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 要】現(xiàn)階段是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它的應用已經(jīng)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且對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等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谶@個教學背景,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接下來,我將根據(jù)學科特點,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有效性?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173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的學科,它的教學體系還不太成熟,在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式的運用上還不太準確,再加上大部分學生也沒有引起重視,信息技術教學效率低下可想而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從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有效教學手段,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拒絕信息技術教學的形式化,更多的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扎實以及應用能力的提升,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本篇文章將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為例,深入探索有效教學方法,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開展。
一、任務驅(qū)動教學法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學科,不少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迷茫狀態(tài),沒有明確學習的方向以及任務,盲目地進行探索,學習效果不佳。再加上部分高中生仍舊存在自覺性弱,自控力不足等特點,這更是使信息技術教學形勢更加的嚴峻。針對上述兩方面的問題,教師要運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方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學習,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特性以及應用,有效扎實理論學習,為后續(xù)的靈活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教師要加強對課后練習的重視,給學生布置適當?shù)奶骄啃宰鳂I(yè),并讓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定的學習壓力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在作業(yè)完成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自身能力也能夠得以有效提升。就以郵件的發(fā)送學習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后進行郵件的發(fā)送練習,并將編輯的內(nèi)容發(fā)送到教師的郵箱,達到靈活運用的教學目的。任務驅(qū)動教學主要是以學習任務的布置展開的,要保證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開展,那在學習任務的布置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學習任務要密切聯(lián)系課本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在課本上找到對應的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其次,學習任務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即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后,才能探知問題的答案,由此才有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最后,學習任務要有一定的指導性,唯有如此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方能得到有效加強。
二、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與上機實踐
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實踐的前提。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淺入深的展開信息技術的教學內(nèi)容。比如,讓學生明確書寫編碼的原則,注意事項,以及記憶代碼中要用到的字符等,只有扎實了這些基礎的理論知識,方能為熟練的實踐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純粹的知識性學習難免會使學生產(chǎn)生煩躁心理,教師要正視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興趣不強的問題,融入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游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形式的多樣性,使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以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學習效率能夠得以有效提升,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也得以有效創(chuàng)建。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唯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方能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扎實了理論基礎后,大量的實踐練習就成為了教學重點,這要求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機房,并在大量的上機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同時也促進自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畢竟,理論與實踐始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并不是說有了扎實的基礎理論后就能夠熟練進行上機操作,這往往還需要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索,通過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實踐,有效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另外,上機操作的教學形態(tài)更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與學習動機,強化自主學習效果,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三、巧妙設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高中階段的學生都具有極強的求知欲,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在教學課堂中巧妙設問,通過問題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就以信息的獲取一節(jié)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中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問題,如“信息獲取一般有哪幾個過程?”,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學生就會以這個問題為引導,展開目的性明確的有效學習,擺脫傳統(tǒng)學習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有效的增強。另外通過問題的解決過程,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是有著很大幫助的。
四、類比教學,降低教學難度
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具有抽象難懂的特點,部分學生由于理解能力弱,想象力不足等原因,導致學習效果不佳。針對這種教學狀況教師就要展開類比教學,將信息技術上專業(yè)性的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情景相類比,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就以回收站的學習為例,不少學生對回收站抽象的概念不太理解,自然,不知道它的用處什么,也不明確回收站中的文件是否能夠恢復,種種問題的提出都給學生的高效學習帶來了困難。通過類比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回收站,深入分析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能夠加深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其他抽象知識點的教學同樣可以以類比教學的方式展開。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也得以有效提升。
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增強所有學生的能力水平
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教師課堂上教授的教學內(nèi)容的吸收消化程度也不盡相同,教師要正視學生能力的差異問題,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輔助分層教學方法,有效增強所有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要確保分層教學開展的高效性,教師首先就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這個分層是要考慮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的,比如,理解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以便在展開課堂教學和上機教學的時候,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分層。另外,學生的綜合能力,理論基礎,個人意愿等同樣是合理分層要遵循的有效依據(jù)。其次,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后,教師就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展開不同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以求所有學生都能夠聽懂教師上課講授的知識,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自信,有效提升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根據(jù)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心理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將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并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效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顧秀君.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2(25):133-133.
[2]徐萬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