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云霞
【摘? ?要】小學生往往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一些抽象性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屆時,我們可合理運用學具對相關知識加以演繹。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學具的應用進行簡單探究。
【關鍵詞】學具使用;小學數學;學生
簡單來說,學具是學生學習時用來幫助理解某些事物的模型、實物、圖表等物體的總稱。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不強,在面對抽象性的數學知識時,除了需要教師的引導,還需要通過對學具的操作進一步完成學習。學具的運用,對學生的有效學習有積極影響,還能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利用學具,促進學生學習。
一、運用學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天真愛玩。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課堂,學生的興趣并不濃厚。在數學課堂中引入一些實際操作活動,能使學生在玩中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也是轉變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在課堂中,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對學具進行操作,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帶領學生認識三角形時,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利用不同學具得到一個三角形,并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在這個活動當中,大家利用很多種方法得到了三角形。如用小棒進行拼擺,用釘子板和線繩圍成三角形,用三角板和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畫……在這個活動中,大家對不同的學具進行了操作,獲得了參與活動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相關特征,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概念。
在課堂的開端,組織學生操作學具進行操作,對學生來說如同一個快樂的游戲。因此,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運用學具,使其產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運用學具,加深學生的概念理解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知識概念,這些知識概念或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或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剛開始接觸概念時,理解起來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障礙。此時我們便可利用學具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促進學生通過對學具的操作,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將一張白紙進行對折,然后從折痕的地方任意的剪下一塊,大家發(fā)現剪下來的圖形左右兩邊都相同。隨后我?guī)ьI學生探究:大家發(fā)現了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都相同,那么我們再深入想一想:左右兩邊僅是大小一樣嗎?如果我們把這個圖形沿著它原來的方向重新對折,折痕兩側會不會完全重合呢?教師先組織學生通過想象進行討論,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實際操作深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并由此認識對稱軸的概念。當大家對這個折紙活動探究得足夠深入之后,教師向學生滲透對稱軸的概念:像這樣的圖形沿哪條直線對折能讓圖形兩邊完全重合,我們就叫這條直線為對稱軸。
像這樣利用學具幫助學生加強對概念的理解,不僅能讓概念學習變得更加簡單,也能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和判斷,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
三、運用學具,促進推導公式和法則
在學具操作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發(fā)展動手能力,還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展思維。眾所周知,數學課本中的幾何公式和計算法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這部分知識也是教學的重點。為了促進學生自主推導出幾何公式和計算法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操作學具來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為例,首先,教師組織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其次,組織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總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教師讓學生拿出平行四邊形學具卡片,然后在組內思考,嘗試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一些圖形。此時,大部分學生都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由此,教師組織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并引導學生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像這種利用學具操作促進公式推導的教學過程,更加適合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在操作學具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更收獲了數學知識,形成了數學思想方法。
總的來說,學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為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促進學生逐步學會抽象概括,獲得數學知識,我們應合理運用學具,演繹實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祁秀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操作實效性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9(26):100
[2]艾春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與思考[J].知識窗(教師版),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