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演變及其動因分析

2019-09-10 17:25李永全
高教學刊 2019年5期
關鍵詞:歷史演變研究生教育

李永全

摘? 要: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追溯研究生教育在我國的產生和發(fā)展歷史過程,梳理各個歷史時期的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和歷史事件,并從歷史事件中分析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動因,這對現在以及未來的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歷史演變;動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5-0194-0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comb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event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mo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motivation analysis

一、研究生教育的概念理解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頂層教育,一般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兩個階段。對于研究生的教育大家普遍認為它是以研究專深學問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并且其中還蘊含著知識的創(chuàng)新。根據邏輯學屬加種差的定義方法,我們可以簡單地將研究生教育定義為:培養(yǎng)學生進行專深知識研究與創(chuàng)新的最高層次的高等教育活動。有的學者對我國的書院教育是否屬于研究生教育進行了研究,但從學制的角度又否定了書院是研究生教育的開端,原因在于我們可以說書院蘊含著研究生教育的萌芽,而我國真正建立研究生教育制度則要追溯到近現代社會。

二、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一)清末的研究生教育

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1900年夏,八國聯軍的火炮轟開了北京城,以慈禧為首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落荒而逃,這一舉動震動了整個封建朝野,改革的呼聲再次被提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在西逃過程中慈禧也認識到,為了維護封建政權必須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于是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在西安頒布了“預約變法”的上諭,承認“世有萬古不變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1],從而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頒布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全國性學制系統(tǒng)——《欽定學堂章程》。該章程規(guī)定了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學堂、大學堂和大學院三個層次,其中的大學院“年限不定,以研究為主,不立課程,不主講授?!盵2]從這樣的表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大學院就是為開展研究生教育而設,因此可以將《欽定學堂章程》的公布,作為我國研究生教育在學制上的開端,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它并沒有真正付諸實踐。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張百熙、榮慶、張之洞主持重新擬定的一系列學制系統(tǒng)文件,統(tǒng)稱《奏定學堂章程》。其中將大學堂改為通儒院,學制5年,屬研究院性質,以“能發(fā)明新理以著成新書,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為宗旨。[2]通儒院與大學院的命運相似,即在清朝滅亡前,實際并未開學。但是清朝頒布的這兩項章程卻標志著我國研究生教育形式上的開端。

(二)民國時期的研究生教育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其教育部將制訂民國新學制作為工作重點,并召集留學日本和歐美的歸國人員,分別草擬各級學校規(guī)程。最初意向是以歐美學制為藍本,“擬遍采歐美各國之長,衡以本國情形,成一最完全之學制”[3]。但因歐美學制體系不符合當時中國國情,并且歐美歸國人員絕大多數對于歐美教育體制并不十分深入了解,最終在參照日本學制的基礎上,頒布了壬子癸丑學制,又稱1912-1913年學制。其中對研究生教育“改通儒院為大學院,不規(guī)定期限”,規(guī)定“大學院由院長延其他教授或聘績學之士為導師,不設講座,由導師分任各類,于學期初提出條目,令學生分條研究,定期講演討論”[4],具體實踐這一規(guī)定的大學首推北京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9個研究所的設立標志著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實際開端,據統(tǒng)計,這時北大共有研究生148名。對于畢業(yè)的研究生則首次采取了學位制,如1913年的《大學規(guī)程》對此作了如下規(guī)定:“大學院學生自認研究畢,欲受學位者,得就其研究事項提出論文,請求院長及導師審定,由教授會議決,遵照學位令授以學位;如有新發(fā)明學量,或重要著述,得由大學評議會議決,遵照學位令授以學位”[4]。

隨著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研究生教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在原有學制基礎上不斷地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規(guī)范化和法制化,以及培養(yǎng)方式的多元化。1929年4月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規(guī)定大學教育的目標:“大學及專門教育,必須注重實用科學,充實科學內容,養(yǎng)成專門知識技能,并切實陶融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5]。為保證大學的研究和學術特性,大學和獨立學院均得設立研究院或研究所[2]。且規(guī)定“大學得設研究院,大學研究院須有三個研究所以上”[6]這就使得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進一步得到完善,為新中國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新中國成立后的研究生教育

新中國建立之初,百業(yè)待興,急需大量的科研管理人才,然而經過戰(zhàn)亂摧殘后的中國并不具備培養(yǎng)研究生的條件。當時我國的高等教育是在蘇聯的幫助下才有了快速的恢復和長足的發(fā)展,這其中也包括研究生教育。1953年11月,高等教育部頒發(fā)《高等學校培養(yǎng)研究生暫行辦法(草案)》。1961年9月,“高教六十條”經黨中央批準試行。以此為基礎,教育部組織制定了《高等學校培養(yǎng)研究生暫行條例(草案)》, 并于1963年1月,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高等學校研究生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提高研究生質量。這一時期我國共培養(yǎng)了近兩萬名研究生,這些人才充實了師資隊伍和科研力量,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我國初步建立了正規(guī)的研究生制度[7]。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再一次得到了快速發(fā)展,“1978年錄取研究生1萬人,198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通過審議。標志著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進入了規(guī)范有序的發(fā)展階段?!盵8]伴隨著1998年的高校擴招,研究生在學人數有了“超常規(guī)增長”,從1999年到2003年,四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數量的平均增長率為29.5%,實際上2005年我國在校研究生已接近100萬[8]。目前我國的研究生教育的整體規(guī)模已經超過美國,但是我國的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與美國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提高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將是今后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點。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數次變革,每一次的變革都是研究生教育不斷成熟的腳印,正是這些堅定的步伐使中國的研究生教育走到了今天,走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是什么促使中國的百年研究生教育史發(fā)展到如此程度,是值得我們分析的。

三、我國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動因分析

(一)研究生教育制度在我國建立的動因

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直接后果是切斷了我國與世界的聯系,而間接后果,也是最嚴重的后果是,我國的發(fā)展被西方的工業(yè)革命狠狠地甩在了后面。曾經的泱泱大國面對由自己發(fā)明的火藥而改進的火槍,再也沒有了話語權,任憑西方列強的宰割。開明的地主階級,為了繼續(xù)維護其統(tǒng)治,開始看到了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性,于是,教育救國的思想迷漫在當時的社會中,興辦教育與救亡圖存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隔海相望,人們發(fā)現日本的強盛,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其教育也順其自然的成了我們模仿的標桿,對于研究生教育而言《欽定學堂章程》與《奏定學堂章程》只是在書面上進行了規(guī)定,真正的研究生教育并沒有因它們的頒布而得到實施,因為當時的中國教育條件,根本就不具備培養(yǎng)研究生的能力。研究生教育的產生,決定于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內部條件,主要是科研成分和專門訓練進入教學過程,二是外部條件,即社會提出了對更高級學術人才的迫切需求,這只能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達到相當高度上才能發(fā)生[9]。相比我國之所以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制度,是因為日本的學制中有這樣的教育層次,對于我們來說,研究生教育就像附屬品一樣,是伴隨著整個學制一起被我們拿過來的,在現實社會活動中并不能找到其建立的動因。

(二)政治力量的推動

教育特別是高層次的教育,一直被統(tǒng)治階級視為鞏固發(fā)展政權的有效手段,通過發(fā)展教育,在人,可開化民智;在國,可增強實力。而研究生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高層次,研究專深學問,引領知識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更加受到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所以,我國的研究生教育的每一次大的變革都滲透著政治的變革。從清末的《奏定學堂章程》到民國初年的壬子癸丑學制,再到新中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這種制度層面的變化的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政治的影響。每一次政權的更迭必定導致教育指導思想的轉變,在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具體的教育活動也會必然隨之發(fā)生變化。而政治對教育的影響具有直接性、廣泛性和根本性的特點,使我們更加重視政治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的動因作用。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可以為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提供開放的政治氛圍,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平穩(wěn)適度發(fā)展。相反如若遇到社會政治的動亂,研究生教育也將受到巨大的重創(chuàng)。

(三)科學技術的進步

研究生教育與其他層次的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的探究性,知識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生的教育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緊密聯系的,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所進行的研究性教學受到當時科學技術發(fā)展程度的制約,要以當時的具體科學條件為依據進行教學。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也要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這就要求突破原有觀念和技術,探尋新的知識領域,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所以說,研究生教育與科學技術二者互為因果,彼此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隨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爆發(fā),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產生了正規(guī)的研究生教育,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研究生教育更加規(guī)范化,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將使整個研究生教育朝著更高更廣的方向發(fā)展。雖說我國近代社會并沒有發(fā)生工業(yè)革命,但是從整個20世紀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們也會看到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逐漸進步,特別是新中國建立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更是取得了世界矚目的進步。正是有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才促成當今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在改革開放的40年表現得十分明顯,特別是在計算機、生物、核能以及航空航天領域,我們不僅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且,培養(yǎng)了大量相關人才。這些領域的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的,其所培養(yǎng)出的學生被稱為“高新技術人才”,更是成為當今就業(yè)市場上的“搶手貨”。

(四)留學人員的努力

我們不得不提為此作出貢獻的歸國留學人員,正是他們把外國的研究生教育“藍本”引入到了我國。由于各個時期我國留學人員的去向國的差異,從而影響了我國下一個時期的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模式。我國最早進行官派留學的去向國是美國,1872年在容閎的帶領下首批30名幼童赴美學習,但由于中間清政府的阻撓,并沒有形成較大的影響。在清末新政的推動下,我國才興起了一股強大留學熱,首選國就是日本,一來離我們國家較近,利于往來,二是,彼此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利于相互交流學習,加之,日本的急速發(fā)展和強大更是吸引了中國愛國志士的向往。這些從日本歸來的學者或者說雖未去過日本但對日本了解極深的學者推動了研究生教育制度在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其次就是美國,留美學者的歸來一方面充實了研究生教育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也促成了1922年學制的改革,使中國的學制打上了美國的烙印,這其中也包括研究生教育。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效仿蘇聯,雖然說這一時期我們留蘇學習的人員不多,但是來中國進行指導的蘇聯專家間接地起到了歸國留蘇人員的作用,在我國推行蘇聯的教育模式。這一時期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

(五)教育大眾化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研究生教育在我國有了“跨越式的發(fā)展”,這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隨著本科的擴招加劇,大眾化的層次開始上移,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性開始降低。對高學歷的追求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即使本身不想接受研究生教育,但由于以前的本科教育已經無法實現其人生的目標,迫使廣大的學生去通過更高的學歷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這種無形的推動力,是各種原因交織到一起綜合形成的,我們很難把它分得很細,這種大眾化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推動我國的研究生教育的。這是一種歷史潮流,一種教育本身自有的慣性,我們看不到它,但它確實存在,并一直影響著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從研究生教育產生的那天起就已經開始了。然而,我國的研究生的大眾化還隱含著另外一層因素,那就是緩解就業(yè)壓力,這在2009年的研究生擴招中表現得尤為明顯。2009年爆發(fā)了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600萬大學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成為一大難題。為了緩解就業(yè)壓力,國家適度地增加了研究生的招生名額,減緩了當年的就業(yè)壓力,從研究生的規(guī)模角度看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光緒政要》卷二十六[M].

[2]孫培清.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陳學恂.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中冊)[M].164.

[4]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中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教育部公報[N].第1年(5).

[6]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乙編教育法規(guī)[Z].中央教育法規(guī).

[7]吳本廈.新中國研究生教育學位制度的發(fā)展歷程[J].中國高等教育,1999(20).

[8]薛天祥.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fā)展趨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

[9]楊漢清,韓驊.比較高等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歷史演變研究生教育
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形態(tài)的歷史演變
淺析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戰(zhàn)略的歷史演變及其驅動因素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美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yè)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中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yè)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yè)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高??蒲袌F隊與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
從范例復制到自由表達:對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觀的歷史演變考察與現實反思
從分離走向融合:幼兒園游戲與其他教育活動關系的歷史演變
高密市| 通渭县| 维西| 黎平县| 浦东新区| 射阳县| 武宣县| 沁水县| 阳西县| 岐山县| 玛曲县| 永登县| 惠水县| 汕头市| 万载县| 鹤壁市| 乐陵市| 石楼县| 靖边县| 内江市| 大田县| 石屏县| 永安市| 囊谦县| 微山县| 宜兰市| 全南县| 景洪市| 新乐市| 定南县| 榕江县| 静海县| 松江区| 红安县| 阳江市| 师宗县| 平安县| 黑水县| 英德市| 长汀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