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被動式的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嚴厲的管理,因為教師認為,只有學生有了壓力,才會有學習的動力。但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打壓,會讓學生喪失信心。新時期的教育理念是讓學生在適當地鼓勵、肯定中實現成長,增強學生的自信。本文中就激勵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地落實進行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激勵理念 管理理念
引言
很長時間以來,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班主任都承擔著非常重要的管理身份,對學生進行生活以及學習上的管理。但是,大部分教師都采用“打擊式”的管理方法,對小學生進行過于嚴厲的管理。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班主任常常會以嚴厲的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批評,他們認為:“嚴師出高徒”。作為教師,他們始終認為要為學生營造出不可侵犯的嚴師形象。但是, 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全面,身心發(fā)育正處于關鍵時期,若是班主任一貫采用打擊式的教學,就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所以,班主任教師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對學生開展激勵式的教學,多肯定學生,發(fā)展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發(fā)展小學生的個性特點。
一、多觀察學生,發(fā)展學生的閃光點
在小學班級教育和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開展激勵式的教學手法,首先要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要將學生與原來的狀態(tài)進行對比,能夠發(fā)現學生的進步之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班主任應該多與小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小學生的內心需求和真實的想法。同時還應該與學生處于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學生,不能強行要求學生去完成某一教學任務,為學生制定過大過高的學習目標,這樣會為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生理壓力。當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對自身而言,力不能及但是又必須要完成的事情時,學生會因為班主任的存在而產生很大的恐懼心理,害怕自己不能及時按要求地完成任務而受到班主任老師的批評教育。所以,各個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先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發(fā)展目標,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引導學生向相應的方向發(fā)展。對于目標的完成情況,教師也不能一味地讓學生百分之百的完成,要告訴學生:“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在學習中實現進步,遇見更優(yōu)秀的自己呢?老師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最勇敢的,雖然這些任務對于你們來說可能會有些困難,但是,只要你們盡全力去完成、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就已經成功了。[1]”在對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在學生犯錯誤的第一時間就對學生進行批評,而是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分析其中具體存在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盡量去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之處。同時,還要告訴學生:“失敗乃成功之母?!币淮蔚氖〔⒉荒艽硎裁?,只要學生愿意改正,積極的總結方法,積累經驗,就仍舊是老師喜愛、同學熱愛的好學生。
與此同時,班主任在對小學生進行組織管理的過程中,還要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飯不能講話、吃飯不可以吧唧嘴、遇見老師和長輩要主動問好、要講究個人衛(wèi)生等。因為小學生剛步入校園,對于很多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速度不如高年級的學生,所以,常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犯錯誤。對此,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對自身生活習慣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狀態(tài)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班主任教師應該采取積極、激勵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更愿意配合自己以及其他教師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弘揚榜樣的力量,班主任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安排“輪流班長”一職位,讓學生們輪流擔任,對班級進行管理。每一個在當下擔任班長職務的學生,都應該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組織同學們向表現好的學生學習,同時還要幫助個別小朋友改正不良習慣。在每一次輪流班長卸任之后,班主任要做出適當的點評,以本學生為班級做出的貢獻為出發(fā)點,讓其他學生向其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勇敢的創(chuàng)新,不怕失敗,在交流和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寬容與嚴厲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發(fā)展空間
班主任在采用激勵式的管理理念對小學生進行管理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會讓學生產生自滿、驕傲的心理。在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將寬容的態(tài)度和嚴厲的態(tài)度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學生,分析不同的狀況,采用不同的管理態(tài)度。對于小學生身上切實存在的錯誤與不足,班主任教師要明確地指出,端正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無論是什么事情,班主任都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仔細對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分析,再做出相應的評判。同時,班主任還要一碗水端平,以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當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認識錯誤的時間,當自己和學生都冷靜下來之后,再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誨,讓學生明白自己行為給別人和自身會帶來的傷害,再以嚴厲的態(tài)度要求學生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即維持了自己在學生心中和藹可親的形象,同時還保證了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威嚴。
例如,小學生平時會追逐打鬧,難免會產生一些沖突,對此,班主任教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冷靜下來,留下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思考自己的行為,反思問題。班主任老師要和學生耐心的溝通,小學生之間的矛盾,無非就是一些小摩擦,教師在中間適當的調節(jié)就能夠解決問題。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班主任老師要認真地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以和藹耐心的口氣引導學生互相理解,改正自己的錯誤。但若是學生拒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教師也要采用嚴厲的態(tài)度,不能讓學生這種錯誤的思維繼續(xù)延續(xù)下去。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開展激勵式的教學方法,引進新的教學理念。要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多與學生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點。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發(fā)展余地,不能在第一時間否定學生,尊重小學生,保護學生的心靈不受傷害。
參考文獻
[1]范京一.賞識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