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萍
摘要:在小學生的數學教育上使用導學型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幫助老師改善教學的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把問題與課堂內容相結合,使學生融入教學課堂,才能使這種導學式的教學方式有效果,從而把學生的成績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型教學模式;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188-01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是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汲取的要求,我們需要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現在的學習競爭以及知識的擴散。在此情況下,老師的任務不僅是給學生們灌輸知識,更是幫助他們培養(yǎng)一種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為了完全實現這一目標,數學老師們必須改善他們現在的教學方法,使得其更加科學、完善以帶領學生們學習課本中知識,增強他們自我解決問題、自我認識錯誤的能力。導學型的教學模式可以滿足現在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學生們通過這種模式的學習可以在課下自我補充,使數學的學習可以一本萬利。
1.導學型教學模式的含義與意義
導學型的教學方式是建立在問題的基礎上的,老師根據上課內容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學生依照課本內容做出解答,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導學型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是一種具有實驗性的教學方式,它改變了我們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認識,為我們引入了一個更加先進、科學,更加適合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教學理念,它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說,導學型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帶入性,學生們很快就可以對新知識有所掌握,并且可以很快上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課堂之前就應該對課堂的進展情況有所期望,對學生在看到問題時的表現有所預測,在對學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氛圍中,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擴展其針對問題做出解答的思考維度,老師也應對學生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針對每個同學的問題展開相應的評述,鼓勵每個學生大膽發(fā)言。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與自己的同桌互相評價,也可以用自評的方式,以此來促進學生的自我了解以及學生的課堂任務完成情況。通過以上的方法手段,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通過自身的反省來促進個人的進步,改進自己不足的方面,對自己的學習程度有所了解,從而客觀地改正自己的缺陷,運用導學型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學習理解過程,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學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能夠認識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陷,而不是放掉它,棄之不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自我反省工作也將得到極好的進行。
2.導學型的教學模式在數學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導學型的教學方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問題的確立。在課堂開始之初,老師應該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老師應該做好備課工作,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理解知識,防止學生出現聽不懂、跟不上的問題。同時,老師在問題的設立上也有幾點需要注意,一是問題是基于上課內容所設立的,問題是開展上課內容的一種方式,如果不能與上課內容有所契合,那么問題的提出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二是提出的問題須與學生的能力相符,可以略高于學生水平,但不可以低于學生水平。其次,學生的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導學型的教學方式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引學生去分析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包含兩步,一是幫助學生了解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二是問題提出后,學生需積極參與課堂,主動解決問題。在這兩步的進行中,老師在其中應該一直充當著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將學生引導到新的方向,從而解決問題,理解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另外,學生應該保持理性、清晰的頭腦,正確地思考問題,避免解決問題中遇到的誤區(qū),從而有所收獲。最后,新問題的應用。在完成以上兩個方面后,導學型教學就進入了最終的階段:記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需準備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練習來鞏固與提升學生上課所學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又有了進一步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3.導學型的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任何理念都是有想象與現實的區(qū)別,并非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能像預設的那樣完美進行。因此在運用導學型的教學模式中應該注意以下四點。第一,老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解決問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下子進入深刻的層面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能完美把控。第二,老師在使用導學型的教學方式時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往新的軌道上運行,防止自己因為舊的習慣,走上傳統(tǒng)教學的道路。第三,老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應該對問題的數量有所考量。過多或者過少的問題都不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因此,提出問題的時候應該遵從適量原則。第四,老師在提出問題時應該把控問題的難易。針對學生的水平提問,才能有效地把控學生學習的進度,保證學生吸收知識的質量。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對教學方式的認識有了巨大的轉變,老師任課的方式也是從單一的教學到豐富課堂的氛圍,使學生更加主動地融入課堂。為了實現這一種轉變,很多小學都有設立個別不同于其他班的教學方式,想要通過這種有差別的教育方式,不斷研究改進這種形式的優(yōu)劣,從而使這種形式的教育推廣開來。上文總結歸納了導學型的教育模式的概念與其特色,以及在這種模式下,小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傳統(tǒng)授課方法下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差異,從而給出改進意見和這種導學型的教學模式以后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季河.多樣化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0(8X).
[2]陳秀萍.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12):15.
[3]曾艷暉.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策略[J].求知導刊,2017,0(26).
[4]丁莉.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173.
[5]饒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應用探討[J].讀寫算(教研版),2015,5(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