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娜
摘要: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廣大歷史教師應盡快加強計算機應用知識和理論的學習,能在歷史教學中熟練掌握和使用多媒體設備,提高歷史教學效果,以促進歷史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然而,要讓多媒體信息技術和歷史教學很好地有機結合在一起,關鍵在于把握好兩者的“整合度”,這樣才會對課堂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歷史教學;整合度
新課程改革強調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內容的整合,要求歷史教師必須在歷史教學中廣泛地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實現(xiàn)歷史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歷史課的方式和歷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的歷史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學習工具。歷史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條件、用網絡組織教學和開發(fā)制作課件,開展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向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廣大歷史教師應盡快加強計算機應用知識和理論的學習,能在歷史教學中熟練掌握和使用多媒體設備;能結合歷史教學內容的實際,制作精美實用的歷史課件;能以信息技術多媒體的優(yōu)勢和動態(tài)的信息呈現(xiàn)方式,優(yōu)化歷史教學結構,豐富歷史教學內容,變革歷史學習方式,完善歷史教學方法,提高歷史教學效果,促進歷史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
那么,如何將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能很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又能將我們的教學效率大幅度地提高呢?筆者認為,關鍵要把握好兩者的“整合度”(或“結合度”),這樣才會對課堂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有利于教學標準化
不同的歷史教師在講授相同的學科內容時,常常選取不同的素材,使用不同的方法,課堂教學的組織也往往因人而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時,設計和組織相同的信息系統(tǒng)傳遞給所有的學生,供他們進一步學習、聯(lián)系和應用,這將大大減少以往那種課程教學組織的無序狀態(tài),從而也能規(guī)范教學,對實現(xiàn)教學標準化大有益處。
二、有利于形成生動、有趣的教學
教學媒體具有引起注意的因素,例如:生動的畫面和形象、動畫、特技效果、聲音效果、清晰的信息等。它們都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
三、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大部分媒體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習者呈現(xiàn)和傳遞較大量的信息,并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使學習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別是教師應用精心設計的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四、有利于實施個別化學習
配有個別化學習教學軟件的教學媒體,可以為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提供方便。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進度、時間和地點。當學生直接通過教學媒體進行學習時,教師就有更多的機會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加強個別指導,這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五、有利于探索和實現(xiàn)不同的教學模式
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優(yōu)化與改善教學的一種手段,對于促進歷史教學方式的轉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然而,當人們偏重對所謂的“模式”“途徑”“手段”進行研究的時候,似乎淡漠了對課堂教學設計、邏輯分析等藝術的關注。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是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度”,所以既沒有很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又沒有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所以說,在將信息技術和歷史教學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兩者之間的“整合度”。同時,也必須牢記“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這一宗旨。這樣一來,兩者的結合才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在平常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正是沒有把握好那個“整合度”,很多歷史課件中存在著如下幾點誤區(qū):
(一)過分強調演示功能,教學容量太大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重要優(yōu)勢就是信息量大,素材豐富。但有的老師在設計時,只是片面強調計算機的演示功能,在投影屏幕上過多設計文字內容,且字號過小,文字過密,排版過長,結果把屏幕排得滿滿的,一頁接著一頁。這樣一來,學生無所適從,不知是記筆記還是聽課、思考問題。一堂課下來,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究竟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根本就分不清楚。
(二)過分追求現(xiàn)代化手段,忽視傳統(tǒng)手段
有的歷史教師在上課時,刻意追求多媒體教學,完全拋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特別是黑板;不管是否需要使用多媒體,也不管什么教學內容,都花大量精力制作課件,甚至把本該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全部搬到了計算機的投影屏幕上;不依據(jù)教學內容,只顧追求時髦,結果導致高耗低效。
(三)過分注重制作技巧,分散學生注意力
教師在有些課件中插入了許多動畫畫面,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太多的動態(tài)和動作不僅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會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自然教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四)過多使用線形設計,反饋性弱,教學互動性差
在多媒體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與學生進行“人機互動”,課件所采取的是線形設計方式,教師只能通過鼠標或鍵盤把事先設計好的內容依次演示出來,千篇一律地機械操作。而其導致的是教學反饋性較弱,互動性較差,自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極為不利。
(五)手段是現(xiàn)代化,但方式卻是守舊型
在有些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手段的確變了,開始使用一些影像、動畫、圖片等,但教學的觀念仍舊是傳統(tǒng)型的,學生仍然是從屬、被動的地位,而教師只是從以前的“口灌”變成了現(xiàn)代的“電灌”而已。這種形式上的變化,非但沒有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使多媒體課件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及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永遠也不能培養(yǎng)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弊鳛橐幻F(xiàn)代的歷史教師,不僅要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而且要注意如何正確、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謹防以上一些誤區(qū),要將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有機結合的度把握好。若抓準了這個“度”,那信息技術為歷史教學的服務會是很到位的,也會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終會使得我們的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