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提到陶行知,除了他“知行”和“行知”的典故之外,陶先生留給我們教師隊伍最重要的一筆財富就是他的教育思想。所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不僅是陶行知先生的傳世名言,更是其一生的寫照。他用他淵博的學識和過人的才華,奮戰(zhàn)在中華民族的教育前線上,感化著數(shù)不清的中國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需要普及教育,即使生活再貧困,也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教育為代價。 雖然斯人已逝,我們所生活的時代背景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產(chǎn)生了變化,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對我們來說,至今仍有很高的可行性。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手腦一致,實踐真知;交流情感,心靈溝通,這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注重的三個方面。
關(guān)鍵詞:教育理念 德育 陶行知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045-01
1.踐行德育教育,首先建設(shè)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
幼兒園是一個人第一次走進的集體,是接受啟蒙教育的除父母外的第一個場所,能否使得一個人擁有正確的三觀,幼兒園能起到的作用很大。如果把人的成長比作樹的成長,幼兒階段就是樹根,只有根扎得深,樹才能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更好的成長起來。踐行德育教育,首先要從教師自身抓起。在貫徹落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時候,要把這種思想始終貫穿教育的各個方面。教師要有自己的職業(yè)操守和一定的思想境界。首先,教師是決定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那么教師就是孩子的第二面鏡子。幼兒與社會幾乎沒有接觸,他所能接觸到的就是父母和老師。言傳不如身教,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用自己的工作準則和道德標準約束自己,讓自己成為一本對學生來說值得去拜讀的一本書。
2.踐行德育教育,要在工作中體現(xiàn)
(1)民主教育的重要性和踐行方式
要想踐行民主教育,首先要明確的就是民主教育的概念。充滿人文關(guān)懷是民主教育的重點,一個好的教育者必定奉行以人為本的信仰。最純潔的不是雪花,應(yīng)該是孩子的童心,而一顆純真的童心往往就是一顆鮮活的愛心。我的班級里就有這樣一個孩子,炎炎夏日,有些蚯蚓從地下鉆到了滾燙的地表來,眼看著水分就要脫干了,這個小女孩很害怕蟲子,但是又不忍心看著蚯蚓死去,于是就一邊哭一邊捧起蚯蚓扔到邊上的草地里去。那天我見到的淚水,是最剔透的水晶,從中我也看到了守護孩子的心靈是多么的重要。
陶行知先生曾在1942年向育才學校的師生提出過一個建議,即“建筑人格長城”。德育教育其實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貫穿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德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因此要把培養(yǎng)教育融入到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教師要看到教材和新課改標準的要求,結(jié)合學生自身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教育實踐的意識。要用綜合性的思維安排教學大綱,把德育思想融入活潑、生動的各項活動中。孩子往往不明白什么是善良,但是“人之初,性本善”,只有愛才能滋潤心靈。教育應(yīng)當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只注重情感,是不能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的,但是不能尊重孩子情感的教育也必定達不到效果。
(2)注重的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偉大不僅體現(xiàn)在他對教育事業(yè)的嘔心瀝血上,更體現(xiàn)在他的智慧上。他運用了辯證的思想,清楚地看到了傳統(tǒng)教育中以書本為綱,不顧學生個性的弊端。死記硬背的方式必然會造成一種結(jié)果:教師教學得不到反饋,學生學習壓力太大。一個合格的教師應(yīng)該根據(jù)學生的個性,找到能實現(xiàn)反饋最大化的途徑,即因材施教。
“學”應(yīng)當圍繞著“做”,“做”即是陶先生所說的“勞力上勞心”,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學做合一以“做”為基礎(chǔ),而“做”要圍繞著“勞力上勞心”來進行。在教學課堂上要站在整體的角度去思考,抓住課堂主題,引導課堂主旋律。比如,在音樂課上,要以感受旋律中的情感為主題,以想象、繪畫為步驟,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在循序漸進中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教學工作不由教師的主觀意識去決定,也不根據(jù)外界的壓力來決定,應(yīng)該提倡學生手腦并用,學會創(chuàng)新,這也是繪畫課和手工課的意義所在,給孩子一塊陶土,讓他隨意去捏,不給他模具和圖片,讓他按自己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也許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堆泥土,孩子們卻愿意竭盡所能去裝飾,去起名字,這種“啟發(fā)式”的方法既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陶行知先生說過,“動手實踐”,這是一種比較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去引導,教師也要不斷的學習,結(jié)合課堂的反饋狀況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更新,這樣才能實現(xiàn)誨人不倦。
陶行知老師的教育精神博大精神,值得我們繼續(xù)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繼續(xù)指導我們教師的工作。學習陶行知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使我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在以后的教學事業(yè)中我定謹記陶行知先生的教書育人方法,通過“因材施教”、“教學做合一”等方法,不帶偏見的“教幼兒學”。身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牢記這樣的目標,用這樣的目標規(guī)范我們,用陶行知的方法指導我們,切實的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
3.小結(jié)
終我一生,都追不上陶行知先生的腳步,但是,帶著身為人民教師的自豪,我愿意自己能為踐行德育教育貢獻一份力量。要用辨析的思想看待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依據(jù)實際情況安排自己的教學任務(wù);培養(yǎng)學生謙讓、友愛,尊敬父母長輩;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天賦,以興趣引導他的成長。扎實孩子們的根,磨練他們的翅膀,我愿意拼盡一身力量,去期待終有一日,桃李芬芳。
參考文獻
[1]張香蘭.當前中國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4)
[2]曲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