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鑫寧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優(yōu)化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與深入,教育界對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體育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調整教學策略,正確認識到體育教學對高中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推進作用。教師從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出發(fā),致力于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對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中學習階段最基本的特點的學習內容多且難度大,而學習時間較緊,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密度較大的學習過程中,體育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緩解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體育運動鍛煉,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很重要的推進作用,勞逸結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較深,許多學校的教學重點更多的是在考試必考科目上,忽視了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力度,體育運動設備不完善,甚至存在安全性隱患。有的學校為了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應付高考,甚至關閉了高三年級的體育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只是簡單的走個形式,教學模式單一,簡單的課前熱身后便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鍛煉,忽視了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過于單一化的體育課程會引起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枯燥感,讓學生產生懈怠感,難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一)
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切實從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出發(fā),正確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主體性,利用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充分調動鍛煉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育運動精神。
(二)
提升高中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是創(chuàng)新優(yōu)化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教師在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掌握,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調整教學策略,使之能夠迎合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鍛煉需求。通過優(yōu)化高中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發(fā)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和功能,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教師對所有學生所采用的是同一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和對運動鍛煉的接受能力,使得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不滿于教學現狀,而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卻出現吃不消的情況。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學生的興趣、身體素質等,科學地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案。例如在籃球訓練過程中,由于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和水平能力的不同,教師可以對水平較好的學生實行更高難度的教學,而對于身體素質和水平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要加強對其基礎運球的鍛煉。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使得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二)
體育鍛煉對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有著很重要的推進作用。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科學地進行分組,再設置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競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如在排球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兩兩分為一組進行訓練,教師再進行有效指導,訓練一段時間后創(chuàng)建排球比賽,根據比賽結果進行獎勵。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鍛煉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看出自身能力的不足,及時取長補短,學生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
高中生的身心狀態(tài)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對高度密集的學習產生畏懼厭倦心理,而體育課堂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鼓勵性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如對體育基礎運動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的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師要一改以往的嚴師形象,對學生進行不斷的激勵,使得學生一次次突破自己,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積極性。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反饋,及時優(yōu)化調整教學策略,使之能夠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鍛煉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從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效維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利用教學資源,通過情景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運動技能和潛力。通過體育教學,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1]?朱春.淺談新課改下創(chuàng)新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路徑.[J]當代教育科技.2018年第8卷第2期:4、6.
[2]?劉江平.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8期: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