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儷橋
挖幾株折耳根(魚腥草),清洗干凈,生蘸著辣椒面,就這樣直接吃,簡單的方法卻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折耳根清涼的甜,還有它清新的泥土味中的澀,再加上火辣的辣椒面,這是一種獨特的味道,也是一種獨特的情懷,是本地最原始也最常見的吃法。
除此之外,烤紅薯或紫薯,以及烤凍粑片,都是我味覺的盛宴,散發(fā)著當?shù)氐娘L俗人情。
烤紅薯,顧名思義,從地里挖出來,連面上的泥土也不必洗,用根鐵絲穿插,放在火堆上烤即是。等到紅薯的中心部分都烤軟了,就可以輕易地撕下它的外皮,盡情享受了。第一口下去,滿嘴香甜,入口即化。當然,剛烤熟的紅薯自然是炙手的,手心的滾燙能讓人感受到古樸的溫暖與淳樸。
烤凍粑片就更簡單了。將買來的凍粑切成片,放在火堆上烤熟為止,烤到面上起一層薄焦最好,吃起來外脆里酥,爽口而不膩。
當然,無論是烤紅薯、烤凍粑片,還是折耳根,都算不上精致的小吃。當我手捧烤紅薯時,我的手已是布滿泥垢,我并不以為臟,反而感到親近——這是對大自然的親近。至于情懷,使這粗糙的吃食變得意義非凡。從前,那些家庭不富裕的人迫于生計,才吃紅薯這些粗糧填飽肚子的。即使祖輩們一貧如洗,他們依然能把這些食物變得有滋有味。而今天,同樣的場景,同樣的食物,懷著不同目的的我們,又是否能達到同樣的心境與情懷呢?
我想,這正是巴蜀的情懷……
傳說一次,蘇東坡的妻子王弗在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她連忙加各種配料再細細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這么一來,微焦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頓時樂壞了蘇東坡。蘇東坡不僅自己反復炮制,還向親友大力推廣,于是這道菜被冠以“東坡”之名,并得以傳世。
而這道名菜便是我最喜歡的川菜之一“東坡肘子”?!皷|坡肘子”不僅是老家團圓飯中的大菜,也是招待尊貴客人的必備菜。肘子與各種各樣的配料加在一起,光看著就令人垂涎三尺,一口下去,配料酸甜辣與肘子的肥而不膩混在一起,顯然,這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名菜。
外公煮的“東坡肘子”最好,還有一樣菜也是他的拿手好菜,那就是具備川菜兩大特點的“麻辣香腸”!過年,家家戶戶都會飄出香腸臘肉的香味,而外公做的香腸,是其中的佼佼者。
辣的瘦肉、香的肥肉被包在脆的腸里,這其中最富技術含量的,就是控制瘦肥的比例。瘦肉多了塞牙縫,肥肉多了太膩,兩者保持在三比二最為恰當。外公做的香腸實在令人欲罷不能,一片下去,口齒留香,甚至耳鼻中也彌漫著麻辣香;幾片下去,大汗淋漓,連肚子都是辣乎乎的……
不論是肘子,還是香腸,都是團圓時的家常菜。平日里則吃不出其中的風味。因此,兩者給我的印象都是:一群人,老老小小,圍在大圓桌上,邊吃邊聊。的確,只有外公的菜才能勾起如此韻味,也就是家的味道。其次,幾乎所有的川菜,都講究一個“辣”字,辣得人大汗淋漓,辣得人神往,辣得人心怡。這是原始的粗獷的辣,卻寄予了濃濃的巴蜀情。
【點評】小作者用心體驗生活,細心品味美食,最可貴的是在品嘗美食的同時,真切地領悟到食物中蘊藏的那份人情美、親情美、世故美。文筆如話家常,親切、自然、輕松,透過文字能讀到四川人的飲食個性,文中的人物真實可感,仿佛就在我們的身邊。
(指導教師:陳思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