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玲
摘 要: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充分發(fā)揮該學科的人文價值,教師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借此為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外實踐活動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嘗試組織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德育滲透;教學對策
小學語文教育中所涉及的德育內容是多種多樣的,涉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充分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專業(yè)素養(yǎng)的作用,積極地為學生開辟多條渠道,讓德育如涓涓細流一般慢慢地流淌進學生的心里,使其在自主接受的過程中,實現(xiàn)良好道德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將德育滲透到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不僅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增強素質的另一條途徑。因此,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使學生獲得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往往會為學生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泉,生活中蘊含著諸多的語文課程資源,諸如自然、社會、人文等,其中都蘊含著較為強烈的責任意識。倘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能充分發(fā)揮這些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學生設計出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活動體驗的過程中放松身心,促進其積極心理的發(fā)展,還可以使其獲得良好道德的熏陶,為其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诖耍以谛W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常常會根據(jù)教學所需和學生的學習所需,創(chuàng)設多樣的教學情境,諸如“新聞發(fā)布會”“辯論會”“影視欣賞會”等情境活動,使學生在這些活動的親身體驗過程中,既能獲得大量的知識,實現(xiàn)知識儲備的拓展,又能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所感染。以我近期組織的“要不要扶”主題辯論會為例,我在此次活動開展中,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引導他們就“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結合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就老人摔倒訛人,老人摔倒視而不見等情況進行分析、說明。在學生激烈爭論的過程中,我進行“敬老愛老”教育,以此為學生的辯論做總結,同時使其獲得良好道德的熏陶,為其今后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依據(jù)。
二、激發(fā)習文,在寫作中滲透德育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是一門具有開放性的學科,其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當立足語文學科與生活的關系,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德育。小學語文寫作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使其在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認識事物的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語文學科寫作教學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活動,借此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最直接的感性認識,從而在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欲望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主創(chuàng)作,在自我表達中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比如,我在一次元宵節(jié)的時候,組織了“包元宵”主題活動。為了保證活動能順利地實施,我還邀請了部分學生家長參與其中。在此次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和面、調餡等做起,在操作的過程中與家長、其他學生積極溝通、交流,以此在合作的過程中制作出美味的元宵。與此同時,在親身操作的過程中,不少學生還感知到家庭勞動的勤苦,以此體諒父母的辛勞。在包元宵活動結束之后,我鼓勵學生回想本次活動經歷,以文字語言的方式將此活動記錄下來,并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寄予其中。如此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享受到語文實踐的樂趣,還可以在與父母、同學的溝通中獲得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提升,更可以在寫作活動參與中升華自己的情感,感受到親情、友情的美好。
三、交流溝通,在實踐評價中滲透德育
在新課下,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教師的賞識下,自主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在正確認知自我的過程中從,重塑自信心。就傳統(tǒng)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認為實踐活動結束了就意味著教學結束,忽視了教學評價,由此導致學生在無法準確認知自我的過程中,難以獲得有效發(fā)展。基于此,我在實踐活動開展中,會將德育滲透到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立足學生的實踐表現(xiàn)對其進行點評。如在以“幸福是什么”此次演講活動中,我不僅就學生的演講內容進行指點,引導其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還對其演講過程中的語言表達、神態(tài)等進行點評,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其長處,進而樹立自信心,積極地參與其他實踐活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采取多樣的方式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良好道德的熏陶,為其道德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數(shù)碼設計,2017,6(11):166.
[2]段艷君.文以載道 寓德于文: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19):58-5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