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蘭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苯y(tǒng)編本教材充分體現(xiàn)這一理念,不僅增加“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內(nèi)容,還在單元教學中增添了課外自讀內(nèi)容,目的是讓課外閱讀進入語文教學體系之中。但從當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看,學生即便讀了,也是草草了事。筆者以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一書為例,談談整本書的閱讀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給他們童年留下烙印。
一、引導梳理概括,突出多元趣味
整本書的容量較大,閱讀完一般都需要幾周乃至更長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多依賴于學生的自主閱讀。如何加強過程監(jiān)管,確保學生真正閱讀,這已經(jīng)成為當前語文教師探索的主要內(nèi)容。最普通的方式就是通過考試進行,這看似有效,但在無形之中會給學生壓力,壓抑他們的閱讀興趣。這與推進整本書閱讀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在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的重點是興趣培養(yǎng),即使有檢查,也要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
整本書檢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己梳理并概括書的內(nèi)容。在《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中,筆者曾別出心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梳理概括,從而有效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圍繞孫悟空進行梳理,結(jié)合“美猴王”“齊天大圣”“孫行者”三個稱呼思考其所對應的主要事件;引導學生以唐僧為主線,對取經(jīng)路上所遇到的困難進行分類;引導學生以豬八戒為主線,對其性格進行概括,并選擇具體例子加以論證;甚至還鼓勵學生以妖精為主要人物進行概括,讓學生說一說,評一評,哪個妖精最厲害,哪個妖精手下小妖最多,哪個妖精最漂亮……
對整本書內(nèi)容梳理概括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需要教師大膽放手,搭建平臺,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選擇,然后用事例概括。這樣不僅能充分體現(xiàn)生本地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效果來看,即便以學生最熟悉的孫悟空這一人物為主線,要真正概括到位,學生也要對整本書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從結(jié)果來看,學生對概括妖精最感興趣,他們甚至為了證明自己推薦的妖精最厲害,還從書中找出不少細節(jié)加以佐證,這也間接推動了對整本書的閱讀。
對整本書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概括,看似簡單,但是要概括到位,卻需要學生認真閱讀整本書,這正是梳理概括的目的。整本書閱讀,推促學生主動閱讀才是關(guān)鍵,梳理只是最基本的任務,是讓他們初讀、再讀、深讀的基礎。如果梳理概括過于教條,過于重視方法指導,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而不能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結(jié)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二、緊扣人物閱讀,尊重個性體驗
要真正上好閱讀指導課,就可以在文本人物上做文章,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是感性的,他們閱讀整本書,印象最深的必然是人物,至于寫作技巧卻考慮不了那么多。對文本的人物解讀,教師不必直接照搬《教師教學用書》中的內(nèi)容、名家解說,導讀的目的不是考試,而是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在閱讀中,教師要善于放手,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鼓勵他們讀出自己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小學生年齡相仿,但由于生活經(jīng)歷、閱讀積累,乃至審美體驗等方面有所不同,導致他們對文本中人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師要善于從中發(fā)現(xiàn)這一差異,多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見解,增加他們的閱讀信心,鼓勵他們堅持閱讀下去。這也是導讀的目的之一。如《三打白骨精》這一章節(jié),在豬八戒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過程中,有學生說豬八戒有點“好色”,對白骨精變的美少女產(chǎn)生好感,結(jié)果“美少女”卻被孫悟空趕走,乃至打死,是對一種美的形象的毀滅,這自然遭到豬八戒的“報復”……
雖然學生的分析并不一定準確,但至少說明已在思考,還接地氣,充滿生活情味,而不是簡單的人云亦云。同樣在對白骨精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有學生進行了個性解讀,他們認為白骨精陰險狡詐,善于抓住對方團隊中的矛盾進行挑撥離間。比如抓住了唐僧心地善良的特點,抓住了豬八戒好色、愛管閑事的特點上演苦肉計,變成美少女,結(jié)果被打死,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唐僧的同情心,還能從中激發(fā)豬八戒的不滿,以便引發(fā)團隊矛盾,讓整個取經(jīng)隊伍陷入困境。對豬八戒、白骨精、唐僧等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學生也許沒有分析到位,卻是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進行的,屬于他們的個性閱讀體驗,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孫紹振先生曾經(jīng)說過:“作品分析的最終目標不應是此一作品與其他作品之間的共同點,而應該是其特殊點、唯一性和不可重復性?!痹诮虒W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感悟,盡可能給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并加以肯定贊揚,鼓勵學生堅持閱讀下去。針對有價值觀錯誤傾向的,教師應通過適當?shù)姆绞竭M行介入,在保證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遷就。
三、滲透表達技巧,指向遷移運用
學以致用。習作水平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也許學生在閱讀整本書時,只有閱讀的興趣,沒有寫作的意識。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加以滲透,讓他們在收獲閱讀快樂、豐富閱讀積累的同時,能從中借鑒寫作表達技巧與藝術(shù)手法,并經(jīng)過適當?shù)姆绞竭M行提煉,引導他們運用在習作中。對整本書閱讀,從中滲透寫作技巧,不能壓制他們的閱讀興趣。
同樣還是《三打白骨精》,對“婆婆”這樣描寫:“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顴骨往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苯處熆梢韵茸寣W生結(jié)合詩句說說意思,接著讓他們說說作者這樣寫的好處,讓他們認識到白骨精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得到唐僧的同情。接著引導他們用比喻的方式寫一寫老師,不要求寫出詩句,但要求抓住主要特征來寫。
這里人物描寫的字數(shù)有點少,還是采用詩句的形式進行,極富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運用了較多的修辭手法,并且圍繞“衰老”特征從順序、虛實、比較逐步展開。如果想讓學生全部掌握,必然是強人所難。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賞析,讓他們從中感知其中的一種表達技巧。至于運用,要求學生以教師為對象進行描寫,結(jié)合他們的實際水平,嘗試采用比喻的手法進行,這樣既有效降低了仿寫難度,又能激發(fā)他們的習作興趣。
教師還可以主動引導學生將名著中的經(jīng)典內(nèi)容與教材中所節(jié)選內(nèi)容進行對比,與教材中類似的表達技巧進行比較,引導他們從中理解表達手法,并進行遷移運用。對名著表達手法來說,即便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描寫,往往也涉及很多技巧,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結(jié)合單元訓練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一種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樣一來不影響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二來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技巧。
整本書閱讀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根據(jù)需要靈活滲透閱讀方法,讓他們在學會閱讀的同時,也能真正讓一本書在他們的童年階段留下深刻印象,乃至一輩子銘記,這才是推進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意義所在。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市晉光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