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yī)院,江西 新余 338000
隨著現(xiàn)代人們工作時間的延長,長期保持坐姿狀態(tài)以及缺乏鍛煉已成為常態(tài),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疼痛科、骨科以及針灸推拿科最為常見的病種[1]。該病因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在外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壓迫相鄰脊神經根,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放射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西醫(yī)常常選擇手術治療或牽引、封閉針治療等非手術治療來治療LDH患者,但未能取得滿意效果[3]。從中醫(yī)學角度,LDH屬于痹病的范疇,具有中醫(yī)特色的針灸、推拿及點穴按摩療法對LDH患者有著獨特優(yōu)勢。筆者觀察手法點穴配合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按隨機數據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8~60歲,平均年齡(41.56±4.24)歲;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1.63±0.37)年。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7~61歲,平均年齡(42.92±4.19)歲;病程為2~5年,平均病程(1.65±0.4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癥狀以及影像X片、CT等檢查,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4];②未經手術治療者;③積極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類型的腰椎相關疾病,如椎間盤脫出、腰椎結核、腰椎管狹窄等;②患有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傷者;③治療部分存在嚴重皮膚損傷或皮膚病者;④患有神經系統(tǒng)性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溫針灸治療,具體操作如下:①針刺方法:主穴選取腰部雙側夾脊穴、命門、環(huán)跳、腎俞、次髎為主穴,若下肢疼痛則按疼痛部位配伍委中、陽陵泉、承山、昆侖等穴位?;颊呷「┡P位,充分暴露針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0.25 mm×50 mm的一次性毫針(由吳江市云龍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180901)針刺上述穴位,進行捻轉提插手法,使之得氣;②艾灸方法:將2 cm的艾柱段沿著毫針針柄直穿而過,點燃艾柱,用隔熱紙將皮膚與艾條隔離以免灼傷。1次/d,10次為1療程,療程結束后休息2 d,接著繼續(xù)治療,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手法點穴治療,具體操作如下:①選穴:選取腰部背腧穴、承山、委中、環(huán)跳、風市、伏兔以及膽經、胃經經絡路線上肌肉豐厚處。②手法:選用拇食中指三指或者五指靠攏進行揉按穴位,操作時醫(yī)師的力氣通過上半身、手臂、手腕、傳遞到指尖,迅速有節(jié)律地實點或虛點選定的穴位,實點時重力且慢;虛點時輕力且快,進行點按法時,醫(yī)師要做到柔力與剛力的協(xié)調配合,同時根據指尖的感覺選用輕、中、重力點按穴位,給予有效刺激。③操作流程:患者俯臥位時,施用中度力度自上而下循經點叩擊腰部膀胱經循行路線,經過上述穴位時施用重力,以患者感到酸麻重脹為度;朝健側側臥位時,施用中度力度自上而下循經點叩擊膽經循行路線以及肌肉豐厚處,往后操作同俯臥位;患者仰臥位時,施用中度力度自上而下循經點叩擊胃經循行路線,往后操作同俯臥位;手法點穴治療結束后,讓患者休息5~10 min后進行溫針灸治療,1次/d,10次為1療程,療程結束后休息2 d,接著繼續(xù)治療,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IL-1β和TNF-α的水平、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評分、臨床療效。選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數越低患者疼痛程度越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5]評定患者腰部功能恢復情況,每項評分為0~5分,分數越低患者腰部功能恢復越好;療效評價標準[6]如下:腰痛、下肢麻木及放射痛等臨床癥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80°,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為治愈;腰痛、下肢麻木及放射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80°>直腿抬高試驗≥70°,雖偶爾有腰痛感但不影響正常工作為顯效;腰疼等臨床癥狀減輕,直腿抬高試驗較前有所改善但<70°,只能從事輕松工作為有效;腰疼等臨床癥狀無改善,需要服用止痛藥進行止痛,無法正常工作為無效??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IL-1β、TNF-α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 IL-1β TNF-α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078.06±5.4937.18±6.86*11.08±1.757.93±2.59*觀察組4079.13±6.2226.39±5.75*#11.23±2.565.21±1.72*#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VAS以及Oswestry評分低于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以及Oswestry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作為臨床常見病,LDH引起的腰腿疼痛、腰部活動受限、嚴重者會出現(xiàn)馬尾神經壓迫所引起的二便功能失常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對于LDH患者的治療,常選取牽引療法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西醫(yī)非手術治療雖然能緩解患者一時的疼痛,但長期看來該療法對患者病情的改善作用不明顯,而手術治療不僅費用高,同時存在手術的風險性[7]。作為中醫(yī)特色的溫針灸以及手法點穴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能夠明顯改善LDH患者的疼痛及腰部功能。手法點穴療法采用適當力度手法對腰部背腧穴及經絡循行路線肌肉豐厚處進行點按,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來疏通下肢氣血循環(huán),使痹阻的經絡恢復正常,腰腿部筋脈得到營養(yǎng),則疼痛等癥狀自然消失。
在LDH患者的實驗室檢查中,IL-1β和TNF-α常作為判斷LDH所引起的炎癥水平的觀察指標?,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LDH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與疼痛、放射痛的疼痛程度緊密聯(lián)系,IL-1β是一種能阻礙腰椎間盤基質合成的炎癥因子,通過干擾基質新陳代謝,使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加重,從而加重疼痛等癥狀[8]。TNF-α是一種能夠參與調節(jié)炎癥反應和促進炎癥因子釋放的因子,其含量的增加能加重神經的損傷[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手法點穴配合溫針灸治療能降低炎癥因子的水平,從而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另外,觀察組VAS以及Oswestry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該治療方案能明顯改善LDH患者的腰部功能,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手法點穴配合溫針灸能有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過減輕IL-1β、TNF-α等炎癥因子的釋放來緩解疼痛癥狀,改善腰部功能活動,促進患者康復。