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信信 楊秋紅
摘要:現(xiàn)在我國正處于社會建設的新時代,在新形勢下需要緊跟思政教育的新變化,貫徹習總書記文化自信的要求,將高校思政課建設成為傳播文化自信的重要通道,培養(yǎng)年輕一代做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繼任者。面對互聯(lián)網時代思政新任務,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將中華文化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的時代任務。在思政教育開展過程中,綜合思政教育與文化傳承之間互通之處,將文化自信與思政相融合,提升高校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高校;文化自信;思政教育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傳承千年,是中國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增強文化自信,對增強文化認同、促進高校思政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繼承中華文化培養(yǎng)文化自信,可以給與高校生前進道路上不竭的動力。特別是在當今多元文化傳播的時代,高校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加班人,必須要在多元文化浪潮中保持清醒,堅定本民族文化自信,堅定中國道路自信,擁有民族自豪感、愛國心,做一個文化自信的傳播者。
一、高校思政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1.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塑造學生更加健全的人生品格。借助文化中的優(yōu)秀基因教育學生正確面對人生抉擇,促進學生自覺向社會期望的道德標準靠攏,讓學生在人生道路上有良好的精神指引。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加強文化自信培育,能夠促進學生更深入的理解中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讓學生對未來的發(fā)展道路有更深入的了解,自覺擁護中國道路,為走正確的未來社會發(fā)展道路提供精神指引。
2.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的提升
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政在教育對象上具有一致性,教育的主體都是人,目的都是為了人的更好的發(fā)展。加強文化自信教育,加強高校思政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培育合格的時代青年,促進青年承擔時代使命,樹立主流價值觀,為中華復興貢獻力量。將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政相結合,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促進高校思政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改變高校思政的枯燥,增強高校思政的趣味性,讓高校思政多一些文化性、詩意,增強高校思政的可讀性,有利于吸引高校生的注意力,激發(fā)高校生對高校思政的認同,促進高校生的自我教育的開展。
3.促進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知識充斥了人民的生活,在培養(yǎng)人的過程中,人們面臨種種選擇,在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中難免會與實際需要相沖突。以各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為例,實用性的知識更加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青睞,而陶冶情操的文化知識,更多的處于一種有時間或者有興趣就學一些的狀態(tài),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遇到困難。通過高校思政培養(yǎng)文化自信,給與了高校生一個很好的途徑接受文化傳承,以最新版的思政教材為例,思政教材內容增添了一部分優(yōu)秀詞句,將優(yōu)秀文化與道德、價值觀的培育等相結合,在促進高校生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yǎng)。
二、當前高校思政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遇到的挑戰(zhàn)
1.多元文化帶來的沖擊
網絡文化與外來文化不斷沖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特別是通過新媒體滲透的西方價值觀、西方的思想,給高校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個人私利、金錢觀念、過度的英雄主義等不良觀念不利于年輕人的健全人格的培育,也不利于優(yōu)秀文化的自信心的培育??觳臀幕?、泛娛樂文化等,讓年輕人不能清醒的認識本國文化的地位。
2.本國文化傳承困難
在文化傳承的大環(huán)境中,部分人存在過度重視外國文化的情況,崇洋媚外的思想仍然存在,西方的節(jié)日與思想成為一種時尚,被部分人過度推崇,造成缺少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在文化傳承中,部分人重視文化傳承,但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傳承優(yōu)秀文化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追求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高校生缺乏完全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與精力。相比較簡單的易懂的西方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從未斷絕,文化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在傳承經典的過程中,容易缺少傳承文化的自信。
三、改善高校思政促進文化自信培育的途徑
1.大力傳播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精神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精神來源,是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鮮明特征。只有加大傳播力度,增強高校生對文化的全面認識,有意識的分辨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才能更好的堅定本民族文化自信。組建專業(yè)的傳播隊伍,投入充足的傳播資金,才能更好的進行文化自信的培育。特別是提高高校思政教師整體文化素質,增強思政教師整合思政資源的能力,促進高素質隊伍傳遞思政文化知識。開展文化自信目標管理,將思政加強文化自信培育融入目標管理體系,將思政促進文化自信的培育過程進行細化,從思政內容開發(fā)、思政教授、思政教學效果考核等進行目標管理。
2.建設文化自信傳播平臺
要建設好文化自信傳播的平臺,利用好思政課打造培育文化自信的新陣地,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思政課,增強學生對革命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幫助學生明辨社會主義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讓學生自覺認同文化自信,培育高校生的自信意識。加大文化自信傳播力度需要有良好的傳播平臺,要將時代發(fā)展成果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讓網絡平臺服務于思政教育,促進文化自信的傳播與培育。現(xiàn)代學生的交流平臺更多的是在網絡,開發(fā)思政教育平臺,營造良好的文化自信氛圍,能夠讓學生以更貼近他們日常生活的方式,在思政平臺中進行交流,達成主流價值認同,形成文化共鳴,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覺進行思政教育的習慣。
總之,在新時代推進思政教育,促進文化自信培育中,需要重視青年的主人翁地位,需要深入改革思政教學模式,大力開發(fā)思政教學平臺,創(chuàng)新思政教學手段,推動思政教學效果的改進,切實為文化自信的培育探索更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