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柳楊
摘要:教學有效性是保證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是現階段教學工作者關注的一項重點內容。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今天,追求高效課堂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但因學??陀^條件和教師主觀條件的限制,很多小學還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因此,轉變教師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推行素質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緊迫任務。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yè)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學改革;應對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這一背景下,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數學科目是小學教育階段尤為重要的科目,做好其教學有效性提升工作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發(fā)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如何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做好小學數學教育有效性提升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積極意義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積極意義主要是:所謂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指的就是學生對于課堂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做好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相關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首先,做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工作可以滿足現階段新課改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其次,做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工作可以有效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簡單來說,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通過對一些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這一科目的學習興趣,進而積極參與到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這樣一來,就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完成學生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2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2.1教法陳舊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之一是法陳舊。很對教師,特別是年紀偏大的老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體制下“滿堂灌”的影響,一直改變不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講得津津有味,不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然后把課后作業(yè)完成就算一堂數學課結束了,根本達不到學生開動腦筋,舉一反三的效果,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未被調動起來,教學效率低下。
2.2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之二是教學方式單一。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教師的教法單一,教師先講—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作業(yè)—教師批閱。新課程教育理念推行了多年,但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改變不大,教師還是“演說家”,學生還是觀眾,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只能簡單、機械地記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3.1引導學生學會自學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一是導學生學會自學。上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預習任務,收集相關的資料,將自己不會的地方圈注起來,上課時可以有針對性地聽講,時間一長,學生自己就會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即使教師不布置預習任務,學生也會在上課前完成預習工作,這也為課上減少了時間的浪費,有針對性的學習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
3.2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二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社會大眾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信息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yè),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和網絡進行教學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站在講臺上講,使用的教學工具也只有黑板、粉筆,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提不起任何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率,而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將數學知識的教授過程直觀、形象、直接地展現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3.3應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三是應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來增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提高家長參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度。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和QQ與家長建立積極的聯系,并進行有效互動,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庭當中的表現。及時將科學的教學理念傳遞給家長,使學生能夠在家庭當中也得到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網絡數學問題來使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角”的相關知識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制作三角形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角的形狀和相關知識,使學生能夠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3.4有效情境教學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四是有效情境教學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認知能力特征,適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故事情境,故事情境是基于小學生對故事喜聞樂見的年齡特征,通過利用故事中有趣味性的數學素材,來吸引學生興趣和注意力的一種教學情境。二是游戲情境,游戲情境關注了小學生活潑好動、樂于參與的特征,通過融合教學內容的游戲好動,讓學生寓教于樂,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三是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能夠突出顯示數學學科生活化和實踐化的特點,特別是一些富有時代感和地方生活特點的元素,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強的親和力和認同感,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強化數學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四是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符合小學生探索欲和求知欲旺盛的特點,通過設計各種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心理動機,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為下一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問題情境更多應用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借助現代信息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馮回祥.思維方法與數學教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4).
[2] 劉娟娟.小學數學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zhèn)陳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