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
一、案例背景
在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電子計算機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nèi)粘V斜夭豢缮俚默F(xiàn)代化工具,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助,其在信息處理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可估量的?,F(xiàn)代的學生對計算機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夠?qū)τ嬎銠C進行簡單的操作,但是他們大部分還不夠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對計算機的硬件以及軟件方面的知識認識不夠清晰,這使得學生將來在學習以及工作中,對計算機的應用必然會遇到一些難題。因此,《認識計算機》這節(jié)課正是讓學生充分地通過感官體驗的方式認識計算機的組成,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認識到計算機對于我們生活學習的巨大幫助,從而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感受當今設社會計算機的飛速發(fā)展與變化,感受現(xiàn)代化科技的騰飛。
二、案例描述
教師通過一首改編的《青春修煉手冊》將我們的計算機帶入到學生們的世界,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計算機的世界,實現(xiàn)新課的導入。順其自然,學生很快地融入了計算機的學習之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計算機大家都認識嗎?”“那你們家的計算機平時都有很么作用呢?”“同學們你們都在哪里見過電腦?”“你們覺得計算機像什么?”“同學們見過哪幾種計算機呢?”幾個問題借助學生生活中電腦的體驗讓學生認識外形各異的電腦,更好地了解電腦的用途,電腦的外形。緊接著,教師通過圖片的方式將電腦的組成一一展示給學生,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了極端及的組成,了解到了每個部件的名稱,還掌握了每一個部件的功能,同時借助人體大腦的工作方式比較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從而更好地分清輸入系統(tǒng)、處理系統(tǒng)、輸出系統(tǒng),進一步深入拓展了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與理解,實現(xiàn)了高效的教學效率。
三、案例分析
(一)激發(fā)興趣的重要性
興趣是學習的良劑,只有產(chǎn)生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夠在興趣的指引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開展深度學習,因此,新課的引入非常重要。本課中教師將當今學生喜好的流行歌曲進行改編融入課堂作為高效課堂的引子,一下子就將學生拉近了計算機的世界,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師生以一種同樣的起跑線,“志同道合”地開拓計算機的知識海洋,學生更加激情地投入到探究計算機的活動之中,用興趣引領學生探究未知,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熱情一旦激發(fā)了,自然計算機外形探究,功能探究也就水到渠成,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也會讓課堂呈現(xiàn)出一片活躍,教師提問,學生開心答,教師深入問,學生深思答……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學習才會更加投入,教師問:“同學們見過哪幾種計算機呢?”學生會快速地通過大腦“檢索”,我見過哪些類型的電腦,即使不知道名稱,“我”也樂此不疲地描述出外形,即使不知道它的具體優(yōu)點,“我”也興趣盎然地想象、推理……這就是興趣的強大作用,在興趣的引領下,勢必造就一堂高效課堂。
(二)激活生活體驗的重要性
生活經(jīng)驗、體驗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積累源泉,知識來源于生活,知識來源于實踐,單純地講解知識勢必枯燥乏味,只有緊密地聯(lián)系生活,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才能將知識理解得深刻,到位,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本堂課教師完全從生活入手,在生活中你見過計算機嗎?學生從腦海的“生活中”進行快速搜索,跟上學習節(jié)奏,“同學們你們都在哪里見過電腦?”學生又從“生活中”檢索……這些都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對于學生了解電腦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生將生活中的電腦知識進行緊密相連,同時開展“專業(yè)化”的知識研究,自然也就掌握了“專業(yè)”的電腦知識,比如電腦的用途,電腦的組成,電腦的類型,乃至硬件、軟件的劃分等。用生活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也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三)形象化表達的重要性
形象化的思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在學生無法理解的范圍內(nèi),教師采用了“人腦”形象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電腦是如何將信息進行輸入,又如何進行處理,再如何進行輸出,實現(xiàn)與人的交互的,這樣的比喻讓學生很好地了解到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更深入更加形象地實現(xiàn)了知識的剖析與內(nèi)化,人的眼睛、耳朵、身體等各個部位從外界獲取信息,電腦通過什么方式獲???鍵盤,鼠標、話筒、掃描儀等輸入設備輸入信息,而這些稱之為輸入設備,人通過大腦處理信息,電腦呢,人通過口,肢體等方式表達,電腦呢?通過一系列的形象化表達,讓學生更形象更加生動地了解電腦的信息輸入,加工,存儲,輸出等過程,從而實現(xiàn)了電腦原理的掌握,課堂的學習目標高效達成。
四、案例反思
(一)教學案例的成功性
本次課是一堂成功的教學案例,教師教學生學,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教師的教學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從新課的引入,到生活化的教學,到形象化教學,教師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的形式,也增添了課堂的學習樂趣,教學相長,學習高效,可謂是一堂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也是我們一線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案例的反思性
從成功方面進行細細反思,本次課的不足之處在哪里,看似完整的一個教學過程,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生活計算機的外形一直講述到計算機的內(nèi)在工作原理,從外由內(nèi),由淺入深,真的是“完美無瑕”??墒牵毤毧季?,這堂課僅僅算是一堂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課堂”,明顯地呈現(xiàn)出“教師教,學生學”的完整思路,教師在前面引,學生在后面追,教師在追問,學生就問題回答,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完全被教師的“教學主人翁感”所替代,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缺乏自主性,更加缺乏探究性,學生信息核心素養(yǎng)在整堂課中沒有落實,初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力應該在課堂上進行落實,培養(yǎng)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人,更要培養(yǎng)具有解決問題的人,因此,本次課程還需要進一步地優(yōu)化,將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實在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中真正地落地開花。
本文系:南京市體育局體育科研局管2014年課題“如何提高體校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率”(課題編號為NJTY2014—3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