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梅英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升政治學習效果。本文對高中政治多樣化教學進行了分析,并對多樣化教學提出了相關的方法措施,以求學生學習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政治;多樣化教學;方法措施
一、合作探究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相對乏味枯燥,需要理解之后才能有效掌握,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政治教學效果。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學生在查閱資料以及活動調查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自主的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在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從而提升學習積極性,增強對政治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學習能力。
2.加強交流與合作
合作探究教學方法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小組,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探討,共同解決問題。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根據學生的探討結果及時的補充,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學習。
3.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通過對高中政治課程的探究,教師要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容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用政治的眼光看待生活,學會使用政治來解決實踐問題。將政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更加貼近于生活,增強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
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要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將課程教學目標作為基本依據,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并合作探究,積極解決問題,確保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大大提升高中政治教學的效率,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二、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特點來選取相關的政治案例,以實際案例為中心,提出自己的政治觀點,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談論政治內容。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增強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相對于課本的知識體系,具有更強的實踐作用。同時,教師在選取案件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以便學生理解和學習。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思考和交流。案例教學法具有生動、具體的特點,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培養(yǎng)政治思維,學會分析和解決政治理論的方法。將案例教學應用到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同時通過案例教學,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政治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價值觀,提升綜合素質[2]。
三、微課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學校教學當中,其中微課教學,是教學信息化的主要方式。微課是一種新型的微型視頻課程,教師在課前根據課程內容專門設計制作一個小視頻,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微課成為教師傳遞知識的另一種方法,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質量起到促進作用。是制作微課時,教師需要貫徹新課改的基本內容,根據高中政治教學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高效的學習,充分掌握知識點。微課的使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減輕了教師在課下準備教學的負擔,能夠節(jié)省時間,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對于枯燥的理論傳授,微課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同時,在進行習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重點內容做成微課,這樣能夠大大節(jié)省教學時間,讓學生自主的對習題內容進行修正和完善,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在政治學習中的效率[3]。
四、結束語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對于高中政治教學而言,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結合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要加強對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尋求更多的有效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內容,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政治學習質量。教師通過政治教學,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鄒林德,劉麗.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92.
[2]卜新國.巧設計·善突破·求高效——高中政治教學三部曲[J].江西教育.2013(36):21.
[3]任雅民.高中政治教學培養(yǎng)學習興趣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4(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