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鴻鐘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知識上的錯誤認知,以往教師對這些錯誤資源并不重視,認為其知道如何改正即可。但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開始愈發(fā)認識到錯誤資源的利用價值,想要“變廢為寶”。這便要求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一方面引導學生讓其正確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另一方面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而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利用價值
(一)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信心
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可盡量做到寬容。小學生害怕犯錯的原因來自多個方面,包括同學嘲笑、教師批評或測試成績低等。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可讓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并且以教育學生尊重他人的手段,鼓勵學生建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另外對于多次犯錯的學生,教師通過在課后主動與學生交流,了解其解題想法,能夠有針對性地耐心引導,同時在溫柔的言語與親切的態(tài)度下,更易激發(fā)其求知欲。
(二)有利于學生反思與掌握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時不易發(fā)現自己的錯誤,教師通過及時指點,可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自身的錯誤,進而制造一個反思的機會,加深學生對自我的認識與了解。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讓其通過進一步的思考,自主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最終解決問題,還能培養(yǎng)與鍛煉其學習思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體系。
(三)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與緩解學習壓力
教師在將錯誤資源搬到課堂時,需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進行。同時錯誤資源的展示方式也有很多,包括多媒體、小游戲等,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手段,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且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使課堂的教學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教師在發(fā)現學生的錯誤時,應找出癥結所在,通過耐心的分析與指導,讓學生在反思中得到答案,并與同時給予科學的意見,幫助其緩解學習壓力,增強其對數學的喜愛。
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一)以錯題為載體,促進學生思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必然會產生許多錯誤資源,需要教師具備挖掘、發(fā)現的能力,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出錯并沒有多可怕,通過在改正過程中引導其思考、分析,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習題是檢驗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及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工具,教師發(fā)現學生在習題中出現錯誤時,不要急于批評學生,而是對其錯題加以分析,并做合理加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學生必然會自主進行錯誤資源的研究與分析,最終轉化為寶貴的學習資源。另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對錯誤原因的剖析,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面積》的教學時,因為“面積”這一概念十分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與自己學過的“周長”相混淆,還有學生認為物體的大小便是物體的面積。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在課堂教學前先要求學生進行本節(jié)內容的預習,同時布置兩道習題,待學生完成后將題收上來,教師通過分析,總結出學生們常犯的錯誤。在課上,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具或游戲的方式,對錯題進行加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發(fā)現其中的錯誤。這樣一來,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所在,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轉變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挖掘錯誤資源價值,豐富教學內容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們普遍認為學生產生的錯誤資源是呈碎片化的。若將這些錯誤資源收集起來,教師會驚喜地發(fā)現這些錯誤資源是具有一定邏輯性的,且可以構成相應的數學知識體系。對此,教師可在備課時梳理與分析學生的錯誤資源庫,提取出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錯誤資源,并搬到課堂中來。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講解完本節(jié)的新課內容后,可適當講解錯誤資源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知曉該模塊數學知識的常見問題,并分析原因,減少其在以后學習中錯誤的產生。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年月日》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發(fā)現學生經常會將二月份到底是28天還是29天弄混淆。對此,教師可借助對媒體技術,列一個月份長軸,在每個月份旁標注具體的時間,另外對二月份這一部分內容做重點講解,告知學生二月份的天數會因是否是閏年而發(fā)生變化,同時說明不同月份的天數也是不同的。還有可自編順口溜,如“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變等”,在小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加深理解。
(三)“鼓勵犯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有俗語曾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充分說明讓小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能夠培養(yǎng)其思維的活躍性,從而“腦洞大開”,向權威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一直被教師所忽視,同時在應試環(huán)境的熏陶下,教師認為錯誤資源會影響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其中有時可能會包含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對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對此,教師不可過分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而要通過“鼓勵犯錯”,多給其一些呵護與表揚,引導其帶著疑問去自主探究,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究與分析,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這不僅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成長的基本要素,需教師加以重視。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統(tǒng)計與概率》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由于概率這一概念本身便具有偶然性,再加上統(tǒng)計學有多種表現方式,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知道每道題所對應的具體解題方法是什么。有時候交上作業(yè)來,教師會有趣地發(fā)現部分學生的解題切入點與正常思路有所不同,雖然答案是錯誤的,但向我們展示了其獨特的想法。這時教師應當面鼓勵、表揚這些同學,并告知正確的解題方法,讓其與自身的思路相比較,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而通過思考得到最終答案。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在激發(fā)學生學習信心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通過錯誤資源,培養(yǎng)嚴謹態(tài)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經常會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將一些簡單的題目做錯,等到事后發(fā)現感到懊悔不已,但其一般不會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認為只是馬虎的原因,并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掌握知識點,等到下次再遇到相同問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而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不僅應具備較好的運算能力,還應在面對數學知識時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克和千克》的教學時,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相關數量單位的掌握與重視,教師可組織與單位相關的“陷阱專題課”,將學生們日常所做的錯題進行一一展示,讓學生自主去找出其中的不妥之處,進而讓其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教師還可通過教學內容引出關于單位換算的故事或案例,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結語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提升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一直被教師所忽視,同時在應試環(huán)境的熏陶下,教師認為錯誤資源會影響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素質教育更重視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認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錯誤資源,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信心,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思與知識的掌握,并活躍課堂氣氛與緩解學習壓力。對此,教師可以錯題為載體,促進學生思考,并挖掘錯誤資源的價值,使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并且“鼓勵犯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