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燕
摘 要:語文教學中強調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寫的教學既是重點,更是難點。學生頭疼,教師無計可施。學生寫作能力欠缺,教師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在探究寫作教學策略的過程中,“隨課微寫”應運而生?!半S課微寫”是“隨課微寫作”的簡稱,是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的微型寫作的教學與訓練,是跟隨課文進行多次、小片段的寫作,使學生在輕松的微型寫作訓練過程中逐漸積累寫作技能,是為了單元大寫作做思維準備、技法準備的體例性、制度性的“微型文寫作”及其教學活動?!半S課微寫”要落到實處,發(fā)揮作用,提高學生語用能力,需要教師找到“隨課微寫”的切入點。
關鍵詞:隨課微寫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中強調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寫的教學不僅讓孩子頭疼,同時也常常讓老師無計可施。學生的寫作能力欠缺,教師的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在探究寫作教學策略的過程中,“隨課微寫”也就應運而生。
“隨課微寫”是“隨課微寫作”的簡稱,是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的微型寫作的教學與訓練,是跟隨課文進行多次、小片段的寫作,使學生在輕松的微型寫作訓練過程中逐漸積累寫作技能,是為了單元大寫作做思維準備、技法準備的體例性、制度性的“微型文寫作”及其教學活動。
怎樣使“隨課微寫”落到實處,發(fā)揮作用,提高學生語用能力?需要教師找到“隨課微寫”的切入點。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策略。
一、文本示范,有效模仿
沒有人生下來就會寫作,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又在不斷的模仿中提高。朱熹也說:“模擬者,古人用功之法。讀得韓文熟,便做韓文的文法;讀得蘇文熟,便做蘇文的文法?!笨梢?,模仿在學生進行“隨課微寫”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選擇文本中合適的模仿寫作切入點,開發(fā)成適合學生微寫的寫作素材。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獨特的句子,典型的段式進行模仿,課文中有許多構思獨特的句式可以作為學生仿寫的藍本,作為教師則需要善于運用這些資源,發(fā)掘學生微寫練習的切入點。比如一年級上冊中的《四季》是一首詩歌,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四幅插圖,形象優(yōu)美,色彩明麗,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于是教師就可以抓住四季中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讓學生運用疊詞來表達。這樣的訓練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了一起,真正凸顯了“語用”。
二、運用想象,言意結合
教學中我們常常強調不可忽視孩子的想象力,要保護孩子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再把自己的感悟轉化為語言的表達。這樣文本言意就相結合了,學生的情感也得以抒發(fā)。教學中,可以選擇充滿張力的留白處進行想象或者在意猶未盡的延伸處想象。比如在《夜鶯的歌聲》一文中,夜鶯在等待敵人的過程中會想些什么?在此處“空白”進行補白,不僅需要學生對文本的透徹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針對心理活動進行微寫練習。
三、體驗文本,激發(fā)共鳴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學生對文本的感受與理解也盡然不同。那么,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文本豐富的人文價值,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走進人物,用體驗文本的方式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讀中感悟,在悟后寫作。抒發(fā)自我情感的讀后感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形式。同樣我們也可以抓住文段中個性鮮明的人物,以假想的形式,聯系生活實際來表達共鳴。比如《匆匆》一文中,在描寫時間流逝的文段中,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引發(fā)共鳴。從而領悟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悟,以悟促悟,通過這個切入點,不僅學生有范本模仿,也讓學生從文本走向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學生有話可寫,不再是空洞的表達。
參考文獻:
[1]佚名.淺談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J]. 基礎教育論壇,2018,290(36):54-56.
[2]梁洪成.提高“隨課微寫”實效性的策略初探[J]. 新課程(上),2018(1):126-126.
[3]段昱宏.寫話教學策略淺談[J]. 吉林教育,2010(17):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