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永強 侯紫君
摘要:目的:本文擬通過對《辨證錄》中包含熟地的處方醫(yī)案進行收集和分析,剖析陳士鐸應用熟地的規(guī)律。方法:收集整理《辨證錄》中所有處方,將含有熟地的處方按照所屬門類、方名、藥物組成、用量等錄入Excel表格進行統(tǒng)計及分析。結果:《辨證錄》中一共127個門類,1479個處方,涉及熟地的處方一共289個。熟地廣泛用于血癥、燥癥、中風、目疾、虛損等癥,且辨證用于痰癥的治療中。與熟地配伍頻次≥20的有25味藥,如山茱萸、麥冬、人參、白術、當歸、五味子、肉桂等。結論:陳士鐸擅用熟地,不僅用于腎精虧虛等證,且辨證用于痰證、火熱癥等的治療,療效顯著。
關鍵詞:辨證錄;陳士鐸;熟地;應用規(guī)律
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浙江紹興人。約生于明天啟年間,卒于清康熙年間[1],其治療疾病注重補水以制火,輕于清熱瀉火;注重先后天相資?!侗孀C錄》是陳士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全書醫(yī)理明白易懂,分析方證簡要中肯,用藥靈活切病,全書收錄方劑眾多,熟地的應用非常廣泛。熟地,味甘、微溫、歸肝腎經(jīng)[2],陳氏認為其生血益精,長骨中腦中之髓,真陰之氣非此不生,虛火之焰非此不化[3]。本文通過對《辨證錄》中含熟地的方劑搜集、整理、統(tǒng)計分析,分析陳士鐸熟地用藥規(guī)律,為臨床及科研用藥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shù)據(jù)來源
參照王國辰主編,陳士鐸所著《辨證錄》,搜集、整理書中所有處方,將其中含有熟地的處方分別按照序號、門類、方名、藥物組成等4項錄入Excel表格。
1.2 錄入規(guī)則
(1)根據(jù)《中藥學》、《中藥大辭典》對藥物名稱進行規(guī)范,同種藥物不以產(chǎn)地、炮制方法、別稱區(qū)分,如山萸肉改為山茱萸,把炒黑干姜改為姜炭,把炒黑荊芥改為荊芥炭,天冬改為天門冬,人胞改為紫河車,訶黎勒改為訶子,北五味改為五味子。但功效不同者則需分開錄入,如川貝母和浙貝母、茯苓和茯神等;其余各項均按原文錄入。
(2)搜集《辨證錄》中含熟地的處方并計數(shù),統(tǒng)計與熟地配伍的單味藥及數(shù)量,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利用Excel數(shù)據(jù)欄中的篩選工具,按出現(xiàn)頻次對資料進行總結歸類,查找出配伍頻次高的藥物,再結合《辨證錄》中對應的醫(yī)案,分析陳士鐸的配伍規(guī)律,總結其學術思想。
2結果
2.1病癥頻數(shù)分析結果
《辨證錄》中收錄處方共1479個,涉及熟地的有289個,占總處方數(shù)的19.5%。在此289個醫(yī)案中,熟地主要運用于血癥中,燥癥、中風其次,目疾、虛損以及男科的種嗣、婦科的調(diào)經(jīng)、產(chǎn)后諸病等病癥中熟地的應用也較多。陳氏也將熟地辨證用于火熱癥、春溫、痰證等的治療中(見表1)。
1.03
2.2藥物頻數(shù)分析結果
與熟地配伍頻次≥20的高頻藥物25個,有山茱萸、麥冬、人參、白術、當歸、茯苓、五味子、肉桂、白芍、山藥、甘草、玄參、丹皮、柴胡、巴戟天、牛膝、芡實、沙參、地骨皮、白芥子、生地、茯神、黃芪、枸杞子、附子等(見表2)。
3 討論
3.1 治療病癥與功效
3.1.1血癥
從表1可以看出,熟地主要運用于血癥中,其功效也有所不同,如終年吐血不止,用熟地既能補血,又能補腎滋肝;又如痰中帶血,用熟地補水抑火;心火上炎的舌上出血,用熟地以交通心腎等。
3.1.2燥癥
燥癥的形成,是因陽熱太過,煎灼陰液,陰液虧虛而出現(xiàn)口燥咽干,舌上無津,口渴引飲,秋燥咳嗽,腸燥津枯,小便短少等癥狀,熟地應用于燥癥中,主要是因為熟地有大補陰液的作用。
3.1.3虛證
虛證是因為先后天的不足,而導致的氣、血、陰、陽的虧虛,臟腑機能減退的證候,如房勞過度,思慮太過,出現(xiàn)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用熟地補腎填精,養(yǎng)陰補血。
3.1.4婦科諸病
婦科疾病有四大類:月經(jīng)病、帶下病、妊娠病、產(chǎn)后病。月經(jīng)過多、痛經(jīng)、逆經(jīng)、閉經(jīng)、血崩等,胎動不安和小產(chǎn),凡病機是精血虧虛、腎虛不攝等都可應用熟地。
3.1.5男科諸病
男科疾病中,因心腎兩虛導致的陽痿、心腎不交的遺精、腎精虧虛的不育,用熟地補腎精,滋腎水以交通心腎。
3.1.6 痰證
痰證有諸多種,適合熟地的有三種,其一是腎虛水泛之痰,其二是火沸之痰,其三是秋燥之痰。腎虛水泛之痰,清稀如水,日輕夜重,用熟地補腎消痰行水;火沸之痰,痰少,成白沫狀,用熟地補陰以制陽;秋燥之痰,痰少難咯,口干咽燥,用熟地補腎水滋肺液。
陳士鐸善用熟地治“腎痰”,治療上強調(diào)治腎痰補而勿泄,以補水為根本,大補腎水以治火沸為痰;水中補火以治水泛為痰[4],不論痞脹納呆,苔厚痰多,或虛火灼津,苔少痰粘,只要是“痰動于腎”癥候的,都可應用熟地[5]。
3.2 與熟地配伍的藥物淺析
從表2可以看出,與熟地配伍頻率最高的是山茱萸,麥冬次之,他如人參、白術、山藥、五味子、肉桂等與熟地配伍也較多?,F(xiàn)結合《辨證錄》中的醫(yī)案,僅以7個配伍頻率較高且能突出熟地作用的藥物為例,淺析陳士鐸用熟地的配伍特點。
3.2.1 熟地與山茱萸
陳士鐸在《辨證錄》中運用熟地與山茱萸的頻率很高,主要用于治療脅痛、頭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量少、閉經(jīng)、陽痿、遺精、不育等。這些疾病主要是因腎精虧虛所致,熟地、山茱萸是補腎精的要藥,二藥伍用,一補一斂,有滋腎養(yǎng)陰,固澀精氣的作用,可以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填精益血、滋水涵木等,尤其是以熟地和山茱萸配伍用于因腎陽虧虛所致的水泛為痰等,為陳氏以熟地治療痰癥的常用藥對。
3.2.2 熟地與麥冬
熟地與麥冬配伍,主要用于治療秋燥、肺痿、咽痛、咯血、消渴等。因肺金生腎水,肺氣清肅,下生腎水,現(xiàn)在肺氣虛弱,僅可自養(yǎng),久而久之,母病及子。治法為滋補肺腎,熟地滋腎水,救腎之干涸,麥冬補肺陰,救肺之枯竭,兩藥合用,子母雙補,金水相生。在原文中,熟地與麥冬的用量比例都是1∶1,即“肺腎同治”之法。
3.2.3 熟地與人參
熟地與人參配伍,用于治療氣血虛弱,人參是補氣的圣藥,活人的神品,五臟中專入肺心脾經(jīng),熟地為養(yǎng)陰補血之圣藥,一個補氣,一個補血,一陰一陽,兩藥合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是扶陽滋陰、補氣養(yǎng)血的理想配伍。陳士鐸運用熟地與人參還可治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心腎不交等。夜臥而心氣歸于腎宮,現(xiàn)在腎水大耗,心氣浮越,怔忡不安,熟地補腎水,人參用補心氣之虛,再合用交泰丸,則腎水充足,心氣下伏,水火既濟,心腎相交,夜則安靜。
3.2.4 熟地與白術
熟地與白術配伍,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腹脹、水濕腫滿等。脾氣旺健運正常,肺氣旺治節(jié)恢復,腎氣旺關門開合正常,則水自然從小腸全部流入膀胱。蓋水腫之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脾,其治在腎,白術有除濕消食,益氣強陰的功效[2],與熟地配伍,有兩個功效,一是補益氣血,二是運化水液,肺主氣,主宣發(fā)和肅降,通調(diào)水道,脾主運化水液,腎主水,故熟地配伍白術,補脾腎之有虧,使腎開合得司,脾運化有常。
3.2.5 熟地與當歸
熟地與當歸配伍,用于治療閉經(jīng)、血崩、缺乳、不育、便秘等。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當歸性動,與補氣藥配伍則補氣,與補血藥配伍則補血,熟地與當歸配伍,補血益精效果更佳[2];熟地和當歸都有潤腸的作用,所以對于老年體虛便秘或者是陰虛腸燥便秘,用熟地和當歸配伍,大補陰液,增水行舟。
3.2.6 熟地與五味子
熟地與五味子配伍,治療咳嗽氣喘、自汗盜汗,遺精、耳痛流膿、目睛腫痛等。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6],最能添益腎水,滋補肺金,還善于潤燥[2]。熟地能補腎水,五味子也能補腎水,而且能收斂肺腎之氣,兩個藥配伍應用,以滋肺腎之枯,補腎水的力量更強;熟地與五味子合用還用于虛陽外越,陰盛的加肉桂、巴戟天,陰虛的加麥冬、山茱萸等。因五味子酸收,生發(fā)之氣少,故大量用或單用弊大于益,常配伍使用,所以陳士鐸在處方中熟地與五味子的用量比例是10∶1。
3.2.7 熟地與肉桂
熟地與肉桂配伍,可以治療乳蛾、咽喉腫痛等。對于因腎水枯竭,龍雷之火上越所致的乳蛾、咽喉腫痛等,以熟地為君藥,大補腎中之水,肉桂補腎中之火,兩藥合用,補命門之衰,使火隨水而下潛,這就是所謂的“引火歸元”之法。
熟地與肉桂配伍,還可治療關格,癥見上吐下結,水谷不進,便尿不出,腹中疼痛,此為腎氣不通之證,胃為腎之關,腎司二便,故水谷不入,二便不出,兩藥相配,腎中水火足,則關格自愈。肉桂,助陽氣生發(fā)而布散全身,溫養(yǎng)筋骨,治療下焦虛寒,熟地與肉桂配伍應用,若熟地為君,稍加肉桂補陽,此乃陽中求陰;若肉桂為君,稍加熟地補陰,此乃陰中求陽。
4 結論
綜上,陳士鐸是善用熟地的醫(yī)學大家,《辨證錄》中運用熟地,繼承中又寓發(fā)展。繼承體現(xiàn)在用熟地以補血養(yǎng)陰,益精填髓,治療精血虧虛等引起的血癥、虛癥、燥癥、婦科男科等癥;發(fā)展是用熟地以消痰行氣,補氣托膿,滋陰開胃,將熟地辨證的用于治療因腎虛水泛所致的痰多清稀,氣虛所致的膿瘡不潰,胃陰虛所致的納食不香等癥,體現(xiàn)了陳士鐸所言熟地“不生痰,且能消痰”、“不滯氣,且善行氣”的用藥思想。
參考文獻:
[1] 陳士鐸.辨證錄[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549.
[2] 鐘贛生.中藥學[M].北京:中醫(yī)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426-437.
[3] 陳士鐸.本草新編[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317.
[4] 郭振山.陳士鐸痰病論治思想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67.
[5] 舒燈紅.補腎化痰用熟地的臨床體會[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1990,(21):165.
[6] 陳士鐸.石室秘錄[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326.
作者簡介:
婁永強(1994-),男,河南新鄉(xiāng)人,醫(yī)師。E-mail:958580192@qq.com
侯紫君(1989-),女,河南南陽人,講師。E-mail:jiyun07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