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月色空明 閑人如是

2019-09-10 07:22王崧舟林志芳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19年4期
關鍵詞:承天寺品評空明

王崧舟 林志芳

教學實錄

一、序曲 :“月”與心境相關

師:(出示蘇軾圖片)請看大屏幕,誰?

生:蘇軾。

師:知道這個人的請舉手。

(生紛紛舉手)

師:(出示: 3000多首詩詞 ? 寫到“月”的就有570多首 ? 心境)北宋大文豪,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詞。這其中,寫到“月”的就有570多首。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蘇軾寫“月”往往跟什么連在一起?

生:心境。

師:請把“心境”這個詞,寫到課文題目的旁邊。

(生寫,師板書:心境。)

師:記住這個詞——心境。我們一起來看看蘇軾寫“月”的一些詞是怎么跟心境連在一起的。(出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師:《水調(diào)歌頭》,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

師:有味道,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

師:真好!發(fā)現(xiàn)沒有,在蘇軾的詞當中,他認為人和月之間有一點是相似的,哪一點?

生:人和月都是有缺點的,人的缺點是悲歡離合,各種情緒都有;月的缺點是陰晴圓缺,各種形態(tài)

都有。

師:他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但不能說缺點,可以說——

生:特點。

師:沒錯,真好。在蘇軾看來,人的悲歡離合就像是——

生:月的陰晴圓缺。

師:因為月的陰晴圓缺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蘇軾真正想說的是,人啊,對待自己的悲歡離合,應該像對待月的陰晴圓缺一樣,順其——

生:自然。

師:正是通過月,蘇軾在這里表達了一種非?;磉_的心境。

(品評:公元1076年,蘇軾在中秋之夜思念弟弟蘇轍,把酒問月,寫下了《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給了詩人想象和思考,詩人將人生的悲歡納入對宇宙哲理的追尋中——月之陰晴圓缺如人之悲歡離合。此句像蘇軾一生際遇的暗示,又是蘇軾豁達心境的寫照。

帶學生朗讀這句耳熟能詳?shù)脑~,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月之于蘇軾的意義,更為理解蘇軾逆旅中的人生態(tài)度做了鋪墊。)

師:我們繼續(xù)看——(出示)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師:《江城子》,誰來讀?

(一生聲情并茂地讀)

師:小戲骨啊,讀得太好了!哪個詞讀得特別棒?

生:腸斷。

師:啥叫腸斷?極度悲傷。同學們,你們有過悲傷的時候吧?

生:(紛紛點頭)有過。

師:人有悲歡離合嘛,來,把這種悲傷的感受帶進去。我們再來讀一讀,《江城子》——

生:(有感情地)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師:其實,這首詞是蘇軾悼念自己妻子的。妻子去世已經(jīng)整整十年了,他努力地不去想她,但是他做不到啊,特別是在什么時候?

生:在月亮最圓的時候。

師:沒錯。月亮最圓的時候,正是蘇軾最腸斷的時候。在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月亮成了他對妻子哀思的一種寄托。

(品評: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夜,蘇軾夢見自己故去十年的妻子正在梳妝,夢中相顧無言,淚兩行。夢醒之后,悵然慨嘆,將自己無限的哀思寄寓筆端,寫下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此時明月如霜 ,鬢亦如霜。)

師:繼續(xù)看——(出示)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宋]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師:《虞美人》,誰來讀一讀?

(一生朗讀,將“琉璃”誤讀成“梳璃”。)

師:最后一個詞——碧琉璃。來,再讀一讀。

(生再朗讀,將“琉璃”誤讀成“藍璃”。部分學生笑了起來。)

師:不緊張,是“碧琉璃”。不怪他,因為他沒見過琉璃,讀錯很正常。碧琉璃,來,一起讀。

生:(齊)碧琉璃。

師:你也跟著讀。

生:(正音讀)碧琉璃。

師:你帶著大家一起讀。

(生正確地帶讀)

師:這就是學習!學習不怕犯錯,不斷地挑戰(zhàn)錯誤,改正錯誤,這就叫進步。真好!我們一起再讀——

(生齊讀)

(品評:“教科書”般的糾錯片斷。王老師循循善誘的背后是對學生深深的尊重、寬容和理解。)

師:真好!這首詞是蘇軾送給他的好友陳述古的。在蘇軾看來,他跟好友之間的感情就像是倒映在江中的那一輪——

生:(齊)明月。

師:這是一輪怎樣的明月?

生:純潔。

生:明亮。

生:晶瑩剔透。

師:就像碧琉璃一樣。蘇軾正是借這樣一輪倒映在江中的明月,來表達自己跟朋友之間的情誼,純潔,干凈。來,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品評:公元1074年秋,蘇軾的朋友陳述古將調(diào)往河南任職,行前設宴于杭州吳山有美堂。席間,蘇軾創(chuàng)作《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這首離別之詞雖有“使君能得幾回來”的感懷,但詞境并不沉重。當夜闌風靜,一切都消散而去,唯有秋月如鏡,秋水如碧,給人以空靈澄澈之韻。)

師:(出示:570多首 ? 五分之一)同學們,像這樣寫明月的詩和詞,可不僅僅是這三首。蘇軾一共寫了多少首?

生:570多首。

師:占了他全部詩詞作品的幾分之幾?

生:五分之一。

師:說明什么?

生:說明蘇軾非常喜歡寫月亮,而且非常擅長寫月亮。

師:沒錯。第一,非常喜歡;第二,非常擅長。概括得非常好!既然他非常喜歡月亮,又非常擅長寫月亮。那么,同學們,當蘇軾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貶到黃州的時候,它會不會繼續(xù)借月亮來抒寫自己的心境呢?打開課文,自由朗讀《記承天寺夜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課文)

(品評:開課之處,王老師引入蘇軾的三句詞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蘇軾筆下明月與心境的關系,是拓展也是鋪墊。三首詞分別是寫給弟弟、妻子、朋友的。與手足不能團圓之時,月是陪伴;與妻子天人永隔之時,月是慰藉;與朋友江頭送別之際,月是見證。蘇軾將自己的心緒寄予明月,明月也啟示著蘇軾的哲思與了悟。蘇軾一生漂泊輾轉(zhuǎn),而明月如故人相隨相伴。

這個板塊的教學顯然不是常規(guī)的課堂導入,而是學習的內(nèi)容之一,像是引子,或者序曲。)

二、整體感知:“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的小品之妙

師:文章很短,一個自然段,85個字。但是,越是短小的文章,越不能小看它們。比如,這篇文章里的四字詞語,就值得我們細細讀一讀——(出示:何夜無月 ? ?但少閑人)

師:誰來讀?

(一生讀)

師:帶著大家一起讀。

(生齊讀)

師:(將“但”字加著重號 )這里有個“但”,是不是“但是”的意思?

生:我覺得不是的,應該是“只是”的意思。

師:你看過注釋?

生:沒有。我聯(lián)系了文章內(nèi)容。

師:你聯(lián)系了內(nèi)容,竟然判斷出它是“只是”的意思。好厲害!其實,我們查注釋也能發(fā)現(xiàn),這里的“但”不是“但是”,是“只是”。繼續(xù)看——(出示:月色入戶 ? ?欣然起行)

師:誰來讀一讀?

(生有韻味地讀)

師:讀得有味道,這叫老到。來,帶著大家一起讀。

(生帶讀)

師:真好。這里邊有一個字,很普通的一個字。想問問各位,你們怎么理解?(將“月色入戶” 的“入”字加著重號)

生:我覺得這個“入”應該是“照入”的意思。

師:有道理。這是他的說法,一家之言,有沒有第二家?

生:我覺得應該是“灑入”。

師:月光“灑入”,也有道理。有沒有第三家?

生:我覺得“入”應該是“透入”。

師:“透入”這個詞一般人想不到,很好。照入、灑入、透入,三種了,三家之說。但是這三家只能歸為一類,月色就是純粹的月色,月光就是自然的月光。有沒有第二類說法?

生:我覺得這個“入”有“進入”的意思。

師:“進入”,這是另一類說法。在她看來,月亮不僅僅是月亮,所以是“進入”。哪個讀起來會更有味道呢?我們不忙著下結論,等會兒繼續(xù)琢磨。

(品評:記住這“入”字,“等會兒繼續(xù)琢磨”。)

師:(出示:無與為樂 ? ?步于中庭)誰來讀?

(一生讀)

師:帶著大家一起讀。

(生帶讀)

師:(將課件中“欣然起行”的“行”與“步于中庭”的“步” 加著重號)這兩個字都有“走路”的意思。但是有差別。給“行”組個詞語——

生:行走。

師:給“步”組個詞語——

生:散步。

師:這樣看來,“行”和“步”,哪個顯得更從容、更隨意?

生:“步”更從容、更隨意。

師:(出示:積水空明 ? ?藻荇交橫)看最后一組四字詞語。比較難,生字特別多,誰敢讀?

(一生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大家一起讀。

(生齊讀)

師:重要的詞語讀三遍,再來。

(生齊讀)

師:真好!這里有一個詞語,你們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將課件中“積水空明”的“空明”加著重號)

生:(齊)空明。

師:再讀。

生:(齊)空明。

師:第一次接觸吧?什么意思?

生:就是水很清澈。

師:水很清澈。你一定看了注釋,對吧?

(生點頭)

師:誰能為“空明”找一個近義詞?

生:澄澈。

師:非常好,第二個——

生:靈明。

師:這個詞兒很少見,你是怎么知道這個詞兒的?

生:它跟“空明”有一字相同,我覺得它倆的意思也很相近。

師:讀過一些書,肚里有點兒墨水了。好!第三個——

生:我覺得也可以用“明澈”。

師:很好!第四個——

生:晶瑩。

師:“晶瑩剔透”的“晶瑩”??梢园?!有第五個嗎?

生:空靈。

師:空靈,空明。好極了!不找了,這些近義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空明”這個詞的味道。好!咱們把它們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出示)

何夜無月 ? ?但少閑人

月色入戶 ? ?欣然起行

無與為樂 ? ?步于中庭

積水空明 ? ?藻荇交橫

(生按節(jié)奏齊讀)

(品評:“空明”一詞有道家意味,難講解,也不容易理解。此處,王老師設計讓學生找近義詞,學生通過詞語表面的意思去拓展尋找相近的詞語,尋找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

師:但是,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課文是不是按照這些詞語的排列順序一步一步寫下來的?

生:(直搖頭)不是。

師:打開作業(yè)紙,思考并完成課堂練習的第一大題。按照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你覺得這幾組詞語應該如何重新排序?用橫線把它們一一對應起來。(出示,生默讀并完成練習。)

起(起因) ? ? ?何夜無月 ?但少閑人

承(過程) ? ? ?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轉(zhuǎn)(轉(zhuǎn)折) ? ? ?無與為樂 ?步于中庭

合(議論) ? ? ?積水空明 ?藻荇交橫

師:(巡視)我請一位同學來分享一下他的思考,好嗎?(指名答)

師:按照這篇課文的順序,你覺得排在第一的應該是哪一組詞語?

生:我覺得應該是“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

師:同意的舉手。

(全班舉手)

師:第二呢?

生:第二是“無與為樂 ? ?步于中庭”。

師:好,繼續(xù)。

生:第三個是“積水空明 ? ?藻荇交橫”。

師:同意的舉手。

(全班舉手)

師:但是,這里我有個問題,為什么寫到“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時候就成了文章的轉(zhuǎn)折呢?

生:后面是他的結論,前面是他描寫的景物,所以說是文章的轉(zhuǎn)折。

師:你從后面倒回來看,后面寫的是議論,前面寫的是景色,所以你認為是轉(zhuǎn)折,是嗎?(生點頭)她的思維是逆向的,有沒有順向的,從前面也可以看出來?

生:我覺得前面寫的是他自己,后面又開始寫積水,我覺得這是一個轉(zhuǎn)折。

師:為什么呢?

生:寫的東西不一樣。

師:前面寫的是誰?

生:前面寫的是作者和張懷民。

師:在干什么?

生:在散步。

師:散步是一件事情還是一種景色啊?

生:是一件事情。

師:那么到這里呢?

生:到這里又開始寫景色了。

師:前面寫事情后面寫景色,這就叫——

生:轉(zhuǎn)折。

師:真好!明白了吧?前面寫景物,后面寫議論,這也是轉(zhuǎn)折。所以,無論從前往后看還是從后往前看,這個地方都是一種轉(zhuǎn)折。

師:好極了!繼續(xù)。

生:第四個就是“何夜無月 ? ?但少閑人”。

師:這個已經(jīng)毫無懸念了,都一樣吧?

(生點頭)

師:(出示)

起(起因) ? ? ?何夜無月 ?但少閑人

承(過程) ? ? ?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轉(zhuǎn)(轉(zhuǎn)折) ? ? ?無與為樂 ?步于中庭

合(議論) ? ? ?積水空明 ?藻荇交橫

師:全對的舉手。有錯的,馬上把它改過來。

師:同學們,一起看大屏幕。出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這篇文章的一個大秘密。

(生仔細看大屏幕)

師:我剛才說,這篇文章很短,一個自然段,85個字。但是,正應了這樣一句俗話:麻雀雖小——

生:五臟俱全。

師:這么短的文章,有起因,有經(jīng)過,有轉(zhuǎn)折,有議論,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波瀾起伏。文章這樣寫,讀起來才有節(jié)奏和味道。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文章的起承轉(zhuǎn)合。

生:(朗讀)《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師:看,因為月色入戶,所以——

生:欣然起行。

師:這就是文章的——

生:起。

師:繼續(xù)。

生:(朗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師:看,一開始是念,接著是尋,最后是步。從念到尋,從尋到步,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相連。這就是文章的——

生:承。

師:繼續(xù)。

生:(朗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前

面一直寫事情,到這兒不再寫事,因為繼續(xù)寫事就沒有變化、沒有節(jié)奏了。這兒開始寫景,于是,這就成了文章的——

生:轉(zhuǎn)。

師:繼續(xù)。

生:(朗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既是議論,也是抒情,這就是文章的——

生:合。

師:起承轉(zhuǎn)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風生水起,富有節(jié)奏。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才有味道。我們一起再來好好地讀一讀,感受感受節(jié)奏的變化和味道。

(師生合作朗讀全文)

(品評:利用四字詞語,既進行字詞教學,又完成文脈梳理,一舉兩得。

蘇軾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有“蘇文如?!敝Q。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談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边@篇記游小品《記承天寺夜游》正是如此,短短八十多個字刻畫出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全文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自然如行云流水,又曲折有致、富有意趣。)

三、品讀賞析:走進一片月色如水

師:在這篇不足百字的文章里,蘇軾稱自己是什么人?

生:閑人。

師:把“閑人”這個詞圈出來。

(生圈“閑人”,師板書:閑人。)

師:什么樣的人叫“閑人”?默讀課文,靜靜地思考:文章的什么地方、什么細節(jié),讓你感受到閑人特有的一種心境?你可以在這些地方圈一圈,畫一畫。如果你覺得有必要,還可以在旁邊寫上批注。一個詞、一句話,都在提醒自己,我的思考落地了。

(生自由圈畫、批注。)

師:(巡視)圍繞“閑人”,都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了,是吧?

生:(紛紛停下)是。

師:有人說,什么事都不用做的人,無所事事,叫閑人;有人說,什么事都不想做的人,碌碌無為,叫閑人。那么,蘇軾心中的閑人,是這樣的嗎?我們從頭開始,細細地讀,慢慢地嚼。

(品評:整體感知之后,課堂進入細讀賞析的環(huán)節(jié)。此時需要一個統(tǒng)領的問題。王老師抓的問題是蘇軾自稱“閑人”,那么“什么是閑人”?如何理解“閑人”?

月色空明,閑人如是。理解閑人的含義,才能真正讀懂這篇文章?!伴e人”正是文章的文眼。)

(一)理解“明月入戶,欣然起行”

師:(出示: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誰來讀一讀文章的起?

(生讀)

師:讀得清清楚楚,干干凈凈。同學們記住了嗎?閉上眼睛告訴我,這件事發(fā)生的時間是——

生: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師連續(xù)問三名學生發(fā)生的時間)

師:好!睜開眼睛,看來,大家都記住了。但是,你們知道嗎,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啥事兒都沒有發(fā)生。不就是月亮出來了嗎?月亮出來,算什么事兒呀?而且,我還有理由相信,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不僅到了蘇軾的家,也一定到過千家萬戶,同意嗎?

生:(齊)同意。

師:我來問問。(指名一生)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到過你家。但是,你是一個做官的,三品,官做得很大呀,又要處理大大小小的官司,又要對付各種各樣的應酬,把你忙得焦頭爛額。請問,你還記得月色到過你家嗎?

(生茫然)

師:你一臉茫然,說明什么?

生:不記得了。

師:那你記得什么?

生:我只記得那幾場官司。

師:他真不記得了。再問一位。(隨機指名一生)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到過你家。而你呢,做生意的。但是現(xiàn)在生意不好做啊,這不,前段時間你虧了一千多兩銀子。哎呀!把你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請問,你還記得月色到過你家嗎?

生:(堅定地說)不記得。

師:你記得什么?

生:只記得那幾天做的生意全虧了。

師:滿腦子就是一個字——

生:虧。

師:兩個字——

生:賺錢。

師:看來,他也不記得了,光想著賺錢了。再請一位。(隨機指名一生)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也到過你家。但是,你是一個讀書人,寒窗苦讀,整整十年,連個秀才都還沒考上。這不,馬上又要開考了。你在背什么書呀?

生:四書五經(jīng)。

師:背一段我聽聽。比如,《論語》第一章,學而時習之——

(生接背,未背完整。)

師:看看,連《論語》第一章都還沒有背熟,這可如何是好?。空垎?,你還記得月色到過你家嗎?

生:(笑答)不記得。

師:你只記得什么?

生:我只記得過幾天就要考試了,要好好復習!

師:大實話!月色要緊,還是考試要緊?這還用問嗎?同學們,你們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當官的不記得月色,做生意的不記得月色,苦讀書的不記得月色。但是,有一個人記得,記得清清楚楚,誰?

生:蘇軾。

師:有他的文字為證!讀——

生:(讀)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師:“欣然”是一種什么樣子?

生:高興的樣子。

生:快樂的樣子。

生:興奮的樣子。

師:那就把這種高興的樣子讀出來——

(生齊讀)

師:那就把這種快樂的樣子讀出來——

(生齊讀)

師:那就把這種興奮的樣子讀出來——

(生齊讀)

師:但是,我很納悶?。〔痪褪莻€月亮嘛,各位“蘇軾”,你們干嗎這么高興?

生:有句俗話說:“世界上并不

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贝蠹铱吹皆铝?,都只是覺得月亮很曬人,妨礙自己睡覺了,而我卻很高興。

師:看,這位“蘇軾”讀過美學。好有文采!美被你發(fā)現(xiàn)了,能不欣然嗎?

生:因為我一時興起,突然發(fā)現(xiàn)月色很有意境,就想出去散散步。

師:這位“蘇軾”是突然感覺很有意境,就出去散步,多瀟灑的一種人生。

生:我覺得月亮就是我的老朋友,他是專門來看我的。

師:難怪?。≡瓉碓谀愕难壑?,月亮已經(jīng)不再是月亮了,月亮成了人,成了你的老朋友。朋友相逢,當然開心?。∥覀円黄鹱x——

生:(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師:其實,這句話中有一個字就在含蓄地向我們透露這樣的意思:月亮不只是月亮,月亮就是蘇軾的——

生:好友。

師:沒錯,好友。還不是一般的好友,月亮就是蘇軾的——

生:知己。

師:太好了,知己!孩子,你是從哪個字中讀出這層意思的?

生:我是從“入”字體會到的。

師:說說你的體會。

生:這個“入”字讓我覺得月色就仿佛進入了蘇軾的心中一樣,每天陪伴著他,就仿佛是他的知己。

師:如果是“照”,沒有感情;如果是“灑”,沒有靈魂;如果是“透”,沒有神采。“入”卻不一樣,月亮活了,主動來到蘇軾的家里。因為他們早就是知己了。

(品評:對“入”字的深入理解放在這里。)

師: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再次出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一生讀)

師:是明月這位知己,讓你的心境一下子變得豁達起來。你們再看——(再次出示)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一生讀)

師:是明月這位知己,為你寄托了無限的哀思。你們再看——(再次出示)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宋]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一生讀)

師:是明月這位知己,見證了你跟好友之間的純潔友誼。發(fā)現(xiàn)沒有,蘇軾跟明月太熟了,明月對蘇軾太了解了,因為,他倆就是——

生:(齊)知己。

師:所以,知己不遠萬里從天上來到他的家里,他能不高興嗎?他能不開心嗎?他能不欣然嗎?來,一起讀——

生:(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品評:學習文章的“起”。教師首先用的是角色扮演、想象比較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代入式問答,引導學生理解: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那輪將圓的秋月也曾照進千家萬戶,但案牘勞形的官員、苦心經(jīng)營的商人、累于功名的書生因心有羈絆,皆難以擁有享受月色的閑情。但蘇軾不同,本已解衣上床的他,一見月色便興沖沖地穿衣,復從床上爬起,那是怎樣的童稚之態(tài)、赤子之情!

比較品讀之后,開課時的三句詞再次出現(xiàn),就教學設計,此處像是文章中的呼應,月如蘇軾的知己,月曾陪伴他走過杭州、黃州、惠州。對學生學習感受而言,再見到三句詞,也會親切如故。)

(二)品味“無與為樂,步于中庭”

師:如果說明月是蘇軾遠在天上的知己,那么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你將會發(fā)現(xiàn),原來人間也有一位蘇軾的知己。(出示,指名朗讀。)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師:這位人間知己是——

生:(齊)張懷民。

師:張懷民!憑什么?能在文章里找到依據(jù)嗎?一個字,一個詞。

生:我是從“遂”字體會到的,“遂”就是“于是”的意思,他在月色入戶要睡覺的時候,還想著要去尋張懷民,一起去散步。

師:好厲害的眼睛!雖然你戴著眼鏡?!八臁笔鞘裁匆馑??

生:于是。

師:于是,就。還有什么意味?

生:馬上。

生:立刻。

生:立即。

師:你看,“遂”就是馬上,就是立刻,就是瞬間,就是不假思索、毫不猶豫,找誰?

生:(齊)張懷民。

(品評:“遂”字隨性,“尋”字急切。)

師:知己?。±^續(xù)尋找蛛絲馬跡——

生:我覺得應該是“亦”字。蘇軾沒有睡,懷民也沒有睡,他們兩個都發(fā)現(xiàn)了月色入戶,只是懷民沒有去找,而蘇軾一想便“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說明他知道張懷民肯定也沒有睡,所以一定要去找他,跟他一起去散步。

師:這個“亦”字藏得很深。藏得再深,也架不住你這雙火眼金睛??!去之前,蘇軾想懷民應該也沒睡。到了承天寺,發(fā)現(xiàn)——

生:懷民果然沒有睡。

師:去之前,蘇軾想懷民應該也喜歡看月色。到了承天寺,發(fā)現(xiàn)——

生:懷民也喜歡看月色。

師:這就叫心心——

生:相印。

師:這就叫志同——

生:道合。

師:這就叫心有靈犀——

生:一點通。

師:知己??!還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嗎?

(品評:“亦”字寫出意料之中。)

生:我覺得還有“相與”。因為“相與”是一起、共同的意思,說明他倆是一起去散步的,所以就證明蘇軾和張懷民是人間知己。

師:相與就是一起,相與就是共同。

(品評:“相與”跟“無與”遙相呼應,有對比變化之美。)

師:不是知己,這么晚了還會在一起散步賞月嗎?

生:不會。

師:不是知己,會有這樣共同的愛好和情趣嗎?

生:不會。

師:知己??!天上有明月作知己,人間有懷民作知己,那是一種怎樣的欣然??!我們一起讀。

生:(齊)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品評:學習文章之“承”。蘇軾被明月喚起,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何許人也?他字夢得,是清河,即今河北清河縣人。元豐六年貶謫黃州結識蘇軾,他當時也處于人生的低谷,和蘇軾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認識時間不長,卻是志同道合。

在品讀“承”這個環(huán)節(jié)時,執(zhí)教者卻沒有補充材料介紹張懷民,而是設問:為什么說懷民是蘇軾人間的知己?到原文中尋找證據(jù)。此時的品詞釋義就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三)品味“積水空明,藻荇交橫”

師:就這樣,我跟懷民在中庭漫步。只見——(出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生齊讀)

師:我們就像魚兒在水中隨意地走,隨意地看。走到東邊,我們看見——

生:(朗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 走到西邊,我們看見——

生:(朗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我們慢慢地走,慢慢地看。走到南邊,我們看見——

生:(朗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走到北邊,我們看見——

生:(朗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能看見——

生:(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品評:復沓引讀,王老師常用的手法。有趣的是這“東南西北”的設計,月色如水,人如水中之魚自由游蕩,課堂有了古樂府《江南》的趣味。教學何嘗不是文本之上的再一次的藝術創(chuàng)作呢?。?/p>

師:各位“蘇軾”,你們看到了

什么?

生:積水空明,藻荇交橫。

師:圈出來!

(生動筆圈出這兩個詞語)

師:各位“蘇軾”,把你們看到的讀出來——

生:(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不對呀?。ㄉ灶D)蘇軾,你是來看月色的呀!月色呢?月色在哪里?

生:當晚月色非常明亮,月光照入中庭,中庭的地面上就像有積水一樣,所以說是積水空明。

師:哦!原來“積水空明”寫的不是積水,而是——

生:月光非常明亮。

師:月色空明。那么,藻荇交橫呢?真的是在寫水草縱橫交錯嗎?

生:不是的。月色照著竹柏,它們的影子投到了地上,所以寫的還是月色。

師:空明的月色是無色的,因為月光太干凈、太皎潔了。而竹柏的影子像交橫的藻荇,反襯出原本無色的月色。原來,你們看到的積水空明是——

生:(齊)月色。

師:原來,你們看到的藻荇交橫也是——

生:(齊)月色。

師:空明的月色,月色空明?。。ò鍟涸律彰鳎?/p>

師:既然寫的都是月色,那么,干脆把“月色”二字直接加上去吧——(出示:庭下月色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生齊讀。)

師:是吧,明明寫的就是“月色”?,F(xiàn)在,我把“月色”二字加上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嗎?

生:(紛紛應答)不好!不好!

師:不好?怎么就不好了?為什么不好?下個結論,容易,而為結論找出理由,很難!這樣,四人小組,先悄悄地討論討論。

(生四人小組自由討論)

生:如果加了月色,這句話就沒有意境了。因為早就知道是月色,那就不會有藻荇交橫了,因為知道那是竹柏的影子。

師:一句話,開頭寫了“月色”二字,后面那種夢幻一般的意境就沒有了。有意思!

生:如果不加的話,會給人一種懸念。

師:一種懸念。加上“月色”二字,這種懸念還有沒有?

生:沒有了。加上后就已經(jīng)擺明了。

師:那就太直白了,是吧?

生:是的。

師:太直白,當然就沒有懸念了。那么,能為“直白”找一個反義詞嗎?

生:委婉。

師:不加“月色”,就顯得委婉。再找一個反義詞。

生:我覺得還有“含糊”。(全班笑)

師:我想,你要找的應該不是“含糊”,而是——

生:含蓄。

師:孺子可教也!對啦,跟“直白”相反的是“委婉”,是“含蓄”?!霸律倍忠患?,委婉沒有了,含蓄沒有了,懸念沒有了,意境沒有了。(出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這樣寫多么含蓄,多么有意境??!讀——

(生齊讀)

師:因為,那一刻,你——蘇軾,已經(jīng)完全融入在月色之中,你甚至忘了月色,忘了自己,你進入了一種空明境界。讀——

(生齊讀)

(品評:學習文章之“轉(zhuǎn)”。庭中賞景,月色空明。作者用如金之墨點染營造出—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幽靜迷離的夜景?!胺e水空明”突出月光的皎潔、空靈,“藻、荇交橫”有“云破月來花弄影”之趣,但描繪的是竹柏,其意高潔,更顯清雅。

品讀此句,王老師用復沓引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然后用“試誤”,引導學生揣摩暗喻之妙。)

(四)品味“何夜無月,但少閑人”

師:當你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月色,這就是竹柏的影子,你被這樣的大美感動了。于是,你情不自禁地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出示)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生齊讀)

師:哪兒沒有月亮,哪兒沒有竹柏?唯一缺少的是誰?

生:(齊)閑人。

師:(指向一生)我記得你是做官的,那一夜,你為什么沒有看見如此美妙的月色?

生:因為我只想著那些官司的事情。

師:你覺得自己是閑人嗎?

生:不是。

師:看!少了一個閑人。(指向另一生)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是做生意的。那一夜,你為什么沒有看見如此美妙的月色?

生:因為我一心想著要掙錢。

師:你覺得自己是閑人嗎?

生:肯定不是。

師:看!又少了一個閑人。(又指向另一生)你就是那個《論語》還沒有背熟的讀書人。那一夜,你為什么沒有看見如此美妙的月色?

生:因為我在復習,我想著如何考個好成績。

師:你覺得自己是閑人嗎?

生:不是閑人。

師:看!又少了一個閑人。怎么到處找,都找不到一個閑人呢?請問,在你們的生活中,閑人多不多?

生:(齊)不多。

師:太少了!閑人太少了!沒有閑人,哪來的月色?沒有閑人,哪來的竹柏?沒有閑人,哪來的風景?哪來的天地大美??!于是,蘇軾跟自己說,我得把它們記下來——(課件播放背景音樂《江上清風》,課件逐句出現(xiàn)全文,師誦讀全文。生聽完誦讀后鼓掌。)

(品評:學習文章之“合”。蘇軾與好友月下漫步,以“閑人”自謂自得。在他看來,“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閑”字中既有閑情雅趣,又有心無掛礙的怡然自得。此處的教學,教師將重心放在對“閑人”的理解上,正是對本板塊主問題的回應。使用的教學方法仍是角色扮演,教者匠心恰如文章構思,有鋪墊必有呼應。

回看整個板塊的教學,教師依照文章的順序帶領學生逐句品析。雖是文言教學,但絕見不到生硬的釋義講解,執(zhí)教者處處巧妙設問,引導學生逐步走入文境。其中的文言學習難點如“但”“遂”“亦”等都是學生在上下文語境中自然完成。

教學中,王老師課堂藝術化的特質(zhì)繼續(xù)帶給我們審美的體驗。課件中畫面、朗讀時的配樂以及教學設計中的排比、呼應等令人沉醉其間。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也似乎來到元豐六年的那個夜晚。十月——已是深秋,十二日——月是將滿未滿。這一晚蘇軾與好友漫步承天寺,月色如水水如天。)

四、補充拓展:觸摸一種人生態(tài)度如蘇軾

師:美不美?

生:美。

師:妙不妙?

生:妙。

師:確實美妙。但是,同學們,那是因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出示)

注釋:

①【記承天寺夜游】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

④【張懷民】作者的朋友,當時也貶官在黃州。

師:來,看看注釋①。我想,你的目光會自然地逗留在那個詞語上,那個詞語是——

生:(齊)貶官。

師:來,看看注釋④。我想,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你的目光又一次逗留在那個詞語上——

生:(齊)貶官。

師:啥叫貶官?

生:貶官,就是我做了一個非常大的官——宰相,我給皇帝提意見,皇帝卻說:“你提的意見不好,你不是我的忠臣,我不要你了?!比缓笪揖妥兂闪艘粋€低的官,我的官職變低了,自然就不在皇帝身邊輔佐,就被貶到別的地方去了。

(眾生笑)

師:意思是這個意思??赡阏f得好輕松啊,你們聽得也是好輕松啊。為什么?因為你們都沒有被貶過官,沒感覺?。〔徽f了,說了也沒感覺。咱們一起看看,蘇軾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播放紀錄片《蘇東坡》中“烏臺詩案”片段,時長約3分鐘。)

(品評:補充《記承天寺夜游》寫作的背景,課境開始“突轉(zhuǎn)”。如果說,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師生共同走入的是一份閑情雅趣,接下來則是這閑情背后人生的變故沉浮、惆悵悲涼。)

師:同學們,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戳诉@一段歷史,我想問問你們,此時此刻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我非常同情蘇軾。

生:我為他打抱不平。

師:憤憤不平。這是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心寒。

生:我認為蘇軾很不幸。

師:你為蘇軾的不幸感到——

生:很難受。

生:我覺得很壓抑。

生:我覺得很惋惜。

師:同學們,是個正常人大概都會有你們這樣的感受——難受、心寒、不平、壓抑、氣憤、惋惜。但是,一起看——(出示《記承天寺夜游》全文)

師:這就是蘇軾貶官黃州時候?qū)懴碌奈恼?,它的題目是——

生:(齊)記承天寺夜游。

師:在這篇文章中,你們看出了他的難受嗎?

生:沒有。

師:你們看出了他的不平嗎?

生:沒有。

師:你們看出了他的壓抑嗎?

生:沒有。

師:你們看出了他的痛苦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為什么?

(生高高舉手,躍躍欲試。)

師:把手放下,打開作業(yè)紙,用心感受,用心思考。我想,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你,蘇軾,有話要說。(課件播放背景音樂《江上清風》,生思考并寫心里話。師巡視,發(fā)現(xiàn)優(yōu)秀寫話打上星號。)

師:各位“蘇軾”,把筆放下!不管你有沒有寫完,也不管你寫多寫少,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提筆的那個瞬間,你已不再是你,你完完全全地化作了誰?

生:(齊)蘇軾。

師:請打了星號的各位“蘇軾”起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蘇軾”有話要說——

生:(朗讀寫話)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好友張懷民在承天寺賞月。只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我的心中一片平和。我蘇軾從以前的朝廷大官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是我卻不得簽署公事,讓我做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官。我蘇軾雖然沒有像王勃一樣豪情壯志,寫出千古名句“落霞與孤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沒有像歐陽修一樣寫出“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hè尤美”。但是,我蘇軾什么大風大浪沒有見過,我早已看透了世間的本真。我被關押了130天,被嘲笑,被líng辱,我的內(nèi)心已經(jīng)破碎不堪。只有經(jīng)歷了破碎不堪之后,我才平和下來。明月呀明月!你多么像是天上的另一個我呀!你就像是我的心,純粹,透明,不再抱怨。(生熱烈鼓掌)

師:我懷疑你是蘇軾轉(zhuǎn)世。(笑聲)你對明月一如既往地情有獨鐘,你借明月一如既往地表達心境。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的生死考驗之后,你的心變得更加純粹、更加透明。只能說,這樣的人才是你心目中的——

生:閑人。

師:有請下一位“蘇軾”——

生:(朗讀寫話)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好友張懷民在承天寺賞月。只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我的心中一片自在。我只是好奇,如此美景,竟只有我與懷民二人賞識。他人怎不相知?世間如我與懷民二人相似的閑人甚是稀少。我愿以誠示天,讓這嘈雜的世間少幾分敵意,多一分祥和。我并不會因為被貶官到黃州而感到憤憤不平,我會以隨遇而安、樂觀曠達的胸襟來面對生活,用眼睛發(fā)現(xiàn)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生鼓掌)

師:什么樣的人是閑人?以誠示天、與天其時,這是閑人;隨遇而安、樂觀曠達,這是閑人。好,(話筒遞給另一生)“蘇軾”,把你的心里話說出來,明月替你作證。

生:(朗讀寫話)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好友張懷民在承天寺賞月。只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我的心中一片從容。我只是寫了一封《湖州謝上表》,怎么就落入了這般難堪的境地!唉,不過天上有知己——月亮,地上也有知己——張懷民。我和張懷民已經(jīng)看穿了人生,我們淡泊名利,內(nèi)心怡然自得,我的人生要像李白寫的那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辈荒芾速M光陰,訴說命運的不公,要活在當下,珍惜生活。(熱烈鼓掌)

師:人生就是選擇。你可以選擇怨恨,也可以選擇放下;你可以選擇記仇,也可以選擇寬容。蘇軾,你選擇了放下,選擇了寬容。我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只有這樣的人才稱得上——

生:閑人。

師:“蘇軾”,把你的心里話說出來,懷民替你作證。

生:(朗讀寫話)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好友張懷民在承天寺賞月。只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我的心中一片光明。我欣賞這里的美景,我慶幸自己擺脫了官場,我慶幸自己不會在官場的爾yú我詐中沉淪。現(xiàn)在在我眼前的,是澄澈的月光,是我信任的知己,是光明的未來。從今以后,我不會再為貶官而傷心,不會再為排擠而失意,我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生熱烈鼓掌)

師:真正的自我,就是“真我”。多少人,在官場中失去了真我;多少人,在商場中失去了真我;多少人,在考場中失去了真我。像你蘇軾一樣,一個找回真我的人,才叫——

生:閑人。

師:有請最后一位“蘇軾”。(話筒遞給一生)“蘇軾”,把你的心里話說出來,所有在場的人替你作證。

生:(朗讀寫話)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好友張懷民在承天寺賞月。只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我的心中一片自在。我遭遇坎坷又如何,不就是失去了地位、權力而已嘛,它們都乃身外之物,皆可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只有順其自然,才能活得自在,才是人生至理!

(生鼓掌)

師:多么豁達的胸襟,多么自在的心境??!這樣的人,我們才可以稱他是——

生:閑人。

(品評:蘇軾因“烏臺詩案”差點丟了性命,被關押一百多天,經(jīng)歷通宵詬罵之辱,其實是驚魂不定、踉踉蹌蹌來到黃州。在黃州,他以戴罪之身任團練副使,既不能簽署公文,也沒有朝廷供奉,且不能擅自離開此地。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不得不在東坡耕種,與山野農(nóng)夫為伍。此時,京城中的友朋無一人來信問候,蘇軾寫出的信也無一人回復,正是“有恨無人醒” “寂寞沙洲冷”。同樣在黃州,因為命運的巨大變故使蘇軾對生命有了通透的思考。在自然天地間,在儒釋道三家的文化中蘇軾深刻自省,悟得生命的大自在、大智慧。也是在黃州,蘇軾寫下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篇章,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定風波》,以及這則《記承天寺夜游》。寫作這篇文章時,烏臺詩案過去剛剛四年,四年的時間不長,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一定還會偶然入夢。知道這些,再看“閑人”的慨嘆,這其間除了自得的“閑情”,還有被“閑置”的幽默自嘲,甚至無奈。當然,優(yōu)美的詩文是對凄苦的掙扎與超越,這何嘗不是命運的另一種補償。

圍繞文章的寫作背景,教師本來有太多內(nèi)容可講、太多感慨可嘆,然而沒有。王崧舟老師沒有作更多的展開,而是讓學生自己談感受,然后用替蘇軾寫話的方式,讓他們走近這偉大的靈魂。語文需要深刻的文本解讀使境界開闊,更需要理性的克制,使教學尊重孩子的認知心理及接受程度,深入淺出、由博返約。)

五、尾聲:空明月色恰如閑人

心境

師:同學們,在經(jīng)歷了貶官,經(jīng)歷了被人誣陷,經(jīng)歷了失去人身自由和權力,經(jīng)歷了生死考驗之后,我們依然看到,蘇軾的心境是那樣從容,那樣自在,那樣平和,那樣光明。這樣的心境,像什么?

生:像明月。

師:像空明的月色。(板書:如)正所謂——(指板書)

生:(齊)閑人心境如月色空明。

師: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蘇軾又一次寫到了“月色”(在“月色”二字下加上三角符號)。其實,他真正要寫的是自己的“心境”(在“心境”二字下加上三角符號)。

師:蘇軾筆下的月色是如此“空明”(在“空明”二字下畫上雙橫線)。這空明的月色映襯的正是“閑人”的心境(在“閑人”二字下畫上雙橫線)。

師:同學們,一個心境空明的閑人,才會遇到這樣的夜晚——(配樂引讀)

生:(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師:一個心境空明的閑人,才會找到這樣的知己——

生:(齊)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師:一個心境空明的閑人,才會看到這樣的月色——

生:(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一個心境空明的閑人,才會悟到這樣的人生真諦——

生:(齊)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

生:(齊)閑人。

師:同學們,愿意成為這樣的閑人嗎?

生:(紛紛回答)愿意。

師:做閑人,可沒這么容易啊!下課!

(品評:課至尾聲,點明“月色”與“心境”的關系——閑人心境如月色空明,月色空明乃閑人心境。其實,“空”與“閑”意義相通。莊子云:“大智閑閑,小智間間?!眰ゴ蟮男撵`不是沒有悲歡,而是不會為悲歡所掌控、所占據(jù)。當心無掛礙, 自然光明如月。

課以讀收尾,是文章整體復現(xiàn),也是再次的逐句品讀回味。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學生已然成誦。課末,王老師問:你們愿意做個閑人嗎?學生的回答不假思索——“愿意”!其實不急著回答,因為你們尚未經(jīng)歲月;其實不急著回答,因為世間的事遠非“愿意”“不愿意”可以了得。

此課此文的意義,一定不止在語文,甚至不止在文化,它一定是為課堂上的生命種下了某種精神的埋伏。多年之后,若他們在生命的某種際遇之下忽有所悟,忽然想起蘇軾,就一定會想起這一課,想起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黃州承天寺上空那輪明鏡似的秋月。愿他們能會心微笑。愿這微笑,與蘇軾漫步庭前時的微笑重疊,也與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此課時的微笑重疊?!獔?zhí)教這一課前,王老師不慎摔了腿腳,傷痛半年多,在教學視頻中仍能見他行走不便,但他的笑自始至終那般從容安定,溫和自得。)

教學總評

該有一課 ? 朗朗如月

中國人那根極輕妙、極高雅而又極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溫潤晶瑩、流光迷離的月色輕輕撥響。一切的煩惱郁悶,一切的歡欣愉快,一切的人世憂患,一切的生死別離,仿佛往往是被月光無端地招惹出來的,而人們種種飄渺幽約的心境,不但能夠假月相證,而且能夠在溫婉宜人的月世界中有響斯應。

——潘知常《眾妙之門》

《記承天寺夜游》一課,是王崧舟老師文言四課之“月”。沒有一個物象能像月這般獨得中國文人的喜愛,也沒有一個意象能像月這般折射出中國文化的溫潤與光彩。

《記承天寺夜游》是寫月的妙品。全文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韻味雋永。北宋的古文運動雖由歐陽修發(fā)起,卻完成于蘇軾。他反對“浮巧輕媚,叢錯彩繡”的駢體文和當時“怪僻而不可讀”的時文,提出了“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主張。他的散文上承唐代古文余緒,下啟明清小品先河。其最可愛者往往為小品,而《記承天寺夜游》當屬其冠。文章寫于1084年,其時,蘇軾被貶黃州。

蘇軾在黃州一度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他自己寫道:“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本褪窃谶@驚魂不定,潦倒失意之時,他在無言的山水前,在佛道的智慧中省視自己的內(nèi)心,完成了精神的突圍。蘇東坡的可愛或者偉大不僅僅在于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在巨大的變故面前仍能豁達開朗,而是在“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之后仍能以天下為己任,繼續(xù)以儒治世。他是真的看清了這個世界,仍然愛它。林語堂稱東坡是“世間不可無一,難得有二”之人。他投入地生活在每個瞬間、每個當下,時時適明月清風,便不羨長江之無窮。

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認為蘇軾在黃州走向成熟。這種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誠如斯言。

可惜,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逐漸形成,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政局反復多變,黨爭此起彼伏,再度回到朝堂的蘇軾因其正直求實、“一肚子不合時宜”的態(tài)度再度被貶。一生道路坎坷。好在蘇軾在精神的家園里早已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寧愿做一個“閑人”。他在一首詞中唱道: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憋@然,這種“閑”有藝術的精神。蘇軾能“閑世人之所忙”,于是能“忙世人之所閑”,他要做一位忙著與天地、自然、自己對話的“閑人”。蘇軾的“閑”,蘊含著詩情般的審美經(jīng)驗,也有孩子般調(diào)皮的天真;蘊含著面對挫折釋然開懷的豁達,也有冷峻而深刻的哲思,甚至自我揶揄調(diào)侃的幽默。王老師在教學此課時,正是在“閑人”上用力,對“閑人”的理解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線索,讓學生借由這則文言短篇觸摸一種人生的境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當清風繞指,明月入懷,這一聲穿越時空的慨嘆含多少意味呢?

王老師懂蘇軾之月,甚至我相信蘇軾就是王老師心中的朗朗明月。忽然想到將王老師與蘇軾做些比較,應該有趣。江弱水以“博弈”論詩文,認為蘇軾是靠“博”取勝,而不善“弈”。即他是擲骰子式的天才,詩文書畫無不出手就是好。他的詩文自然如流水,并不刻意于布局的精巧?!队洺刑焖乱褂巍冯m小小篇什,婉曲有致,卻屬于日記式寫作,如行云流水,隨物賦形,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而已。王崧舟老師同樣天賦過人,詩文書畫俱佳。當然,他最好的藝術品是他的課。王老師的作品不勝在“博”的豪氣,他的課大多精心布局,精巧如弈,在他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常常看到類似文章中修辭的使用,比如“排比”“互文”“突轉(zhuǎn)”“懸念”。但這一課的好絕不在設計或者藝術,而是課心、文心的和諧呼應。是同樣儒釋道兼具的王老師在千年之后對蘇軾的一種默契致意,一種頷首微笑。

與2011年《望月》一課相比,我們似乎可以舒一口氣。面對《記承天寺夜游》這樣的經(jīng)典,課者不必糾結語文的某種“工具”性、實用性,只需在審美及文化上用力就夠了。歷史地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進程也同樣是一步步走向?qū)嵱没?,然后再由實用化向文化回歸。當然,這一過程絕不是直線往返的過程,而是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曲折的迂回、矛盾與斗爭。

放下糾結,打開此課,我們仿佛看到蘇軾與懷民信步庭中,閑游漫語。合上它,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黃州承天寺上空那輪澄澈明凈的月仿佛仍照在我們身上似的。

該有一課,朗朗如月。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郭艷紅

猜你喜歡
承天寺品評空明
《記承天寺夜游》中的人與寺
江嵐詩詞二首
月夜里的“遇見”
純牛奶中感官品評研究進展
夜游承天寺記
承天寺文化價值與保護初探
澄澈與空明的玄想
中國畫品評的現(xiàn)實意義
詩與美
讓學生在個性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
泸溪县| 青田县| 广南县| 麻栗坡县| 乌什县| 双桥区| 洪湖市| 中西区| 上犹县| 习水县| 景谷| 方山县| 陵川县| 宿迁市| 龙陵县| 罗甸县| 江津市| 三台县| 湘西| 新竹市| 金昌市| 金阳县| 五河县| 延边| 沂水县| 偏关县| 临夏市| 大姚县| 神农架林区| 合川市| 苏州市| 永胜县| 育儿| 如皋市| 乐昌市| 馆陶县| 建宁县| 衡阳市| 江都市| 三明市|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