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潔
摘要: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學業(yè)的雙重壓力之下,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如何讓孩子的心靈充滿陽光,這是老師和家長要齊抓共管的。
關鍵詞:小學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自信心
陶行知先生說:“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弊鳛楹⒆拥牡谝蝗卫蠋煟改附o予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是學生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教育有效共行,值得我們深思。
一、鏡頭展現
我?guī)У亩昙壈嗉売形唤行∩虻男∨笥?,剛轉學過來報到時,我見他長得圓嘟嘟的,能說會道的,感覺是個很可愛的小男孩。但是開學第一天,他就令我大跌眼鏡。之后的日子里,他給我的“驚喜”越來越多:上課時隨意走動;老師講課,他插話;完成課堂練習的速度極慢,有時干脆不做;家庭作業(yè)書寫潦草,甚至不做。我也找他談了話,希望他能遵守課堂規(guī)則,按時完成作業(yè),爭取進步。滿臉天真無邪的他,口頭上答應得好好的,但從來都是虛心接受,屢教不改。
二、溯源
不難發(fā)現,這樣的孩子往往有一定的“家族病史”——家庭教育勢必存在著問題。于是,我主動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原來,小沈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但是父母離異使得這對孿生子不得不分離。當初父母鬧得不可開交時,正是孩子開始入學時,因此誰都無暇顧及這對可憐的孩子。童年是最需要父母給予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自信心的時期,但他們孿生兄弟卻被迫接受分離。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家庭集體的完整和團結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毙∩虻募彝ミB“完整”這個基本條件都無法滿足,遑論“家庭教育”。雖然是二年級的學生,但孩子的心智、能力都停留在幼兒園階段,上課完全“放飛自我”,讓各科老師叫苦不迭。我多次與其父親交流,發(fā)現他父親是一個很會推卸責任的人,將對孩子的疏于管教歸咎為母親的失職——“這孩子,就是像他媽的潑辣性格!”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必須是科學的。這種教育是沒有地方能抄襲得來的。我們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根據客觀情形繼續(xù)不斷的把它研究出來。”怎樣讓這樣的父親學會進行家庭教育?我必須要琢磨如何讓家長去了解孩子,去提高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三、求解
其實班里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止這一位學生。我們學校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村鎮(zhèn)里有條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區(qū)里小學去上學了。我們班一共四十幾個學生,半數是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條件不太好,父母忙于工作。為將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我試著尋找途徑。
(一)班班有讀,親子共情
本學期,我校開展“班班有讀”讀書活動。這個活動要求每晚親子共讀時,孩子們根據導讀單的指導,和家長共讀同一本書。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陪伴,每日在微信上打卡。在陪伴過程中,家長們漸漸擠出時間陪孩子讀,陪孩子表演,錄音頻、視頻,為孩子示范寫讀后感想……兩本書讀下來,班里孩子的閱讀熱情越來越高漲,不但孩子們進步了,家長們也成長了不少。家庭教育不僅是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這樣的親子閱讀,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能自發(fā)地去學習,不少平時膽小靦腆的孩子因為有了父母的陪伴,自信心日漸提高,自我表現欲增強,孩子上課的表現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有愛的共讀在家長與孩子之間搭起了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書中情節(jié)、分享感受時,逐漸了解孩子的想法,試著以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對于他們犯的錯誤,試著蹲下身子問問他們?yōu)槭裁?,讓他們與家長坦誠相待,共情交心。畢竟每個人都是想被人認可、尊重的。這種認知上的調節(jié)有助于和諧家庭關系的建立。
(二)家長進課堂
在學校組織的一次“家長進課堂”中,我發(fā)現家長來為大家講課時,孩子聽得特別認真,家長此時說的話比在家里更管用。課后,其他學生都會無比羨慕發(fā)言者的孩子。于是,我每月安排一位孩子的家長進課堂,為班里學生講一些生活、學習小常識,若家長工作繁忙可以錄制視頻播放給同學們看。事實證明,這使得家長主動去了解孩子,了解別的家長,促進家校之間的相互了解。這樣既樹立了家長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又滿足了孩子的“虛榮心”,提高了自信心和進取心。
(三)共情交心,賞識教育
親情上的缺失導致孩子渴求愛。因此,我會通過面談交流的方式,跟小沈談談心。我要了解他,讓他逐漸信任我。把學生當作朋友來看待,讓其愿意與教師傾吐自己的心事——這是教師后續(xù)輔導的基礎。
缺乏自信的孩子,教師越責備,他們越沒自信心,嚴重的甚至會自我放逐。我們老師要轉換思維方式,學會賞識孩子的優(yōu)點。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yǎng)兒童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fā)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比缧∩蚝苡欣L畫天分,我建議父親給他報個繪畫班,培養(yǎng)其繪畫能力。因為繪畫需要定心凝神,有助于訓練小沈集中注意力,這對學習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平時教育他時,我讓各科老師也變責備為激勵,采用“激將法”,常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讓他感受老師對他的關愛,使其品嘗成功的喜悅,如:“好樣的,繼續(xù)努力哦!”“唔,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有進步了!”等等。
(四)巧化心理意識
學校有固定的課程安排,但老師上的內容卻是活的。晨會、思品課都是合理利用學校課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時機。相對于拘謹的文化課課堂,我們可以采用活潑多樣的形式,巧妙地將心理健康意識貫穿在活動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意識的熏陶,并在日常中不斷地重復,以強化意識。長此以往,心理暗示形成后,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到了不起的作用。
總之,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教育在小學生的成長中缺一不可。學校心理教育應給予孩子與家長一定的科學指導,一旦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積極引導;家庭教育也應配合學校心理教育展開。若是學校心理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朝著共同的目標——“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進發(fā),必能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充滿陽光,快樂成長。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