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影, 張傳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統(tǒng)較為常見的一類氣流受限性疾病。近年來我國空氣質量水平的下降,使得空氣中的粉塵顆粒對肺泡產生物理性及化學性刺激,可誘發(fā)COPD的急性發(fā)病[1]。COPD已上升至我國居民的第4大死因[2]。COPD屬于慢性疾病,患者病情常遷延不愈,部分患者因長期無法獲得充足的血氧含量,心肺功能差且易誘發(fā)其他并發(fā)癥的出現[3]。所以,重視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康復訓練已然成為臨床上極為關鍵的治療組成手段。傳統(tǒng)的心肺康復指導未根據患者個體化的生理狀況予以評估,更多的是根據醫(yī)務人員既往工作經驗而擬訂,這往往會導致康復成效無法達到預期,不利于病情管理[4]。所以,為這類患者提供更科學和針對性的康復措施,開展針對性評估與康復指導顯得極為關鍵?;诖耍狙芯恳曰颊咝姆芜\動試驗結果作為循證依據,對患者的心肺能力進行評估與分析,進而擬訂相應的運動處方,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礎數據資料對比
選取揚州洪泉醫(yī)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診的58例老年COPD患者作為研究組。納入要求:患者經肺功能檢查和胸部X片檢查,確診為COPD;患者的肝、腎等實質性器官無明顯疾?。粚\動處方無禁忌證;臨床資料完整;知曉本次研究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伴有明顯的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病情處于活動期;伴有肺部惡性腫瘤;伴有限制性肺通氣功能障礙;患者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及交流。另以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6例具有同等條件的老年COPD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礎數據資料經統(tǒng)計學對比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揚州洪泉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1 心肺運動試驗 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的檢測均是借助耶格的MasterScreen肺功能機,按照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Harbor—UCLA)醫(yī)學中心標準,患者在醫(yī)生監(jiān)護下端坐于功率自行車上進行癥狀限制的最大漸增運動負荷試驗,開始以60 r/min速率進行3 min無負荷熱身,根據性別、年齡選擇合適的遞增功率,要求患者在6~10 min內達到癥狀限制性極限運動,以患者感到極度呼吸困難或極度下肢疲勞或運動時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exe)低于85%為運動終止的標準,此后立即測量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max)。
1.2.2 對照組運動處方 予以常規(guī)運動處方干預,在向患者介紹COPD發(fā)生、發(fā)展、預后和轉歸等方面的知識體系后,指導患者通過縮唇式腹式呼吸進行呼吸訓練,先用鼻子用力吸氣,再將嘴唇縮小以緩慢的速度呼氣。患者在呼氣時,應保證胸部和腹部處于前傾狀態(tài),并使口腔和嘴唇縮小成吹口哨的形狀,再給予一定力道的抵抗,保證呼氣均能經縮窄的口型呼出體外。同時取平臥位,待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后將1 kg沙袋置于其臍上3 cm處,指導患者采取勻速的方式進行深呼吸,并以放空的方式開展放松訓練,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10 min左右,運動方案由患者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未提供指導。
1.2.3 研究組 在常規(guī)運動處方干預的基礎上根據患者心肺運動試驗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運動干預方案,以氣道阻塞程度選擇運動試驗方案,以FEV1(最大呼氣第一秒呼出的氣量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評估:①超過70%定為輕度患者,實施正常斜坡遞增運動試驗方案[25 W(瓦特)熱身、50 W開始、25 W增加、25 W恢復];②50%~69%定為中度患者,<50%定為重度患者,中重度患者實施臨床斜坡遞增運動試驗方案,患者騎車時每隔20 s測量每分鐘氧耗量及呼吸困難指數。
①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第2個月末的心、肺功能相關指標[包括最大攝氧量(VO2max)、公斤體重攝氧量(公斤體重VO2)、梅脫(跑步時消耗的能量值,METs)、無氧閾值(AT值)、最大運動功率(WRmax)、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②比較兩組患者在上述時間點的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6分鐘步行試驗:患者在長度為30 m的長廊中反復快走,于6分鐘后測量步行距離)。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相關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干預第2個月末的心、肺功能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第2個月末的心肺功能相關指標對比
干預后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較對照組患者步行距離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第2個月末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對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見病種,由于患者病情常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肺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5]。對于COPD的診治,既需妥善控制氣道炎癥,也需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這對患者心肺等臟器功能的改善有幫助[6]。所以,重視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水平,使其有自主能力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照理,這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與提高均有助益。研究表明,基于心肺運動試驗的評估方案,能明確患者當前所處的生理狀況,通過實施個性化運動處方,能幫助患者重新構建呼吸模式,改善膈肌活動幅度與范圍,強化肺泡的氣體交換能力,以此減少機體在開展運動處方時的能量耗損,這對其呼吸功能的改善有幫助[7]。在個性化運動處方的設定過程中,應結合各方面結果考慮方案擬訂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如果運動處方與患者當前的生理機能不匹配,將導致其出現面色蒼白和呼吸困難的臨床表現,必要時需予以吸氧操作[8]。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從循證的視角著手,予以基于心肺運動試驗結果為導向,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運動處方,結果顯示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方面成效顯著。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心肺功能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基于心肺運動試驗評估結果下擬定的個性化運動處方能強化機體的呼吸肌力量,從而減少耗氧量,提高呼吸做功效能,繼而提高機體活動耐力。在運動處方的設定進程中,我們依照患者獨有的生理特點,開展安全性和合理性的運動模式,從而保證患者的運動量從最小量開始,之后逐步提升,以此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受力。借助心肺運動康復處方的落實,能提高機體對活動的耐受力,進而減輕機體因缺氧所致的癥狀,對呼吸功能和心功能的優(yōu)化有一定幫助[9]。在運動處方的落實中,應保證患者能接受到足夠運動強度的干預訓練。對患者行心肺運動試驗,能對患者的心肺功能予以客觀量化評估,進而可以擬訂個性化運動處方,從而指導并改善患者的運動康復效果。心肺運動試驗評估方案是指對患者的代謝水平進行運動測評,讓其在一定負荷量下完成攝氧等代謝行為,對其心肺功能的儲備情況進行定量評估。該試驗評估不僅能對患者的心臟儲備水平予以客觀評價,更是能對其心肺水平予以定量剖析,進而擬訂個體化心肺運動處方。心肺運動試驗評估方案不僅能對心肺功能的相互作用予以評估,更是考慮細胞呼吸和外呼吸之間的偶聯效果。對人體的心肺功能和肌肉群的生理代謝予以全方位評估,進而反映其多系統(tǒng)功能的代謝水平[10]。
本研究還對比了兩組患者的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的6分鐘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表明基于心肺運動試驗評估下的個性化運動處方能提高人體的肺活量。此項指標能反映患者的肺康復程度,科學性、個性化、精確化的運動處方能對患者的病情康復及生理安全產生影響,所以,通過心肺運動試驗的評估結果設定患者具體的運動頻率和運動強度,能夠保證運動強度的合理性,避免運動負荷過大所致的消極結果[11]。
綜上所述,心肺運動試驗評估為個性化運動處方的設定提供了循證依據,可對患者的生理狀況予以科學化評定,據此擬訂的運動處方能最大限度地促進COPD患者心肺康復,改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