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新課標的出臺,對當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 ,然而,在當下的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和手段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課前預習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得到教師和學生的充分重視?;诖?,本篇文章主要對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策略進行了相關的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農村語文;小學低年級;課前預習
在當下的農村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常常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由于大部分孩子都來自于單親家庭、外來工子女、留守兒童等等,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監(jiān)管,這種家庭的孩子在對學習的認知上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更有甚者更是沾染了社會的一些不良習俗,沒有正確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這也直接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效率低下。在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至關重要,教師應提高對課前預習的認知度,并將其當作重點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認真對待課前預習,由此可節(jié)省課堂有效的教學時間,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在此過程中,也逐漸培養(yǎng)了學生養(yǎng)成學習自主的習慣,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開展課前預習的意義
由于語文知識內容較為豐富,在進行這門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手段。而課前預習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對此機會要好好把握。對學生而言,在課間預習的過程中沒有教師的引導,這是一個自身對知識探索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還能有效地在文章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所在。對于教師而言,此過程正是一個充分備課的好時機,教師可以有更加充分的時間,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來設計安排自己的教學情節(jié),來打造更高效率的教學課堂,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課前預習,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在教師的悉心講解下,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學習方法對新知識內容進行探索的過程,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的同時,自主學習更能使學生認知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自己在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提高對主觀學習能動性的認知。由此可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中國有句古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并在此過程中能夠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并對學習的內容有了自己獨立的看法和觀點,有效地做到了課堂的查缺補漏。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學底蘊和學習能力[1]。
二、提高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的策略
眾所周知,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繁雜而長期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耐心性。而有效地學好語文,良好的課前預習具有關鍵性作用,這對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性。不僅如此,針對農村低年級學生而言,有效性的課前預習可以快速的提高課堂效率,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針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心理年齡過小,對外界新鮮事物的認知較為敏感,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可以有效地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著手,從而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學習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是靠興趣去帶動的,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動力。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通過幽默的講解方式,有效的傳授學生預習方法,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要避免學生進行盲目的預習,先讓學生認知到正確的預習方法和手段,這樣在預習過程中才能事半功倍。學生在掌握了學習方法后,能夠達到高效率的預習,這也有利于教師在接下來的正課中和學生進行互動[2]。
課前預習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就是要求學生要對所學內容進行全篇通讀,并有效的針對課后的問題進行思考,在通讀過程中學生要對不解的生字和詞語或者語段進行標注,這方面在教師講解過程中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在文章通讀過程中,要細致地推敲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文章的整體思路,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大概的認知后,通過教師的講解才能大幅度的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二年級部編版《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要將優(yōu)美詞匯和生字進行標注,有效地找到文章中的數(shù)量詞,田字格內的生字要自主尋找正確的發(fā)音,并在后面進行組詞。還要進行文章內相關詞語的造句,了解文章內的多音字,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3]。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育效率,一定要高度重視課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能夠獨自對新知識進行探索和認知,使學生樹立預習有用的思想理念,并在預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再不斷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段艾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預習活動的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2]陳芳芳.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模板的設計與開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袁媛.農村小學低段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