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用漢字構意揭示語詞隱含義開辟詩詞賞析新途徑

2019-09-10 07:22張素鳳
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課程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語詞煉字近義詞

張素鳳

摘 ? 要:語詞隱含義雖是一種非本質的附加意義,卻是規(guī)約語詞使用的重要因素。利用漢字構意探求語詞隱含義,不僅有助于準確理解語詞的意義、辨析近義詞,而且可使詩詞賞析變得更直觀、更形象,使原來只可“意會”的煉字之妙變得可以“言傳”。以“盡”為例,通過字形構意分析,說明“盡”具有“逐漸變小變少直至完全消失不見”的隱含義,并用該隱含義賞析古詩詞,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揭示詩詞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特色。

關鍵詞:漢字構意;隱含義;盡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35-0009-05

本文所說的“隱含義”是指詞的理性意義之外的一種附帶意義,即“那些在共識前提下被暫時放棄的、潛在的、反映事物次要特征及其主觀認識的義素”。與理性義素的明確性、穩(wěn)定性和有限性相反,隱含義素具有潛在性、活躍性與繁雜性。潛在性決定了隱含義在字典辭書中往往查找不到;活躍性決定了隱含義是不穩(wěn)定的,有可能脫落或改變;繁雜性決定了有的語詞隱含義不止一個,也有的語詞根本沒有隱含義。雖然如此,隱含義卻是影響語詞使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盡”字為例,闡釋如何通過漢字構意挖掘語詞的隱含義,再通過隱含義賞析詩詞,使原來只能“意會”的“煉字”之妙變?yōu)橐嗫伞把詡鳌?,為詩詞賞析開辟一條新途徑。

一、通過字形構意揭示語詞的隱含義

有的語詞有不止一個隱含義,不同類別的隱含義有不同的探求方法。對于“寓于音”的深層隱含義(即核心義素),“語音線索是我們認識和研究詞的深層隱含義的重要途徑”;而對“常識性義素、文化內(nèi)涵義素、社會內(nèi)涵義素、聯(lián)想隱含義素”等各類隱含義,一般通過聯(lián)系社會文化知識進行闡釋。我們則在嘗試一種新的探求隱含義的途徑,即通過語詞的書寫符號“漢字”的構意來探求其隱含義。

漢字構意是結合語言意義分析出來的字形構造意圖,是語義的具象化、可視化。漢字構意與所記錄詞語的實際意義密切相關,但相互間又有本質不同,構意屬文字系統(tǒng),而實義屬語言系統(tǒng)。在把語詞實義具象化、可視化的造字過程中,一些語詞蘊含的非本質的隱含義可能在漢字構形中有所體現(xiàn),從而使一些漢字形體成為語詞隱含義的攜帶者和表現(xiàn)者。這樣,漢字構意就成為探求語詞隱含義的一條線索,也就是說,可通過漢字構意去追尋語詞潛在的隱含義。如: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把〈盡〉的義項歸納為“完”“死亡”“達到極端”“全部用出”“用力完成”“全,都”“所有的”。這些義項都是“盡”的實義,它們不能體現(xiàn)“盡”的隱含義?!氨M”的隱含義可以通過字形構意去探尋:“盡”的甲骨文字形(詳見表1),像手執(zhí)毛刷洗刷器皿內(nèi)壁之形,表示飲食已盡;顯然,甲骨文字形是“盡”的實義“完”的具象化,“飲食已盡”是用來表現(xiàn)“完”義的典型意象。到小篆,“盡”字演變?yōu)椋ㄔ斠姳?),楷定作“盡”,《說文解字》“器中空也”是對小篆字形構意的說明。據(jù)此,“盡”的古文字構意可說解為“食器中的飲食已經(jīng)吃完了,食器空了”。從這個構意不僅可抽繹出“完,終盡”等理性意義,還可抽繹出其潛在的隱含義素——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特點;因為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器皿中的飲食有一個由多到少、由大到小的變化過程。因此,我們將“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看作“盡”的隱含義。

二、運用隱含義賞析古詩詞

隱含義雖反映事物非本質屬性,是義位的次要語義特征,且非常不確定,但語詞運用卻離不開隱含義??梢哉f,隱含義就像生物體的遺傳基因,雖經(jīng)多代變異卻仍對語詞的使用有不可忽視的規(guī)約作用。漢字構意的具象化和可視化特點,決定了用漢字構意揭示語詞隱含義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更易被理解和接受,故非常適合進行詩詞教學。下面以“盡”為例,說明隱含義在詩詞賞析中的功能和運用方法。

(一)隱含義有助于展現(xiàn)詩詞意象,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比绻勒兆值浒选氨M”解釋為“竭,完”,則“孤帆遠影碧空盡”描寫的意象是靜態(tài)的,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碧空盡頭已不見孤帆遠影的空闊景象。如把“盡”的隱含義“由近及遠,由大到小”的動態(tài)變化揭示出來,則“孤帆遠影碧空盡”展現(xiàn)的意象是動態(tài)的,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的是船帆由近及遠,帆影由大到小,直至完全消逝在碧藍天邊的生動景象。這樣,整首詩描繪的意境也就活起來、動起來:老朋友孟浩然在煙花如海的陽春三月,辭別黃鶴樓,前往揚州游歷;作者佇立在黃鶴樓上目送老朋友的船帆由近及遠,直至完全消失在天邊,最后只看到滾滾江水在天邊奔流。顯然,“盡”的隱含義不僅使整首詩的意境在讀者眼前活起來,而船帆由近及遠直至消逝的動態(tài)也可使人聯(lián)想到詩人長時間佇立在黃鶴樓上目送老友船帆遠去的情景,從而體會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真摯友情。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盡”是動詞,翻譯時必須補出其隱含義——杯中酒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沒有剩余的變化過程,可譯為“喝,喝完,喝干”;否則就不能準確表現(xiàn)詩意。如果不補出隱含義,“盡”就要譯為“干”或“一飲而盡”,這樣凸顯了西出陽關者的豪邁,但與本詩主旨不符。本詩的主旨是表現(xiàn)詩人對朋友的留戀,用“西出陽關無故人”為理由勸朋友再喝一杯酒,再多停留一會兒,表現(xiàn)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可見,“盡”的隱含義對準確理解詩歌意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漢字構意揭示語詞的隱含義,有助于準確理解語詞的意義及展現(xiàn)詩歌意象的動態(tài)美和畫面感,從而更深刻地闡釋作品的藝術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古詩詞賞析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二)用隱含義區(qū)別近義詞,直觀理解“煉字”之妙

隱含義在詩詞賞析中的功能,還表現(xiàn)在運用隱含義進行近義詞比較,直觀展現(xiàn)詩詞用字的精準特點,從而體會古人“煉字”之妙。

1.與“絕”“滅”等近義詞比較

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比缫勒兆值浒选氨M”解釋為“完”,則詩句“眾鳥高飛盡”描寫的意象是靜態(tài)的,展現(xiàn)的是空中沒有一只鳥的空寂景象。這樣很難把“眾鳥鳥飛盡”與“千山鳥飛絕”所描寫的意境進行實質區(qū)別。而通過比較相關字的構意,則可清楚看出兩首詩意境的不同。

“絕”的甲骨文(詳見表1)像以刀斷絲之形,表斷開之義;引申為“盡,完”“空,無”等意義,與“盡”形成近義詞。如只看理性義,很難說出在“盡,完”“空,無”等義項上“絕”與“盡”有何不同。但聯(lián)系兩個字的構意,就不難看出區(qū)別:(詳見表1)以刀斷絲能瞬間完成,非常利落,沒有逐漸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絕”沒有隱含義“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皽纭钡募坠俏模ㄔ斠姳?)像手持扇子滅火之形,本義是動詞“熄火,滅火”,引申為“盡,完”“空,無”等意義。顯然,“滅”也沒有隱含義“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這樣,“絕”“滅”與“盡”在“盡,完”“空,無”等義項上的區(qū)別就易說解了:“盡”的隱含義能表現(xiàn)“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動態(tài)變化特點,而“絕”和“滅”的隱含義分別是“干脆利落”和“干凈徹底”,與“盡”的隱含義不同(見表1)。

根據(jù)以上分析,“絕”“滅”的“空,無”義是靜態(tài)的,那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所描寫的意象也是靜態(tài)的: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沒有人們的足跡,展現(xiàn)了十分空寂的意境;這為“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畫面主體提供了遼遠空寂的背景,展現(xiàn)了在茫茫白雪覆蓋整個大地的背景下,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的中心意象。整個畫面充滿潔、靜、寒涼的氣氛,象征了詩人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征;聯(lián)系詩人當時的處境,則能體會其被貶永州后不甘屈從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tài)。

而“盡”具有“由近及遠,由大到小”這樣的隱含義,因此“眾鳥高飛盡”展現(xiàn)的意象是動態(tài)的,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的是群鳥向高處飛去,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直至無影無蹤的生動景象;與之相對的“孤云獨去閑”所描繪的景象也是動態(tài)的,即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正在悠然地向遠處飄去。這兩句所描寫的“眾鳥”和“孤云”都離開作者而向遠處飛去或飄去的動態(tài)畫面,與下文“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相互照應,一個“厭”字非常傳神地表現(xiàn)出在作者眼中飛鳥和云朵離開是因為對詩人的厭棄,唯有敬亭山對自己沒有因厭棄而離開。這樣,詩人獨坐敬亭山出神地看著飛鳥和孤云遠去的形象就仿佛在眼前,畫面感十足,而詩人當時孤獨寂寞的心境也就不難理解了。顯然,這里“盡”的隱含義所表現(xiàn)的動態(tài)感不僅使詩的意象動起來、活起來,而且有助于準確而深入地理解詩的意象和作者的心境。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字形構意分析語詞的隱含義,不僅使“盡”“絕”“滅”這樣原來似乎只可“意會”的同義詞比較變得可以“言傳”;而且利用語詞的隱含義解析古詩詞,可以把古人“煉字”之妙形象、直觀地表達清楚,展現(xiàn)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極具畫面感的生動意象,從而深刻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顯然,這種能夠使人身臨其境的詩詞賞析,無疑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與“落”“沉”“降”等近義詞比較

詞語除了具有抽象概括的理性意義外,在具體語境中還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語境義,從而與某些本來意義不相近的語詞形成近義關系。對具體語境中的近義詞進行辨析,是說明“煉字”之妙的常用方法;而通過漢字構意揭示語詞的隱含義,又是辨析近義詞、領悟詩詞煉字之妙的有效途徑。如:

王之渙《登鸛鵲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比绻勒兆值浒选氨M”解釋為“竭,完”,則詩句“白日依山盡”描寫的意象是靜態(tài)的,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落日余暉映照下的山巒;如果把“盡”蘊含的“由高到低,由大變小”隱含義揭示出來,則“白日依山盡”描寫的意象是動態(tài)的,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的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下沉,越來越低,直至完全看不見的動態(tài)意象。與下句“黃河入海流”所描繪的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的景象交相輝映,形成一個開闊動感的壯觀景象,為詩人進一步抒發(fā)登高遠望而聯(lián)想的人生哲理做好鋪墊。這里“盡”與“落”“沉”等形成近義關系,因此可以通過與“落”“沉”的意義比較,賞析此詩“煉字”之妙。

“落”字從草落聲,字形構意是草木花葉脫落,字典辭書一般把其本義概括為“掉下來,往下降”。顯然,字形構意“草木花葉脫落”隱含著“脫離母體”義,這個隱含義規(guī)約著“落”字組詞造句的使用規(guī)律,如“疑是銀河落九天”中“落”字非常形象地表現(xiàn)了銀河脫離九天而掉落人間的氣勢,體現(xiàn)了作者充滿夸張想象的浪漫主義情懷??梢?,“落”強調的是脫離母體而下降的動態(tài)過程,而“盡”不僅能表現(xiàn)下落的過程,還能表現(xiàn)下落的結果“看不見”了?!俺痢弊旨坠俏淖鳌埃ù馕灏似撸薄埃ê笙滤摹と薄埃ㄇ傲ざち?,像牛羊等沒入水中之形,本義就是“沉沒”,引申為“降落,下降”。物體沉入水中因為水的浮力,下降的速度非常慢,因此“沉”隱含著“慢”義,這與太陽下落的特點非常吻合,因此人們常說“太陽西沉”;顯然,“沉”也不能表現(xiàn)太陽完全落山后完全不可見的狀態(tài)(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盡”之所以能夠與“落”“沉”成為近義詞,是因為“盡”具有隱含義“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這個隱含義與夕陽落下時越來越低,可見部分越來越小的動態(tài)變化具有一致性。而“落”“沉”雖有“下降,下落”義,但不能夠表現(xiàn)太陽下落至完全隱沒不見的意象;只有“盡”既能夠表現(xiàn)太陽逐漸下落的過程,又能表現(xiàn)太陽完全被山遮住不見的意象。因此,“盡”不能用“落”或“沉”替換。

可見,從漢字構意入手分析詞語的隱含義,有助于理解準確語詞的意義,直觀認識古人“煉字”之妙,使詩詞賞析由只能“意會”變?yōu)橐嗫伞把詡鳌薄?/p>

3.與“完”“凈”“沒”等近義詞比較

字典辭書大都把“盡”說解為“完”,意思是完結,完畢,因此“盡”與“完”“凈”“沒”等可以成為近義詞。下表對這幾個近義詞的辨析,都是從漢字構意出發(fā),概括其共同義項,找出每個詞的隱含義,使各詞之間的異同一目了然(見表3)。

從上表可以看出,“盡”“完”“凈”“沒”雖然都有共同義項“盡,沒有剩余”,但只有“盡”具有隱含義“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正是這個隱含義規(guī)約了“盡”的語用特點,使之不可被近義詞取代。如:

李白《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盡”不僅有理性意義“終盡,完”的意思,還隱含著逐漸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表現(xiàn)了詩人沿途所見山勢由高到低直至完全消失于平野之中的變化過程,意境十分開闊。與“白日依山盡”中“盡”的用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白日依山盡”展現(xiàn)了太陽落山時逐漸被山遮擋直至完全隱沒不見的縱向變化;“山隨平野盡”表現(xiàn)了從蜀到楚沿途山勢逐漸變低直至完全化為平野的橫向變化。顯然,這里的“盡”不可用“完”“凈”“沒”替代。同樣,蘇軾《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其中“盡”蘊含兩個義素:荷葉逐漸凋謝衰敗的動態(tài)過程和荷葉已經(jīng)完全沒了的結果。李清照《如夢令》“興盡晚回舟”,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鄉(xiāng)淚客中盡”,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白居易《觀刈麥》“家田輸稅盡”,王磐《朝天子·詠喇叭》“只吹的水盡鵝飛罷”,韓愈《馬說》“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淘淵明《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這些語句中“盡”都是動詞,意思是“完,沒有剩余”,且分別隱含著“游興”“鄉(xiāng)淚”“蠶絲”“花”“家田”“水”“一石粟米”“桃花林”等由多到少至完全沒剩余,或離終點越來越近至到達盡頭的動態(tài)過程。可見,正是因為“盡”的隱含義,使詩歌意境更為豐滿、生動,有助于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而與之意義相近的“完”“凈”“沒”則沒有此意義特點,所以不能準確表現(xiàn)詩意,由此可見詩人用字之妙。

白居易《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其中“盡”用來修飾限制動詞“燒”“淘”,意義相對虛化,但其隱含義“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卻還保留著:其中“盡”不僅表現(xiàn)草被野火燒光、千古風流人物被滾滾長江波浪沖洗掉而無任何剩余的結果,同時隱含著“草逐漸減少”“風流人物逐漸被遺忘”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盁槐M”即燒不完、燒不光的意思。這里的“盡”與“完”“凈”“沒”意義相近,但卻不可替換。同樣,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林杰《乞巧》“穿盡紅絲幾萬條”,張籍《秋思》“復恐匆匆說不盡”,溫庭筠《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曾幾《三衢道中》“小溪泛盡卻山行”,諸葛亮《出師表》“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其中“盡”是副詞,分別用來修飾動詞“落”“穿”“說”“過”“泛”“進”,表現(xiàn)結果“完,沒有剩余”;意義相對虛化,卻還保留著隱含義“逐漸減少”或“逐漸靠近終點”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顯然,這些虛化為副詞的“盡”,隱含義雖較弱,但仍對其語用功能有規(guī)約作用,因此“盡”仍不可用“完”“凈”“沒”替換。

三、隱含義脫落后的范圍副詞“盡”

隨著詞義的不斷引申發(fā)展,“盡”的隱含義逐漸減弱,當它的理性意義進一步虛化為表示范圍的副詞時,隱含義完全脫落,其意義用法與副詞“全”“都”十分相近。如:杜甫《羌村三首》“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中“盡”是表示范圍的副詞,強調所有兒童都去東征了,沒有剩余和例外,與“全”“都”的意義用法十分相近,即“盡”的隱含義“逐漸減少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完全喪失。同樣,羅隱《蜂》“無限風光盡被占”,毛澤東《七律·長征》“三軍過后盡開顏”等,其中“盡”都是表示范圍的副詞,與“全”“都”的意義用法十分相近,“盡”隱含義完全喪失。

綜上所述,語詞隱含義雖是一種非本質的附加意義,卻是規(guī)約語詞使用的重要因素。隱含義的潛在性、活躍性與繁雜性特點決定其探求方式不止一種。本文以“盡”字為例闡釋了一種前人未曾用過的探求語詞隱含義的方法——利用漢字構意探求語詞隱含義,并用來解析古詩詞。用這種方式揭示語詞隱含義,不僅有助于準確理解語詞的意義,還可使詩詞賞析更直觀形象,使原來只可“意會”的煉字之妙變?yōu)榭梢浴把詡鳌?,非常適合進行詩詞教學。

猜你喜歡
語詞煉字近義詞
發(fā)光的語詞(三則)
你是那樣美 唐心語詞
找找近義詞
憂國憂民沉雄博大
真實、大眾化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煉字”
一字一詞總關情
一首詩開始的時候
語詞的有效教學
墨玉县| 佛学| 集贤县| 木兰县| 察隅县| 临武县| 武川县| 申扎县| 浦江县| 耒阳市| 长武县| 民和| 鄂托克前旗| 社会| 襄垣县| 客服| 灵石县| 武冈市| 灵宝市| 交城县| 西宁市| 芒康县| 孟州市| 五台县| 宾川县| 汝南县| 太仓市| 宁蒗| 南陵县| 富平县| 福安市| 伊宁市| 安丘市| 乌鲁木齐市| 岚皋县| 铜陵市| 资阳市| 谢通门县| 黄陵县| 上思县|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