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敏
摘要: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詩名滿世卻“棲遲一尉”的詩人,然而他卻以“緒密而思清”的藝術(shù)成就,為自己贏得了長久不衰的贊賞。通過分析可知,王昌齡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高的藝術(shù)成就,是因?yàn)槠溥\(yùn)用了多樣化的藝術(shù)手法,而時空描寫與人物刻畫是其中最突出的兩個方面。
關(guān)鍵詞:王昌齡;時空描寫;情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
在群星云集的盛唐詩壇上,王昌齡雖“棲遲一尉”,但卻詩名滿世,有著“詩家天子”的美譽(yù),并以其詩歌“緒密而思清”的藝術(shù)成就,為自己“贏得身前身后名”。王昌齡的詩歌留存至今共有181首,其中,藝術(shù)成就最為突出的是五古和七絕。可以說,王昌齡是以五古名家,以七絕名世。后世稱道他的七絕基本上都發(fā)生在明代。如胡震亨《唐音癸箋》:“王少伯七絕宮詞閨怨,盡多詣極之作?!弊T元春《唐詩歸》評其《長信詞》:“宮詞細(xì)于毫發(fā),不推為第一婉麗手不可?!钡?。而王昌齡之所以能夠贏得后人長久不衰的贊賞,正是因?yàn)槠湓姼杷〉玫乃囆g(shù)成就,其中,時空描寫與人物刻畫是其多樣化的藝術(shù)手法中最突出的兩個方面。
一、時空描寫
王昌齡不是開啟唐詩時空描寫藝術(shù)的第一人,但卻是將這一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運(yùn)用得十分純熟的詩人,而較早地開啟唐詩中時空描寫藝術(shù)的是劉希夷、張若虛和陳子昂,他們共同營造了唐詩時空描寫的新境界。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江畔何時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以及“念天地之悠悠,獨(dú)愴然而涕下”等悠久渺遠(yuǎn)的時空描寫中,灌注了深沉的歷史、人生意識和宇宙思考,并把這種感悟伸向遙遠(yuǎn)的過去和悠悠的未來。王昌齡的詩在時空描寫中也同樣展現(xiàn)了這種對人生的渺茫、悲涼和對歷史的蒼茫之感,如這首《萬歲樓》:
江上巍巍萬歲樓,不知經(jīng)歷幾千秋。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獨(dú)流。
猿狄何曾離暮嶺,鸕鶿空自泛寒洲。誰堪登望云煙里7向晚茫茫發(fā)旅愁。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夏,王昌齡到了江寧(今江蘇南京),落寞失意中,登上了丹陽(今江蘇鎮(zhèn)江)的萬歲樓。全詩看似寫景,實(shí)則述懷,“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獨(dú)流”,在萬歲千秋的時空中彌漫著厚重的悲涼,人類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yùn),無法留住光陰,詩人滿腔的悲愁無處排遣。唐汝詢說“此登臨而感羈旅也。言是樓臨江,多歷歲月,舉目唯山水耳。然山止不移,水流無定,我對之而一喜一愁者,竊有感于人生者。彼安居者非山,而流寓者非水乎。猿狖依山而永棲,鸕鶿依水而漂泊,是遭遇之幸與不幸也,又況傍晚登臨,云煙四塞,能不愈增旅愁乎?”山靜止不移,而不移的還有這巍巍萬歲樓;水流不定,而漂轉(zhuǎn)不定的還有人。物換星移,萬歲樓見證了“不知幾千秋”的歷史沉浮與世事變遷,在這種蒼茫的時空面前,一個人面對此情此景不覺“獨(dú)愴然而涕下”。金圣嘆說:“蓋統(tǒng)計是名‘萬歲,分之只是‘春秋,再分之只是‘年年,再分之只是‘日日。其間山在水流,明抽暗換,乍悲還喜,似悟仍迷,吾亦總以一言概之日:‘不知。……萬歲之上,有猿狡鸕鶿;萬歲之下,有猿狡鸕鶿。夫以如是浩浩樓頭,而乃有人登樓發(fā)愁,試問此一點(diǎn)愁,為力幾何?而堪對彼萬歲云煙哉!”在浩瀚的時空面前,人是渺小的,更是微不足道的!
在物是人非的時空變化中,抒發(fā)自己的愀愴之情的還有這首《梁苑》:
粱園秋竹古時煙。城外風(fēng)悲欲暮天。
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
這首詩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一首典型的懷古之作。梁苑即兔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為賓客游賞之處,后世因稱之梁園,俗人言梁孝王竹園也。平臺也是梁孝王所建,是梁孝王愛士,招延四方豪杰之士的處所。然而,世事滄桑巨變,如今的梁苑、平臺,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和歲月的洗禮,已不復(fù)曾經(jīng)的繁華,一切都成為歷史的陳跡,曾經(jīng)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于天子的梁孝王在蒼茫的歷史塵埃中早已灰飛煙滅。昔日梁孝王在此招賢納士,而今只剩下孤零零的平臺,歲月變遷,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作為個體的人面對這殘破的梁園、平臺,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詩人到此,以平臺賓客自比,慨嘆今無好賢愛士如梁孝王者。在這穿越時空的描寫中,除了懷吊古人,還有深深的自傷洶涌而來。
二、人物形象刻畫
王昌齡的詩以刻畫人物情態(tài)、描寫人物心理活動見長,描寫對象體貼人微,往往在有限的篇幅中生動地表達(dá)出人物的追求、歡樂、愁思與痛苦。
(一)情態(tài)描寫
王昌齡善于描寫女性情感的多層次變化的狀態(tài)。如《青樓曲》二首:
其一
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這首詩將這位貴族少婦由期待、守望,繼之以興奮的情態(tài)描寫得栩栩如生,將她得意自滿的神色刻畫的如在目前。但是,這位少婦為什么要攜箏獨(dú)上高樓?為什么鳴箏?從一二句可知,她這么做是因?yàn)橄肽铍S武皇出征的丈夫。顯然,她以丈夫的身份和地位而自豪。從第三四句可知,她因思念過切,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欣喜和激動之情,不得不登樓等候夫婿的歸來,她的思緒倒不在彈箏上,箏是用來解悶和安定心緒的。她一直在等待,眼睛瞅著從長楊方向回來的十萬旌旗。“遙見”一句可知這位少婦已早早的在樓頭守望,遠(yuǎn)遠(yuǎn)的就望到了“從武皇”的勇武雄壯之師,漫天的飛塵告訴她,皇帝的近衛(wèi)正在回宮的途中,而丈夫就在這飛奔的隊(duì)伍中。在此,不難感到她的興奮之情,這是一件多么榮耀,同時也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她手中的箏也隨著這種興奮而彈奏得越來越快。樓頭正襟危坐的少婦,以一種從容淡定的姿態(tài),來掩飾內(nèi)心的焦急和期待,但她手中愈彈愈急的鳴箏泄露了她內(nèi)心的秘密,這位少婦遙望的神情,以及自矜得意之態(tài)也就可想而知了。王昌齡正是以其曼妙之筆把這一場景描寫得細(xì)致入微。
其二
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縵綰上青樓。
金章紫綬千余騎,夫婿朝回初拜侯。
潘德輿在《養(yǎng)一齋詩話》卷二中說:“此詩二首,極寫富貴景色,絕無貶詞,而均從樓頭小婦眼中看出,則一種佻達(dá)之狀,躍躍紙上?!边@首詩同樣刻畫了一位貴族少婦的形象,但相較上首而言,這位少婦更雍容淡定。詩中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楊花飄飄灑灑,盈滿于路,空氣中彌漫著楊花的香氳,嫵媚的少婦漫不經(jīng)心地緩緩登樓,拾階而上,那么輕盈曼妙,那么氣定神閑、雍容富貴,這種志得意滿不言而喻。而她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態(tài)?從下面兩句不難看出,金章、紫綬、千余騎,這樣的氣勢,這樣的陣容,一位功成而歸,并且是“初拜侯”的夫婿形象又躍然紙上。而這些,又是這位貴婦登樓后的望中所見,也許心中不免欣喜,不免激動,但卻沒有明說,卻可從金章、紫綬、初拜侯的夫婿的打扮及陣容氣勢上可以想見。少婦的驚喜之情,夸耀之意不言而喻。所謂夫貴妻榮,確是相得益彰。
(二)心理描寫
王昌齡還非常善于描寫人物內(nèi)心的所感所想,并且能夠把這種心理描寫的細(xì)膩又生動。如這首《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與前面的《青樓曲》(其二)相得益彰,適成翻案。本詩細(xì)膩的刻畫了“閨中少婦”的心理活動。首句只是平平道出,次句卻好似讓女主人公現(xiàn)身說法,顯示她是如何地“不知愁”:春光明媚的早上,無憂無慮的少婦梳妝打扮的漂漂亮亮,登上了自家的高樓。春日而凝妝登樓,當(dāng)然不是為了排遣愁悶,而是為了觀賞美好的春光景色以自娛,也許還有與春光比美、有意顯示一下的年輕貌美之意?!澳龏y”既畢,款步登樓,顧影自憐之態(tài)不難想見。第三句是全詩的樞紐,“忽見”二字有些突兀,詩中雖只寫了“凝妝上翠樓”的行動,但“陌頭楊柳色”卻暴露了她內(nèi)心的隱秘。這是美目流轉(zhuǎn)時漫不經(jīng)心地矚望,卻適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頭楊柳,竟忽如觸電似的勾起她許多從未有過的聯(lián)想和感觸:柳絲在春風(fēng)中蕩漾,聯(lián)想起美好的青春年華,韶光易逝;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柳色觸動離愁,使她驀然想起遠(yuǎn)方的夫婿,頓時思緒萬千,輕快不再;柳色很美,春光無限卻無人共賞,反添了遺憾,這一切都在“忽見”的剎那問閃電似的掠過心頭,促使她從內(nèi)心深處萌發(fā)出從來沒想到過的現(xiàn)在卻異常強(qiáng)烈的念頭——悔教夫婿覓封侯。年少輕別是對功名的追求,更是唐代擴(kuò)邊的需要,一個“悔”字惹起她一腔幽怨,它生動地展示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把原先殷切的期望功名、今日孤身一人虛度這大好春光的復(fù)雜的怨悔細(xì)膩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梢哉f體察的細(xì)微幽深,描寫得層次分明。
王昌齡不僅善于將自己的筆觸深入到廣袤的空間描寫中,追溯到遙遠(yuǎn)的時間長河中,更善于揭示探索人物幽微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塑造了或凄婉或哀怨或悲愴的人物情態(tài),表現(xiàn)力不同凡響,從而使詩情搖曳,詩意韻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