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坤
(柘城中醫(yī)院,河南 柘城 476200)
根據(jù)《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1]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伴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易出現(xiàn)各種心血管并發(fā)癥。研究[2-3]表明:若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糖未控制好,極易出現(xiàn)微血管病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引發(fā)一系類心腦血管疾病,如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嚴重者甚至死亡。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延緩微血管病變,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1月—2016年8月,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65例,總結(jié)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13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5例,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齡61~78歲,平均 (69.6±4.1)歲;糖尿病病程1.5~15年,平均 (5.4±3.2) 年;微血管病變病程4個月~8年,平均(4.1±1.6)年。對照組65例,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齡61~79歲,平均 (68.8±4.5)歲;糖尿病病程1.7~14年,平均 (5.8±2.7) 年;微血管病變病程5個月~8.5年,平均(4.4±1.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及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的診斷標準[5];②年齡>60歲;③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伴有大血管并發(fā)癥者;②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有精神疾病者;④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
對照組給予洛汀新片(由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141127,10 mg/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中藥湯劑,藥物組成: 熟地黃25 g,枸杞子25 g,菊花25 g,山萸肉12 g,山藥12 g,茯苓9 g,牡丹皮9 g,澤瀉9 g,女貞子9 g,旱蓮草9 g。1劑/d, 2次/d,口服。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①臨床療效。②神經(jīng)傳導速度(NCV) 。③密西根州糖尿病性周圍神經(jīng)病評分(MDNS) :評分內(nèi)容包括大腳趾感覺(包括震動覺、觸覺、針刺覺)、四肢遠端肌力和腱反射。大腳趾感覺:正常計0分,減退計1分,消失計2分。腱反射:正常計0分,減退計1分,消失計2分。四肢遠端肌力:正常計0分,輕-中度減退計1分,嚴重減退計2分,不能動計3分。MDNS>6分為異常。④血流動力學指標: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容積。⑤血糖指標: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按照參考文獻[3]相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F(xiàn)PG<7.2 mmol/L, 2 h PG<8.25 mmol/L。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F(xiàn)PG為7.2 mmol/L~<8.25 mmol/L,2 h PG為8.25 mmol/L~<9.90 mmol/L。無效: 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F(xiàn)PG、2 h PG水平無變化或降低10%以下。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2.73,P<0.01,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療效對比
見表2。
組 別例數(shù)時間 NCV/(m·s-1) MDNS/分治療組65治療前35.2±4.513.4±3.8治療后46.7±4.9**##8.1±3.2**##對照組65治療前35.5±4.013.2±4.6治療后38.9±4.3**9.9±3.5**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見表3。
組 別例數(shù)時間全血黏度/(mPa·s-1)血漿黏度/(mPa·s-1)紅細胞壓積/%治療組65治療前6.1±0.41.9±0.251.2±1.8治療后5.6±0.2**##1.2±0.1**##46.9±1.5**##對照組65治療前6.1±0.61.9±0.451.5±1.9治療后5.9±0.1**1.8±0.343.0±1.4**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見表4。
組 別例數(shù)時間FPG/(mmol·L-1)2 h PG/(mmol·L-1)HbA1c/%治療組65治療前9.8±2.512.4±0.47.5±1.1治療后6.2±1.9**##8.0±0.3**##6.2±1.0**##對照組65治療前9.7±2.412.5±0.67.4±1.5治療后7.5±1.2**9.8±0.5**7.0±1.3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老年2型糖尿病一般病程長達數(shù)年,常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等,容易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發(fā)生其他并發(fā)癥,導致頭暈或暈厥,甚至誘發(fā)心肌梗死、腦梗死[6]。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高血糖導致血管發(fā)生病變,下肢小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收縮增強,使得毛細血管基底膜增生,最終引起糖尿病性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管腔變窄或堵塞,引起肢體供血障礙[7]。微循環(huán)障礙、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為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三大主要表現(xiàn)形式,視網(wǎng)膜、心肌、腎、皮膚及神經(jīng)組織等為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主要場所[8]。中醫(yī)學將糖尿病早期歸為“食郁”“脾癉”范疇,以口中發(fā)甜為主癥;中期歸為“消渴”“肥胖”范疇;隨著病情不斷進展,五臟受損,耗氣傷陰,歸為“虛勞”“水腫”“關格”等范疇[9]。對于糖尿病的防治,中醫(yī)藥在改善癥狀、防治并發(fā)癥方面有良好療效[10]。本研究所用中藥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澤瀉利濕瀉濁;枸杞子、山萸肉滋補肝腎,益精固精;山藥補益脾陰,固精;茯苓淡滲脾濕,協(xié)助山藥健運;牡丹皮瀉相火,抑制山藥之溫澀;菊花散風清熱,平肝解毒;女貞子滋胃益肝;旱蓮草止血涼血,補益肝腎。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利濕瀉火、固精之效。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有較好療效,能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和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