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 ?要】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以講授為主,伴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在教學中增加了對話表演,英語歌曲,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等教學方法。面臨著大量的單詞,成段的課文教學任務,教師不得不壓縮學生活動的時間,多數(shù)課堂教學最終還是變成以講授為主,學生活動為輔,變成枯燥,沉悶的聽讀訓練課。Benjamin Franklin說過:“Tell me,I forget;Teach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learn.”他強調學習中最重要的是參與和實踐,而不是知識性的灌輸。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在活動中訓練聽、說、讀、寫,才能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英美 ?小組合作 ?活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36
在一次英語培訓活動中,我有幸聆聽了來自上海的外教Ceri老師給我們呈現(xiàn)的一堂精彩的英美方式的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學習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活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到其他組調查,互動學習,可以在教室里走動,參觀各組貼在墻上的成果展示材料,并貼星星點贊評價。我們震驚于西方英語課堂如此有活力,同時反思哪些方法可以借鑒,運用到我們小學英語教學中。
一、注重教學設計,課前準備
在西式課堂教學中,課前,老師會根據教學目標,本課要學的目標語言,按照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目標語言—復習或教授詞匯—課前活動—借助PPT學習和訓練本課知識—鞏固活動—小組成果展示—教師根據反饋糾正錯誤,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一個個的有趣的活動。在走進教室時,老師會攜帶課前準備的一大堆教具,有用于詞匯活動的單詞卡,圖片,有用于句型語法練習的詞條,有小組活動中要用的圖片,學習材料(題),調查表等等。為了上好這堂課,老師做足了準備工作。例如:在一節(jié)介紹城市的詞匯課中,老師先復習了描述城市的詞匯,在教室墻壁貼上八幅世界著名城市的照片,讓學生一邊圍著教室轉一圈參觀圖片,一邊做學習材料中的選擇題(選擇描述這些城市的詞匯)。在最后的Freer practise活動時,老師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城市,任意采訪其他組的兩位成員——What’s your favourite city?Why?。因為老師的這些圖片給我們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手中的調查表讓我們知道該做什么,怎么把任務完成好,各小組比賽競爭,積極交流,學習變得既有趣,又高效。我深刻地感悟到,課前準備對教學非常有幫助。在處理教材時,老師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本課重點,改編,刪減部分內容,再設計,創(chuàng)造新的內容。我們教學任務重,每課都這樣備課,準備教具,可能時間精力都不夠,但我們可以做些調整,變成適合我們的方法,選擇一些重點篇目這樣備課、上課。
二、小組團隊合作學習,成員各盡其能
老師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小組,所有的學習任務、活動,都是小組內兩人合作,或者六人合作完成,成員中有擅長繪畫的,有擅長設計的,有擅長匯報的,大家群策群力,各展所長,爭取呈現(xiàn)最好的成果展示材料,在各小組比賽中奪得第一。在這樣氛圍中,學生非常主動地學習,學習效果很好,而且從學習中獲得了成就感。借鑒這樣的小組學習,我想今后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會流于形式了。
三、活動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英美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活動教學。課堂上,老師會組織學生在各種各樣,精彩有趣的活動中學習,運用知識,老師講授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學生不會固定在座位上,他們可以滿教室走動,參觀,和同伴合作參與活動?;顒涌梢源致苑譃閮纱箢?,Control Practise可控練習和Freer Practise自由練習。Control Practise:The students’use of language is controlled by the design of the activity-in other words they have little choice but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可控練習是圍繞單個詞匯設計的練習,答案固定。Freer Practise:The activity gives students more choice about the language they can use to complete the activity and express themselves.自由練習是針對短語、句型或段落的練習,難度較高,學生需要思考,組織語言,在和同伴的溝通,交流中完成學習任務。
(一)活動教學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老師在教學詞匯時,常用的活動有match練習,把單詞和對應的圖片連線搭配。有翻卡片活動:把單詞和圖片背面朝上,小組內輪流翻開一張卡片,找配對的單詞和圖片,看哪組最先翻到最多卡片。還有玩游戲練習詞匯,例如:六個學生圍成一圈,單詞放在圈里,看誰最快摸到或踏到老師說的單詞?!澳阏f我畫”活動。例如:學身體部位一課,老師發(fā)給學生A一張怪物圖片,學生A描述圖片:“It has a big head,three eyes...”。學生B根據描述畫圖,最后和原圖對比,看哪組畫得最像。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就學會了知識。我們完全可以在小學英語課堂用這些活動,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又掌握了要學的詞匯。
(二)活動教學在語法句型教學中的運用
語法涉及到很多生僻的詞匯。老師怎樣用學生能聽懂的語言,把語法講清楚,講懂,這個難題困擾了我們多年。我覺得英美語法教學的特點是不講理論,抓住關鍵的結構變化,借助PPT演示,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最后在活動中實踐,學會正確使用語法。語法教學常用到的活動有survey(調查表)和information gap(信息溝)。Information gap是發(fā)給A、B兩個學生兩張內容相同,但缺失信息不同的信息表,讓學生問答同伴,填好缺失的信息,再核對兩張表的答案。例如:在學習句型What does she/he like?時,學生A的信息表有Amy愛吃的食物,學生B的信息表有Daming愛吃的食物,他們互相問答,填好自己缺失的信息,最后再核對兩張表答案是否一致。
(三)活動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老師在課前一般會安排match練習,學生用已學知識把新課文段落和圖片連線搭配,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在listen and repeat活動中,老師教讀重點句型。老師會準備發(fā)給學生練習資料,如判斷句子對錯,選擇提空題,通過做題檢查學生是否讀懂課文。閱讀課有時會安排小練筆活動,兩人一組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再全部粘貼在教室墻壁四周,各小組成員參觀,選出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并貼星星點贊,最后各小組用英語匯報、交流,最喜歡哪個,為什么喜歡。在小練筆中,學生既模仿了閱讀中的句子,還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部分,同時互相做了評價,真是一舉多得。我們小學高段的英語教學,老師們抱怨課文太長,教得枯燥乏味。如果我們借鑒一下英美的活動教學,設計一些match活動,把學生在活動中的成果貼在墻上,大家參觀學習,相信我們的課堂也可以變得快樂,有活力。
英美開放式的活動教學適合20人以下的小班。中西學情有著巨大的差異,我們不能照搬英美的教學方法。因此老師們只能取其精華,適當改變,最終為我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