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琦
【摘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情感的孩子,我們應該熱愛他們。對于離異家庭環(huán)境成長的孩子、留守兒童、患小兒多動癥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作為一名班主任,及時有效地轉化他們,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建設良好班風的前提。筆者認為:給予尊重、愛、對待他們的錯誤時要曉之有理、寬容與耐心、家校合作,一定能慢慢轉化他們。
【關鍵詞】? 給予尊重 愛心 對待錯誤曉之以理 寬容 耐心
【中圖分類號】? G625.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185-02
0
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要做好教學工作之外,同時還要肩負育人的責任。從教二十多年來,遇到過一些特殊的學生:離異家庭環(huán)境成長的孩子、留守兒童、患小兒多動癥的孩子,遇上他們是對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挑戰(zhàn)。我接觸的這三類孩子,他們的成績與紀律在班級都是后進的,他們自尊心強,很容易受到傷害。平時學習中,他們?nèi)狈W習的愿望與動力。不會掌握學習方法,難于完成學習任務。在學校不守紀律、我行我素。作為一名班主任,及時有效地轉化他們,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建設良好班風的前提。也是衡量老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標尺。
在與他們接觸與相處中,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尊重、包容、關懷與愛,才能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對孩子給予愛,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當老師給與了尊重、愛心、耐心。我相信這些孩子一定能慢慢轉化過來的。
一、尊重是前提,讓孩子感受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本質(zhì)來說,就在于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每一個個體都希望得到尊重,更何況是那些特殊情況的孩子。教育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自尊心,孩子自尊心的缺乏是由于過多受到指責與懲罰所造成。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有的老師忘了尊重學生的原則,他們一犯錯就指責學生。所以才會跟老師對著干。所以,對待他們要像對待優(yōu)秀生一樣,尊重、維護他們,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情感。
振華一到四年級都是班上的后進生,他在老師的眼中很另類,喜歡跟社會上的無業(yè)青年混在一起,抽煙、打架、曠課,課上睡覺、不做作業(yè),無視校規(guī)。這樣的學生讓老師頭疼。五年級剛接手時,我也苦口婆心勸過、罰過、聯(lián)系家長,收效甚微。后來偶然一次,班上的電腦有故障,我束手無策時,他自告奮勇走上來,左右搗鼓了一下,電腦恢復如常。我當場感謝他,全班都贊嘆他的電腦技術高超,他兩眼都亮了,臉也紅了。我當場拍板:以后班級的電腦管理員就由他來當。這是他讀書以來第一次當官。這是對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的尊重。慢慢的,他在班級有了地位,得到尊重,也愿意跟同學交往,改掉陋習,一點點的在進步著。后來,在一次全區(qū)的電腦打字比賽中,他獲得三等獎,為學校、班級獲得榮譽,也為自己的人生獲得一次成功的機會,他品嘗了經(jīng)過自己努力后的喜悅,獲得學習的自信心。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懂得教育學生,一定要深入細致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安全感、尊嚴感。作為特殊情況的學生,,他們能通過老師的尊重和自己的親身感受才能慢慢領悟。所以,我們必須做引導者,而尊重就是引導的前提,能讓孩子獲得自信。
二、關愛是動力,讓孩子積極向上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熱愛孩子的高尚品質(zhì),在于像一個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點,而給予適當?shù)姆柿?、水分、陽光、并許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
小宇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父母雙方各自組織新家庭都容納不下他,把他退給年邁的祖父母。溫飽能解決,當情感需求無人理。他左右腳的鞋子不對稱,校服臟、舊、不合身照樣穿。而且常遲到。我了解他的情況后,無論他多遲回來,課桌上總為他留一份早餐。買了一套新校服給他穿上后,我給他拍了一張照片對他說:“看,多干凈、整潔,多帥氣”他靦腆一笑說:“謝謝老師?!钡诙欤野l(fā)現(xiàn)他穿戴整齊回來學校,很認真地在進行早讀。我特意跟他聊了起來,了解他遲到的原因是沒有人叫他起床上學。第二天,我送了一個小鬧鐘給他,他高興接受并向我道謝。我順便提出要求說:“小宇,一寸光陰一寸金,盡力做到不遲到行嗎?”當時,我想了一會兒才用力地點了點頭。我知道他在我面前許下了承諾了。從那以后,他就很少遲到,而且有幾次還早早到校,悄悄抹講臺、黑板,打掃衛(wèi)生,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當然,這幾次的都受到我的大力表揚,記大功。經(jīng)過三番五次的表揚,同學們都向他投與贊許的目光。
愛,是一種慰藉。對于特殊情況的學生。老師要像愛護自己子女一樣關愛他們。以真情對待他們,多親近學生,拉近彼此的心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孩子一旦感受到你的愛,他們就會以真正的思維與你交流,以積極的態(tài)度與你交往,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愛,愛是一種動力。驅(qū)使孩子向善、向上、勇往直前!
三、曉之以理是方法,讓孩子敞開心扉
僅僅尊重和愛還不夠,對特殊情況學生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曉之有理。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只有把道理講通了,心情才舒暢,對待事物的看法才明了。講理時要真。就是要把道理講清楚明白。使學生明白道理,達到心悅誠服。同時,聯(lián)系他們的實際曉之利害,讓學生聽得真切,想得明白。老師講的是出自真心的、實實在在的道理,更容易敞開孩子的心扉。
曉之以理只是一次兩次談話是難以奏效的。還要說理勤,勤說理??梢允顾麄兿「恢胤?。在老師的一次次的教育,一點一滴地進步??傊?,切記性急,應如春風化雨滋潤他們的心田。
文哲是一個性格急躁的孩子,與同學發(fā)生沖突時,一股蠻勁把同學往死里揍。用同學的話來形容:一頭蠻牛。我拉開他時,他雙手緊緊握拳,兩眼透紅,眼眶里還盈滿了淚花。嘴巴一遍嘮叨:打死你,叫你欺負我。這時候,我只能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把他帶到辦公室,坐在我旁邊。等他激動過后,我才慢慢跟他講道理:相處了六年的同學,你跟他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傷了同學,你好受嗎?也傷了同學情。作為父母,看到受傷的兒子,多么心痛——,那一天,我們聊了一節(jié)課,聊到他明白道理,主動認錯,跟我保證下次不沖動。沖動上來就讓我或同學馬上拉開他等。雖然后來也有發(fā)生過一次,但他收斂不少,能三思而后行,甚至跑過來咨詢我,請求幫助他.
是的,跟孩子說理時切忌長篇大論,要抓住要害,言簡意賅。說理時要符合該名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學生能理解,使他們感到溫暖,感到親近,學生自然就會樂于老師的說教了。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了。
四、保持寬容與耐心,行為糾正反復抓
這些孩子的行為矯正,,常常反反復復。行為矯正比他們的思想覺悟要困難得多。就是思想上認識到是錯誤的,但行為上很難改正過來。這要很大的毅力堅持下來,同時還要老師與同學的鼓勵。老師在矯正他們的行為時,不斷給他們制定能努力的小目標,這個目標只要他們努力就能做到的。做到就一定要獎勵他們,老師和班干協(xié)助監(jiān)督他們實現(xiàn)小目標。同時,老師還要關注他們出現(xiàn)的困難,及時解決。,保持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持久力。面對這些孩子要保持足夠的耐心,還要對他們反復的行為偏差時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
遇上小鴻讓我很有挫敗感,他是我做班主任生涯遇到的一個荊棘。因為他患小兒多動癥,需要靠藥物治療才能控制自己不去傷害同學。剛開學的第一周,每天都有學生投訴他打架。我一邊安慰其他孩子,領他們?nèi)メt(yī)務室處理,一邊跟小鴻講道理,他也認識到錯誤,滿口答應不再犯,可是一轉身或下節(jié)課又如此重復、再保證、再犯錯。讓我身心俱憊。第二周,我每天給他制定一個努力目標:一天只允許三次犯錯,做到就記功一次,三次記功換取禮物一份。這些小目標,他只需要控制自己就能達到。小鴻開始很難達到目標,慢慢地糾正,慢慢地等待,他的小目標達到了,打架次數(shù)減少很多。但他反復犯錯也多。我對他的行為矯正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寬容才行!
一個人一輩子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老師做到嚴格而不嚴厲,寬容而不縱容。那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寬容的老師,往往是自信的老師,寬容有耐心的老師,往往是具有親和力的老師。
五、家校合作是保障,攜手合作促進步
學校與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兩個主要場所。新大綱指出:要努力構建校內(nèi)外溝通的教育體系。因此,要轉化孩子,必須重視學校與家庭擰成一股繩,孩子的行為矯正需要學校與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合作,老師的悉心固然重要,家長全力支持更是必不可少。
那么,要讓學校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微信圈起到了橋梁的作用,還有校訊通,定期召開的家長會,都是做好家長思想工作的平臺。向家長敲響警鐘——你的孩子行為的偏差需要你時刻關心,立刻糾正。我們要讓家長認識到;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道德的培養(yǎng)更能使孩子受益終身。小鴻的行為矯正不但有學校的力量,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家校合作,效果更好!每一個孩子的進步,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家校攜手,才能促進孩子進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情感的孩子,我們應該熱愛他們。對于特殊情況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給予他們尊重、愛、寬容與耐心,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成為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老師也能從教育孩子的膩煩,厭惡的情緒中走出來,在教育過程中找到快樂!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原理》柳海民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班級管理學》張東,黃玉華,林冬桂編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