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猛
關(guān)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研學旅行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策略長期以來缺乏變化,似乎是時代發(fā)展的“局外人”。部分地理教師過去單純追求考試成績,對于地理課程中紛繁復雜的知識,只是要求學生記住,能夠應對考試即可?,F(xiàn)在,各界對地理教育的需求發(fā)生了變化,高中地理教師必須把握住這個改變的時機,對以往的教學策略進行突破,讓高中地理知識從以往的“考試知識”,變成學生今后真正能用得上、能從中受益的“生活知識”。
一、運用先進技術(shù),調(diào)動學生興趣
高中地理知識涵蓋范圍廣,內(nèi)容復雜,概念較多。如果只是讓學生死抱著教材,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而沒有學習興趣,不論再采用什么教學手段,最后的結(jié)果可能還是“考試一過就還給了老師”?,F(xiàn)在各個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等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把這些設備充分的利用起來,在平時注意研究教材內(nèi)容,豐富多媒體素材的儲備,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作為教材知識的有力補充。這些視聽資源,遠比教材上的文字圖片豐富,可以有效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時,高中地理教師完全可以尋找各類紀錄片,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片段,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讓他們對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下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這些紀錄片的內(nèi)容,往往更加深刻,是不同地區(qū)的生活常態(tài),不是學生在短暫旅行的過程中就能接觸或認識到的,足夠引起他們的興趣。特別是拍攝手法高超的紀錄片,更能給他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這時教師再進行講解,效果會更好,學生的理解也會深刻的多。
二、靈活設置問題,促進主動探究
課堂提問是很多科目中都在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一直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問題給學生留下的思考空間不夠,且最終指向往往仍然是考試。換句話說,學生從問答中得到的,僅是解題思路,思維受到了束縛。這種問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利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可以讓問題具有更多的開放性,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做一次“思維體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相對于考試成績來說,這種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益處會更大。
仍以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為例,學生在觀看過紀錄片或其他視頻素材后,心中肯定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此時發(fā)散性思考的傾向不符,如“中國經(jīng)濟地帶的劃分依據(jù)是什么?”相當于打斷了學生的思路。教師可以先對視頻素材進行大致的總結(jié)歸納,讓學生具備一個整體印象,隨后再提問:“視頻中的幾個典型地區(qū),體現(xiàn)出了哪些主要的區(qū)別?互相之間又有哪些影響或聯(lián)系?”通過引導讓學生的思路順理成章過度到教師的問題上,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三、利用研學旅行,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研學旅行是一種較新的教育教學方式,與教育改革的目標相一致。目前,在各級教育部門及眾多學校的組織下,研學旅行正在逐步推廣開來,對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應注意對研學地點的實地考察,保證當?shù)刭Y源與預定的教學目標有緊密的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在其中獲得與課堂教學不一樣的收獲。在研學旅行結(jié)束后,教師應與學生溝通,獲得反饋,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不斷提升研學旅行的實際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研學旅行的地點為當?shù)啬程厣r(nóng)業(yè)生產(chǎn)基地。在成行之前,應首先取得學生家長的同意,并做好充分準備,如出行方式、住宿地點的確認等。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教師應安排學生搜集該基地的氣候、土壤、水源等條件,并了解特色農(nóng)作物的最佳生長環(huán)境,兩相對比是否契合。如果學生參與度高,反應比較熱烈,教師可以追加問題,如根據(jù)此前學到的知識,分析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建議等。由此,增進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了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四、師生互相評價,共同提高進步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高中地理教師會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如學習水平、學習態(tài)度等。其實,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鼓勵學生對教師做出評價,包括教學態(tài)度、教學策略等各方面。在這種更加平等的互相評價中,師生都能更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缺點,增進互相之間的了解與信任,在課堂教學中的配合更默契。對于高中地理教師來說,學生的意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方向,教師能力會在這種不斷優(yōu)化提升的過程中得到鍛煉與提升,師生都能從中受益,攜手進步。
例如,有學生反應教師播放的視頻素材過于龐雜,抓不住想要表達的重點。教師要明白,學生提出這種問題,恰恰證明學生認真看了,這時要做的不是否定多媒體教學方式,而是要提升自身搜集整理素材的能力,或?qū)W習視頻剪輯技術(shù),在其中添加必要的文字說明。這樣,在今后再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時,學生的感受和教學效果都會更好,教師能力也獲得了鍛煉與提升。這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持續(xù)提升的長效機制,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提起重視。
綜上所述,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沉重壓力,高中地理教師要做的,不是單純的給學生加壓,而是要讓學生正確看待高考,要讓他們明白,首先要愛學習、會學習,考試成績的提升才算有了堅實的基礎,他們今后的人生才會真正因?qū)W習而受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廣大高中地理教師能夠在教學實踐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從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造出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取得更大、更全面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