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藝冰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能夠在多個學科中得以滲透。在語文教育中開展心理教育,是聾校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結合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并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以此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聾校?語文教學?心理教育
近年來,國家各級政府對特殊教育越來越重視,并強調聾校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才能夠確保學生得以順利成長。但是,對于聾校的學生而言,由于聽力存在一定的障礙,導致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存在缺陷。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將心理教育融入其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信心與意志力,還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在聾校中,學生很容易會受到同學或者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例如,高年級學生的行為舉止會直接影響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由于聾校的學生具備同樣的溝通與交流形式,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將綜合表現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視為榜樣。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為學生選取大量優(yōu)秀的文章與作品,并為學生講述其中品德兼?zhèn)涞娜宋镄蜗?,可以有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智取生辰綱》中的楊志等;還可以是保衛(wèi)祖國的民族英雄。教師在向學生講述這些優(yōu)秀人物的同時,引導學生將其視為榜樣。良好的課堂氛圍,對聾校學生的成長具有關鍵的作用,但是在此過程中主要依靠人際關系進行衡量,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合作、和諧的學習與成長氛圍。素質教育最終目標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幫助聾校學生提升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此幫助學生開闊知識的視野,并增強學習能力。聾校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書中的內容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并將其融入心理教育。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的形式,幫助學生提升對于事物的理解與認知能力。書中包含的知識內容相對語文課本較為豐富,有利于學生接受和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擴大自己的視野。學生借助這種學習模式,能夠使自身的語言能力在實踐中的得到良好的應用,進而幫助學生順利成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豐富多樣的組織方式,進而為學生的心理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適當地增加提問或演板的次數。聾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學校的學生,聾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卑、膽小的特點,在課堂學習中,多數學生懼怕回答問題。對于這類學生,教師要給予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并盡量多地為這類學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這類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與耐挫力,確保學生的個性得以健康成長。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小組討論的機會。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恐懼心理會得到控制,在同齡人中,學生能夠做到暢所欲言,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團結意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處理人際關系中的能力,幫助學生克服心理自閉的問題。
課外輔導是聾校語文教學的拓展,因此,聾校語文教學的心理健康也要拓展至課外輔導中。在此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厭學、缺乏自信、學習熱情不高、焦慮、抑郁等心理行為,教師要借助課外輔導的形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進而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這樣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部分學生由于缺乏較強的自控能力,會存在不愛做作業(yè)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采取互相監(jiān)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控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能夠提升閱讀能力,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例如,在《駱駝祥子》這一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情節(jié)的描述對其細節(jié)進行批注。在課后,學生可以將讀后感進行記錄,將文章中印象深刻的片段或語句進行詳細敘述,教師在檢查時,不能將檢查的流程停留于表面,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以鼓勵的形式,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理解能力。由于聾校教學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教師要第一時間與其進行溝通,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理解。
教師與學生在進行交流時,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吸收效果。師生之間的交流成效直接影響著聾校學生的成長。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對于聾校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做到及時的解答,并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進行拓展,使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技術作品。對于課堂中發(fā)生的狀況,教師要具備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掌控教學節(jié)奏,避免出現枯燥教學,并根據每個聾生接受知識的能力
展開教學,避免出現教學節(jié)奏過快的情況,這樣不僅會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為學生之間構建小組學習模式,通過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能夠主動發(fā)現自身的不足。課堂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最為可行的渠道,與此同時,學生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明確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教育的融入能夠切實有效地扭轉聾校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為國家的發(fā)展需求提供人才,并為聾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學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除此之外,聾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構建一個網上交流的平臺,在此過程中,將較為優(yōu)秀的文章或作品展現給學生,其他學生可以點評和打分,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還能提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學生也能夠通過此種教學手段,獲取更多對自己有利的知識。
課堂教學為心理教學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教學契機,并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例如,在《賽場上升起了五星紅旗》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運動會的情況結合至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明白努力與拼搏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只要辛苦付出,必然會得到想要的結果,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另外,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中發(fā)揮生活自身的功能,將心理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順利成長。
總之,若想培養(yǎng)聾校學生的心理,并非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任務。作為聾校的教師,要將這項工作深入開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融入心理教育,并嚴格遵循教學的原則。教師要注重個別,幫助聾生朝著健康的方向成長。只有保證聾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彌補學生的身體缺陷。
參考文獻:
[1]彭盈雪,張金.聾校語文教師課堂手語運用現狀研究——以唐山市某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8,(04) :32.
[2]田花,王斌.聾校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先學后教”的運用策略與思考——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7,(19) :55.
[3]拓小娟,趙斌.聾校英語課堂多媒體使用現狀、問題及對策——以甘肅省某聾校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7,(04) :32.
[4]許岳霞.普校教材在聾校中的使用及效果分析——以湘潭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3) :19.
[5]張大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措施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