機的人,估計都跨越了從膠片相機到數(shù)碼相機的歷程。
剛看了一部老電影《柯達克羅姆膠卷》(《Kodachrome》),一部關(guān)于膠卷神話——柯達克羅姆膠卷的電影,那感覺如同打開自家的老相冊,那不僅僅是一種回憶,更是一種回味。
深陷電子塵埃中的我們,真該看看那個雕刻時光時代的光和影。想起遠去的膠片,遠去的柯達,那里面藏著只屬于那個時代的樂趣。“柯達”,它一度是“攝影”代名詞,它曾耀眼得像今天的“蘋果”。與其說克羅姆是一種膠片,倒不如說是一個文化符號,它凝結(jié)著一代人的記憶。搖滾歌手保羅·西蒙在歌聲中這樣贊美這一偉大的膠卷:“Kodachrome,它帶來如此鮮亮的色彩/他給夏天抹上綠色/哦,那感覺,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晴天/我拿到了一架尼康,我愛死了拍照片/所以,媽媽,別拿走我的Kodachrome?!?/p>
然而,萬物有時,這是自然規(guī)律。
一個時代翻篇了,揮之不去的是膠片留在心里的味道。
美國知名演員艾德·哈利斯在影片中飾演一位憤憤不平的垂死老人,他不僅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攝影師,也是柯達的忠實愛好者。他和劇中的兒子(杰森蘇·戴奇斯飾)要在最后幾天趕到最后一個可以沖洗柯達克羅姆膠片的沖洗店,如果到那個時間節(jié)點還趕不到的話,手中保留的底片就無法沖洗。
底片沖洗出來,就是照片。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說:“照片既是虛擬的現(xiàn)實,也是一份缺失的表征。親人逝去的焦慮和悔恨,而有他們的照片保存下來則會排遣一些這種感情……這些照片使我們深藏一份與過去的聯(lián)系?!?/p>
美國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使用柯達克羅姆膠片拍攝的阿富汗姑娘,那張著名的照片,曾經(jīng)登上了1985年6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封面。姑娘來自巴基斯坦白沙瓦難民營,克羅姆將她雙眼的綠色還原得惟妙惟肖。至今,此封面都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認知度最高的封面。
二戰(zhàn)凱旋的戰(zhàn)士在時代廣場上留下的“勝利之吻”,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個腳印,都是柯達留給人們的珍貴回憶。
《柯達克羅姆膠卷》是一部“公路片”,表面上看,導演講述的是一個膠片末時代背景下的父子和解之旅,是關(guān)于父子之間和解與原諒的故事,實際上,是通過塵封已久膠卷的沖洗過程,表現(xiàn)的還是公路旅行、攝影、搖滾樂文藝氣質(zhì)。導演講這個父子和解故事,是為了懷念逝去的時光。
穿越大半個國家,去沖洗膠卷。讓那個憤憤不平的垂死老人找到了所愛的人,更重要的是修復了長久隔閡的父子關(guān)系,讓父親無憾離世。
誰都不要自以為是。很多時候,父親的內(nèi)心世界是緘默的,你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曾經(jīng)覺得無比混蛋的父親,內(nèi)心深處始終在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沒有正確地表達。父親離開的時候,也正是最后一間柯達實驗室關(guān)閉的時間,以至于影片最后男主角觀看幻燈片的時候,才最終達成和父親的和解,才發(fā)覺未曾珍惜的都彌足珍貴。
楊絳說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靜中一個爭,穩(wěn)中一個急;固守本心,不爭一時之利,不急一時之事,沉著冷靜,保持理性;心存陽光,必有詩和遠方。
“你只需按動快門,剩下的我們做”(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這是“柯達”的廣告詞,1995年,我剛移居海南時,就在??谫e館的墻壁上看到這則醒目廣告。感覺真好。當然,柯達還有另一個廣告語——“每一刻別悄悄溜走,是柯達留在我身邊 ;這一刻別悄悄溜走,好好珍惜,分享此刻,分享生活”,同樣深入人心。
除了“柯達”的廣告,就是當時很流行的“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這,都是我特別欣賞的廣告詞。
20世紀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當時膠卷主要有五個牌子:除了龍頭老大“柯達”以外,還有富士、柯尼卡、愛克發(fā)和樂凱等等。但由于“柯達”的廣告詞,我對“柯達”產(chǎn)生了特殊的感情。
柯達公司創(chuàng)始人,就是發(fā)明家喬治·伊士曼和托馬斯·愛迪生。
這么說吧,如果說,現(xiàn)在的傳播市場是由“抖音”獨占鰲頭的話,那么,在數(shù)碼攝影占據(jù)壟斷性市場之前的膠片時代,柯達克羅姆膠卷則橫掃全球市場幾十年。
柯達克羅姆膠卷沖洗流程相當復雜:不同成分的化學藥劑構(gòu)成的顯影液,工作人員在沖洗室需要佩戴紅外護目鏡,顯影完成后膠片要在光下進行沖洗,膠片還需要通過干燥器的“干燥”,還需要專門的柯達克羅姆膠卷的紙板,直到柯達克羅姆的成片完成,這樣的流程在今天數(shù)碼時代的人們看了,簡直崩潰。
變老的路上,要順其自然,也只能順其自然。作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專用膠片,柯達彩色膠卷曾引領(lǐng)時代潮流。在橫掃全球市場幾十年之后,柯達克羅姆膠卷,終于黯然揮別了歷史舞臺。花無百日紅,這世上哪里有真正的永恒?“我們都很害怕時間,和它繼續(xù)前進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闯蔀閿z影師。我們本質(zhì)上是保護主義者,通過拍照來讓時間靜止,讓瞬間成為永恒?!?/p>
膠片注定會被數(shù)碼拍攝所替代,這是自然規(guī)律,是不能違背的。但是總要在心里給它留一個位置,就像初戀一樣,那些帶給你快樂的美好時光就像膠片一樣,一張張定格在你的腦海里。
由于市場日漸下滑和極其復雜的沖洗流程,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將于2009年停止生產(chǎn)其公司旗艦產(chǎn)品——柯達克羅姆膠卷??逻_克羅姆膠卷的輝煌時代結(jié)束。
《文史參考》曾經(jīng)詳細記載了百年柯達的興衰,所謂成也膠卷,敗也膠卷[2]。2012年1月,柯達市值降至21億美元。這樣的衰退腳步,即使上帝出現(xiàn),恐怕也難以阻止。如今,柯達將出售1100項專利,1.9萬人面臨失業(yè)。在這樣一個全民數(shù)碼的時代,“黃色巨人”昔日的榮光幾乎無法再現(xiàn)。
1912年3月,英國探險家羅伯特·斯考特和他的隊友在南極不幸遇難,和他們一起埋在冰雪里長達8個月的還有幾卷膠片。令人稱奇的是,這些膠卷洗印出的照片依然清晰。膠卷的名字就是柯達。
然而,柯達承受住了南極嚴寒的冰雪,卻被時代的洪流沖跨。北京時間2012年1月19日周四午間,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柯達及其美國子公司已經(jīng)正式提交了破產(chǎn)保護申請,當日22點39分,柯達在紐交所的交易中止。
柯達公司是個百年老店,員工最多時有14.5萬名??逻_曾經(jīng)是一個令美國人感到親切和驕傲的名字??逻_公司總部位于美國東北部的羅徹斯特市,它是羅徹斯特市最大的雇傭商,提供了整個城市20%甚至1/3的工作崗位。人們把人生中三四十年的時光奉獻給柯達,許多家庭兩三代人都在柯達工作。曾經(jīng)一度盛行一種思想:如果你沒有在柯達工作,那你就沒有工作。盛極時,每天生產(chǎn)的膠卷長度可以從地球到月球打個來回,膠卷銷售量占美國市場的80%,全球市場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地的70%??逻_相機的銷售量也遠在其他品牌之上。這個有131年歷史的公司創(chuàng)造過無數(shù)個第一:第一個發(fā)明膠卷,第一個研制出小型相機,第一個將相機送入太空,第一個研制出數(shù)碼相機等等。由于對電影事業(yè)的卓越貢獻,柯達公司贏得9個奧斯卡小金人。
喬治·伊士曼24歲有一年想去加勒比海旅行,他花了94.36美元從當?shù)匾粋€叫門羅的攝影師手中買了一套攝影器材,器材之多加起來足夠裝滿一輛馬車。在拍照之前他還必須把握好時機在玻璃底版上涂抹柯羅丁和硝酸銀,使底版具有感光性。愛好鉆研的伊士曼希望改變這種復雜的攝影方式。于是,他白天在銀行工作,晚飯后開始在母親的廚房里進行實驗。
經(jīng)過差不多3年的實驗,1880年,伊士曼終于研制出一種全新的干版配方和可以大量生產(chǎn)干版的機器,并申請了專利。他的發(fā)明使攝影過程變得相對簡單,攝影師不再為何時涂抹感光乳劑而發(fā)愁。
伊士曼有一個夢想:使攝影變成平常事物,讓相機變得和鉛筆一樣方便。1880年4月,伊士曼租下了羅徹斯特市中心一家工廠的三樓,他得到的第一筆投資1000美元。1881年,“伊士曼干版公司”正式成立,8個月后,伊士曼正式辭去銀行的工作。這年年底,公司收入14000美元,27歲的伊士曼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892年5月23日,喬治·伊士曼的公司更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從此“柯達”一詞深入人心,甚至成為攝影的代名詞。
柯達員工說:“哪怕給柯達擦地板,我也覺得驕傲?!?/p>
“柯達”這個名字,來源于一款相機。伊士曼給它起名Kodak,這是一個英語字典里沒有的新名詞,是伊士曼本人的創(chuàng)造,他認為這個詞特別符合商標的要求,極富活力與個性。伊士曼還親自參與廣告攻勢,創(chuàng)造了一句后世皆知的廣告語:你只需按動快門,剩下的我們做。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柯達”最令人震驚的事件是1932年3月14日,發(fā)明家、商人和羅徹斯特的慈善家伊士曼開槍自殺。桌上留下的紙條上寫著:我的工作都已經(jīng)完成了,還等什么呢?此時他已受病痛折磨良久。伊士曼終身未娶,一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
“柯達”最為成功的作品就是1935年研制出的柯達克羅姆膠卷。這款膠卷能夠逼真地還原色彩,開啟了彩色攝影的新時代。
商業(yè)革命來了。時代會拋棄一切落伍者。1976年,日本富士公司推出第一款 400度彩色膠卷,其感光速度快于柯達的任何產(chǎn)品。1981年,盡管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柯達公司卻輸?shù)袅寺迳即墛W運會指定膠卷贊助商的贊助權(quán),被富士以700萬美元贏取。也是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無膠卷的電子相機,這讓靠膠卷發(fā)家的柯達人感到痛苦和茫然。柯達人似乎終于認識到數(shù)字化才是影像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于是抽出部分資金研制和開發(fā)數(shù)字化產(chǎn)品。似乎為時已晚。柯達就是這個樣子,多年的壟斷市場,難免自大與自負,看看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就知道了。即使再給“柯達”幾十年也變不到哪去。寄希望于5年或者10年有比較大的改變,那太天真了。也不能全怪“數(shù)碼時代”。其實,早在1975年,它就研制出了世界上首臺數(shù)碼相機,卻沒有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此時,先機已被日本人占領(lǐng)。柯達人看到一張柏林墻倒塌的照片背面印的竟是富士膠卷。
四個人打麻將,沒有一個想輸?shù)?,都想贏。這游戲怎么玩?據(jù)說,某地人打麻將,流行“血戰(zhàn)到底”。一開始,就得把所帶的錢全部放到桌面上,一直打到三個人全都站起來,錢全部歸到一個人手上,暫停。想玩,明天再來。
“柯達”也想“血戰(zhàn)到底”呀,無奈,已經(jīng)成為一個衰老的巨人,那些曾經(jīng)的激情澎湃如今已經(jīng)漸行漸遠?!翱逻_”的衰敗,講的其實是變老的哲學。人有三種死法:一是嚇死,二是病死,三是被醫(yī)院治死。一個企業(yè)也是如此,“柯達”之死,三者兼而有之吧。2009年6月22日,柯達宣布克羅姆膠卷停產(chǎn),此時它的銷售收入已經(jīng)不足總銷售收入的1%。
作為長期的行業(yè)領(lǐng)跑者,說它不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并不是事實,1975年柯達公司研發(fā)出世界上第一臺數(shù)碼相機;若說柯達不懂得潮流,這也不是事實。
電影大師希區(qū)柯克對懸疑恐怖電影做出過經(jīng)典闡釋——最大的恐懼源自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2012年柯達公司在迎來自己132歲生日的時候,還是面臨了真正的末日宣判。這似乎是一場遲早要來的葬禮。
科技在進步,但這種“進步”帶來的是什么呢?美國學者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描述:電視媒介在進入家庭空間以后,打破了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關(guān)系,改變了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智能電子產(chǎn)品進入家庭也是一樣,對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成長帶來更多的虛擬性、數(shù)字化。這不僅是“童年的消逝”,更意味著兒童遭受技術(shù)異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他們陷入指尖上的世界,這個虛擬的世界也型塑著兒童感知世界的方式。孩子過分沉溺指尖上的世界,有可能導致交流能力的萎縮,甚至演化成為依賴傻瓜機器的指尖觸屏高手、思維創(chuàng)新的低能兒。
光陰匆匆?guī)资d,彈指一揮間,歲月漫長,人生苦短。想當年,在大學時代唱著《血染的風采》,多么慷慨激昂的青春啊。如今,只能嘆息:別了,過眼的煙云;別了,澎湃的青春。后來,聽到體育冠軍李寧的“一切皆有可能”,覺得未來有多美好,太多發(fā)展空間。想當年,有太多商人在哄抬黃花梨的價格時,我還鄭重其事地在節(jié)目中、在文中引經(jīng)據(jù)典,說在過去的“海南民間一直都認為黃花梨是陰性木,是祖宗牌位和供桌的首選材料,據(jù)傳可以很快達到招魂目的。黃花梨有清熱敗火的功效,刮下煮水可治皮膚過敏,消除痱子;但不宜用于床榻制作。清代不知道誰出的損招,將黃花梨進貢朝廷做龍床,結(jié)果呵呵了”。無論怎么引經(jīng)據(jù)典,解釋黃花梨其實是一種陰性木,還是無法改變價格飛漲的事實。后來從事教育工作,逐漸明白一個老師的話:“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薄耙粋€人能為自己、家人和朋友做事,是有能耐的人。一個人能為社會、國家和民族做事,是有德行的人?!?/p>
真的不敢相信,就這樣變老了么?是的,變老了?!白兝现恕睗u漸被進步的科技淘汰,你只要看看眾多消費場所都要求掃描二維碼、下載APP作為入門條件,就明白老人有多少無奈了。
但人終究要面對變老這個客觀事實,公司也一樣。往好的方面想,人變老之后,更能深思熟慮,考慮更周全,老了不等于糊涂;精力固然不如當年,但生活品質(zhì)不一定差;感官上對快樂失去欲望,反而被動戒掉了許多不良嗜好,藝術(shù)的追求反而純粹,也更能享受閑逸無欲的、理智上的愉快,更能貼近“生活的意義。“人固有一死”,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那是“趨向死亡的存在”(Being-towards death)。你生活過了,像亮了一下就熄滅的閃電?!瓬蚀_說,“趨向死亡的存在”的意義就是“向死而生”。因此,變老的路上,一定得學會控制情緒,不亂發(fā)脾氣。說話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把握一個“度”,不顧此失彼,不劍走偏鋒。生活中,總有太多事由不得我們,很多事不是我們可以左右和控制的,為難自己既不能解決問題,也沒有任何必要。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你:你怎么這么快就老了呢?怎么老了就好像變成了另一個人?你怎么變成這樣啦?你能去給人家一個解釋嗎?不可能的。這世上本來就有很多東西無法解釋。人生,也不會事事如愿。心若斤斤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美好。珍惜每一個日落日出,每一朵花開。有時候,多和植物、動物打交道,反而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物欲縱橫的時代,糾纏太多的無奈和無聊的事情,傷的只能是自己。心平氣和,不好么?明天太陽照樣升起,別發(fā)什么閑愁。心中有詩意,歲月不曾老;只要心態(tài)好,生活過得才好。
奧地利作家、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幸存者讓·埃默里在哲學散文集《變老的哲學:反抗與放棄》[3]一書中,揭示了人是如何無奈地與死亡妥協(xié),又是如何不甘于這種妥協(xié),因而要在死亡降臨前作最后的“反抗”。本書由五篇哲學散文組成。讓·埃默里在書中化身為普魯斯特、波伏娃、薩特、他自己,以及每一個老去之人,更多的是讓自己出場,重現(xiàn)了變老過程中的各種細節(jié):當我們開始疏遠自己,當我們無法再憑借自身的潛力和可能性而生存,當我們漸漸難以理解新潮的藝術(shù)和價值觀,當我們不得不面對死亡……讓·埃默里思考的是,如何在衰老時與社會和自我達成和解,又如何在生命的盡頭奮力一擊。他寫作這本書,是為了打破變老之人對死亡的妥協(xié),并敦促讀者去尋找屬于他們自己作為個體去反抗和接受的方式。
關(guān)于“變老”的感受,讓·埃默里在書前引了一段摘自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話:“我以前的日子過得像一名畫師……他先從一道缺口瞥見了湖水,接著湖泊整個兒地呈現(xiàn)在他眼前,他舉起畫筆??纱藭r夜色已經(jīng)降落,他再也畫不成了,而且白天也不會回來。”在《變老的哲學:反抗與放棄》一書中,關(guān)于身體的真實感受在“變老的哲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分量,而且讓·埃默里力圖挑戰(zhàn)公共語言的約束與無能。他說:“作為變老之人,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陌生了,但同時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靠近自己的身體,那變成純粹質(zhì)料的遲鈍堆積的身體。”于是便有了“辛苦的腿,不聽使喚的心臟,造反的胃,你們這些敵人讓我疼痛……我是我的腿、我的心臟、我的胃,是我所有活著的卻僅僅遲緩地更新自己的細胞,卻又同時不是它們,我越接近它們并因此越變成自己,我就越對自己變得陌生,這些想法讓我眩暈”。福柯指出:“當代政治學其實就是生物政治學,西方國家圍繞著對身體的監(jiān)控所展開的政治與技術(shù)斗爭是這種政治學的核心。”以這樣的政治學視角看待正在老去的身體,可以激發(fā)更有想象力的“老去的哲學”。讓·埃默對“變老”與“死亡”的態(tài)度是不無悲觀的,“變老是一處變得荒涼的生命區(qū)域,不給人一絲一毫合理的慰藉。人們不該給自己任何幻想。變老時我們失去了世界,變成對純粹時間的內(nèi)感官?!谖覀冊竭^生命巔峰之后,社會禁止我們再做自我的籌劃,文化成了我們不再理解的文化負擔,它反而要求我們明白,我們已是精神的廢鐵,走在時代的下坡路上。在變老時我們終將與死共生,這是難以置信的苛求。我們?nèi)淌苤鵁o以復加的羞辱,不是帶著謙恭,就是作為被羞辱之人”。但他又引用了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的詩句,點燃生命的激情:“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日子在縮減、干枯,這時他終于有了說出真相的欲望”。我非常喜歡一句詩:“宙斯送來生命之火,余焰還在慢慢地燃燒。”
讓·埃默里思考的是,如何在衰老時與社會和自我達成和解,又如何在生命的盡頭奮力一擊?!霸僖伯嫴怀伞?,多么殘酷的真實。于是讓·埃默里提出問題:“我們把哪一個自我從過去帶入老年?10歲時我們坐在教室里,20歲時我們親吻姑娘,30歲時我們嫉妒職場上的同事,40歲時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還愛著女人。每一次我們都是一個自我。變老時我們要擁抱哪一個?在這一個自我里明知或者僅僅是想象著,它比任何一個之后和之前的自我都更接近我們?”1978年,讓·埃默里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自殺身亡。
我們所謂的“我們有的是時間”,意味的是“世界對我們是敞開的”“未來不是時間,而是世界和空間”?!皶r間”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金錢?財富?還是種種的可能性?時間是可以描述的嗎?真正“擁有”時間的,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讓·埃默里說:其實我們是在“變老”中找到時間。年輕人認為自己面前有大把的時間。
我們談論時間,談論未來,但是,讓·埃默里告訴我們:“未來不是時間,它是世界,或者準確地說,它是空間。年輕人談論著自己,他面前有時間,但實際上擺在他面前的是他所接納和用以標識自身的世界?!?/p>
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我們可以選擇積極地、有尊嚴地變老。比如,“歸隱田園”,即不靠“氣喘吁吁地追逐時間來否定社會對他們的消滅”而是通過“從時間中抽身而出以肯定時間的速度”。讓·埃默里給我們的希望是:變老的人拖著一副“必朽的皮囊”,“通過他人的目光他讓否定成了自己的事情,并起身對抗”?!八腥硕荚谧兝蠒r與死亡達成妥協(xié)。沒有平靜,只有妥協(xié),一種麻木的妥協(xié),無論這聽起來多么可惡”。
這么來談論讓·埃默里在哲學散文集《變老的哲學:反抗與放棄》,似乎有點深刻,深刻總不能讓人輕松。嗯,那就“雞湯”一些。在杭州靈隱寺中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狈彩轮磺蟆鞍敕Q心”,更容易求得幸福和快樂。事事都求完美,那就太累了。“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鞍敕Q心”,就是知足常樂、隨遇而安、自然舒適。林語堂說這是“中國人所發(fā)現(xiàn)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什么叫“知足常樂”?就是沒有躁動不安的情緒,就是“忍耐”和“堅忍”,忍受病痛的能力極強,哪怕是面對明顯無望的境地,也不表現(xiàn)出失望。即使遭遇不幸依然心境平和,這就是“知足”。有句老話:治不了的病,只有硬挺?!俺贰本褪窃谀膬撼燥埗夹校允裁炊枷?。如果不開心,就找人聊天,或者種植一些花草樹木,來美化我們簡陋的環(huán)境。面對種種不順心,不僅不抱怨,甚至也沒有意識到有什么可抱怨的。“適者”生存,這種似永恒般的好心情,就是“常樂”。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每一個生命都應獲得同等的尊重,享受同等的待遇。人老了,上了年紀,會感覺自己不適應這個社會,與此同時,更加需要家人關(guān)心老年人的感受。當然,自我的調(diào)節(jié)更為重要。用心找,你會發(fā)現(xiàn)變老的種種好處:你慶幸自己沒有英年早逝,你總算熬過了中年危機。你也抵抗了無數(shù)成功人士比如張國榮的厭世誘惑??謶植荒芨淖兾覀兌家兝系氖聦?,所以不如把精力投入更有價值的事情當中去。我們擁有的世界,日復一日越來越容不得籌劃未來的局外人。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币粋€有品格的士,應該是一個有時代責任感的人,應該是一個能夠經(jīng)受磨難而不急于求成的人,應該是胸懷寬廣的人,應該是意志堅定的人。英國哲學家羅素寫過一篇文章,叫作《如何變老》。文中說:“人最后就像小河進入大海一樣,非常地平靜,沒有痛苦。”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有篇小說《星期六》,其中有一段描述,寫主人公去養(yǎng)老院看他母親,感覺好像是 “捧著鮮花去墳墓”,因為他的母親不會期待他的到來,他去了之后母親也不會跟他說任何話。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么親密的一個人,突然之間就不認識你了。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無論看得慣看不慣,學會包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淡然面對人生百態(tài),順其自然。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看得淡。執(zhí)著努力亦隨遇而安。仁這個字,是由“人”與“二”構(gòu)成的,就是說,兩個人之間的交往,就是說人總要和人交往,人不可能完全封閉自己。中國有個古老的格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輕輕地小心謹慎地走路,沒有壞處。
“越過山丘,才發(fā)現(xiàn)無人等候。”看盡世間好風景,識盡世間有情人。生命里的每一個人,都是僅此一生的相遇,失去了,永遠不復還。就算身處繁華,也要守得住初心。心中有凈土,人生自無塵埃。一生遇人無數(shù),也閱人無數(shù)。老了,就像節(jié)日的宴席,熱鬧暫時的,散去才是生活的真相。平日不怎么聯(lián)系的人,卻成了知己;平日經(jīng)常聯(lián)系的人,卻成了過客。嗯,總算有人相伴了一程,感謝曾經(jīng)的結(jié)伴同行,同樣感謝曾經(jīng)擁有過。
遇見了,就是一場緣分;相處過,就是福分。人生短暫,一輩子不容易,別跟他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再好的關(guān)系,不去經(jīng)營維護,也有疏遠變淡的一天;再深的感情,不去珍惜,也有失去的一天。
你變老了,老眼昏花了,但卻因為閱歷足夠豐富而心明眼亮,再也不會像年輕時那么傻乎乎,被蠱惑受欺騙。人老了,才明白失敗和成功都只是暫時的,友誼和親情才更值得珍惜。失敗就失敗了,畢竟曾經(jīng)努力過?!肚f子》是給避世者讀的,或者說,是給失敗者讀的,是“失敗者”最好的安慰。
《新京報》有個報道說:20多年前,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著有作品《空谷幽蘭》。自此,很多人才知道有5千多位修行者隱居在陜西終南山中。他們住茅棚山洞,不接待生客,敲門需要暗號,不用手機,過著和1千年前一樣的生活。
在距離西安市區(qū)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中,有5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1千年前一樣的生活。這樣的時空穿梭,的確給人以恍如隔世之感??捎腥藚s因為隱而出了名。
在上了發(fā)條的生活面前,欲望陷入“西西弗斯的境地”。
道在,上帝在,任何人都無法抗拒。大勢在,你一個人能抵擋得了嗎?只能順勢而為。
孔子說:君子道有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仁慈的人不擔憂,聰明人不糊涂,勇敢者不害怕,這三條是君子道,孔子謙虛地說:可惜我沒做到。
曾經(jīng)的新生事物,從很多人看好,到少數(shù)人看好,再到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個時候,真正的轉(zhuǎn)機也許就已經(jīng)開始孕育。
倫理學家馬格里特說:正派社會的第一原則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這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樣的。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考場。福自我修,命自我做。幸福與否,看個人造化了。
水仙開花素妝好,謝客閉門靜讀書。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社會就是這個樣子,有的人匍匐于資本,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看開點吧。要學會琢磨——謀定而動。素質(zhì)過硬,才能直面危機的淬煉。曾國藩晚年寫的對聯(lián):“戰(zhàn)戰(zhàn)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心懷?!?/p>
《雨果傳》中有句名言:“不論前途如何,不管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種美德。”
3.人性的光輝和燦爛都在那一刻綻放。
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左右》,講述枚竹和丈夫肖路離婚多年,帶著女兒禾禾嫁給了老謝,肖路也和空姐董帆重新組建了一個家庭。禾禾被查出得了白血病,化療沒有控制住病情,為了救禾禾,枚竹找到了肖路,提出想和他再生一個孩子,肖路無奈答應;經(jīng)過三次人工授精的失敗后,枚竹決定和肖路來真的,兩個人的家庭也卷入了其中,四個人都經(jīng)受著巨大的考驗,面對選擇,左右為難……
如果你覺得情節(jié)有點慘,那么,不妨作一個比較:一個人因為突發(fā)事故之后,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脖子以下的身體全部喪失了知覺,終生癱瘓,只能被他人照料生活,就連大便都要他人幫助“掏”出來,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你覺得哪個更慘呢?電影《無法觸碰》講的就是終生癱瘓者的故事。
看過美國電影《綠皮書》的朋友,想必也看過法國電影《無法觸碰》。前者是白人為黑人打工,后者則是黑人為白人打工。
《無法觸碰》(Intouchables)講的是一段段不可思議的、奇妙的友情。這是一部由奧利維·那卡什執(zhí)導的法國電影,改編自一名法國富翁的自傳《第二次呼吸》,由弗朗索瓦·克魯塞、奧馬·希、安樂妮、奧黛麗·弗洛特等主演。
在內(nèi)心世界的最深處,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別人無法觸及、只有自己能碰、旁人不會懂的隱秘地帶,那就叫“無法觸碰”的晦澀黑暗領(lǐng)地。勇于打破框架,向未來和驚險邁出勇敢的腳步,那片陌生的、“無法觸碰”的晦澀黑暗領(lǐng)地,也許藏著生活的寶藏。
觸碰人心的《無法觸碰》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在一次跳傘運動事故后,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貴族,高位截癱無法觸碰身邊的一切,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頭部以下的身體甚至沒有了知覺,只能靠他人照料來生活。菲利普有一顆渴望挑戰(zhàn)與叛逆的心,喜歡極限運動,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德利斯的叛逆打動了菲利普。
德利斯前來應聘“保姆”時,不打算被錄用,原本僅僅只是想依靠政府的失業(yè)補助金過活,完全沒有奮斗精神。菲利普在招聘傭人助手(“保姆”)時,陰差陽錯,偏偏選中了野蠻粗魯刑滿釋放人員德利斯、一個黑人青年。
菲利普能成功絕非偶然,應該說他太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了。僅僅和小伙子打了個照面,他就看透一個人的潛力。面對小伙給出荒腔走板的建議,他雖然有點惱,但在關(guān)鍵時刻也能一一笑納。
影片中,菲利普殘疾后回憶過去,緬懷自己的亡妻,說:“真正的殘疾并不是只能在輪椅中,而是失去自己的妻子。”
“感同身受”這個詞好假,也許人與人之間本該就是無法觸碰的吧?!斑@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人與人的悲歡其實并不相通。你不是我,你不能理解我快樂的時候多開心,悲傷的時候多難過,甚至沒興趣去了解。我體會不了你癱瘓在床的痛苦,你也體會不了我謀生的艱難,那就干脆不要去理解,不要去同情。就像電影的名字“無法觸碰”所表達的寓意一樣,菲利普和德利斯是兩個世界的人,一個是法國社會的貴族階層,處于社會的金字塔頂端的人;另一個可以說是處于社會的最底層,除了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一無所有。
強烈的社會身份階層對比,殘疾與健康的身體狀況對比,基本上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他們根本不可能“觸碰”彼此的內(nèi)心,甚至沒有任何交流才正常,但造化弄人,兩個“無法觸碰”的世界相互碰撞,融合,在德利斯的影響下,菲利普學會了用抽煙來撫慰心靈,開始接受黑人音樂和藝術(shù),于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的友情誕生了。比如,菲利普說耳朵可以引起性欲,為什么要說情話? 因為耳朵也有性高潮。于是,德利斯像一個“純正的老司機”帶他找失足女,幫他按摩耳朵——只需要撫摸耳朵,讓他享受耳鬢廝磨的快感。又比如德利斯經(jīng)常會把自己的手機遞給他,因為他忘記了菲利普是位殘疾人。德利斯還會因為盯著美女看,而把食物喂進了菲利普的眼睛,然而菲利普卻一點都不生他的氣。
無法觸碰的是你那個已經(jīng)再沒有了知覺的身體,和你那個與我原來無關(guān)的世界。當你留下了我,選擇了我,最后只剩下我,我們相互了解。片尾,菲利普與筆友埃萊奧諾見面,在窗口的那一次揮手,是他們心里的最好的默契。
他們以真誠、坦白和幽默作為基礎(chǔ),不經(jīng)意間相互影響,最后成為了一生的摯友。彼此皆找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曾經(jīng)那份觸不可及的部分。菲利普習慣了德利斯的照料,因為德利斯不把他當作殘疾人對待。菲利普帶著德利斯乘專機去往高山跳傘,菲利普將德利斯的作品賣出11000歐元,而德利斯最終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完成跳傘。菲利普有一位筆友,他們已經(jīng)通信6個月卻一直沒有見面,在德利斯的鼓勵下,菲利普跟她通了電話,然而就在見面前一刻,菲利普臨陣脫逃了。他可能擔心自己是殘疾人,不敢觸碰愛情,不敢面對,怕受傷害而不敢去愛。德利斯安排菲利普與筆友埃萊奧諾見面——“我想結(jié)婚了,如果你也想,那我們一起好不好”。菲利普目送著咖啡館外逐漸遠去的德利斯,心懷感激。德利斯成就了菲利普的愛情,幫他走出自卑的陰影。人性的光輝和燦爛都在那一刻綻放。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尼采說:上帝死了!
但是尼采又說:“這上帝看見一切,也看見人的,這上帝必得死去!人忍受不了有這么一個見證者存在的?!薄藗冎幌矚g引用尼采的前一句。
溝通、交流是最難的,事實上,語言本身就存在缺陷。有人讓一個富翁的小孩講一個關(guān)于窮人的故事。這孩子說:從前有一個窮人,他的廚師也很窮、他的花匠也很窮,……
晉惠帝聽說老百姓沒飯吃,就問“何不食肉糜?”北京的孩子聽說西北的孩子沒飯吃,就問“為什么不吃巧克力?”
這些話,都近乎笑話。但是,電影《無法觸碰》讓我們看到交流的希望與快樂。
也許富豪菲利普從不喜歡同情別人,同時也不喜歡別人對他的憐憫,他更需要的是平等的朋友。于是最不靠譜的一個黑人青年德利斯成了他的朋友。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友情,碰撞出許多火花。德利斯成為某企業(yè)的主管。而菲利普也看見了另一種生活的意義:那就是快樂地活著,“快樂”不分貧賤,無關(guān)健康與否。于是,這位癱瘓的老人后來再婚,還孕育了2個女孩,并且與老婆和兩個女兒移居到摩洛哥。他和德利斯的關(guān)系,完全是平等的,沒有誰幫助誰,甚至超越了雇傭關(guān)系,兩人相輔相成。
每個人的內(nèi)心是無法觸碰的,可以觸碰感知的是信任和真誠。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shù)吕闺x開之后,開始重新工作和生活,我們?nèi)阅馨l(fā)現(xiàn),他們從未離開過彼此,只要對方有事情,他們?nèi)钥梢宰叩揭黄?,沒有隔閡,親密無間,沒有人走茶涼。
記憶就像是握在手中的水,不管你握緊還是攤開都會慢慢地消失。試著讓生活變得簡單,對幸?;蚣拍樒渥匀?,偶爾傻傻地孤單,偶爾傻傻地浪漫。不怕大喜大悲那么難負擔,不想再背負太多期盼,對好奇或關(guān)心順其自然,只是那點不安和心酸,總會忽然擴散,讓心又累又茫然。
4.17毫秒,蜂鳥震動一次翅膀的時間。
美國電影《蜂鳥計劃》講的是關(guān)于速度和人生。紐約的一對職業(yè)為高頻交易員的堂兄弟,辭掉了紐約交易公司的高管職位,想要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一個瘋狂暴富計劃。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從堪薩斯到紐約,鋪設(shè)一條筆直的光纖,注意,是“筆直”,也就是見山鑿山、見水挖河,而這條大約2千公里長度的光纖,只是為了讓證券交易的信息用更快的速度在兩地之間傳遞。
17毫秒,蜂鳥震動一次翅膀的時間,而他們的任務,就是靠這條光纖突破這個速度。這在不少人聽起來可能會有點不可思議,畢竟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只是為了幾毫秒的時間。
事實上,在證券交易中,尤其是高頻的交易中,交易速度就是關(guān)鍵,“時間就是金錢”在這里不僅是一條至理名言,還是一條真金白銀的商業(yè)法則。我們在片中可以看到,幾毫秒的時間可以讓一家證券交易公司頃刻之間就入賬幾十萬,同樣,20毫秒的差距,就足以把一家公司逼到瀕死的邊緣。極短的時間和超長的距離,是技術(shù)上的勇敢跨越;極小的時間差和極大的利潤差的背后,則是華爾街對財富瘋狂追逐的體現(xiàn),也是資本主義式的極端魔幻。
我們知道,“蜂鳥,是一種體型小、速度快的鳥類,用來比喻發(fā)展迅速、潛力巨大的優(yōu)質(zhì)文化企業(yè)再合適不過”。蜂鳥揮動一次翅膀只需一毫秒,這也與標題相呼應——幾毫秒就意味著巨款。相比之下,我們的文化中,對時間的看法,別有意味。曾經(jīng)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樣的話:中國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問候語上的不同是很有意思的。前者碰到熟人時說:“吃飯了嗎?”后者說:“做得怎樣了(How do you do)?”通常情況,一方是做,另一方則是吃。由此可見,時間就是金錢,這已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一般連最后一秒鐘也不會放過,而中國人則與大多數(shù)東方人一樣,卻出奇地空閑。中國人的一天只分為十二個時辰,這些時辰的名稱卻不明確,只是指稱一天的十二分之一。這樣,“午時”是指11點鐘到1點鐘的整段時間。“現(xiàn)在是什么時辰?”
《蜂鳥計劃》中的堂兄,是個了不起的“技術(shù)宅男”,他辭掉了紐約交易公司的高管職位,就是為了賺到多一點的錢,然后在湖邊買個房子,隱居,當隱士。這和中國文化中的隱士不太一樣。
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將中國文化總結(jié)了14個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國的文化有隱士文化。金克木先生在《顯文化·隱文化》一文中說:“隱顯并不是兩層,甚至不是兩面。說表層、深層不等于說顯文化、隱文化?![不一定是潛伏在下,只是隱而不顯罷了。解說文化恐怕不能不由顯及隱。有的隱顯難辨。不知忌諱,難讀明白中國古書。不知隱文化,難以明白顯文化。隱文化不顯著,不受重視,這不等于不能起主要作用。”我以為二位老先生已將隱士與中國文化之關(guān)系說得很明白了,無需再畫蛇添足。
歷史上唯一的“太子隱士”——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不戀皇位戀書臺,為了尋覓一處清靜絕俗、利于讀書的地方,他遍訪錦繡江南,先后在常熟、江陰和天目山等地駐足攻讀,這些地方至今尚有他的讀書臺??墒?,當他游學南朝各地以后,來到鎮(zhèn)江的招隱山,見到這里才是他心目中的歸隱佳境,于是,當即決定在此筑屋,走出深宮,歸隱山中,成為一位千秋隱士。昭明太子20歲時隱居鎮(zhèn)江的招隱山,習文于讀書臺,歷時11載,他還遣回宮女御樂,移來東宮藏書,引納天下賢士,云集增華閣內(nèi),“歷觀文圃,泛覽辭林”,參閱周至梁初千年典籍,選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總集——《昭明文選》,并親自作長序,史稱“名才并集”。這座中國文學史上的豐碑,終于在這位“太子隱士”的隱有所為中橫空出世,被歷代文人推為典范,成為中國古代隱士文化中的一大創(chuàng)舉,成為隱士流芳中的千古絕唱。
一青年向禪師求教:“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自己的?”禪師反問,青年茫然?!叭缫唤锩祝诖秼D眼中是幾碗飯;在餅家眼里是燒餅;在酒商眼中又成酒。米還是那米。同樣,你還是你,有多大出息,取決于你怎么看待自己?!薄斗澍B計劃》中的男主角說話速度就快,他覺得他的計劃一定能成功。
男主角在片中經(jīng)歷了一場失敗的創(chuàng)業(yè),甚至可以說是憋屈的創(chuàng)業(yè)——辭掉工作、賭上一切、扛著胃癌拼了命地工作,結(jié)果卻被對手搶先一步,而自己還不堪重負地倒下,無奈地“坐以待斃”。男主角的失敗,不僅僅是創(chuàng)業(yè)層面的失敗,同時也是身體乃至精神層面的潰敗,這個人物在正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遭受了事業(yè)和生命的雙重暴擊。
記得有一天,吃過早餐后,我到一朋友店里喝茶。朋友正通過豆瓣網(wǎng),聽陳大惠講傳統(tǒng)文化課。癌是怎么來的?全身的細胞扭曲,長期扭曲就是“癌”了。比方說,你拿一張衛(wèi)生紙做實驗,人一生氣就像被扭曲衛(wèi)生紙……五臟六腑連細胞都被扭曲,手腳冰涼,說話結(jié)巴,聲音顫抖,能不生病嗎?結(jié)石怎么來的?天天生氣,細胞都被扭曲,身體上的腎、膽、血液、血管,多軟啊,都被你氣成結(jié)石了,你不后悔啊。陳大惠講自己的例子,說他的媽媽性格中沒有陰,只有陽,像個男人,沒有女性的一面,40歲那年子宮被切除了,做不了女人啦,因為本來就不是女人。他的爸爸是糖尿病,為什么患這個病呢?生氣,細胞扭曲。
厚德載物,德厚了,才能承載你的福報。德不配位,必會遭殃。你在那個位置,你的德要和你的位置相匹配,否則不好。自然災禍發(fā)生前,有征兆,一個人出事前,也有征兆。相由心生,境由心造。諸如狂妄、說雷語,不說人話,目中無人等等,都是征兆。一個人忽然得知要有好事了,喝酒慶賀,結(jié)果高興過頭了,心臟病發(fā)作。一個小孩子對家人沒有任何貢獻,卻被全部的家人寵著,像皇帝一樣,就容易生病,因為德不配位。他憑什么如此受寵?老人要給他讓座,不應該啊?!兜茏右?guī)》的開篇就講孝——“入則孝”,第一句話就是這么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網(wǎng)上有句話說得好,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環(huán)球銀幕》評論該片:“隨著欺騙與反轉(zhuǎn)的交替呈現(xiàn),諾古依看起來非常想揭露那種人們見錢眼開的丑陋?!斗澍B計劃》以一種不尋常卻新奇且令人滿意的方式,再次給我們上了這一課。”
文學網(wǎng)站對于文學最大的貢獻,恐怕就是重新界定了“什么叫長篇小說”。曾幾何時,超過13萬字的就能算長篇小說了 (按照茅盾文學獎的定義),即使是四大名著,平均也就是80萬字到100萬字。然而在起點網(wǎng)上,20萬字對于絕大多數(shù)小說而言不過是剛剛開頭,一部小說寫到四五百萬字是家常便飯,筆者追看的一本名為《官仙》的小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到了1278萬字。
起點小說為何那么長?資本給出的付費模式使然。讀者在起點上看小說,一般是按照2-5分錢/千字的價格閱讀小說,而這筆錢則由起點和小說作者分享。許多起點作者,每日寫作1萬字屬于常態(tài)。
當然,資本的付費模式?jīng)Q定寫作形態(tài),也并非自起點才有。武俠小說一代大家古龍之所以熱衷于短句,就是因為當時與出版社按照頁數(shù)而非字數(shù)計算稿酬,多寫短句頁數(shù)多,錢自然多。至于香港頻頻出現(xiàn)專欄寫作大家,與當?shù)貓髽I(yè)競爭激烈,報章皆用專欄留住讀者有關(guān)。
在《蜂鳥計劃》的結(jié)尾,男主角恍然間感受到人生時間的流逝與迅速,跟他的理想相似,所以放棄了所有想法,安心過最后的日子。
雖然都在尋找香格里拉,可是真到香格里拉,感覺也不過如此。潮漲潮落,你會發(fā)現(xiàn),只有在痛苦中走下去,才能穿越隧道看到光亮。
知道潘多拉的故事嗎?宙斯把那個盒子交給古希臘美女的時候,告訴她千萬別要打開??伤€是經(jīng)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打開了,結(jié)果,謊言、背叛、罪惡等等全出來了,她嚇得趕緊蓋上魔盒,有那么些壞的東西跑了出來,可也有一樣不壞的東西跑了出來,那就是希望。希望在,一切就在。
曾經(jīng)看過香港電影《奪命金》,劉青云主演。片中他飾演的人物對幾個老大都表現(xiàn)得很仗義。都是為了錢。放高利貸的老頭鐘先生,在車上被人搶錢后被砸得頭破血流,送醫(yī)院后搶救無效死亡。四眼龍(龍哥)以賭博為業(yè),主要是幫人炒股票,虧了,被人刺中左胸,流著血開車,不是去醫(yī)院救命,而是勸豹哥替他炒股翻本。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銀行女職員,幫人理財,到處推銷金磚四國的基金,結(jié)果把一老人鵑姐的活命錢(100萬)給理虧了30%。最后,鐘先生放在她那里的500萬沒有入賬,鐘先生死于非命,她拿了這500萬辭職走人。
買樓,炒股,基金,永遠是錢,錢,錢!什么是股票?比如說,我抽的這根雪茄,在古巴就賣10塊錢,可到了香港,我賣200塊。10元之外的錢就被中間經(jīng)手的人給賺去啦。就是未來的錢。投資,結(jié)局不是賺就是虧。未來的錢是賺是虧?人的本性是貪婪的,不可能停止欲望。
香港導演杜琪峰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自己的生存理念就是宿命,很多時候人都會重新犯錯,不是重復一次,而是不斷重復,這就是人生。用在宿命上,人生是可愛的、可笑的、有趣的。
亞里斯多德說:世間每一樣事物都不只一次地被發(fā)現(xiàn)和忘記。進步是一種假象。蘇軾曾有詩云:“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倍鸥φf:“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p>
有時候,這個世界很大很大,大到我們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遇見。有時候,這個世界又很小很小,小到一抬頭就看見了你的笑臉。所以,在遇見時,請一定要感激;相愛時,請一定要珍惜;轉(zhuǎn)身時,請一定要優(yōu)雅;揮別時,請一定要微笑。
5.杜邱,你看,多么藍的天哪……。
記得那是2012年2月27日,農(nóng)歷二月初六,冷,有小雨。我冒雨去海口市的萬達電影院看了電影《戰(zhàn)馬》,斯皮爾伯格導演,美國戰(zhàn)爭史詩大片,長達2個半小時,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背景是一戰(zhàn)時期的英國。很棒。
2012年,還有一部很火的國產(chǎn)連續(xù)劇《甄嬛傳》,講的可不是詹姆斯·卡梅隆版的《泰坦尼克號》愛情——富家小姐愛上街頭流浪漢,而是生存智慧:勾心斗角和爭寵之類。假托歷史題材,說的其實是二奶(小三)的智慧。中國版的杰克和露絲即使有,也看上去也不那么真實。
長篇小說,電影大片,不一定非要有帥哥美女,不一定非要有愛得死去活來的愛情?!稇?zhàn)馬》中沒有寫愛情,一樣很震撼人心,很吸引人。主要人物就是一家三口,佃戶,靠租農(nóng)場主的地和房子生活。男人是個殘疾人,腿有殘疾,瘸子,還酗酒。但他有個漂亮能干的老婆,一個英俊懂事又聰明的兒子。
影片開頭就是他兒子和那匹戰(zhàn)馬(以及戰(zhàn)馬的媽媽)。因為要發(fā)生戰(zhàn)爭了,馬被牽出來拍賣。那匹戰(zhàn)馬被一點點叫價,最后瘸子一邊喝酒一邊志在必得地抬價,和他的農(nóng)場主叫勁,最終他以此高價買得戰(zhàn)馬。等于傾家蕩產(chǎn)了。妻子很生氣。兒子卻很喜歡馬,并主動訓練好了戰(zhàn)馬。就在全家?guī)缀鯚o路可走的時候,戰(zhàn)馬很爭氣地充當了牛的功能,將荒地全部犁好了,還了債務。無奈,天要絕人,一場大雨,將一年的收成全毀了。瘸子無奈之下將馬賣給了一軍官,賺了不少錢。全家的難關(guān)渡過了,但兒子傷心得不行。他發(fā)誓要等戰(zhàn)馬回來,發(fā)誓有一天要和它團聚。歷經(jīng)波折,4年的戰(zhàn)爭下來,戰(zhàn)馬在無人區(qū)逃跑,身上被鐵絲纏繞,實在無法走了,受傷倒地。被救出后,和主人團聚。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按規(guī)定,只有軍官才可以牽走戰(zhàn)馬,他是士兵,沒這待遇。戰(zhàn)馬再次被拿去拍賣。一個農(nóng)場老人以100英磅的天價買回來,只為了完成孫女的遺愿??吹秸嬲鸟R主人之后,老人又免費將馬還給主人。
影片的結(jié)尾是:在夕陽下,他牽著戰(zhàn)馬從戰(zhàn)場上回家,母親含淚,父親發(fā)呆,一家三口團聚,擁抱在一起。
我印象最深的幾點:第一,親情是永恒的主題。那個在戰(zhàn)爭中失去兒子和兒媳的老人,無私地疼愛孫女,為了孫女,他可以去死。還有,戰(zhàn)馬的主人,一家三口,那么苦難的日子,幾乎無法生活了,但他們互相愛著、支撐著活了下來,那是化不開的濃濃親情。親情更濃,更真,更恒久,更無私,親情更讓人羨慕、放心,沒有任何欺詐。張載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艱難困苦其實就是反向激勵。
李嘉誠說,如果你每月收入2千元,可用4百元來廣交朋友,擴大你的交際圈。其中1百元用來打電話 ;3百元可以請兩次客,每次花150元。請誰呢?比你有思想、比你有錢和你需要感激的人。這是生意經(jīng),但親情不是生意,親情無價。
第二,規(guī)則意識。戰(zhàn)場上,為了救那匹受傷的戰(zhàn)馬,一英國兵舉起白旗,那么大搖大擺地走,沒人開槍了。而埋伏在碉堡里的一德國兵,看到“敵人”出現(xiàn)、救馬,卻無法剪斷馬身上的鐵絲,就主動拿來剪刀幫忙。一把剪刀不夠,他們說了聲,碉堡里主動扔出十幾個來。沒人趁機消滅對方。
將馬救出后,歸誰呢?德國兵說,工具是我們的,公平其見,應歸我們。英國兵不同意。德國兵提出拳擊比賽,誰贏歸誰。英國兵提議用硬幣打賭,反面的話,贏。結(jié)果英國兵牽走了戰(zhàn)馬。
第三,戰(zhàn)爭太殘忍了。德國兵去那個農(nóng)場主家要吃的,看他的孫女那么漂亮,也動了歪心思,但老人家威脅說,敢動我孫女就拼上老命,確實沒人動她。第四,心小,小事便大;心大,大事也小?!笃髁刻炜蘸i煟媛斆髟乐艤Y停。
瘸子看上去那么慘,沒出息,但是,他老婆卻非常愛她,崇拜他。她對兒子說,你爸爸曾經(jīng)是了不起的軍人,著名的騎士,參加過某著名戰(zhàn)役,獎章等榮譽好多個,但他一回家就把這些榮譽全部丟進垃圾桶,也許他不愿意把殺戮的勇敢當成榮譽,他不想記得那些事,就酗酒,達到遺忘的目的。
梵高說:“你要相信,有一個人正向你走來,他會帶給你最美麗的愛情。你要做的只是在那個人出現(xiàn)之前,好好地照顧自己。我知道這世上有人在等著我,但我不知道他究竟會是誰,所以,我每天都會很快樂。我們不能指望從生活中得到我們明明知道得不到的東西。生命只是一個播種的季節(jié),收獲是不在這里的。”
摘不到的星星,總是最閃亮的。溜掉的小魚,總是最美麗的。錯過的電影,總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總是最懂我的。我始終不明白,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不要總把喜歡的東西帶回家,你的家放不下,你的心也裝不下,就讓他們待在原來的地方好了。想起他們的時候我們一起回憶吧?!拔視煤玫?,花還香香的,時間一直過,回憶真美麗?!边@是一首歌的歌詞。人生,有時祝福美過執(zhí)著。
學生問孔子: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應該怎么過?
子曰:“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篇第九》之二十九章)
意思是說:人生要不斷地求取知識,以至于不在現(xiàn)實社會中產(chǎn)生困惑??鬃痈嬖V我們,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重要的有三點,缺一不可。在儒家傳統(tǒng)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范疇?!抖Y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笨鬃诱f“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這三德,成為真正的君子,進而達到成為圣人的目標。
孔子明白指出:智的最高修為是不惑;仁的最高修為是不憂;勇的最高修為是不懼。雖然成為圣人是極高的境界,不易達到,但是仍可透過修行達成。因為,當一個人要是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時,他便會因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破迷生智慧、進而坦然面對人生的喜樂,不庸人自擾,也能鍛煉出大無畏的真勇氣去面對遭遇的困頓與考驗。
小和尚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小和尚:“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毙『蜕校骸澳呛沃^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著挑水,挑水時惦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東山西嶺青,雨下卻天晴。更問個中意,鵓鳩生鷂鷹。牽驢飲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連嘴??帐职唁z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須交有道之人,莫結(jié)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從醫(yī)學角度看,所謂的幼稚,就是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話;所謂不夠成熟,就是只能憋住尿,卻憋不住話;所謂成熟,就是既能憋住尿,又能憋住話;所謂衰老,就是只能憋住話,卻憋不住尿。木心說過這樣的話:“很想見冬天的暴風雪。再見不到你,我都變成雪了?!蹦拘?,真的很有童心,還有小孩子的想象力。
“杜邱,你看,多么藍的天哪……” 這是日本電影《追捕》中的經(jīng)典臺詞。
6.同樣的曲子卻怎么也聽不出從前的旋律。
曾經(jīng)看過一部法國電影《豪門生死戀》。 至于演員,就熟悉一個叫莎朗·斯通的,其他沒什么印象。電影海報的宣傳語為:片中男主角是與跨國犯罪勢力作斗爭的富二代,要面對多重麻煩,除了公司競爭對手、泰國某將軍、背叛的雇傭軍、政府部門外,還面臨著合作伙伴是敵人的危險。不過,這個富二代也非吃軟飯的。武打、操槍、計謀,他樣樣都會,這個超級英雄加上有生死之交的朋友及戀人,能文能武,絕處逢生……
百度百科中關(guān)于“劇情介紹”是這樣的:拉戈·溫奇在他的養(yǎng)父去世之后繼承了W集團的股份,面對龐大的遺產(chǎn)拉戈接手公司后決定將W集團出售,用全部資金建立一個人道主義組織和慈善基金,以便盡可能多地幫助貧困和身患疾病的人??墒抢暝诠I虾炇鸸煞莩鍪蹍f(xié)議時,警察包圍了他的船。多年一直替養(yǎng)父到處尋找他的仆人也被殺死在船艙中。拉戈被控卷入到一場緬甸村莊大屠殺的犯罪案件當中,作證的神秘證人竟然是拉戈的情人潘拉姆。
她深愛著拉戈為什么要這么做?當?shù)弥死吩谂e證后被遣送回緬甸時,拉戈不顧一切地要去救她,并回到原來居住過的緬甸調(diào)查事情的真相。沒想到,這背后居然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面對重重陷阱、追殺,智勇的拉戈巧妙利用神秘“潘多拉”賬號轉(zhuǎn)賬一歐元,吸引警察的視線,真相逐漸大白之際,幕后真正的黑手再也坐不住了,他竟然是拉戈最可靠和值得信賴的朋友……
拉戈最可靠和值得信賴的朋友,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這個老人已經(jīng)老得只剩一把骨頭了,靠藥物維持生命。他家女仆人勸她吃藥,老人對拉戈說:她總是這么關(guān)心我,可能是愛上我了吧。
這是法國人特有的幽默:一個快死的老人,還在談愛情,這樣的老人顯然性能力完全喪失了。真是法蘭西的浪漫和獨有的幽默。相比之下,還是咱們中國式愛情讓人感覺“踏實”,接地氣之中,還有那種“最浪漫的事”的感覺。
有兩首歌很流行,估計還會一直流行下去:一首是唱父母恩的《?;丶铱纯础?,另一首是道夫妻情的《最浪漫的事》。
《最浪漫的事》歌詞,特點是樸實無華,沒有嬌情的小資情調(diào),也沒有什么偽浪漫的風花雪月,有的只是家常:“背靠著背坐在地毯上/聽聽音樂聊聊愿望/你希望我越來越溫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你說想送我個浪漫的夢想/謝謝我?guī)阏业教焯?哪怕用一輩子才能完成/只要我講你就記住不忘……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原來,“最浪漫的事”就是最普通的事,就是我們古人早就有的那種“一起慢慢變老”。
一起慢慢變老,如今已經(jīng)很難,很難。一起慢慢變老,已經(jīng)是當今“最浪漫的事”了。曾經(jīng)見過一副對聯(lián):
夫妻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結(jié)緣續(xù)緣,緣盡則散;
子女原為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才來,輕債重債,債償即去。
國學大師張中行在《婚姻》一文中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等級,婚姻也是這樣。以當事者滿意的程度為標準,以我多年閱世加內(nèi)省,認為可以分為四個等級:可意,可過,可忍,不可忍。”
看著自己曾經(jīng)喜歡過、追過的女孩要當新娘了,和別的男人結(jié)婚了,表示祝福,可是,在內(nèi)心想對自己深愛過女孩忠心祝福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看到她被新郎摟著幸福陶醉的樣子,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只要自己心愛的女人有人疼愛,那真的是一種幸福。
“男人拒絕不了新歡,女人拒絕不了舊愛?”未必吧。一個人死了,因情愫不愿忘掉前世,所以沒喝孟婆湯,過奈何橋時遇到鬼差檢查,問:“喝湯了沒?”他撒謊說:“喝了。”鬼差冷笑一聲:“記得很清楚嘛,回去重喝!”
你看賈樟柯的電影《江湖兒女》中,男主角坐輪椅回鄉(xiāng),和女友復合,出走。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耐人尋味。但前半部拍得寫實,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很親切。一個時代過去了!有沒有變化不知道。公共汽車,船上的小偷消失了,這個變化是有的。這是一個朋友的說法。也有個朋友說,《江湖兒女》感覺對于賈樟柯來說,這部電影不是那么成功。說失敗也未嘗不可。
林清玄說過:“茶一定要用熱水燙過才有味道,人生也是一樣,你一輩子很平順,味道也不會出來,一定要三起三落,然后起的時候像萬里飄蓬,之后才有味道出來,整個過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環(huán)節(jié)都不可,而此時茶葉本身的好壞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人生其實亦如此。”
《禮記》里面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0世紀二三十年代,滬上的女作家蘇青將上面的話挪動一個標點,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笨鬃幼躁愂巢粎捑挷粎捈?;糧食陳舊或變味不食;魚肉不新鮮不食??梢娍鬃邮呛苤v究吃的。
人是因為可愛才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西方有句話:愛情就是瞎子。中國有句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兩人牽手時間長了,新鮮感就淡了,慢慢就有裂痕了,距離也漸漸地遠了,緊跟著抵觸來了,拒絕來了,爭吵來了……愛情的路上,誰沒有分手的念頭,誰沒有掙扎的感覺?沒有了矛盾和瓶頸,愛情就是一種擺設(shè),就是一潭死水罷了。關(guān)鍵是,我們不能放棄。最漫長的堅持,往往能帶來最永久的幸福。
一個女人說:我想把自己的時光租出去,因為太多了,不知道往哪虛擲。我害怕著夜幕降臨,討厭周末。
人啊,就是沒什么想要有什么,有什么不珍惜什么,失去什么才明白什么,明白什么也挽回不了什么了。一個人給大家的印象,總不能混吃等死吧。
愛情是多年積蓄美的總爆發(fā)。在愛的世界里,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人總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所擁有的。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風景;傷得最深的,也總是那些最真的感情。
《豪門生死戀》中,某大公司的老板突然去世,遺囑把公司交給他兒子,因為他兒子是唯一合法繼承人。他兒子人還在緬甸。這個富二代見到他爸爸生前的一位好友,前輩建議他:現(xiàn)在富人都流行弄一個慈善組織,你不能把所有財富都捐出去,那樣樹敵太多。富二代說了一句名言:波斯尼亞人有句諺語,一個沒有敵人的人,沒有任何價值。
《豪門生死戀》,不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樣,描寫奢華的生活、浪漫的愛情,事實上,富二代拉戈·溫奇愛上的是一個年輕的母親,一個兩歲男孩的媽媽。“愛情”留給他的,是一個別人的孩子,因為他的女人——那個年輕的母親被人殺死了。為了救這個戀人的兒子,他把自己賬上4千美元打給了那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而這個年輕的母親,在愛情面前,完全經(jīng)不起考驗,一考驗就背叛。第一次,女人把他趕走,在熱戀的時候,從她的房子里趕走了他。他看出了她在撒謊,有苦衷。第二次,在法庭上,國際法院的法官讓她出面作證,她親口指認他受父親的指使,殺害緬甸一個村子的人,為了經(jīng)營、開采這個村子里的礦。
但拉戈·溫奇沒有恨她,只是想知道為什么要誣陷他。后來冒死把她從將軍那里救出來,才知道,她的兒子在將軍那里作人質(zhì)——原來,她為了兒子,才不得不說謊,背叛他,誣陷他。就是這樣。她之所以不敢違背將軍,因為將軍抓了她的兒子,要挾她。
在兒子和最愛的人之間,她義無反顧地選擇要兒子。
曾經(jīng)看過美國電影《王者之劍》,很不錯的電影,頗震撼。影片的開頭就是戰(zhàn)爭中的殺人,一個國王的妻子在戰(zhàn)場上生孩子,求丈夫死前一定要看看孩子。國王用刀剖開妻子的肚子,兒子帶著長長的臍帶出世,哭得很響亮。母親給兒子起名柯南。一般嬰兒都是吃母親的奶活下來的,他則是喝母親的血長大,命定他是武士。
他是蠻人,蠻人:不怕死,但不做無謂的犧牲。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死亡,而是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兩難選擇,那是人最痛苦的。他父親在被一個種族滅門之前,頭上是一盆煉劍的炎漿,一邊綁著父親,一邊綁著他,他們必須平衡好火焰才不會掉下來,可這么平衡著,結(jié)果是兩個人一起死。不平衡吧,他父親死。他眼睜睜地看著父親自己弄掉火燙死自己,讓他活下來。
若干年后柯南終于找到殺父仇人,可是在一場博殺中,他又一次重復當年的悲劇選擇。一手用鐵鏈栓著至愛女人的手,下面是萬丈深淵,一邊要和殺父仇人決斗。他沒有放棄,成功地摔死仇人,救出心愛的女人。
英雄復仇成功,阻止了人類的毀滅,并贏得美人歸,一個大團圓的結(jié)局。
別回憶,因為回不去。有些時候,沉默并不代表我無話可說。有些時候,明知是場戲,還要陪著對方演下去。這就是為什么——同樣的曲子卻怎么也聽不出從前的旋律。
7.枯藤上能開鮮花,溝壑中也有汪洋。
今年上半年,各大平臺熱播的電視劇《愛上你治愈我》引起比較大的關(guān)注。這不是一部沒營養(yǎng)的用于消磨時間的所謂的“爽劇”,而是以現(xiàn)代都市社會人群的心理問題為切入點,是國內(nèi)首部都市心理療愈大劇。
由竇驍、苗苗等主演的電視劇《愛上你治愈我》講述了精神科醫(yī)生顏書仁(竇驍飾)與心理科醫(yī)生孫樹(苗苗飾)8年前意外分手,后來顏書仁因為自己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產(chǎn)生了心理疾病,在孫樹的努力下,顏書仁逐漸康復,兩人重逢后重拾愛情、彼此治愈,走入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該劇劇本由22位嚴苛主創(chuàng)歷時三年潛心打磨,并請到多位心理學專家教授全程指導完成。導演程檣表示:“劇中28個故事代表著28種心理疾病,幾乎包括了現(xiàn)代人所有的心理問題,劇中涉及心理學領(lǐng)域?qū)I(yè)術(shù)語眾多,最長的一段臺詞達到520個字,因此團隊請到心理學教授和醫(yī)生全程指導,力求呈現(xiàn)一個最專業(yè)最有力的故事。 ”
劇中一樁樁得到治愈的溫暖故事,由28個真實案例改編。有朋友看后說,結(jié)婚誓言完全搞錯了,第一條應該是:“你愿意與這個人一起上刀山下油鍋數(shù)千次,以療愈你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嗎?”
神智清楚的精神病患者是天才,神智不清的天才是精神病患者。
因為工作生活壓力或其他原因,有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該劇將引導更多的人關(guān)注被大家忽視的心理問題,并關(guān)愛身邊的人。比方說,劇中,楊飛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癥,他長期生活在父親錯誤的教育之下,導致他暴力對待他人。楊飛的父親在面對兒子的病癥時,不但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關(guān)懷,反而將孩子的暴躁、瘋狂等行為歸因于孩子的心理叛逆,并始終堅持著“孩子不聽話家長就拼命地打”的教育理論,忽視孩子的心理疾病問題。
印象比較深的是該劇中顏書仁抑郁癥發(fā)作的場景。
枯藤上能開鮮花,溝壑中也有汪洋。人是復雜而又矛盾的個體,很多人懂得開導別人,卻不會開導自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顏書仁便是如此,他雖然是個心理醫(yī)生,開導了許多患者,幫患者們獲得新生。一旦輪到他自己面臨心病折磨,他徹底束手無策,甚至比普通的患者還要無能,心理脆弱一碰就碎。母親的死對他打擊深遠,一直困擾他的身心。陳一凡與孫樹在顏書仁家門外徘徊,兩人想進屋安慰顏書仁,又擔心適得其反。顏書仁已經(jīng)控制不了折磨自己多年的心魔了,閉門不出活得生不如死,如同一具行尸走肉。在家的這幾天,他的大腦時常被母親的身影填充,閉上眼睛就會看到母親。
繩子要比井“深”——拿繩子量一口井多深,繩子得比井深。當我們看待世界、看待人、看待事的時候,差不多都是在量深淺。我們的繩子往往不夠長,但愣是用自己的深度代替了對象的深度。
一連幾天,顏書仁閉門不出封鎖自我,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在又一次夢到了母親后,他徹底崩潰,走下床蹲在地上失聲痛哭。
顏書仁與孫樹在鄉(xiāng)下老宅居住,兩人過上了無憂無慮的日子,孫樹儼然當家作主的女主人,照顧顏書仁的起居飲食。顏書仁坐享其成,每天吃飯睡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同古時的老爺。孫樹為了治愈顏書仁的心病,招呼也不打一聲,叫來了劉翠芬。顏書仁見到劉翠芬的那一刻,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劉翠芬的出現(xiàn),又一次把他拉回到了痛苦的深淵中。劉翠芬滿臉愧疚重提顏母當年出車禍真相,官方事后公布處理結(jié)果,認定顏母死于自殺。劉翠芬否認了官方的調(diào)查,向顏書仁講述顏母被汽車撞死的經(jīng)過。顏書仁一直認定母親不是自殺,劉翠芬也證實了他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是一份遲到的真相,他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其實,擺脫痛苦的最好辦法就是直面痛苦,顏書仁直面了帶給他痛苦的劉翠芬,解開了心結(jié),帶領(lǐng)孫樹返回多年以來一直不敢踏足的老房子,直面父母的遺像,掃視塵封的家具,打量每個角落,勇敢面對曾經(jīng)不敢面對的一切。
一年后,顏書仁攜孫樹游日本,兩人到了日本后光顧了一家料理店,顏書仁向?qū)O樹透露了一個秘密,當年與孫樹分手后,他曾經(jīng)去日本尋找孫樹,在如今光顧的料理店意外見到了孫樹。由于擔心孫樹已為人母,他不敢上前向?qū)O樹打招呼。原來,多年以前兩人就在料理店相遇,只是沒有正式面對彼此。顏書仁為孫樹畫了一幅畫,畫中的孫樹面帶笑容擁抱仙人掌。生活其實跟仙人掌一樣,帶了很多刺,只要勇敢擁抱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沒那么可怕。
蘇格蘭有句俗話:沒有人會踢一只死狗。維特根斯坦講過,對于不能說服的東西必須保持沉默。
按照哲學上的說法,完全健康的病人反而是病人,一個人老不得病,一病就可能大病而死。偶爾患個感冒啥的,對身體有好處。不可能有100%的健康人。完全健康的病人,那是傻子,因為他已經(jīng)不知道病。20世紀80年代有一本書叫《癲狂夢醒》,看了,非常好,后來很多人看了。
抑郁癥又稱憂郁癥,是心理科常見的疾病,被稱為第一號隱性殺手,患病率大約為2-3%。美國更有報告稱18%的美國人在一生中要得一次抑郁癥。抑郁癥的病因目前尚未明了,我們還不能準確預知哪些人會得抑郁癥,哪些人不會得抑郁癥。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我們只能說抑郁癥可能會降臨在任何人身上,包括名人。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史培勒的調(diào)查:“這種病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chuàng)意,工作最認真的人?!蹦壳埃澜绶秶鷥?nèi)抑郁癥發(fā)病勢頭令人擔憂,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球現(xiàn)有抑郁癥患者約為1.21億人。心理研究表明,抑郁癥的發(fā)生與自身的性格特征有關(guān),這種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自卑內(nèi)向,不愛與人交往。2.喜歡思考,容易極端。3.過于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嚴格。4.苛刻,經(jīng)常自責。5.心地善良,意志力薄弱。6.敏感,自尊心強,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7.悲觀,多愁善感。此外,遺傳因素也很重要,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血緣關(guān)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概率遠高于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guī)律相吻合。
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女性患有抑郁癥的可能性幾乎是男性的兩倍。這種較高的可能性可能部分由于青春期、月經(jīng)期、更年期或懷孕引起的激素變化而引起。盡管男性得抑郁癥的可能性較低,但他們更有可能不尋求幫助,而是產(chǎn)生憤怒和敵意,或利用酒精和毒品來掩飾自己。抑郁癥男性自殺率的可能性比抑郁女性高四倍。
抑郁癥的識別主要有五個特征。1.懶散:沒有明確原因的疲憊無力,自感懶散無能,連簡單的家務或工作也懶于應對。2.呆板:行動減少,行為木呆,思想遲鈍,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理解力有明顯的減退。3.改變:思維方式有明顯的改變,同樣問題的處理方式與以前不同,甚至與以前判若兩人。4.悲觀:憂郁悲觀,意志消沉。自我否定,萬念俱灰。心情苦悶,缺乏興趣。說話容易落淚。5.多慮:多思多慮,焦躁不安。自卑自責,坐立不寧。對未來沒有基本的信心,身體感覺不適。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和競爭的日益加劇,舒緩壓力的途徑缺乏,使越來越多的人遭受抑郁癥的折磨,給個人、家庭以及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diào)查表明,在全球1億多人的抑郁癥患者中,自殺率高達15%。大家熟知的荷蘭著名畫家梵高(1853——1890),就是抑郁癥患者。他后來一直生活在法國。他到巴黎時已經(jīng)33歲了。但巴黎太嘈雜喧囂了,后來他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小鎮(zhèn)與高更一起生活。那時,他的創(chuàng)作勢頭非常旺盛,畫出了著名的《向日葵》。有一天,梵高與好友高更討論藝術(shù)創(chuàng)作問題,高更高傲的訓人口吻使梵高不能容忍,他將一只玻璃杯扔向高更的腦袋,梵高也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高更驚恐地離開了他。加之生活所迫,梵高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進了瘋?cè)嗽骸T诓≈?,他依然?chuàng)作不休。在作品中,他以輝煌的色彩表現(xiàn)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充滿著熊熊燃燒的生命激情。1890年7月27日,他借口打烏鴉借了手槍,到田野邊靠在一棵樹干上,將子彈射入了自己的胸膛。7月29日凌晨,37歲的梵高停止了呼吸。他對哥哥提奧說的最后一句話是:苦難永不會終結(jié)。不久,提奧也隨他而去。
曾經(jīng)看過奧斯卡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非常好的電影。那個給國王看病的醫(yī)生說:人若安貧,便是富足。
正如傅達林所說的那樣:“從存在語言障礙的國王的發(fā)聲練習中,分明感悟到聲音的價值:人因表達而高貴?!比绻粋€人不能發(fā)聲,就像國王患上語言障礙一樣,那是天生的病人。
追溯古老的人類文明,從古希臘蘇格拉底到街頭找人辯論時開始,人們就已經(jīng)認識到辯論,尤其是持有不同觀點的人進行理性辯論,它讓崇尚叢林法則的野蠻人變得文明。沒有辯論和爭執(zhí),就會出現(xiàn)沉沒的聲音,就無法傾聽到另一種聲音、不同的聲音,尤其是“真理有時不掌握在多數(shù)人手里”的反對聲。說話、表達以及辯論太重要了,這是化解復雜利益紛爭、解決社會沖突、避免暴力和非理性因素對人類文明威脅的最良好的途徑之一,因為,“爭執(zhí)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被傾聽的欲望”。
寫作其實是另一種說話,書面上的說話,是一種思想交鋒。
8.《阿甘正傳》:憨癡的阿甘,沒有任何機巧。
電影《阿甘正傳》,講的是一個傻人有傻福的故事。湯姆·漢克斯那略顯呆滯的眼神和僵硬的肢體動作,出神入化地演活了這個角色。
《阿甘正傳》中,阿甘在跑步橫穿美國時,突然停下,追隨者們也停下來,個個都期待他發(fā)表演講,阿甘只說了7個字:“我累了!我想回家?!?/p>
生存也可以很快樂:曾經(jīng)認識一個出租車司機老周,月收入一萬二,因為他靈活、懂事,和酒店關(guān)系好,有活人家就叫他。加氣站排隊,他不用,買包煙,人家就幫忙。氣一來就通知他。輪到別人排隊加氣,沒了。站長有事,他主動開車送,不要錢。中國古人其實是講究變通的。孟子曰:“大丈夫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奔扔性瓌t性又有靈活性。
但這樣的“聰明”“懂事”“變通”在阿甘身上,是沒有的,完全沒有。阿甘沒有任何心機。你看現(xiàn)在無論是私人診所的醫(yī)生,還是超市里賣電器的促銷員,他們有個老套的、慣用的促銷句式:“某局長就是我的患者、消費者,吃了我50劑中藥,現(xiàn)在頸錐病已經(jīng)好了?!薄澳硢挝坏奶庨L都在我們這里消費了,昨天剛買了一個?!敝T如此類。
一只業(yè)績平淡的股票,要想博取眾人持久的關(guān)注,莊家就得不斷找出題材來加以炒作。但阿甘不是這樣,他只是跑,往前奔跑,就像有位美國醫(yī)生講過的一個故事——他剛成為醫(yī)生時,碰到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朋友,他對媽媽說:媽媽,謝謝你送我到人世來,非常遺憾,我不能繼續(xù)得到你的愛,更無法讓你開心,我走后,你要好好生活。這位醫(yī)生被震撼了,他感到一生要做的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拯救更多生命。30多年后,他成為世界著名的兒童白血病專家。
倘若呆傻是原罪,那么,毫無疑問,阿甘“罪大惡極”。
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50至80年代。憨癡的阿甘,沒有任何機巧,沒有任何盤算,即使對于愛情,他也只耐心等待,安心守候。把真心全盤托出,是世界上最冒險的事情。阿甘是個傻子,他沒有這種小聰明。
同事有一日問我,怎么理解“仁者無敵”,說她妹妹去一家企業(yè)應聘,老總問到這個問題,她的碩士妹妹不知如何回答。
我說:孔子說“仁者愛人”。仁者主觀上沒有敵人,此其一;其二,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仁者利而不害,仁者不爭、不為勉強之事,因此,仁者客觀上沒有敵人。
我小孩后來補充說,仁者內(nèi)心強大,因此,仁者沒有對手。也算是一說吧。
阿甘一言不發(fā)地跑步,無意中參與了諸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一個投訴電話暴露了水門事件,不經(jīng)意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有時候,喝酒并不是因為喜歡酒的味道,只是喜歡醉的感覺。有時候,觀念比能力重要,動力比能力重要。覺悟比素質(zhì)重要,素質(zhì)比智力重要。學習比學歷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策劃比行動重要,行動比承諾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創(chuàng)造比證明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機遇比關(guān)系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
《阿甘正傳》原著小說我沒有看過,根據(jù)支離疏先生的介紹,在原著小說中,阿甘的形象與電影中截然相反,小說中的阿甘滿嘴臟話,性欲爆棚,全身心投入到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中,縱欲、玩搖滾、酗酒、吸毒,陰差陽錯地和一只猴子成了美國太空試驗品,最后放棄萬貫家財,和丹中尉、猿猴在街頭賣藝,極盡荒唐之能事。小說中,是他背叛了純情的珍妮——而電影中,以上種種墮落的情節(jié)大多安置在了安妮身上,阿甘成了一個癡情體貼絕世好男人的形象。這種詭異的改變自然引來種種分析,女權(quán)主義者才不管阿甘如何憨厚如何可愛,秉著科學影評的精神對這種赤裸裸的侮辱進行了猛烈抨擊。此外,原著小說中的阿甘母親本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在電影中,母親這一角色被賦予濃墨重彩,成為決定阿甘成長軌跡的關(guān)鍵角色,這個母親形象具備一切偉大的品質(zhì):無私,隱忍,堅強,慈愛。在這種完美的圣母形象護佑下的阿甘,仿佛天生具有了淳樸、善良、直率、專情的優(yōu)秀品格。這個轉(zhuǎn)變也非常耐人尋味,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塑造一個偉大、正統(tǒng)的母親形象,仿佛是對所有經(jīng)歷了種種道德危機的美國人的安慰。阿甘與母親的戲份是電影中最溫情的部分,也是最能安撫人心的部分。
《阿甘正傳》對歷史開的一個嚴肅的玩笑:你本身也不值得信,我再胡編亂造一個故事又何妨?
《西游記》第五十回有:“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亂情昏錯認家。可恨法身無坐位,當時行動念頭差?!钡溃浮暗佬小?。魔,梵語mara,指一切擾亂身心、妨害修行者。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笨鬃幽蒙系嘛L下德草來解釋官風民氣。中國自古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里的“學”,通常被理解為從師學習。韓愈就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日趨多元。
真正的好學校,是將孩子們培養(yǎng)成創(chuàng)新者、思考者,而不是只會考試和記憶的硬盤。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自身更完滿,而不是當下流行的“干掉別人”。太陽每天從東邊出來,轉(zhuǎn)一圈,到西邊落下,這是誰都看到的事實,對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常識,對吧?可是,在外太空拿望遠鏡一望,太陽根本沒動,是地球在動,地球在圍著太陽轉(zhuǎn)。證明什么,“常識”錯了。你親眼看到的,未必是對的。人都有局限性,都有知識盲點。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怎么樣辦呢?承認自己的無知?!拔也恢馈?,這是一種大智慧。
某種程度上說,《阿甘正傳》講的是類似于全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以下簡稱《心經(jīng)》)的故事。玄奘大師從印度佛經(jīng)里翻譯過來的《心經(jīng)》簡本,總共260個字,很短。真正全本的《心經(jīng)》,有5百多字?!缎慕?jīng)》在佛教經(jīng)典中,地位極高,有總經(jīng)之譽。
《心經(jīng)》原文如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耳鼻舌身意,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兩字最簡單的解釋是“智慧”,“波羅蜜多”的意思是“到達彼岸”。“心”,梵文里這個心,和我們常說的人心,并不完全一致。在經(jīng)文里,它體現(xiàn)的是各種識見和開悟的“精髓”,而人活著,這心也算是他存在的精髓,他死了,心依然能長存,應該算是意識里的精髓?!敖?jīng)”在原文里并無此詞?!敖?jīng)”這個字,在漢語里,體現(xiàn)了一種神秘性和莊嚴感。
佛說,一切在心,這里說的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一顆“不執(zhí)”之心,廣闊得沒有邊界,就是能納須彌山的那顆芥子心了。放下“執(zhí)”念,你便開始到達了。
獲得“菩提心”的一個途徑是“開悟”,達到“悟”,需要的就是“識”,“識”的途徑有無數(shù)條,活在世上的大多數(shù)人,永遠都只是處在“識”的層次,甚至在私念和欲的騷擾下,有一些人,還對“識”存著鄙視心。
“識”和“悟”之間的橋梁是“真”和“修行”。佛說,世事無常,心存正覺,這就是“真”了。用“本心”行走,總是不那么艱難的。
電影《臥虎藏龍》里面那個大俠李慕白在山上修煉,“悟”到一切虛無的一瞬間,覺得萬念俱灰,想要立即死去,但之后,內(nèi)心就一片光明了,因為凡事都可以放下,沒有一事不是心存本心去做的。有這么一個一驚一詫的過程。
佛言,一切法皆為虛妄法。但若沒有這面虛妄之鏡,恐怕也沒有“悟”之歡喜。佛的最高境界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涅槃。有人說,開悟一瞬間的描述,這很像是腦死亡嘛。
《心經(jīng)》前半部分是說色空關(guān)系,也就是現(xiàn)代說的色空觀。其實,應該說“五蘊皆空”,還有受空關(guān)系、想空關(guān)系等等,都一筆帶過,“亦復如是”。后半部分說“無”,先是并列,再是推論,嚴整中有變化,有節(jié)奏,一氣呵成。
《心經(jīng)》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佛說,用善念去對待。佛所指給我們的“觀”的本意,是用大慈大悲的心,去觀看輪回中受苦受難的蕓蕓眾生。這時候的“觀”里,就有佛的心。生命從灰燼里來,往灰燼里去,佛說,你該靜心以對。
“自在”,佛說,智慧無礙,神通無邊,慈悲無量,變化無窮,這就是自在。
“菩薩”,梵音,就是“菩提心”,佛說,你要有一顆利眾成佛之心。凡具有大慈大悲的利眾之心的,都可稱為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是個現(xiàn)在進行時,“深”,佛說,菩薩用的智慧,不是世間智。
“五蘊”,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佛對物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總的概括。
“空”,把世界擺在面前之后,佛說,這一切都是空的?!翱喽颉保馑疾皇强嚯y,而是一切虛幻的誘惑,這里頭包含了實景和幻念,丟不開這些,佛說,這是輪回的因緣。苦厄之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這七苦,都來自五蘊盛。
《心經(jīng)》的第一句話,就明明白白地說:一旦獲得正見,徹悟性空,就能從虛妄夢境中覺醒,鏟除煩惱的根源,得到解脫。
《心經(jīng)》起頭就說的是“果”,所謂“照見五蘊皆空”。明者自明,即心即佛,隨水流去吧?!吧崂樱荷划惪?,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狈鸬囊磺袣w因,都歸到一個“空”字上,達到“空”界的智慧是一種無上智,即無分別智,世界不再是陰陽兩界。
龍樹大師說:佛的精意,不在想,而在行。
“咒”,梵語里作Mandra(曼佗羅),原來的意思為“拯救心靈”,佛經(jīng)里解釋為“有力量的話”,或者“具有特殊功效的密語”。這種力量,可以對阻滯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改變的力量,可以使干枯的河床上有清清的流水,使枯花變得嬌艷,使死樹結(jié)出甘甜的果實,讓枯萎的心里有重新愛的細流。咒,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力量,它是中性的,要把握不要由欲望引導,入了魔地。
這句話里所說的咒,不只是指心咒,還指能戰(zhàn)勝愛恨煩惱魔、身心不在魔、沉溺享樂魔、死神困繞魔,能得到心底平靜的大安大樂。
佛說:真實不虛。意思是:按《心經(jīng)》所指的這些修行,你可以從中得到驗證。
很喜歡這些像家常話一樣的智慧語言。
《心經(jīng)》的最后一句話,用俗語說,就是:去,去,到彼岸去,到真正的彼岸去。用佛家的話說,就是:去資量道,去加行道,去見道,去修道,去到佛地。佛地是什么地方?是一片無,這不再是屬于欲界要操心的事。所以,這一生,要好好地來認識自己的這顆“心”。可以放心地來“執(zhí)”,也可以沒有什么心障地來“放”。
《西游記》里記載,自打從浮屠山鳥窠禪師那里得了《心經(jīng)》,唐僧每遇災難,都要靠默念此經(jīng)來平息心中的恐懼。用唐僧自己的話說,般若心經(jīng)是我隨身衣缽,哪一日不念?哪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
取經(jīng)路上,唐僧和孫悟空關(guān)于心經(jīng)的話頭每過幾回就提起一次。到第九十三回,西行即將功德圓滿,忽見一座高山,唐僧又犯起老毛病,擔心山險出妖怪,渾身哆嗦,嘮叨沒完。悟空打趣,說他把心經(jīng)忘了,唐僧就說了上面一番話。悟空卻又說,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師父解得。
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
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
自此兩人再不作聲,旁邊八戒和沙僧卻笑成一團,八戒說:“嘴巴!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禪和子,也曾見過說法?”沙僧說:“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里曉得講經(jīng)!”
唐僧制止了他倆的譏笑,很嚴肅地告訴他們:“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p>
張宗子在《在那月清風霽之宵——讀<西游記>札記》中說[4],當初悟空雖然對鳥窠禪師不太尊敬,對心經(jīng)的理解卻比唐僧透徹。平頂山那一回,悟空提醒唐僧:“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焙谒幽且换?,悟空說 :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兩處,引的皆是心經(jīng)中的文字。心經(jīng)全文260字,唐僧背得爛熟,但到關(guān)鍵時候,還得悟空點撥。
取經(jīng)四眾,明里唐僧是悟空之師,但我們知道,這個師徒名分是觀音強加的?!段饔斡洝返淖髡哂螒蚬P墨,在具體故事情節(jié)里,處處安排顯示,悟空實際是唐僧的老師。這一點,連唐僧自己也承認。
寶林寺月夜詠詩,是事關(guān)唐僧思想認識產(chǎn)生飛躍的一大關(guān)節(jié)。唐僧作了一首古風長篇,講自己經(jīng)年跋涉的辛苦,盼著早日完成任務,返回家鄉(xiāng)。悟空聽罷,很不滿意他還停留在“求田問舍”的檔次上,就給他講了一通陰陽盈虧的道理,“長老聽說,一時解悟,明徹真言,滿心歡喜”。
像這些地方,悟空和唐僧的師徒關(guān)系,明顯顛倒過來了。
悟空號稱齊天大圣,天既可齊,哪有與人為徒之理?第一回里拜的須菩提祖師,教他一身好本事,按說該是他真正的師父??墒俏覀円獑?,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師父究竟是誰呢?
這個真正的師父不是別人,正是悟空自己,亦即他的本心,或曰真神。所以悟空求師的地方,喚做“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都是心的別稱;斜月三星,想想秦觀的詞句,“天邊一鉤殘月帶三星”,是個拆字的字謎,謎底還是個心字。
悟空以心為師,這個意思,作《西游補》的董若雨看得最明白?!段饔窝a》第十回,悟空被困小月王的葛宮,被幾百條紅線團團繞住,動彈不得。危急關(guān)頭,“空中現(xiàn)出一個老人”,“用手一根一根扯斷紅線,行者方才得脫”。
悟空便唱個大喏,問老者姓甚名誰。老人卻道:“大圣,吾叫做孫悟空?!痹賳査捌饺兆鲂┦裁垂串敚俊崩先嘶卮鸬恼俏蚩者^去的經(jīng)歷。結(jié)果行者大怒,以為又來一頭六耳獼猴搗亂,取棒便打?!袄先朔餍涠撸纫宦暤溃骸凶鲎约胰司茸约胰?,可惜你以不真為真,真為不真!突然一道金光飛入眼中,老人模樣即時不見。行者方才醒悟是自己真神出現(xiàn),慌忙又唱一個大喏,拜謝自家?!?/p>
孫大圣還真的有意思。少時愛看熱熱鬧鬧的取經(jīng)路,而今更愛尋尋隱藏其間的悟空的心路。
道源也好、佛源也好,悟空憑的是聰慧的根源;道緣也好、佛緣也好,悟空靠自己闖出一片天。
如來、唐僧、須菩提,對悟空來說,是領(lǐng)導、同事、恩師。不管那老人是悟空自心,還是須菩提,悟空與這恩師更具真切的溫馨之情,聽講時喜得抓耳撓腮,應是他真心的狂喜,而告別祖師時的悲痛,是他真心的悲痛吧。
人的好奇心就是強烈,對這世界,希望悟空,而不必如來。
《西游記》原著與電視劇都有這樣的內(nèi)容:悟空藝成之后,被菩提祖師掃地出門,臨行前還“惡狠狠”告誡:不得外傳師從何方,更不得傳揚師之姓名。
能有孫悟空這么“偉大”的徒弟,當引以為傲(唐僧就是“悟空”悟空”常掛嘴邊),這位菩提祖師為何不愿以徒為榮呢?
菩提師是后悔教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妖孽,后怕悟空毀了自己的名聲?還是后悔自己擇徒不慎,后怕佛祖的懲罰?還是怕神界的責怪,以致自己被孤立呢?
武俠小說中,出去闖蕩,要靠自己的能力揚名立萬,動不動拿出自己的師傅來當招牌顯得沒出息。在外面混難免結(jié)仇招怨,很多都是不死不休的(在《西游記》里死了恐怕都不安生),自己的麻煩要自己擔,不提師傅也是免得為師門招禍。畢竟誰都喜歡千日做賊,沒人希望要千日防賊。
另一個版本是這樣說的:這個菩提老祖其實是須菩提。老祖實際上想培養(yǎng)悟空,讓他一路斬妖除魔,搜集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但悟空會惹禍。菩提祖師有先見之明。
虛空和現(xiàn)實,從理論上,兩者可以分開,實際上,兩者總是一個結(jié)合物。如果一定要用糾纏和掙扎的話,虛空里糾纏似乎確實比現(xiàn)實里掙扎要容易些,要不然,為什么人們都喜歡空靈,盡量讓自己避開物欲呢!但實際情況是,沒有物質(zhì)欲望的人,會被實際生活踢到角落里;物質(zhì)欲望太濃的人,又會把自己放到火爐上烤;作為一個想進入大眾的平凡人,需要把握的是虛空和現(xiàn)實的平衡。人活著,糾纏和掙扎總是避免不了的,但我們活著不是為了糾纏和掙扎。
心靈平靜,我覺得,和思想的有無或者薄厚有些關(guān)系,但不是最重要的,看欲望強不強烈了,不管是內(nèi)在心靈還是外在名利,只要有強烈地想要明白、想要占有的欲望,心就很難平靜下來。什么是真正的平靜,就是死亡了。其實,生活里,我們要的是自己認可的一種平淡。所謂平靜了,也就是自己認可了,內(nèi)心安然了,生活塌實了。
佛義引導人出世,但這個世,指的是開悟的境界,而不是離開凡塵,凡塵是修行的一個道場。佛所指的六道里輪回,還是要人懂得塵世,塵世就是一個名利場,人人都在名利場里掙春秋,實效的概念,是指向這個名利場的。佛要人修煉到能把這個名利場丟掉,也就是說,這個名利場原本是個假像。
佛經(jīng)里,“菩提”最簡單的解釋是“覺悟”的意思。發(fā)菩提心是菩薩乘的入門,修菩提心是菩薩道的核心。修菩提心的前提,是要修慈悲心。慈悲心是佛的種子,菩提心則是這粒種子發(fā)芽之后,在枝上開出來的一朵花。在大乘佛教里,修行,指的是修六度,也叫“六波羅蜜”。六度指:修舍、戒、忍、精進、定、慧。
心經(jīng)之妙在于那文字本身就很好,你去翻譯出來反而是多余。手寫、心中默念才能心手相應,去解意,倒是走入歧途了。
佛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都是錯。放空自我。靜思瞑想。遇到被老板罵,就深呼吸。
禪宗說話,不立文字,但也不離文字。
9. 童話的背面,就是現(xiàn)實。
《灰姑娘》是講給娃娃聽的童話,諸如新國王憑借水晶鞋子,找到了灰姑娘,是吧。這是通常的看法。
可是,電影《灰姑娘》的改編挺厲害,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淺顯、那么迪士尼,非常值得琢磨。
灰姑娘瑞拉父母雙亡,沒有財產(chǎn),沒有身份,但是,她有信念,她堅強勇敢、仁慈善良。這個鄉(xiāng)村姑娘身居陋室卻充滿快樂,而且寬容邪惡的后媽和兩個姐姐?;夜媚镄枰粋€王子來拯救,那誰又來拯救王子?
世事洞明的老國王未雨綢繆:這么一個小國家,面對周圍虎視眈眈的列強,想要安全,只能讓王子政治聯(lián)姻,娶一個大國的公主。舍此,沒有更加好的選擇和安排。但是,這樣就一定安全嗎?未必,淪為大國附庸,說不定哪天就成傀儡國王了。有些事情不能深想,往深里想,就害怕,那是一種比漆黑一團還要陰森的恐懼。比方說,這么一個小國家,一旦遭遇強國來犯,灰姑娘再勇敢,如果沒有謀略,也是要亡國的。她和小王子總不能用愛去戰(zhàn)斗吧?雙雙殉國,固然有尊嚴,但這是好的結(jié)果嗎?也許,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屈服投降,茍延殘喘。投降之后,他們倆還能有愛情和婚姻嗎?對方要求他換掉灰姑娘,小王子敢不服從嗎?他們拿什么捍衛(wèi)愛情?
但老國王就這么一個兒子,他沒有辦法不擔心。如果王子放棄了政治婚姻,選擇了和灰姑娘的真愛,那很可能連做“傀儡國王”的機會都沒有了,就意味著選擇自強不息的路。
我們從小聽的《灰姑娘》故事,當時只是羨慕灰姑娘的命好,有機會被王子看中,現(xiàn)在明白了,這樣的王子,隨時都可能成為“階下囚”。
我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F(xiàn)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你比年輕時還要美,我愛你如今凋殘的容貌勝過你昔日的紅顏。這是《情人》中的一段話。
單純從穩(wěn)定婚姻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話,嫁給小國王子,過的其實是膽戰(zhàn)心驚的日子,對灰姑娘來說,未必是一個好的選擇。倘若有一天,灰姑娘和王子老了,聽著水木年華的《一生有你》:
因為夢見你離開
我從哭泣中醒來
看夜風吹過窗臺
你能否感受我的愛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還在我身邊
看那些誓言謊言
隨往事慢慢飄散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可知誰愿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因為夢見你離開
我從哭泣中醒來
看夜風吹過窗臺
你能否感受我的愛
等到老去那一天
你是否還在我身邊
看那些誓言謊言
隨往事慢慢飄散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可知誰愿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當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
是否有一種堅持還留在心間
呼哦 哦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可知誰愿承受歲月無情地變遷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可知誰愿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這個時候,灰姑娘和王子能否“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還真不好說。
灰姑娘和王子其實是互相成全了對方,沒有誰高攀誰的問題?;夜媚锏某霈F(xiàn),也拯救了可憐的小國王子。想想看,如果小國王子選擇了政治婚姻,面對沒什么感情的外國公主,在對方的強大國家面前抬不起頭,隱忍做丈夫,多么慘淡的人生。這樣的國王是真正的國王嗎?這樣的男人是真正的男人嗎?童話的背面,就是現(xiàn)實?,F(xiàn)實中的男人,如果有選擇,誰愿意要這樣的政治婚姻呢?
童話不是用來戳穿的,也不是用來沉湎的。童話是用來告訴我們,選擇什么,和成為什么樣的人。童話就是童話,不需要旁人操心他們的婚姻和人生。
善良和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老國王臨終前的那一幕吧。父子倆哀傷無比,淚光閃閃。可是王子還是決定為了心中的那個姑娘,自己成熟起來。
王子成熟了,學會成為一個負責的丈夫和國王,如果有一天,王國消失,那么,尊嚴留存。
明朝的徐渭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樂難頓斷,得樂時零碎樂些。下聯(lián)是: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想一個時期內(nèi)全是快樂事、沒有苦惱,那不可能,所以,有高興的事盡快高興。痛苦的人根本看不到盡頭,然而到最苦的時候也別說自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一定還有人比你更痛苦。哎呀,有點快樂趕緊享受,看到太陽趕緊走出書房散步。逆境又怎么樣,哪怕在純粹受苦的日子也能找到一點樂趣。
星云大師說:春天不是季節(jié)而是內(nèi)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懷,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氣,風雨不是天象而是錘煉,滄桑不是自然而是經(jīng)歷,幸福不是狀態(tài)而是感受。
參考文獻
[1] 王碧君.如何才能睡個安穩(wěn)覺[N].廣州日報,2012-03-09 .
[2] 馬俊巖.百年柯達:成也膠卷,敗也膠卷[J].文史參考,2012(2).
[3 ]【奧地利】讓·埃默里.變老的哲學:反抗與放棄[M].福州:鷺江出版社,2018:75.
[4]張宗子.在那月清風霽之宵——讀《西游記》札記[J].萬象,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